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作业
1、测量与地图学是如何表示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及地面点的点位的? 2、试述高斯投影规律?
3、水准仪的构造应满足哪些条件?
4、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把水准仪安置在前、后尺大概等距处?是否一定要安置在前、后尺的连线上?
5、高差计算(单站)
已知:HA =37.624m, a = 1.318m,b = 2.657m 计算: HB
6、高差计算(设转点),已知HA =37.624m,观测时在A、B点之间设了两个转点,读数分别如下:
a1 = 1.348m, b1 = 1.627m; a2 = 1.082m, b2 = 2.631m;
a3 = 0.947m, b3 = 1.465m;计算: HB
7、计算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并予以改正。
距离 点号 (km) BM1 1.02 1 0.70 2 1.05 3 1.23 BM1 Σ
+1.670 -1.896 -1.729 (m) +1.985 (mm) (m) (m) 1545.350 闭合差为: 实测高差 改正值 改正后高差 高程 备注 作业二
1、什么是水平角?根据下面观测值计算水平角?
盘左:A 0 03 24 B 79 20 30 盘右:A 180 03 36 B 259 20 48
2、什么是竖直角?根据下面观测计算竖直角。
盘左:A 85 04 36 盘右:A 274 55 36
3、用钢尺丈量了AB、CD两段水平距离,AB的往测为226.780m,返测值为226.735m;CD的往测值457.235m,返测值为457.190m。问这两段距离哪一段的丈量结果更精确?为什么?
4、用钢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离,其平均值为325.63米,要求量距的相对误差为1/2000,则往返丈量距离之差不能超过多少?
5、什么是直线定向?什么是坐标方位角?
已知:AB=76˚ 20΄ ,B=183˚ 48΄ ,1=211˚ 06΄ ,2=151˚ 42΄
求:B1、12、23
作业三
1、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什么最可靠?
[]vv2、中误差计算公式 m 与 m [ ] 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nn1
3、何谓极限误差?为何选用3m代表极限误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相对中误差?
4、用J6经纬仪观测某水平角四个测回,其观测值为:168°32´12″、168°31´54″、 168°31´48″、 168°32´00″,试求观测一测回的测角中误差、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在三角形ABC中,直接观测了∠A和∠B,其中误差MA=±3″,MB=±4″。求由∠A、∠B计算∠C值的中误差?
6、设对某个三角形用两种不同精度分别对它进行了10次观测,求得每次观测所得的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为
第一组:+3″,-2″,-4″,+2″,0″,-4″,+3″,+2″,-3″,-1″; 第二组:0″,-1″,-7″,+2″,+1″,+1″,-8″,0″,+3″,-1″; 试求这两组观测值各自的中误差,并指明哪组观测值精度更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