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期末考试卷
《高电压技术》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光游离 D.电荷畸变电场 2.极化时间最短的是( A )。
A.电子式极化 B.离子式极化 C.偶极子极化 D.空间电荷极化 3.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碰撞游离 B.表现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
4.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是( A ) A.电压的频率 B.温度 C.电场的均匀程度
D. 杂质
5.电晕放电是一种( D )。
A.滑闪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沿面放电 D.自持放电
6.以下四种气体间隙的距离均为10cm,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击穿电压最低的是(A.球—球间隙(球径50cm) B.棒—板间隙,棒为负极 C.针—针间隙 D.棒—板间隙,棒为正极 7.不均匀的绝缘试品,如果绝缘严重受潮,则吸收比K将( C ) A.远大于1 B.远小于1 C.约等于1 D.不易确定
8.雷击线路附近地面时,导线上的感应雷过电压与导线的( B ) A. 电阻率成反比 B.悬挂高度成反比 C.悬挂高度成正比
D. 电阻率成正比
)。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固体电介质电导包括_表面______电导和_体积______电导。
2.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作用是由于其对_空间负荷_______的阻挡作用,造成电场分布的
改变。
3.电介质的极化形式包括 __电子式极化______、__离子式极化______、___偶极子极化_____
和夹层极化。
4.气体放电现象包括___击穿____和__闪络_____两种现象。
5.带电离子的产生主要有碰撞电离、_热电离_____、__光电离____、表面电离等方式。 6.工频耐压试验中,加至规定的试验电压后,一般要求持续___60____秒的耐压时间。 7.按绝缘缺陷存在的形态而言,绝缘缺陷可分为___集中性____缺陷和___分散性___缺陷两
大类。
8.在接地装置中,接地方式可分为____防雷接地____、____工作接地____、____保护接地
____。
9.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主要用___耐压水平_____和____雷击跳闸率_____来衡量。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括号内对的打“√ ”,错
的打“×”。
1.无论何种结构的电介质,在没有外电场作用时,其内部各个分子偶极矩的矢量和平均来说为零,因此电介质整体上对外没有极性。( √ )
2.在四种电介质的基本极化形式中,只有电子式极化没有能量损耗。( × ) 3.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时一般要加直流电压,绝缘电阻与温度没有关系。( × ) 4.防雷接地装置是整个防雷保护体系中可有可无的一个组成部分。( × ) 5.管式避雷器实质上是一只具有较强灭弧能力的保护间隙。( √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吸收比:
指被试品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秒时的绝缘电阻之比 2.雷击跳闸率:
2.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 3.雷暴日:
3.指某地区一年四季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及以上雷声就是一个雷暴日。 4.伏秒特性:
4.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时间的关系称为伏秒特性。 5.气体击穿:
5.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现象称为击穿。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什么是电介质?它的作用是什么?
1.电介质是指通常条件下导电性能极差的物质,云母、变压器油等都是电介质。电介质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内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极少,因此导电性能差。作用是将电位不同的导体分隔开来,以保持不同的电位并阻止电流向不需要的地方流动。
2.简述避雷针的保护原理。
2.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强度集
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某电厂原油罐直径为10m,高出地面10 m,现采用单根避雷针保护,针距罐壁最少5 m,试求该避雷针的高度是多少? 解:设针高h<30m
则p=1,物高hx=10m,保护半径rx=10+5=15m 若h≦2hx(即h≦20m)
由rx=(h-hx)p 代入数据得:15=(h-10)×1 解得 h=25m(与h≦20m不符,舍去)
若h>hx(即h>20m), 由rx=(1.5h-2hx)p代入数据得:15=(1.5h-2×10)×1
解得h=23.34m
由此得该避雷针的高度应为23.34m。
《高电压技术》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A)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B 2.A 3.C 4A 5.D 6.D 7.C 8.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表面、体积 2.空间电荷
3.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 4.击穿、闪络 5.光电离、热电离 6.60
7.集中性、分散性
8.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 9.耐压水平、雷击跳闸率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括号内对的打“√ ”,错
的打“×”。
1.( √ )2.( × )3.( × )4.( × )5.( √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指的是电流衰减过程中的两个瞬间测得的两个电流值或两个相应的绝缘电阻值之比。(或指被试品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秒时的绝缘电阻之比。) 2.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
3.指某地区一年四季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及以上雷声就是一个雷暴日。
4.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时间的关系称为伏秒特性。 5.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现象称为击穿。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电介质是指通常条件下导电性能极差的物质,云母、变压器油等都是电介质。电介质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内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极少,因此导电性能差。作用是将电位不同的导体分隔开来,以保持不同的电位并阻止电流向不需要的地方流动。
2.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