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常录红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3期
摘 要:生物课堂教学要多联系实际,在学中用,用中学。利用已学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归纳、拓展。同时,要转变学习的理念,打破条条框框,为学习知识和提高生存能力而学习。
关键词:改变教学理念;转变学习的理念;“以人为本”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来自日常生活,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生物课的学习要多观察生活,多联系实际,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引导学生以科学家的身份去钻研探究、得出结论,并尝试应用于生活,这样就会提高兴趣,激发动力,逐步明白科学不是看的,而是要自己做的道理。
一、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学会和学生合作
教师不能胆怯,打破心理障碍,迎难而上。组织指导,启发引导、纠错,共同利用已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探究未知内容,不断渗透、拓展、更新,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
高中生物所学的知识,有很多是初中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加深,如,生物的分类、细胞的基本结构识别、原核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人体八大系统的认识等,启发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也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
放手让学生去分析、讲解试题,引导从题中归纳、总结对比,在用中学,可以把课本作为学习、做题的工具,反复对比,达到做一道题,掌握一类题的效果,能够罗列与这一个知识点有关的所有知识,区分与这一个知识点相似的内容。不断学,不断联系,不断串知识、积累、应用、拓展、巩固、加强,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用中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讲述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之后,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让学生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同时,科学史的讲解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授课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去体验、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并激发起极大的兴趣和乐趣,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二、学生转变学习的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习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自己提高生存的基础保障,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学会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各节、各章、各单元、各科以及与生活经验的对比,抓住知识的本质,学会归纳应用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达到会学会用,触类旁通,并不断拓展。
专心学习,一心一意求知识,促自己学知识,不断努力,少说空话,一切务实,真正为前途命运拼一回的思想准备,不断总结和改进学习方法技巧,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应用。学习是一种对话,需师生自愿共同参与,积极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三、解放思想,解放课堂,团结合作,共同提高
彻底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思想上、形式上大胆的尝试和改进,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大讲特讲,而是参与学生的学习中,组织课堂,共同探究,利用提纲,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并不断思考,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起到参与、组织、合作、引导、帮扶、协助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学习的主体地位,为自己服务。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展、长远发展。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和体验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 教师利用生物学特点,指导学生的学习,如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轻松,成绩也好,有的学生学习努力,却成绩一般,这由大脑中记忆细胞的多少决定,学习兴趣高、有激情,就促进了大脑皮层的记忆细胞大量的快速增殖,从而达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潜意识,不断的诱导,打破自我设限,激发内心学习的潜能,调动一切学习感官的积极性和灵敏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来。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并重,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互动、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求知潜能,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观、态度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 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