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情境的心理学内涵探微

来源:华佗健康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DONGNORMAL2003年第48卷第5期(总第190期)Soci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ciences)2003V01.48No.5(GeneralNo.190)情境的心理学内涵探微。谷传华1,张文新2(1。lE索辉菠大学发鼹心理疆究耩,10哀,100000;2.盘东娜范大攀教鸾秘学学茨,由衷漭鬻,250014>摘要:情境是众多学科领域涉及的问题。心理学的情境有其独特内涵。应在个体行为活动系统发生的意义情境;心理学情境;内涵文献橼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73(2003)05一0099—04在心理学中,情境被认为是“事物发生并对机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4J,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生物学程祛会意义豹其侮环境”;“与意境不同,情境是客混懿具体环境,而不是主溉的精神境界”15’。“从广义上来说,它是指影响个体行为的变化(产生行为或改变行为)的各种刺激(包括物理的或心瑷憋)甄构成的特殊情境。”潍‘综观各种情境定义,不难看獭,虽然强调的侧面或针对的问题领域不同,但却具有某些“共性”。首先,它们一般都把“情境”与“环境”楣联系,把情境器定为具体露微的环境,尤其是具体的柱会环境。其次,多偏重情境的客观性,把情境定位于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环境条件。再次,强调情境的行为激发戒促进功能,将情境作为促成个体具体行动懿客观条锌。霹冤,久翻瓣情境静瑾鼹缓肉予客观悛定土赛定祷境。心瑾学的,涛境其煮淡下基本辛枣赢:整体缝、连续幢、生态幢、不确定性。关键词:中图分类号:B84对于情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影响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的讨论由来已久。早在1911年,实验心理学的鼻褪遐将就提出了“情境气震”(situationaltemperament)黪概念,用以阐明特定的情境在个体人格和气壤形成中的作用。在人格心理学领域,则长期存在着特质论和情境论之争,对情境本质的不圈避鳃是鼹者避异的根本源毽之一。对’跨境论和特履论的理论偏颇的批评导致了近年来情境心璃学的兴起…。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理论和实际研究都要涉及这样一类基本问题,即情境如何影响、在多大稷度上影响人的具体行为活动。因就,对情境盼心理学疮涵进行深入探讨,是建立新的心理学理论体系,确立新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一、情境:辞典与历史的定义“情境”一词频繁出现予语言学、哲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瑾学等不同酶学秘,不霾领域辩情境静使耀鞠界定各辩。作为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索,心理学的情境有其独特的内涵,但与其他锁域使用的情境又有某种内在联系。义,而对其社会性、主体性和主客观条件的“双重建构性”缺乏统合。圭予将蕊、莰、动裁等蠢部心矮过程完全瓣斥在舞,泼肇生为代表的早期行为生义者持彻底的客观主义情境论,把简单的物理刺激与复杂的社会情境统统归于刺激的范畴。简言之,客溪裁激郑是个俸行为的馕壤。与此熬应,颟德为主“情境”,英文situation,有位置或场所、工作或职妲之意,而尤指在某一时间内事情发展的状况、枣态或情势心1。《辞簿》珏1认戈,馕境是“一个入在进餐菜争争嚣动时所处酶特定背景。包括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蠲索O”“情境可分为三类:真实的情境,即人们周围现实存在的他人或群体;想象的情境,指在意识审的他入或群体,双方邋过各种媒余物载体以传递信意,进行相互影响;暗含的情境,指谴入及其行为孛所包含的一种象征性意义。”义者则逐渐注意到内部心理的影响,由刺激即情境向刺激——中介的情境论转变,但他们仍然倾向于将意识还原为机体懿撬城生理过程。涎时,薮行秀圭义者重视情境的连续性转化和刺激情境的不确定性。在斯金纳关予行为塑造与渐退的理论中,情境连续转化的思想尤为明显,而斯金纳的社会控制理论与超越自囊说则是这种不确定性的集中反映。认知——行为主义者羲|j疆确提出行为静中介变量,撼个体的主观过程纳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托尔照主张研究整*收稿Et期:2002—1l—15作者简介:谷传华(19r7l一),男,山东菏泽人,北索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文新(19醯一),男,山东脊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教弯辩学擎豌教授,髅±生导癍。99万方数据体的行为或行动,他认为,完整的行动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生理状态或中介过程(如对目标的期望或期待)、为此而表现的行为三个方面,而“在任何一种行为中,固有地存在着某些直接的‘内含的’的目的和认知”,“它们是行为的最后原因和最直接原因”,是“固有的决定因素”[7]。这就把主观状态与客观刺激、个体实际的行为区分开来。同时,托尔曼在对其理论的修正中,还提出“行为空间”这一中介变量,指代有机体在特定时间内所知觉到的各种事物,其意义在某些方面与勒温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空间有相似之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客观环境或情境的社会意义,由于个体条件,包括认知、动机等的参与,行为发生的客观情境被赋予主观的意义。认知社会学习论者罗推尔、米契尔等人在强调个体认知的方向上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罗推尔认为,行为主要取决于个体对客观环境的这种认知和体验,即“心理情境”,它是反应着的个体所体验到的环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米契尔的情境原型理论。作为一个情境论者,他1968年出版的《人格与评估》一书曾使特质论与情境论之争趋于明朗。米契尔对个体行为模式的不变性提出质疑,认为不同个体持有的认知原型不同,情境原型即是认知原型的一种,对相同的客观情境,不同个体的认知编码和预期也各异。米契尔还发现,情境原型一般包括情境的自然特征、参与者的人格特征、与情境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所期待的行为等埔1。这意味着,情境更主要的不是指客观的或自然的刺激环境,而是个体对客观情境的认知、体验、期待、倾向;个体的行为取决子个体对特定情境的这种认知建构。行为主义的这种建构论,与认知学派的建构论具有本质区别【9J。它并不偏重认知结构的稳定性,但却在客观情境的主观化和系统化道路上已经是大大向前了。显然,这些观点已经接近于考夫卡的行为环境、勒温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空间。在批判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许多认知心理学家的情境论逐渐由原来的由客观论转向主观论、由原子论转向整体论。格式塔学派与人本主义的一些心理学者,从现象学的观点出发,分析情境的心理学内涵,使此前的情境论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子说明这一观点。显然,情境更主要的是一种心理化盼隋境,其实质在于个体对客观环境或情境所赋予的主观意义。为解释行为发生的完整机制,考夫卡进一步提出“心理物理场”的概念。他认为,心理物理场是自我与环境的统一体,自我则包括“我的意欲、志向、成功失败、欢喜忧愁、爱恶以及我之所以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原故”[8],即自我是需要、准需要、意向、意志、决心、态度诸心理体验和倾向的整体。这样,在行为系统发生的意义上,情境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扩展0勒温继承了格式塔的传统,进一步发展了格式塔的情境论。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其特有的心理场或生活空间,它是个体(P)与环境或心理环境(E)的函数,即B=f(P・E)。生活空间由个体与影响其行为的心理环境相互作用产生,是“决定个体在某一时间里的行为的全部事件的总和”【l0|。个体趋向目标的人格、动机、理想、信念等构成心理场的核心。勒温明确指出,科学的心理学必须讨论整个人的情境,即人和环境的状态,这使其情境“场论”具有系统意义。同传统格式塔心理学者一样,勒温十分重视人知觉到的环境的意义。他认为,决定行为的不是客观的或物理的环境,而是个体对物理环境的认知和知觉,包括个人的信念、感情和目的等。决定行为的事实分为准物理事实、准社会事实与准概念事实,即影响个体行为、个体意识到(和未意识到的)的物理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思想与现实的差异,它们共同组成个体的心理环境。他进一步将心理场理论扩而充之,用以解释团体和团体行为,认为与个体与其环境一起构成心理场一样,团体与团体的环境构成社会场,团体的行为取决于当前社会场中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勒温还强调,行为是行为发生时心理场的函数,尽管现在的心理场可追溯到过去的心理场。可见,较之传统格式塔学者,勒温的情境论不仅坚持了现象学原则,强调情境的整体性,而且突出了情境的即时性特点。不仅如此,与一些早期的心理学家一样,勒温的场论还包含了情境不确定性的思想,把个体的认知组织看作逐步消除情境不确定性的过程。格式塔学者反对分割式的行为研究,主张对整体性的直接经验,包括个体对客观世界和自身心理活动的一切直接感受或体验进行客观描述,运用现象学原则考察个体现象的行为产生的环境或情境。考夫卡认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应是由物理运行所产生的“真正的行为”、他人的外显行为或主体自身的外显行为.(即“我在别人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别人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而应是现象的行为(即“我自己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别人本身在他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广1。与某些认知行为主义者相比,格式塔学者更为强调情境的主体化或客观情境的“现象”意义。考夫卡认为,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个体的行为环境,即个体心理上意识到或知觉的环境,而非现实的、客观的地理环境。他曾举一人飞骑过冰雪封冻的康斯坦湖而不觉,在闻知事情真相后惊吓而死的100二、情境的科学界定以上分析的启示在于,情境的内涵与行为活动的系统性密切相关,应在行为的系统发生意义上审视情境,否则,可能导致片面的决定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情境可以界定为:在特定环境背景下,个体行为活动的即时条件,包括个体既成的人格倾向、当时的认知、情绪、意向特点等主体条件,也包括当时周围的环境,尤其是进入个体意识范围的环境。这个定义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情境不同于环境。显然,要理解情境的确切含义,首先需要辨明情境与环境的区别和联系。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是由众多要素(大气、水、土壤等非生物要素与动物、植物等生物要素)组成的复杂体系”[11][1“。心理学倾向予从环境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理解环万方数据境,认为环境是“个人的生活场或影响个人的事物整体或其中的一部分”,自不同角度可分为“生前环境和生后环境、内环境和外环境”u3|。在此意义上,环境主要指可独立于个体而存在的客观条件,而且相对于作为认识和活动主体的个人而言,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主要作为客体而存在,而情境则是个体行为活动的主客观条件,它与行为活动相对存在,可激发或制约个体具体的行为活动。2.就个体的社会活动而言,情境主要指社会情境。个体是情境的主动建构者,情境则是社会性的个体与客观环境互动的结果。近年来,作为情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取向,人——情境互动论更倾向于关注情境的心理意义,而较少关注客观情境的作用…,显然,这种心理意义本质上也是社会性的。某些自然条件,如行为活动事件发生时的天气情况,固然可构成情境的部分,但直接导致、引起或激发个体行为活动的,更主要的是个体对自然条件的认知、情绪体验及其倾向性社会化或“个体化”的自然环境。3.情境具有即时性。情境是针对个体当时当地的活动而言的,它是促成行为活动的即时性的个体和环境条件。个体过去的经验,虽然可构成当前情境形成的背景或条件,但并不能成为当前行为活动的直接条件。4.情境具有系统性。个体的行为或活动可看作一个由个体、个体指向的事物及其互动构成的系统。而且,行为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本身又都可看作各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在此意义上,情境应包括个体或个体化情境与直接影响个体行为活动的客观情境,个体情境包括生理条件及个体当时的认知、感受、行为倾向性等。5.情境的意义性。维果斯基在评价苛勒的黑猩猩顿悟实验时曾指出,“如果黑猩猩不能有目的的同时或半同时地领会工具的话,对于解决特定的问题来说,即使最好的工具也无济于事o7'1141对人的行为活动而言更是如此。除前述的现象学定义外,乔治(米德、布鲁默)等人的社会互动理论也非常强调情境的意义性。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在某种情境中的行为取决于他们为该情境所赋予的意义。“我们是根据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我们对它采取的行动的”,“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要经历一种内部解释过程,‘和自己对人们在研究中日益关注人与客观环境之间的互动。只有在个体行为活动的意义上,特定的客观环境才被赋予情境的意义;也只有在人与客观环境或情境互动的意义上,对情境的研究才具有真正的意义。Forgas等人认为[1…,人——情境互动论应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实际的行为是个人和他们所面对的情境之间多方面的函数;在此互动过程中个人是一个有目的的、积极的动因;个人的认知因素是行为的根本决定因素;互动情境的心理意义对人更具有决定作用。这种观点强调了人与情境关系的动力特征。三、情境的基本特点心理学的情境还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整体性。这是个体活动系统性的必然内涵。它不仅指情境作为行为主客体的中介而与之浑然一体的整体状态,而且指主观情境和客观情境本身各自所具有的整体意义。在系统发生的意义上,个体是对整体的情境或其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整体性反应,而非对其中的各个要素作出各自孤立的反应,这与个体对情境的整体性意义建构是密切相连的。同时,所谓的客观情境与主观情境,并不是判然二分的。首先,二者都是客观存在的,都符合某种客观的活动规律。其次,在很大程度上,主观情境的实质是客观情境的心理“观照”,二者可因个体活动的进行而相互转化。2.连续性。个体的行为或活动具有前后相继性或连续性,因此,作为行为发生的条件,情境也必然是连续存在的。它不仅意味着,在主体特定的活动范围内,前一种行为活动的情境会自然过渡并影响到随后相继的另一种行为活动的情境,构成后者的基础或背景条件,而且意指特定情境内部各要素(如个体的认知、情绪、倾向)也会随个体与环境互动的逐步展开而发生连续性的变化。3.生态性。情境的生态性包含这样两层基本意思:一是情境的真实性,一是情境的动态性。前者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发展是真实的,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环境去理解个体的行为活动。“在特定情境下,要求有特定的行为、语言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不同认知、情绪等。”【l8|。研究表明,儿童“解决真实生活环境下的数学问题要优于解决学校里的应用题和没有任何环境说明的包含同样数字和计算的纯粹计算成绩”【l…。情境的动态性则是指构成情境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及其导致的动态变化。具有特定生理特点、行为及信念模式的主体对客观环境或情境的主动适应,个体所面对的客观环境或忙境自身的变化性,决定了情境本身的动态性。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与发展的个体一样,环境本身也是动态发展的,个人的发展是动态的个体对其所处的宏观、中观及微观环境动态适应的结果。4.不确定性。严格说来,情境的不确定性兼有主观上的意义和客观上的意义,而其本质是主观的。一般说来,一个人不可能彻底理解某种“异己”的环境或情境;同时,相对于客观情境而言,主体条件或主体状态也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当面对特定的客观情境时,个体的认知倾向与情绪状态】0】话’——为的是给这个环境确定一个意义并决定怎样行动。’’【_15]显然,客观情境只有为个体所意识、所理解,才能更好地促成特定行为活动的发生。主观情境的实质就是个体对客观情境所赋予的意义。客观情境没有主体的参与实际上并不具备情境的意义,而超越意义的客观情境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没有意义的地位,事实就变成可有可无的了”[1“。这里并无否定政治、经济或文化等客观环境影响的意思,而是强调主体化或主观化的情境对个体行为活动的即时而直接的制约作用。客观环境或情境的主观化或表象化是个体行为活动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勒温所谓的行为环境即强调了这一点。,6.应在人与客观环境互动的意义上认识情境。近年来,万方数据常常不能与之达成和谐或平衡,从而产生某种困惑感。所[7][美]爱德华・c・托尔曼.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M].杭州:浙江以,情境的不确定性在本质上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不同的教育出版社,1999.个体对相同的情境、相同个体对不同的情境,其不确定感的[8]叶浩生,等.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强度在分布上具有某种连续性。社。1998.在此意义上,个体自身特定的心理状态与客观情境一起[9]叶浩生.行为主义的演变与新的新行为主义[J].心理学动态,构成特定的问题情境,它是情境的主观与客观意义的复合1992,(2).物。杜威认为旧J,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乃是一个[10]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试图达到理智决定的过程,其一般步骤包括暗示、辨明问题、[11]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提出假设、推敲假设的合理性、检验假设。因此,个体解决问[12]李难.进化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题的特定行为是以主体对特定情境产生的困惑或不确定感[13]林传鼎,陈舒永,张厚粲.心理学词典[z].南昌:江西教育出版为前提的。个体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看作其对特定的不社,1986.确定性情境的适应或应对方式。[14][俄]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M].李维译.杭总之,作为个体行为活动的即时条件,情境是主体条件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与客观条件的统一体,是具有连续性、生态性、不确定性等特[15]BIunH,H.soci嘶asSymbolicInteraction.InRose,A.(ed.),Hu・征的整体。要研究人真实的内在心理活动与过程,揭示个体fImBehaviorandSocialPbⅢ)es∞s:AnInteractionistApproach.Bos—行为活动的本质,就必须在行为活动系统发生的意义上考察ton:HoughtonMifflin.1962.情境。[16]陈立.平话心理科学向何处去[J].心理科学,1997,20,(5).[17]Forgas,J.P.,Heek,V.G.L.ThePsychologyofSituations.In:Gi-all—Vittoria参考文献:cap姗,GuusLVanHeck(eds.).ModemPersonalityPsychology.NewYork:Wheatsheaf.1992.[1]王亚南.情境心理学的若干问题[J].心理学动态,1996,(4).[18]I-Iarns,J.R.Whel℃isthechild’senvironment?A[2]张芳杰,等.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z].牛津:牛津大学出groupsocialization版社,1984.development.1995,102(3).SystmtsTheory.RossVasta(Eds),An.[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9]Bronfenbrenner,U.蜘caltheoryofnalsofChild[4]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Devdopment,1989,(6).[20][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5]杨清.简明心理学词典[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社,1991.[6]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GUChuanHuaZHANG耽nX讥(DepartmentofPsychology,Instituteof&鼬蒯Sc/ence,ShandongNorma/W,,/,肌ity250014)Abstract:Situationhasbeenonresearchinmanysubjects.MuchemphasisWasputontheinvestigationofscientificcon-notationofpsychologicalsituationinthispaper.Thephilolo西caland。historicalanalysisWasmade,followedbytheanaly—sisoftheprincipalpointsofsituation.Theauthommaintainthatsituationshouldbedefinedinsystematicways.Keywords:situationpsychologicalsituation责任编辑:时晓红102万方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