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来源:华佗健康网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方法: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5年1月引進品管圈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针对手术室器械运转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分析手术室器械运转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对策进行改进和优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室器械运转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品管圈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992,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可积极发挥护士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科室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保证手术顺利、安全进行。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的关系极为密切,是负责可重复使用医疗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的重要场所,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医疗质量的高低,可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部门[1-2]。基于医院手术室器械物品种类逐渐增多,工作量逐渐加大,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及工作理念参差不齐,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的现状,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不断增高,不良事件时有发生[3-4]。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指将工作性质类似或者相近的人组成到一个圈中,在自发精神的引导下,借助于诸多改善手段,在团体力量下,实现对各种问题的解决[5-6]。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5年1月开展“提高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品管圈活动,分析手术室器械运转率低的原因,制定对策进行改进和优化,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手术室器械消毒運转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有28名,其中男5名,女23名;年龄19~54岁,平均(33.7±2.6)岁;学历分布:本科10名,大专15名,中专2名,初中1名;职称分布: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5名,护师9名;消毒员6名,其他辅助人员4名。

1.2 方法

1.2.1 品管圈活动小组的成立 于2015年1月引进品管圈管理方法。委派1名既有领导能力、专业能力又强的副主任护师担任品管圈活动组长,全面负责组织品管圈活动;委任护士长为辅导员,主要职责为对活动内容的监管及组织活动;品管圈成员7名,分别为: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护士1名以及消毒员1名。组织所有成员统一学习品管圈活动的内容以及相关要求,并确定品管圈活动小组成立的宗旨,强调所有成员应同心协力、携手克服困难,提高手术室器械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控制器械运转效率风险,从根本上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1.2.2 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 结合圈内集体成员的智慧,根据活动宗旨和现实

情况,综合上级指示,依据圈能力确定“提高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减少器械运转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集思广益,拟定活动具体计划,将活动周期定为12个月,圈会每月举行1~2次,每次时间控制在2 h内,会议目的在于集中汇报近期活动进展,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效果确认及进一步整改,并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

1.2.3 现况调查 于2015年1月对2014年1-12月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器械运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

1.2.4 原因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及80/20原则,品管圈小组圈员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得出影响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人员、操作、器械特殊性及工作流程4方面。(1)人员方面:护士流动性大,新人多;业务能手少,带教老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师资力量有待改进;工作环境嘈杂,工作强度大,缺乏足够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惯性思维;工作强度不一样,工资福利一样,缺乏明确的奖惩制度。(2)操作方面:对精密器械清洗操作不规范、不熟练,缺乏相关知识,器械清洗不彻底;灭菌方法掌握不熟练,器械损坏;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使用不当,器械损坏。(3)器械特殊性方面:部分器械精密、高端;种类逐渐增多,结构逐渐复杂;零部件多;部分器械质量差。(4)工作流程方面:术后器械交接班不及时、不具体,有明显血渍、污渍的器械处理不及时;器械拆解不当;器械归类不合理,与布类混放,造成遗漏和处理不及时。

1.2.5 目标设定 由公式计算,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改善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改善幅度=(现状值-目标值)/现状值[7-9],得出本次目标为2015年1-12月手术器械运转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116‰降低到0.056‰,改善幅度52%。其中,依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圈能力为80%。

1.2.6 制定改进对策并实施 (1)加强培训:由专人制定器械维护和处理的培训计划,制定特殊器械特殊清洗小手册,每个月定期组织1~2次相关知识培训,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特殊器械拆卸、清洗以及手术器械清洗过程中的难点和易忽略点,必要时配以图片[10],以提高手术室工作者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操作水平;每星期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检查、考核培训结果,要求每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2)落实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委派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1名每日参加各科室工作例会,并对各科室发放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了解对手术室工作的建议,就各科室提出的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确定解决的根本措施并加以改善。(3)强化操作流程,加强对手术器械的保养和维护:严格按照检查-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和维护-包装-灭菌-存储-发放流程执行,回收检查时做好登记,与手术室工作人员当面交接、清点,进行双签名,严禁签名字迹潦草[11],清洗时根据不同器械的具体要求给予针对性的清洗,力求清洗彻底。(4)弹性排班,绩效考核:尽量根据每位护士的自身特色、工作年龄以及能力进行合理排班,尽量固定岗位,成立责任小组,实行新老搭配,同时根据当天工作量合理调配人员,并将工作量与奖金挂钩,实行绩效考核[12]。(5)加强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培养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思想教育,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整体素养,积极主动的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环节,时刻以高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进行手术器械消毒灭菌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整体安全意识。

1.2.7 评价效果 于2016年1月,分析2015年1-12月手术室器械运转情况,主要包括手术器械关节失灵、手术器械存在缺损、手术器械丢失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共处理30万器械,运转不良事件35件,发生率为0.116‰,品管圈活动后共处理50万器械,运转不良事件20件,发生率为0.04‰,活动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992,P<0.05)。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比较活泼的管理形式,在一个小团体组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解决工作中所发生的问题,强调领导人员、骨干人员和普通人员的三结合,自发组织,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目标在于突破现有的质量问题,向更高标准扩展[13-15]。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具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卫生指导规范章程,如果消毒灭菌不彻底可引起全院性的感染,器械、物品供应不完善可影响诊断、治疗的顺利进行,耽误治疗时机[16-17]。因此,良好的管理、完善的制度是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1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品管圈活动实施之前,手术室共发生器械运转不良事件35件,发生率为0.116‰,为控制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院成立了品管圈活动小组,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对可能会影响到手术室器械运转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工作者对手术器械操作不熟练、未能与各个科室落实沟通以及手术室工作者责任心不强等;再通过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并设定解决目标,继而优化了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在品管圈活动后得到有效控制,50万器械中出现运转不良事件20例,发生率为0.04‰,极大降低了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超过预定改善幅度和目标,活动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992,P<0.05),可见,通过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对手术室器械运转进行思考、探索,可有效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相关也研究表明,品管圈活动在临床、护理等医疗管理各个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临床认可[19-20]。

综上所述,通过品管圈活动,可积极发挥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风险,提升科室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保证手术室器械的高质量供应,确保手术顺利、安全的进行,保障患者健康,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丹,李小英,张倩,等.品管圈模式在手术室器械清点中的应用[J].护理

实践与研究,2015,12(1):96-97.

[2]李漫天,马育璇,黄俊卿,等.手术室参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3):63-65.

[3]邹祝平.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器械及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6):107-108.

[4]明细爱.消毒供应中心发放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106-108.

[5]戴小丫,章敏青,郑小春,等.品管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631-2633.

[6]常淑莹,姚卓娅,李漫春,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动力器械缺陷率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4):1271-1273.

[7]黄梅,夏丽莉,刘滢.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 h出入量记录缺陷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7,24(2):14-17.

[8]邵立新,俞珍,钱萍.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00-101.

[9]黄荔葵.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护士急诊手术配合能力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1):82-84.

[10]刘启华,杨茂,吴秀媛.“实景图片”分析法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97-99.

[11]路琴,阮蒙蒙,宋妍春,等.腹腔镜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61-62.

[12]李培,王寶霞,韩新荣.弹性排班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实践与效果[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2012.

[13]郭淑吟,张静黎.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无菌器械台建立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27):6119-6120.

[14]罗颖,戴旭姣,宋琳娜,等.品管圈活动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器械准备完好率[J].护理学杂志,2014,29(24):40-42.

[15]陈云超,梁溪樾,骆如香,等.品管圈在降低腔镜手术器械损坏率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22-24.

[16]苑景,刘新明.品管圈理念在手术室医疗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704-5706.

[17]姚兰,唐颐,韩林.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医院感染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8):1137-1138.

[18]陶华.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质量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2012.

[19]潘炜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0):3997-3998.

[20]郑喜璇,朱琼.品管圈活动用于口腔科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2):5266-52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