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注意事项及体会论文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注意事项及体会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98- 01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有的疾病,如果抢救及时,护理到位还是可治愈和恢复健康的。2006年6月~2009年12月年我科抢救上消化道出血病例32例,其中出血2000ml伴失血休克7例,经过精心护理,加之抢救及时,均得到了有效救治。现就抢救护理所应注意的问题回报如下。

1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出血判定

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关键在于观察做好判定。首先判断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还是已止血。不但要看呕血与柏油便的情况,还要观察血色素、血压、脉搏、脉压差、尿量、全身情况和应急状态,以及有无出冷汗、昏厥口渴、肢端温度与皮肤色泽、呼吸频率和幅度、酸碱平衡指标等。 2 失血量的估计问题

估计病人的失血量从两个方面入手:(1)准确记录呕血及黑便量。呕吐物及粪便并非每一次都是全血,只有呕血,大血块,大便呈柏油色才按全血记载。根据情况做好判定很重要。如呕吐物为咖啡色或酱油样物质并混有食物,则按三分之一计算,病人的失血量与失水量应分别记录;(2)按休克程度核对失血量。轻度休克:血容量突然丧失10~15%,相当于成人失血500ml~800ml。患者通常无明

显感觉,可能有部分患者呈兴奋状态,表情紧张,舒张压增高,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脉压差缩小,脉搏开始变快,尿量开始减少;中度休克:血量容量突然丧失20~30%,相当于成人失血1000~1500ml,患者可出冷汗,心率增快,脉搏细速,口渴,烦躁,皮肤干燥,尿量减少或出现晕厥,血压开始下降,但可维持12kpa以上;重度休克:大出血病人血容量突然丧失40%以上,即失血量达2000ml以上,除心率增快,脉搏更加细速无力外,四肢厥冷,神态恍惚,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重要脏器的功能受到影响,代谢发生紊乱,因此,有关化验指标已出现明显异常。如果把上述两种估计失血量的方法搞核对,即可准确的记录病人失血量,判断病情的轻重。 3 补充血容量要及时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应快速补充胶体液十分重要的。在来不及配血的时候,首先应该快速输入代血浆或右旋糖酐等能扩充血量的液体然后再输血入晶体液。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机体代谢主要是低钠、低氯。由钾正常增多,因此24小时内不需补充大量的生理盐水。由于上消化道出血时几本酚胺的释放可加快糖元转变为葡萄糖,细胞缺氧及灌注减少使葡萄糖的利用降低,再加上几笨胺抑制了胰岛素的释放,所以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入院时血糖增高而胰岛素下降,出血稳定后,血糖下降,而胰岛素水平增高。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的处理,不因先输入葡萄糖。 4 输液时应注意输液速度

24小时的输液量相当于失血量加尿量再加1000ml。开始补充血

量容易速度要快,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的输液速度在前6小时不能低于4ml/min;前12小时不能低于3ml/min。必要时可以两个输液瓶同时输入。或加压提升速度,适情而宜。 5 止血方法的选择

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方法分手术止血与非手术止血。在非手术疗法中又分全身用药与局部治疗。由于绝大多数的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局部出血,因此,局部治疗近年来为普遍应用的措施之一。局部治疗止血法有:口服止血药物:如三七片、安络血片等,三腔管压迫止血、冰盐水洗胃、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灌注,应用纤维内窥镜下局部止血药等。

另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护理上必须注意:(1)病人休息:病情严重时绝对卧床,恢复期适当运动,以加强体质。(2)控制饮食:多吃易消化、富营养、含维生素多的食物。(3)在活动性出血时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4)特别是脉搏、血压与呕吐物、粪便及时发现出血的先兆,及时处理。(5)做好出院的指导:病人出院后仍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的营养,特别是心理因素,要保持乐观的情绪,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定期到医院复诊,避免病情复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