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中国石拱桥》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中国石拱桥教案 篇一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举典型例子说明事物特征是方法。 2、理清全文由概括到具体、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说明顺序。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认识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
5、初步运用说明文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找资料,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
2、通过感知作品,把握课文重点,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几种常用说明方法。 3、通过比较阅读、问题探讨、展示提升等方式掌握课文应体现的相关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其光辉成就。
(2)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难点
(1)认识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并把握其特点。 (2)说明文相关知识的运用及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 《中国石拱桥》教案 篇二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几种说明方法。
4、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课时计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理解选材的典型性,研讨文中介绍赵州桥的部分。 认知系统 动力系统
教学内容与步骤 活动过程与方法
兴趣、情感、态度等
一、课题引入生活中,你见过很多桥,这些桥各有各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看两幅图片,说说这两座桥各有什么特点?(投影拱桥和梁桥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中国桥梁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投影本课时教学目标。
学生讨论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
小结:桥梁有两种形式,桥洞呈弧形,中间高起的叫拱桥;桥洞并不弯曲,桥身与水平面平行的叫梁桥。拱桥承受的压力比梁桥大。就外形看,拱桥具有曲线美;梁桥桥式单调。我国的拱桥大多是用石块砌成的。石拱桥具有外形美观、桥身坚固、取材方便等优点,所以我国桥梁很多是石拱桥。 1、激发动机
运用投影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自学辅导
1、出示投影检查预习。
2、学法指导:这是一篇说明文,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教师范读课文,并投影下列问题。 ①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意,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③中国石拱桥很多,文章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提问、启发、归纳以上问题,并板书。进一步提问:既然这两座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
学生正音。投影:学习说明文的方法。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语言学生标上段落序号,边听边思考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读后,小组合作探究左边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后小结。 ①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②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③这两座桥是我国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备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以这两座桥为例很有代表性。
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选择两者可以互相对照,互相补充,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特点。
2、期望成功在动机与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产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适当的指导可满足学生的学习的迫切要求。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最大限度使每个学生都保持期望成功的心理,这样才有良好的学习过程。
评价时要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鼓励。
三、重点研读过渡:本文先概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做了具体说明。那么作为杰出代表,赵州桥和卢沟桥各有什么特色呢?作者怎样说明的呢?投影问题: ①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赵州桥的? ②赵州桥有哪些特点?
③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设计一段话,然后向游人介绍赵州桥的有关情况。
学生齐读课文课文第4、5段,思考左边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归纳:
①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抓住“著名”“最古”两个词语,先概括介绍桥的地理位置、建桥时间;再介绍桥的长和宽;然后逐一分析桥身的结构特点及其科学原理。 ②弓形独拱;拱肩加拱;拱圈拼成;结构匀称。 ③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内化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调控学生保持一种期望的心理,又要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知识上,使兴趣内化到学习活动中去。 联系社会生活,体验职业感受。 四、课时小结
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理清了本文的说明顺序,领略了赵州桥这座独拱石桥的独特魅力。那么作为联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魅力呢? 五、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相关资料,整理后打印出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研讨文中介绍卢沟桥的部分,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品味说明语言,拓展延伸。 认知系统 动力系统
教学内容与步骤 活动过程与方法 兴趣、情感、态度等 一、课题引入
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为了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说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赵州桥部分,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赵州桥的特点?
过渡: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杰出代表,那么我们今天来看看作为联拱石桥的杰出代表——卢沟桥有什么特点?(播放卢沟桥的图片,投影本课时目标)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提问。
1、激发动机联系上节课所学知识,播放有关图片,激发学习本节课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所查找的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相关资料。
2、对照图片,参照课文内容,小组研讨卢沟桥与赵州桥的异同点。
学生齐读第6、7、8段卢沟桥部分;小组内交流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相关资料。思考左边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2、期望成功
交流查找的资料,在交流中比较异同,教师要在小组内和班内多鼓励学生。 三、研读品味
1、研讨本文说明方法投影
①你所了解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②本文主要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 2、品味语言投影
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学生回答后归纳:
①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摹状貌,画图表,作诠释。
②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
小组讨论,重点体会、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小结:语言准确、严密。 3、内化兴趣
在研讨两座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说明事物的方法,品味说明语言,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本课重点目标上来。 四、拓展延伸
1、解放后,中国石拱桥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桥梁的画面。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一座桥梁,画出示意图,并写出简要的介绍。 学生设计桥梁,画示意图,写出介绍文字。先在小组内交流,之后选出优秀的作品在班内展示并介绍。
紧张的学习之后,让学生轻松一下,欣赏一组拱桥的画面,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科学知识的兴趣。
中国石拱桥教案 篇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推崇、古朴、就地取材、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学习举例子、引资料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把握石拱桥的特征,了解我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 二、能力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整体感知文章,把握对象特征,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周密性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体会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分析中国石拱桥特点,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掌握其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
1.点拨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点拨引导。 2.讨论法。学生相互合作,质疑,发散思维。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探究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就从建筑上看,也是如此,中国石拱桥的建设成就令世人瞩目。下面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ppt:1、中国石拱桥图片;2、作者简介;3、生字词
二、辨析文体,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实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展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班班通朗读。 2.教师提示学生画出文中涉及重要信息的语句。 四、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从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 (1)默读课文。圈点批注,自行查找、概括主要信息。 (2)小组讨论。要求人人参与,大胆发言。 (3)全班交流。
教师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最后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2)、合作探究。
(1)介绍赵州桥部分,从中归纳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①学生齐读第四、五段。②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表明其历史悠久;非常雄伟形状像一张弓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结构匀称古朴美观表明其形式优美;保持原来的雄姿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表明其结构坚固。
师生小结:赵州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桥梁,它从三方面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和结构坚固。
(2)要求同学按照刚才步骤,自行探究卢沟桥部分,进一步体会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与赵州桥作比较,加深体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学生交流:a、修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距今830多年,表明其历史悠久;b、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相联而成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表明其形式优美;c、河堤冲毁桥无恙表明其结构坚固。
2.师生小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果某一事物的特征,能够把他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那这个特征就是这个事物的本质特征。本文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就是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本质特征来说明的(再次重申三个特点)。 五、拓展延伸
1、比较课文和《辞海》中对石拱桥的说明,表达上有何不同? 2、鼓励学生收集关于桥的成语和歇后语 六、布置作业
1.思考一下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2.完成教材课文后面的练习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的说明方法;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延伸拓展,便于学生形成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导入
分别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谈谈作者的说明顺序和方法。(学生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相关概念)
二、精读文本,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比如从早到晚,从古到今等。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空间的方位,比如从前到后,从南到北等。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内在联系需要来安排顺序,比如从特殊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提示:程序顺序属于时间顺序。 1.学生交流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对照课本附录说明) 2.体会文中对赵州桥、卢沟桥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师生共同探究:
教师:以赵州桥为例。作者介绍赵州桥时,先简单交代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点是说大拱弧度大,便于车马上下。第二、三两点是从桥拱设计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说明,即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这样的设计使桥梁坚固耐用。第四点说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学生:以卢沟桥为例。
B、教师总结:这篇文章基本上是按照说明对象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三、探究说明方法 多媒体:
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打比方)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列数字)
3、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作比较) 师生共同交流小结 四、品析说明语言
多媒体:体会加点词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指导学生默读句子,思考体会交流。
教师明确:1、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2、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3、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师生小结: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意思表达
更准确。至于生动性我们回头再讨论。
布置学生任务:再在文中找一些语言准确、严密的句子,自我体会,并在班上交流。 五、课堂小结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相关知识。我们初次接触说明文这种文体,就要以此为范例,体会它与记叙文的不同,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特征、阅读方法和写作要求。学习说明文,必须要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和方法;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进而更好地开拓视野,学习更多知识。 六、布置作业
介绍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教案 篇四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根据: (一)“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
(二)“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表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雄”,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5段桥的长、宽数据,表明它惊人的雄伟。接着指出它设计科学,技术巧妙,这是从总体上介绍赵州桥杰出的原因。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它的科学与巧妙。同学们应注意,每个方面都不只介绍了特点,而且说明了这样设计施工的原理。这正是说明文的特点: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说。
(一)一个“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当时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赵州桥的设计者打破常规,将桥洞做成弓形,桥面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可以说的确巧妙。
(二)这样一座大桥,又是独拱桥,用石材多,对两岸桥基压力会很大,怎么办?牌河汛期暴涨,会对桥身猛烈冲击,怎么办?设计者创造性设计,拱上加供,不但一举两得,而且收到了美观的奇效,不愧巧妙绝伦。
(三)桥如此长,如此宽,怎样保证它的坚固?怎样便于施工?设计者匠心独运,由二十八
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真是制造奇特。
(四)除了结构奇巧之外,赵州桥的形式也匀称美观,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谐,艺术价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作者前引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构造奇特,后引张毅的话说明桥的形式美观,最后点明赵州桥是以李春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先总后分再总,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提问: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总结: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布置作业
1.将小黑板(或投影)上的字、词记入字词积累本。
2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标注。) 3.预习、思考三、四、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卢沟桥这一典型实例.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教学过程
一、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上节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找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地点,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河更宽的大河。时间,比赵州桥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称得上历史悠久。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归纳、板书: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出现较早,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只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其中.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们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同学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教师归纳:
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三、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同学齐读第10段。
提问: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
归纳: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四、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同学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运用了说明文语言分不开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例如练习八绘的两段文字。一是说明文,它介绍了卢沟桥的有关知识,描写很少,只在介绍最突出的石狮时用了“精刻”,“姿态各殊”、生动雄伟”等词稍加形容,因为它的目的是说明事物,介绍知识。二是记叙文,它记叙了夜宿卢沟观赏晓月的经过,记叙为主,有大量的描写,还有想象、抒情,因为它的目的是通过记叙描写抒发赞美之情。这篇课文与《辞海》条目属同一文体,只是进一步说明了卢沟桥这种结构的原因。这篇课文也有描写,但是很适度。例如第1段把桥比作虹,是为了说明桥的弧形形状,赞美之清暗蓄其中。同学们看,介绍卢沟桥时,有没有类似情况?归纳:说明卢沟桥的石狮,做了描写,体现了感情,但并没有纵情写下去,而是适度收止。说到卢沟桥是抗战圣地只有三句话:一句说明纪念意义,一句说明战争发生时间、性质,一句说明反侵略战争的颌导者和它的结果,言简意赅。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文章为了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往往要用各种说明方法,练习三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练习。同学们要注意体会,无运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事物特点。除练习中的句子,同学们还能再举些例子吗?
归纳:引用古籍—一“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列举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使用比喻——“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加以描述——“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进行解说——“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正是这些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同学讨论练习四,教师归纳: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文如对某些时间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 篇五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掌握“拱、贞、撑、涧、虹、弧”等6字。 2、初步学会从“抓住特点”的角度分析一般说明性文章,圈画关键性语句。
3、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掌握抓住中国石拱桥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初步学会分析一般说明性文字,找出关键性语句。 教学难点:
如何掌握举例的典型性,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要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或阐明某种事理,都要用到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以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得要求解释事物或事理,使人们获得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和道理的文章,就是说明文。
1、 你见过哪些说明文?(举例) 2、 简介课题及作者。(板题)
二、熟悉课文,理清行文脉络。 1、 听录音,划生字词语。 拱、贞、撑、涧、虹、弧
2、 理解运用下列词语:巧妙绝伦
3、 思考:阅读说明文,首先要理清说明的顺序。本文采用 了怎样的顺序?
提示:先归纳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a、 石拱桥的外型 b、 石拱桥的结构
c、 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d、 赵州桥的历史 e、 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f、 卢沟桥的特点
g、 卢沟桥的艺术价值
h、 卢沟桥的历史纪念意义 i、 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j、 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明确顺序: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由一般到个别)
三、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
1、 集体朗读1、2段,讨论明确。(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 3、 赵州桥的特点?(4、5两段,讨论明确:结构坚固、形式 优美、历史悠久、巧妙奇特) 四、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2。 2、 完成课后练习4。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2、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3、赵州桥有什么特点? 二、讨论:
1、本文介绍了卢沟桥哪些内容?它有什么特点?
a、引导朗读6、7、8段,明确:所在地点、建造年代、桥身长宽、 路面、桥墩、桥面、石栏、石柱;艺术价值、纪念意义等。 b、特点;历史悠久、设计奇巧、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2、作者为什么先介绍赵州桥,后介绍卢沟桥?在万千座石拱桥中,作者为什么只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 明确:a、建造时间先后 b、结构由简到繁
c、典型例子:证明“有悠久历史、几乎到处都有、形式多样、有许多石惊人的杰作”等3个特点。
3、我国石拱桥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光辉的成就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层的
层次用了怎样的文字标明?这有什么好处? 明确:原因3个。主次结构,脉络清晰。
4、课文只怎样说明我国石拱桥建筑和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发展? 明确:范围广、数量多、型式多。 三、指导学生归纳说明的中心内容。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辉煌成就和飞跃发展,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四、讨论:
试从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4个方面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 抓住特点,揭示本质。 2、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 说明方法多种多样。 4、 说明语言准确科学。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五、六。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案 篇六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难点:
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也可收集一些桥梁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联系“钱塘江大桥”的相关新闻。 二、作者简介,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茅以升,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投影展示课题、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回顾说明知识。 1、注音: 郦道元lì
惟妙惟肖:xiào 张鷟zhuó 洨河:xiáo 饮涧:jiàn
匀称:yúnchèn 2、解词:
巧妙绝伦:巧妙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相比得上。伦,同类、同等。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回顾知识:交代文体
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生动) 四、快速阅读全文,归纳特征。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2、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__________的中国石拱桥”,通过定语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明确: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课文精选了哪两个例子? 明确:赵州桥、卢沟桥
4、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否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呢?在课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
明确: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和1189——1192年间,
历史都很悠久;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和形态不一、惟妙惟肖的石刻狮子,形式都很优美;更重要的是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两座桥作为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了。
5、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是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加简洁吗? 明确: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独拱、联拱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两种 类型,因此,都必须介绍,这样才能说明得既典型又全面。 五、精读课文,分析问题。
1、请一位同学朗读4——5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赵州桥特点的,这些特点的顺序能否颠倒?
明确:赵州桥(独拱石桥)的四个特征: (1)只有一个弓形大拱——最长、无坡;
(2)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省料、防洪、美观;(3)28道拱圈拼成大拱——独立承重; (4)结构匀称环境和谐——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四个特点之间是主次关系,不能颠倒。
2、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6——8自然段,看看卢沟桥有什么特点?找到说一说。 明确:卢沟桥(联拱石桥)的特点: A、十一个拱联成整体,坚固; B、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 C、石栏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3、作者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整体特征后,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典型的例子分别介绍,这属于什么结构呢? 明确:总分结构
六、拓展延伸,探讨问题。
1、文章最后两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试从文中提取两句话来概括。 明确:
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2、欣赏现代桥梁建筑。(投影展示) 3、笔有哪些类型,有什么共同点呢?
4、讨论:如果要写一篇文章介绍笔的用途,应选择哪些例子,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中国石拱桥》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精心选择说明例子、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既传播了石拱桥的知识,又为我们说明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板书设计: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赵州桥卢沟桥 一般——→特殊 逻辑顺序 关少冰
《中国石拱桥》教案 篇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能力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芰Α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设计(二)
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 设计(三)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看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二、辨析文体,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荷情万种(一)
拙政园,撷山川之灵秀,为世人所钟情,不愧为苏州园林之冠。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为世人所敬仰,不愧为花中之君子。 你能想像在拙政园赏荷是多么高雅美妙的事吗?所以,当我听说拙政园要举办首届荷花艺术节的消息时,就迫不及待地想去一饱眼福了。
立秋过后,天还是一样的炎热。走在路上,我还猜度着荷花是否经得起骄阳的虐待,可踏进园门,才隐约听说荷花还没有到盛放的时节。
我略带失望地走在小石子铺成的曲径上,走向了那有名的荷风四面亭。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四面荷风三面水,红裳翠盖满池心。炎夏惬幽寻。” 这是周瘦鹃在吟唱。
我站在亭边,愣愣地看着四周大片大片的荷叶。层层叠叠的绿,绿得耀眼,绿得洒脱,从四面八方把我包围融合,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化成一抹绿。我感受到一种清爽直逼我的肺腑,仿佛要洗去心灵的陈年的灰尘。 这是荷风!我已经感受到了!
可荷花呢?我为何找不到它的影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是周敦颐在吟唱。
我印象中的荷花应该是玲珑剔透的,花瓣像用淡色的红玉雕刻而成,袅袅伫立在碧波中,纤长而高傲。它不热烈如牡丹,也不忧伤如秋菊,它只是冷静地思索着、展望着。 如今,面对这么多游人的期待,荷花为何千呼万唤不出来?难道这就是它的傲气? 它是君子啊,它不会去迎合别人的喜好,它只能按照自己的原则办事。
荷花美得超然,但不孤芳自赏,它总有开放的时间。它的美不是妖媚,不容任何侵犯。它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是被人欣赏,而是奉献果实。它愿放弃美丽而一心酝酿果实――用它的根用它的心。
我忽然间领悟到许多,心情豁然开朗。没赏到风姿绰约的荷花固然十分遗憾,但我的心里早已是荷情万种。 荷花(二)
盛夏,当你漫步在荷花池畔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想到宋朝诗人杨万里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你看,那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亭亭玉立的荷花,散发出阵阵幽香,
沁人肺腑;那托浮在水面上的荷叶,青翠欲滴,那滚动在荷叶上的水珠,犹如翠玉盘中的珍珠,明净柔润。一阵微风拂过,会使你有一种暑气全消之感。再吟诵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佳句,就更觉心旷神怡了。
荷花全身是宝,用途很广,既是食品,又是药物,至于供人观赏,那只不过是一种“副产物”罢了。它的地下茎――鲜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及矿物盐等,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很好的水生蔬菜;它既可生食,又可熟食,还可加工成藕粉、蜜饯和糖藕片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是妇幼老弱的良好补品。莲子,鲜可生食,也可做汤菜、甜食或蜜饯;干莲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62%,蛋白质的含量高达16.5%,钙、磷、铁质及维生素B1、B2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荷梗、荷花、莲蕊、莲须中还含有各种生物碱,荷叶还是很好的包装材料。
如果说到荷花的药用价值,那就更大了。荷花的各部分都可入药。莲须,有固肾的功能;莲子,有收敛镇静之用;莲蕊,有清心、利尿、降压降烦之效;花托、花瓣,有活血祛痰之妙;花蒂(叶中央近叶柄部分)能清暑利尿……
荷花在我国的长江、珠江流域栽植较多,黄河流域也有分布。就品种而言,荷花约可分为三大类,四十余种。其中花藕和花香藕等品种是以向人们提供鲜藕著称;湘莲和向日葵莲等品种,则是以向人们提供莲子而闻名;而花中君子和水花魁等品种,则是专供人们观赏的。 莲藕,虽然一生都在水中,但对水的深度却有一定要求。一般生长初期,以三至五寸为宜,生长后期,一般可控制在一尺左右。在莲藕的枝叶长出水面以后,一旦风折叶柄,水就会从茎管灌入,使整株莲藕烂掉。因此,莲藕的生长发育还与风力大小有关。 2.要求学生粗读两篇文章,并感知它们的区别。 学生谈阅读的感受,只要能谈到一两点就行。
明确:两文同样写荷花。但《荷情万种》是一篇记叙文,兼有抒情、议论。记叙自己去拙政园赏荷的经过,对荷的描写和体验极有层次,先写荷风,续写荷的精神,并巧妙引用古文增添色彩。
《荷花》分别介绍了荷花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及荷花的分布状况、品种,最后介绍了荷花的生长与水深、风力有关。观赏价值突出其形体美、情态美。食用价值突出强调鲜藕、莲子,略写了荷梗、荷花、莲蕊、莲须。药用价值突出荷花的各个部分,这是我们读者所不了解的。全文语言平实,知识性强,是一篇说明文。 3.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三、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声屏显示配乐朗读。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旌“四、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教师指出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从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 (1)学生默读课文,自行查找、概括。 (2)小组讨论,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3)全班交流。
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最后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2.局部探究。
(1)请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①学生齐读第四、五段。 ②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表明其历史悠久;“非常雄伟”“形状像一张弓”“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结构匀称”“古朴美观”表明其形式优美;“保持原来的雄姿”“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表明其结构坚固;“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唐朝张嘉贞称赞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张NFEAFT奁洹俺踉鲁鲈疲长虹饮涧”,表明其成就突出,堪称杰作。 教师。总结:赵州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桥梁,它从四方面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即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
(2)请同学独立分析第六、七、八段,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多媒体显示:
请四位同学依次填写。
明确:“修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距今830多年,表明其历史悠久;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相联而成”“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表明其形式优美;河堤冲毁桥无恙表明其结构坚固;13世纪就 《中国石拱桥》出自: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