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分析

来源:华佗健康网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分析

【摘要】 我国保险业自恢复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

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作为当今保险业发展“核心”之一的保险资金运营也日益受到重视,能否安全高效地运用保险资金也成为衡量一个保险公司管理经营水平和一个国家保险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如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资金的运营收益率,各个国家及各保险企业无不在潜心探索,学者对相关的研究也甚多。从世界范围看,保险资金的运营效率在不断提高,保险公司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有发展就有曲折和障碍,许多家保险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当然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资金运营不善是最主要的[1]。有了前车之鉴,保险业特别是保险资金运用备受各国政府的关注。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政府对于保险业的引导和监督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和壮大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政策缺乏前瞻性,相关政策和法规滞后,加之保险公司自身缺乏资金运营的意识,影响了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率,给我国保险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1999年至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就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做一分析,并就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在此基础上找到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蓝海。

【关键词】 保险资金;保险监管;收益率;投资渠道

i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英文摘要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Insurance Industry & The

Application of Insurance Funds

【Abstract】 Since the restoration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t has been

rapidly growth and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s one \"core\" of insurance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surance funds also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Safe and effici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surance funds have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insurance companie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one country to weigh the development of its insurance industry. How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insurance funds continuously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the safety of it, insurance Enterprises and every country are all concentrated in the exploration, and academics on it related to many.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insurance capital in constantly improvement, the insurance company as a majo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also occupy a decisive role. Similarly there are ups and downs to the development, many insurance companies have been into liquidation because of poor management,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 but the poor operating funds mismana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With example,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n particular, the use of insurance funds in high regard the Government's concer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re continually improved and goes perfect,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for the insurance industry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undoubtedly of China's insurance, but because of lack of forward-looking policy,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lag, together with the lack of sense for insurance companies operating the insurance funds has affected our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insurance funds, and brought many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o an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application of insurance funds by analyz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1999 to 2007

ii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英文摘要

together with China's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use of our country's insurance funds then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on the problem that exist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surance funds,so that to find the Blue Ocean for our national insurance industry.

【key words】 Insurance Fund;Supervision;Earnings Yield;Investment Channel

iii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目录

目录

1 引言 ..................................................... 1 2 本论 ..................................................... 2 2.1 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统计指标、统计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2 2.1.1 概念的厘定 ........................................ 2 2.1.2 统计指标 .......................................... 2 2.1.3 数据来源 .......................................... 3 2.1.4 研究方法 .......................................... 3 2.2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历史沿革 ............................. 3 2.3保险法出台的背景及1999年之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 ......... 4 2.3.1 我国保险法出台的背景 .............................. 4 2.3.2 1999年之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状况简述 ............... 4 2.4 1999-2007年保险资金运用状况分析 ...................... 5 2.4.1 1999年保险资金运用相关情况分析 ................... 5 2.4.2 资金由保费至保险投资基金过程的相关指标研究 ........ 7 2.5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6 2.5.1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6 2.5.2 相关对策和建议 ................................... 17 3 结论 .................................................... 18 致 谢 ..................................................... 20 参考文献 .................................................. 21 附录 ...................................................... 22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相关政策的演变 .......................... 22 英文原文及中文翻译 ........................................ 28 个人简历 .................................................. 32

iv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分析

1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保险企业的聚焦点是如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资金的运用收益率,具体地即研究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和有关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而对于如何拓宽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则是近期的焦点,这一时期也有众多学者对于如何拓宽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落脚点停留在与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运用的对比之上,甚有从我国实际出发探讨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而这恰恰是致命的疏忽。如同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为其上层建筑服务,一国的保险业也深深地烙上了此种体制的烙印,深受本国国情的影响,市场化是在各国政府“关怀”下的市场化,而非绝对的市场化。实际上,保险资金运用不仅仅是保险公司的事情,国家、保险公司、投保人、资本市场其它参与者是博弈的参与人,同时在资本市场上保险投资基金、共同基金、银行存款又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基础,对于一国的金融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任何国家都是相同的,于是保险资金运营效率与国家监管也是本文讨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的主线是保险资金的运用,所以文章会集中从保险资金的来源、投资渠道、资金运营收益率再结合同期的国家监管这四个方面来分析。

当今保险公司的经营落脚点是市场份额的争取(即承保收益)和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资本运作收益),所以保险公司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均体现于在相同或者说相似的大环境下能否具发现自己的“蓝海”,大环境对于国内是国家监管和国内保险市场,而在国际上所有保险公司都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那么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之下定位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海”,无论是从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的角度出发,这都是国家和保险公司这个利益共同体所必须面对的。所以本文一系列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到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与保险业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内在的特殊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力求寻找到属于我们的那一片“蓝海”。

① 博弈论中的参与人指在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决策主体。

② 蓝海战略的理论基于新经济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就是价值创新,本文引用这一概念意指在保险市场开拓过程中,应当准确地识别和挖掘大众的需求,而非一味地进行现有市场的争夺。

1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2 本论

如引言部分所述,本文的主线是保险资金运用,分析主要集中在保险资金的来源、投资渠道、资金运营收益率、国家监管这四个方面。因此文章本论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所涉及的概念、统计指标、相关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历史沿革做简要回顾;第三部分介绍我国保险法出台的背景;第四部分以1999年至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用相关统计指标分析这一时期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情况;第五部分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2.1 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统计指标、统计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1 概念的厘定

本文涉及的三个重要的概念保险资金、保险投资基金和保险投资资金配置结构。其中,本文所称的保险资金除特别声明外均指商业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包括保险公司的自由资本金、非寿险责任准备金和寿险责任准备金三项,其数额与保险资产总额相同;保险投资资金,指从资本金、保费收入和保险企业借款中扣除保证金、赔款准备金、赔偿、费用开支和缴纳税金后,剩余可作投资运用的部分,数额与文中所讲“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相同;保险投资资金配置结构又称保险资金运用结构,指保险投资资金运用的方式及各种投资方式在总投资额中所占的比重。

2.1.2 统计指标

本论部分涉及的统计指标有:保费收入增长率、赔付率、费用率、资金运用率、资金运用盈利率、保险深度。需要区别的是资金运用率和资金运用盈利率,其中资金运用率是指保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总额占企业全部资产的比例;资金运用收益率指保险企业在一个计划期内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占投资总额的比例。而保险深度指标即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

③ 准确概念是“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有些文献上笼统地称为“保险投资基金”,两者在数额上一致。 ④ 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统计指标,而后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通常指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2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2.1.3 数据来源

本文的部分数据取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部分数据来源于“和讯网”统计资料。

2.1.4 研究方法

文章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数理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类,其中数理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各项统计指标,实证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分析国家政策法规对保险资金运用影响的过程中。

2.2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历史沿革

我国的保险资金运营以其运用结构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1987年)为忽略投资阶段,此阶段由于我国保险业处于恢复时期,保险经营主体单一,保险资金的运用基本以银行存款为主,保险业的监管松散,保险业的发展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第二阶段(1987年——1995年)为自由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实行了产寿险分业经营,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放宽,但由于行业发展缺乏经验,保险资金投资基本处在探索阶段,加之中国的投资环境和资本市场处于初创和培育阶段,保险资金的运用涉及到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投资等多个行业,无序投资形成了许多不良资产,至今仍未能完全消化。

第三阶段(1996——2001)为规范经营阶段,此阶段政府相继出台的了多项政策规章制度,积极引导和监督和规范我国保险业的发展。1995年颁布实施的《保险法》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做了严格的限制。

第四阶段(2002——?)为国内市场开放阶段,进入21世纪,受全球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影响,国内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并逐渐与国际保险市场接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保险法人机构93家,其中保险公司82家(中资保险公司42家,外资保险公司40家)集团保险公司6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据2002——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同期中资保险公司保费收人增长率由44.7%下降至8.4%,外资保险公司则由34.1%上升至304.6%,期间中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下降5.0个百分点。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明显快于中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高。此外由于外资保险公司具备的投资优势和产品研发优势,使得中资保险公司在与外资的竞争中处于劣势[2],保险资金的运营效率日益显

3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现其重要性,我国政府和各个保险公司亦积极探索和寻找应对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也逐渐放宽了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和比例的限制。至今,政府已基本完全放开了对保险资金国内投资市场的限制,境外投资事宜亦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2.3保险法出台的背景及1999年之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 2.3.1 我国保险法出台的背景

首先,1980年至1987年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基本以银行存款为主,投资结构单一,而1988年至1995年的保险资金运用又涉及到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投资等多个行业,无序投资加之经验缺乏致使这一时期的投资形成了许多不良资产,期间形成的不良资产至今仍未能完全消化,这些给保险公司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次,从1980年至1995的十五年之间,寿险保费收入从4.6亿元增长到683亿元,保险公司积累的这笔资金不仅直接关乎投保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社会的稳定,其安全性和保值增值不得不受到国家的重视;再次,行业发展15年,国家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中国的保险业监管有了一定的思路,本国经验加上向国外先进的国家借鉴,1995年6月我国立法机关通过了集保险合同法与保险业法于一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该法的颁布对于我国政府规范保险活动,调控保险市场的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保险监管手段由行政监管向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的重要过渡。

2.3.2 1999年之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状况简述

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的运用形式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模式,保险企业的资金不得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1996年开始,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银行利率连续七次下调,两年期的利率从12.4%下调到2.34%,国债利率也随之下调,同时保险责任准备金的银行特定利率也被取消[3]。1996年9月,央行颁布的《保险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保险资金的运用形式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模式。可以看到第一项法规在规范了无序保险投资的同时,也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做了较严格的限制:而利率下调和保险责任准备金特别利率的取消则使得本来就收益率低下的保险资金投资雪上加霜。要维持低保险费率和高回报率的保险业,保险资金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1998年我国股市市价总值、流通市场值与GDP的比率分别为24.52%和7.22%,平均收益率

4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为15%[4],相比同期的银行存款利息高出许多,而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保险资金的绝对量很大,但总体收益率低下。此时保险资金入证券市场似乎成为历史的必然。1998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保险公司加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保险资金从事债券买卖业务,这开启了保险资金入市的先河。

2.4 1999-2007年保险资金运用状况分析

资金从客户到保险公司再到客户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保费、保险资金、保险投资基金、赔付分红四种形式,由此我们分别研究保费收入增长率、保费收入构成比、保险资金增长率、赔付率、费用率、保险投资相关指标。由于1999年为数据统计基础年份且与2000年之后相比,1999年10月底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才被放开,所以1999年的投资方式统计类别与2000年之后有区别在此单列分析。

2.4.1 1999年保险资金运用相关情况分析

1999年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393.22亿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872.10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62.60%,财产险保费收入521.12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37.40%,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1817.39亿元,其投资方式与投资比例如图1.1所示:

图 1.1(1999年保险资金投资方式与投资比例)

1999年我国保险资金88.28%沉淀在银行存款和国债之上。虽然1996年国家连续7次下调银行利率,两年期的利率从12.4%下调到2.34%,下降十个百分点,国债利率也随之下调,同时保险责任准备金的银行特定利率也被取消,但这两项

5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的资金运用比例仍然很高,这不仅仅是由于《保险法》对投资渠道的约束,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险公司自身缺乏资金运用的意识。

图1.2显示了1999年各个月份国债和银行存款的变化情况,其中银行存款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国债的调整幅度较大,尤其在后半年,保险资金的国债的投资额平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与6月份银行利率下调和7月份的国家政策调整密切相关⑤。1999年10月26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宣布保险资金可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比例暂时控制在保险公司资产总额的5%,这也是10月份保险资金国债持有额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图 1.2(1999年各月银行存款、国债变动情况)

⑤ 1999年6月10日,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由1998年的3.78%下调为2.25%,1999年7月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购买信用评级为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并可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但购买的企业债券额不得超过该公司资产的10%。

6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图 1.3(1999年其他投资项各月份变动情况,折线显示其变动比率)

图1.3是其它投资项的各月变动情况及变动比率,如趋势线所示,保险资金对银行存款和国债以外其他投资项目的资金运用增长率期初至期末呈现较快速度的增长,1至9月份的平均增长率为7.27%,受10月份国家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的影响,10月份较九月份的增长幅度达到了55.18%。至12月底,以各公司报送数据统计,通过证券投资基金入市的保险投资资金为14.79亿元,虽然仅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0.81%,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0.57%,也与保监会规定的5%相去甚远。但据1999年10月28日新上市的基金湘证的上市公告,基金湘证、基金长阳这两只证券投资基金在11月2日分别以跌幅-10%和-5.84%高居深、沪两市股票基金涨跌后十名的第一位和第三位,在11月11日夜分别跌幅达-5.51%和-4.38%居跌幅前十名[5],我们且不论其跌停的深层次原因,在此仅举一例,但保险资金入市对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如何处理好保险资金入市与资本市场稳定又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资本市场上总得有人接最后一棒,国家、保险公司、其他市场参与者?国家对保险资金入市后的监管是关键。

2.4.2 资金由保费至保险投资基金过程的相关指标研究

2.4.2.1 保费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保费构成比变化情况研究

2000年至2007年我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资产总额从2000年末的3373.89亿元增长到了2007年末的29003.92亿元。保费收入也快速增长,保费收

7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入的年同比增长率维持在22.89%,其绝对数额也从2000年的527.36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035.76亿元,翻了13倍。从各险保费收入来看,财产险和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率同比增长率年均值分别为18.49%和25.58%。而从各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来看,人身险保费收入平均达到了72%以上。

图 1.4(2000——2007年保费收入变化状况)

图1.4中蓝色折线显示了2000年至2007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2001年至2003年保费收入增速迅猛,尤其是2002年同比增长率为44.74%,比2002年的32.18%上升了12.58个百分点,其绝对数额增加了943.78亿元,2000年至2004年总体是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在2004年降到一个最低点,同比增长率仅11.28%,其中上升阶段主要受中国入世,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而2004年保费收入急剧减缓是由于2004年基金市场走热而寿险市场低迷的缘故。图中1.4中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的显示保险资产总额存量的折线与蓝色折线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这也体现了保费收入对保险资产积累的影响。图1.5中,2004年财险收入变动幅度很大,这是由于本年度5月1日,随《道路交通安全发》而同时实施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影响,而《交强险》的实施也是此后我国财险保费收入增长的一个主要源泉。

8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图 1.5(2000——2007年财险保费收入变化状况)

图 1.6(2000——2007年各险保费收入比重)

从保费收入结构(图1.6)上来看,我国人身险保费收入一直是总保费收入的总体,03年以前是一个总体上升的趋势,03年之后其比重缓慢下降,而财产险保费收入与人身险保费收入趋势相反,03年以后缓慢上升,其中03年,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77.59%,是财产险的3.4倍,07年这一比例为2.5。这说明我国财产险市场在逐步壮大,保费份额在不断提高,随之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也必然发生相应的调整。

9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2.4.2.2 赔付率、费用率指标变化情况

在此使用短期险和寿险做划分主要是因为短期险和寿险在责任准备金的提取和费用提取上不尽相同,健康险和意外险由于经营方式与财险相同,所以这三者统称为短期险,在此寿险仅指长期人寿健康保险。图1.7显示了2000年制2007年各赔付率指标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观察到总赔付率与寿险赔付率变化趋势相同且变动的幅度都比较大,呈“W”型,而短期险赔付率指标则比较稳定,在48%左右徘徊。同期费用率指标如紫色线条所示,其波动也较小,平均为11.44%。

图 1.7(2000——2007年赔付率变化情况)

以上分析了由保费到保险投资基金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指标,旨在说明我国保险资金积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保费收入的增速和成本。下面分析保险资金积累的另一个方面——资金运营。由于2006年和2007年资金运用方式的统计项目与2005年之前不同⑥,所以2.4.2.5将2006年、2007年保险资金配置结构单列分析。

2.4.2.3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指标分析

2000年至2007年我国保险投资资金的各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其增长率如图1.8所示,这一时期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由2000年年末的2538.61亿元增加

⑥ 此处指保监会网站公布的统计项目,2005年之前公布的投资相关统计项目为银行存款”、“国债”、“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四项,而2005年之后公布的统计项目仅“银行存款”和“投资”这两个指标。

10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到2007年年末的26721.94亿元,增长了近10倍,年均增长率平均在40%以上,比较图1.4也可以发现,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率与保险资产总额的增长趋势相同,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时期保险资产总额年增长率均值为35.32%,保险资金用余额年均增长率高于保险资产总额年均增长率近5个百分点。

2.4.2.4 2000年至2005年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及各投资项增长率指标

2000年至2005年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如图1.9所示:纵观2000年至2005年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变化,保险资金向银行存款和国债之外其它方向的运用比例逐渐增大,债券投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1年债券投资比例大幅缩减,从2000年的37.66%减少到2001年的21.84%,而2000-2005年年均比例维持在资金运用额的24.42%。银行存款占资金运用额的比例从03年起开始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5年其仅占保险资金运用额的37.8%,即使这样,2000-2005年平均水平也达到了49.03%,这说明保险资金有近一半是存放在银行的。2002、2003年资金运用低收益对应的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比例也相当高,同期,企业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2.52%,面对这样的存款收益率,保险资金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政府也不得不为其考虑出路。

经过2000年至2004年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调整,2004年开始保险资金对银行存款的投资比率逐步减少,但由于保险资金的基数很大,而投资结构的调整又需要时间和过程,所以2004年保险资金的整体收益率继续下降至2.4%,2005年,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变动剧烈,银行存款占保险资金运用额的37.08%,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之外的资金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37.54%,其中其他项目投资占到29.76%,其运用比例比2000年的8.42%多21个百分点,绝对金额更是达到了4206.91亿元,是2000年的近20倍,同年证券投资基金的运用比例为7.78%,也是这一时期基金投资资金运用比例最高的一年,2005年的保险资金收益率也一改一路下滑的趋势,比2004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

11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图 1.8(2000——2007年我国保险可运用资金余额及其增长率)

图 1.9(2000——2005年保险资金配置结构图)

12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图 1.10(2000——2005年各种投资方式及其同比增长率变动情况)

图1.10显示了2000年至2005年保险资金运用的各种方式及其增长率,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其他投资方式的资金运用增长率曲线与银行存款的增长率曲线几乎是重合的,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仅是说明这两个增长率大小之间的相似性,年均水平为35%。从2001年至2005年保险资金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保持了近53%的年均增长比率,这是一个很高的增长水平。到2005年底,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绝对金额已经达到1099.21亿元,而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两市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为32430.28亿元和10630.51亿元,保险资金间接入市1060亿元,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保险资金在证券市场上沉甸甸的份量。2000年至2005年同比增长率波动最大的是国债,2001年为-16.75%,这主要是由于1999年7月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购买信用评级为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并可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造成2000国债投资同比增长40%,相比2000年的高增长率,2001年这一比率呈现负值。2004年与2003年相比较国债投资增长率又呈现88.48%的高比率,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是6月份,保监会上调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券、银行次级定期债券和企业债券比例,保险资金债权投资力度大幅增加。

⑦ 1999年10月底,国家允许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资金间接入市,1999年的投资额金为本年11月、12月双月投资额,依此数据,2000年比1999年增长808%。在图 1.10中为了观察方便,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13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2.4.2.5 2006-2007年保险资金运用结构简析

与2005年以前的分析不同的是,06年与07年保险资金运用的项目的调整为银行存款和其他投资项目两大类,为使结果较为准确,我们分析这24个月每月这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绘制在同一图表中,以方便观察,如图1.11所示:

图 1.11(2006——2007年各月保险投资资金配置结构图)

其中蓝色的点代表这一时点银行存款以外的投资项目的资金运用额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百分比,红色的点带表同一时点银行存款额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百分比,黑色的线条是其趋势线,可以看到2006年至2007年保险资金运用的总体趋势是银行存款的资金运用比例逐步减小,而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投资项目的资金运用比例逐步增高。以07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721.94亿元计算,07年末保险资金的银行存款额为6516.26亿元,而投资于银行存款以外的金额已达13689.43亿元。

以2006年6月份和11月份的投资结构分析(如图1.12),对比图1.9,可知06年6月份银行存款在保险投资资金所占的比例较05年继续下降,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也比05年的7.78%有所下降,而债券的投资比例有大幅的提高。同年11月份,银行存款在保险投资资金所占比重继续下降,债券和投资基金比例都有小幅的提升,引人注目的是股票投资比例已经达到了保险投资资金的4.5%。以这一比例计算,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的金额达到了770亿元。2006年我国股权分

14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受其影响,2006年我国资本市场资金充裕,股市行情一路上涨,同时很多家保险公司都参与了商行的上市重组,作为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了商业银行的股权。这一年我国保险资金的运营收益率创下了前所未有的5.8%,实现投资收益932.2亿元。

图 1.12(2006年6月、11月保险投资资金配置结构示意图)

2.4.2.6 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

单位:%

年份 收益率 运用率

2000 4.12 75.24

2001 4.30 79.35

2002 3.14 85.16

2003 2.68 91.84

2004 2.40 90.11

2005 3.60 92.84

2006 5.80 90.14

2007 12.17 92.13

表1.1(2000——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

表1.1显示了历年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收益率和资金运用率,可以看到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率逐年提高,而资金运用收益率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最显著的是2006年和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分别到了5.8%和12.17%,远远高于以往的收益水平,以06年6月份和11月份的投资结构,结合07年资本

⑧ 表 1.1数据经保监会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整理得到。

15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市场的整体火热的状况,可以断定07年的高收益率与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有巨大关联。

2.5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1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保险业从恢复以来发展至今,国家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监管经历了由松到紧,再由紧到松的过程。保险资金的运用经历了从无序的多渠道投资、单一银行存款、国债、股票等最终过渡到多样化、全球性的资金运用这一过程,所有这些都旨在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保险资金的高积累率和保险资金的低收益率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低下的特殊原因。

首先是保险公司本身的观念问题,这是根本性问题,很长一个时期,我国保险公司是缺乏资金运用这种意识的,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外资保险公司未进入中国,国内保险市场三大巨头垄断经营,这一时期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多沉淀在银行存款和国债之上,而同期国家允许的投资渠道远不止这些,但是正是由于资金运用意识的缺乏,保险资金运用收益多依赖与存款利息和国债收益,保险业畸形发展。自入世以来,外资保险公司迅速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保险市场竞争剧增,长期以来中资保险公司依靠承收益发展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失了,劣势也就同时显现出来,资本运营能力差,资本收益率低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其次是国家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监管一直把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作为资金运用的首要原则,对于“收益性”并没有太多关注甚至是有些忽略。文章开篇已经说明,一国保险业的发展是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的,政策没有关注,保险公司自身意识又缺乏,这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低下在观念层次的问题。

再次,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我国资本市场整体还不成熟,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层次不齐,市场化不足,市场平均风险水平高,这使得保险资金在基本市场运作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以致保险资金不能很好地在资本市场上分散风险。

另外一个影响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的原因,也就是备受关注的资金运用渠道问题,从整体上看我国政府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的放宽多集中在入世前后的一个时期内,入世之前为入世之后做准备,入世之后为竞争做准备。没有入市,中国的保险业不会有这样巨大的转变,国家政策也不会如此迅速的调整,可以说入

16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世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转折点。

最后一个问题是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个人的观点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方面确实有待健全和完善,但是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却是由于观念、经验和中国的现实国情造成的,观念上对资金运用效率不够重视,片面强调资金的安全性,经验上无论政府还是保险公司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而现实国情是我国地大物博,区域影响因素显著,各种法律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这一问题的责任不能简单地推给国家,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不可能一撮而就。

2.5.2 相关对策和建议

2.5.2.1 对保险公司的建议

我国保险公司要解决好保险资金的运用问题,在开放市场中立足和发展,必须处理好四个关键环节,即立场、人、财、市场。

首先,是立场的问题,立场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实质上也是观念问题,即保险公司必须明确为什么要运用保险资金,仅仅是因为保险资金数额庞大,以往收益率低下,为了能分享资本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不是,保险资金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投保人的利益同时发展自己,从这点上出发,投保人自是希望投保回报率愈高愈好,而对于保险公司本身来说,作为一个企业盈利自然也是其目的,这两者都要求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企业,要敢于承担风险并且有能力承担风险。

其次,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要立足国内市场必须要有对国内市场有深入了解的人才,无论是保险市场的开发环节还是保险资金运用环节都要有这样的人才,而要在全球市场上做好自己的定位必须要有对全球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所研究的人才。这就需要保险公司抓好三个环节:一、在人才招聘和引进环节严格把关考核,人才招聘和引进标准中应当包含对学历、资格、经验、道德等的要求;二、在人才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培训质量和培训的持久性;三、强化淘汰机制,符合标准则留,不符合标准则坚决淘汰以提高队伍整体的素质。

再次,是“财”的问题,我国保险公司要解决财的问题必须明白,只有在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才是最佳策略,此外单纯靠资本性收入并不能解决资金的后期来源问题,依我国2006年仅为2.68%的保险深度,综合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内保险市场潜力巨大,所以应对外资入侵国内保险市场,民族保险业的明智之举是握紧存量市场并积极争取增量市场。

17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最后是“市场”的问题,这同时也是国家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我国保险公司不得不争,而对于国际市场,我们必须懂得筛选,选择优质的保险市场和本运作市场进入。

2.5.2.2 关于政府保险工作的相关建议

政府部门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部分,一方面政府要加紧建立、健全和完善我国保险业监管相关法规制度,特别地,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法规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减少因地区之间法规制度实施状况不同而引起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为地区之间乃至各个保险公司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也应当把优化国内资本市场作为提高保险资金运营收益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以此为我国保险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对国际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有一个整体把握,综合其他诸如外交、外贸等因素为下一步我国保险公司的国际市场开拓做好指引,最重要的是要为我国保险资金的全球化运作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3 结论

随着我国保险资金的迅速积累,国家又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限制得较死,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的维持依赖于承保收益,2000年以后,由于保险市场主体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资保险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同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独特的定位和专业化的经营模式迅速蚕食着中国的保险市场,对存量和增量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外资保险公司的专业化投资和高的资本运作效率也是其“比较优势”。此时的中国保险市场已今非昔比,几家垄断经营的优势被弱化。如何在开放市场中立足和发展已经不仅仅只是民族保险公司的事了,于是国家一改以往的优柔寡断,加紧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和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以期能提高保险资金的运营收益率,增强民族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经过近20年的积累,数额巨大的保险资金缺乏对国家的政策做出迅速的回应的能力,加之数额庞大的保险资金,只需微小的比例即可产生“蝴蝶效应”,考虑到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国家亦只能一步一步逐渐放宽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限制,即使如此,我们也看到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冲击。2000年至今,国家已经逐步开放了基金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股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汇投资这几个板块,而国家每开放一个投资板块,我们都可以看到其中的波澜起伏。因此,保险资金运用实际上是国家、保险公司、

18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正文

其他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一场博弈,而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非合作性博弈转化成为合作性博弈。

回到我们问题的初始——发现我们的蓝海,自国内保险市场开放以来,行业竞争加剧,承保收益已经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若保险资金的收益率仍在3%左右徘徊,那么我国保险公司何谈发展,又如何在开放市场中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我们的蓝海在何处?从保险市场开拓这方面来讲,就是要准确地识别、挖掘和整合大众的需求,从而满足客户需求,寻找到新的利润出处;从资金运用这方面讲,那就是国际资本市场,亚洲、亚太、澳洲、美国、欧洲的资本市场各具特点,市场周期也不尽相同,并且由于整个国际市场的投资工具较国内市场丰富,全球化的资本运做能较好地避免市场单一给保险资金运用带来的风险。所以我国保险公司只有立足和依托国内保险市场,积极在国际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并以全球性的视野将保险资金进行国际化的资本运作,这才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19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致谢

致 谢

没有崔健老师的专业支持和耐心细致的指导,这篇文章不可能完成。我谨在此对她表示深深的谢意。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同时也得到了其他许多老师的帮助,特别是陶四海老师,他们曾建议我在某些方面进行改进,启发我如何重新安排某些材料,建议我完善某个方面,并且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意见。我在此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这一篇论文是我的导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就此而言,我非常感谢许多位老师的辛勤努力和创见。

我还要感谢我的各位同学,他们使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乐趣!给我的人生留

下了美好的记忆!

20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冰清.保险投资[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10.

[2] 陈华,申曙光.中资保险企业竞争压力评估与应对策略[J].南方金融,2007,1:7-20. [3] 吴桐.保险资金入市分析[DB/OL]. http://fol.math.sdu.edu.cn/old/issue5/yijia/sjlm_8.htm,

2000-1-15/2008-6-9.

[4] 郭平.浅谈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益[J].工业技术经济,2005, 24(9): 159-161. [5] 金兆新.保险资金投资的现实选择[J].中国保险,2001,7: 28-29. [6] W. Chan Kim,Mauborgne.蓝海战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 王绪瑾.完善环境与放松监管[J].中国保险,2001,5:8-9.

[8] 董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及保险市场的资本创新[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9] 杨柳.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的几点思考[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18(3): 39-42. [10] 苗复春.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作用[J].中国保险,2003,3: 15-16. [11] 田晓凤.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J].经济论坛,2004,10:102,105. [12] 徐平生.九条意见内涵解读[J].瞭望新闻周刊,2004,6:43-44.

[13]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联合调查组.寿险公司外汇业务发展的潜力、问题[J].上海金

融,2005,12:46-47.

[14] 许荣,毛宏灵.国际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J].金融与经济,2006,4:13-17. [15] 王钰,董虹.中国保险资金运用困境的制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1:129-131. [16] 陈瑶.浅谈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的监管问题[J].经济工作,2006,19:106-107. [17] 许荣,潘自强.资产证券化与保险资金运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4:38-42. [18] 段善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及其风险管理[J].经济经纬,2007,4:143-146. [19] 程杰.保险资金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J].北方经贸,2007,5:89-91. [20] 彭涛.投资QDII是否舍近求远[J].瞭望新闻周刊,2007,32:50-51. [21] 徐高林.2007年保险投资剑指何方[N].中国保险报,2007-2-12(008). [22] 饶婷婷.保监会批准险资投资境外股票、股权[N].证券日报,2007-7-26(A01). [23] 林宝清,魏华林.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4] 林宝清.保险法原理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www.csrc.gov.cn/n575458/index.html.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www.circ.gov.cn/Portal0/default.htm.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21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附录

附录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相关政策的演变

1995年10月《保险法》实施,其规定:保险资金的运用形式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模式,保险企业的资金不得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

199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保险公司加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保险资金从事债券买卖业务,这开启了保险资金入市的先河,为保险资金运用开辟了一条安全、高效的新渠道。

1999年7月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购买信用评级为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并可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但购买的企业债券额不得超过该公司资产的10%。

1999年10月,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通过投资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在一级市场上配售新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并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已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比例暂时控制在保险公司资产总额的5%。

2002年10月28日,我国立法机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对1995年保险法予以修改和增补。

2003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保险法》,与1995年的《保险法》相比,新的《保险法》将保险公司资金“不得向企业投资”的规定改为“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同时也放宽了对保险公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占保险公司总资产比例的限制,由原来的10%提高到15%。

2003年6月保监会新发布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将保险公司可以购买的债券品种由以前的四种中央企业债券扩大到自主选择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投资比例也由原来的不得超过公司上月末总资产的10%增加到20%。

2004年1月,中国保监会陆续出台了《保险资产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和《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2004年7月底,保险资金获准投资可转债。保险资金投资这种兼有债券和股票两种性质的证券,无疑这是扩大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渠道。

2004年10月,中国保监会联合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做了基础性铺垫。

2005年1月,中国保监会联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

22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附录

引(试行)》和《关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涉及的资产托管、投资比例、风险监控等有关问题,规定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的余额等,这些措施的出台不仅为保险资金的资本市场运作提供了指引,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保险公司的义务。2005年2月17日,华泰财险正式下单购买股票,成为保险资产直接入市以来,购买股票的第一家公司。

2005年8月,保监会颁布了《保险机构的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债券投资进入新阶段。

2005年9月,出台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为我国保险资金境外运用提供了操作指南。

2006年1月,国务院相继批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

2006年3月,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

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比例”,“要培养一批诚信、守法、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自此保险资金运用有了战略性调整。

2007年2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信用评级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要求保险机构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评估债券等投资工具的信用风险,这标志着保险资金债券投资开始步入信用风险管理阶段。

2007年7月,中国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正式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允许保险机构运用自有外汇或购汇进行境外投资,自此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至此,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国内市场已全部开放,境外投资也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23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分析

保险业本身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从诞生之初就以集中风险和分散风险为己任,如果说承保和理赔是保险分散风险作用的体现和实现的手段,那么保险资金运用就是这一手段实现的基础和保证。特别是在当今全球一体化浪潮之下,保险资金运用逐步成为影响保险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年保险资金运用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并按照一定的框架体系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篇论文的论题。

1.魏华林和林宝清在《保险学》中对保险资金的运动过程有这样的描述“保险基金的来源是社会生产领域和社会消费领域不断流出的保险费。在保险费源源不断地流入的同时,保险资金的一部分以赔偿或给付的方式又源源不断地流回社会生产领域和社会消费领域,以满足这两个领域中因灾害损失或保险事故引起的补偿需要。利用保费流入与保险赔付之间的时间差,保险人将暂时闲置的部分保险基金,以投资的形式注入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过程,一方面扩大了生产规模和消费规模,另一方面在投资期满时不仅投资基金能够流回,而且还能够带回投资收益,使保险基金实现自身的保值和增值。”可以看出魏华林和林宝清对保险资金的来龙去脉的论述是从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角度出发的,即保险资金是资本的一种形态。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对保险资金运用可能性的概括性描述,即因为保费收入与保险赔付之间存在时差,所以有了投资的可能性。

2.陈文辉在《2004中国人身保险发展报告》中关于保险资金运用做了如下的描述“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实现资金融通功能的基本手段。资金运用收益是保险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在提高保险公司盈利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我国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方面有过深刻的教训,随着保险资金的不断积累、投资渠道不断开放,资金运用风险已经成为保险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寿险公司经营风险的巨大压力使寿险公司不得不寻求更好的投资资产组合,既是为了逐步消化过去高利率时期积累的利差损,提高公司的边际利润,也是为了开发更具竞争力的寿险产品,不断扩大业务规模。”这是对保险资金运用重要性的描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意义和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是关于保险资金运用可能性、意义的讨论。综合林宝清、魏华林的观点,我们从保险资金的来源、投资结合保险资金运用相关政策来讨论保险资金的运用。

3.保险资金的来源,如魏华林等人在《保险学》中所说,保险资金来源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实际上也就是来源于投保人,从实践上讲,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直接决定之一数字的高低。而影响保险公司市场份额的因素又是多样性

24

[2]

[1]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3]

的,丁磊在《影响国内寿险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提到:“在国内寿险业高速发展

的背景中,有几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寿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一,地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商业保险的位置问题;第二,现行税收政策对寿险业的限制问题;第三,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际问题。陈文辉在其《加快保险产品创新步伐、提高寿险公司资产质量》中指出“当前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存在的严重问题,比如产品结构的失衡、保险条款的粗糙、不合理的费率水平、新产品推广不力等等,必须要通过产品创新加以解决”。这是从产品角度对保险市场开拓存在问题的探讨。实际上,产品问题本身与保险公司本身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之外,也是与公司的实力以及公司的定位是有密切关系的。刘春燕在《适应市场需求创新保险产品》中谈论到保险公司的人才培养问题时讲:“要解决企业内部创新体制的构建,加强研发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合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开发机制”,以此看来产品能否迎合大众需求是市场份额争取的关键。

4.保险投资国内篇,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问题一直是学者及各个保险公司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研究也是最多的。李晓瑜、王李林、李萍在《国内保险资金运用新渠道探析》一文中提到:“我国国民经济每年以8%左右高速增长,保险业保费收入和资产规模将迅速扩大,保险资金的合理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势在必行”。而傅强,李万有在《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也提到“保险公司现在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债券,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股票,基础设施投资,境外投资等,其中有绝大部分被投入到和利率有关的银行存款、债券上。要想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就必须在资本市场寻找出路。在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国债等传统保险投资资产表现低迷时,保险机构投资者需要拓宽保险投资的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供的各种投资工具,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两篇文章论述的焦点均在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和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的提高之上。实际上,至2007年,对于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呼声已渐小,只是在保险资金投资固定资产这一问题还不是很明朗,陈芝凯在《浅议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论及这一问题是说:“2006年3月,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这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管理规章,对规范基础设施投资的运作,探索多样化直接融资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仅仅只是试行,到今天保险资金基础设施投资并没有如期那样得到太多的关注。这一时期的主题是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即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问题。任燕珠在《试析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将我国现行的监管制度存在的缺陷归结为以下四点:一、监管过于严格,资金运用渠道少;二、监管专业化水平不高,现代监管体系及其运转机制尚未建立;三、监管缺乏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四、监管法规滞后,欠缺系统、科学。

5.保险投资国外篇,卢劲松在《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25

[10]

[9]

[8]

[7]

[6]

[5]

[4]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一文中,他在对比了美、英、日、德、韩五个国家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律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将日本保险业监管的先进之处总结为:一、确认和保证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的多元性;二、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的限定性;三、关注产险、寿险投资结构的差异性;四、加强证券投资的管理。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过程中,证券投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上升,总的趋势是投资的证券化,但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有所不同;五、细化保险资金运用的规范。对比卢劲松和王燕珠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卢劲松的研究结更为详细,但是实质上两人讨论的问题都只有两个,第一是放开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限制,第二是对开放市场下保险主体的监管。放开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限制是我国保险界一个“古老”的话题,如今在全球一体化浪潮下,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开放市场下的监管问题,唐迪、唐雷在《金融自由化浪潮下日本保险业的发展与监管》

[11]

到日本保险监管制度对我国保险业的

启示:一、遵循市场化发展道路、按照市场原则实现市场重组,促进保险业健康有序发展;二、监管机构加强对被保险人和消费者的保护;三、通过保险公司加强对代理店等中介机构的管理。唐迪和唐雷两人对保险业的发展和监管问题的讨论中多了一个对利益相关者的讨论,即加强对被保险人和消费者的保护。学者们在对比国内外的保险监管制度之后,将我国的监管问题归结在:一、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而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三、保险营销渠道的监管有待加强。

6.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梁步菁在《我国保险资金的御用》

[12]

总结了我国保

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一、保险资金收益率明显偏低;二、不公平竞争问题;三、保险资金存在着非收益性运用比重过大的问题;四、投资环境不成熟,缺乏足够的投资工具,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一、积极探索保险资金投资的新渠道;二、加强对保险资金的监管。可以看到国外关于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让保险公司按照市场发展的规律进行改革和完善,实质上这也就是保险市场本身的市场化。如曾庆久,蔡玉胜在其《保险资金运用和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13]

中对监管基本原则进行论述时提到“ 由于保险业的特殊性,保险合同的赔

付或到期偿付涉及投保人的合法权益,而保险公司可能因投资的损失无法完成正常的保险支付,从而关系到保险业的社会风险管理功能和金融稳定。因为,资金的运用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因此保险监管部门一般都将监管重点集中在对保险人偿付能力的监督方面”。而国内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研究,集中在如何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和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上。虽然自保险法颁布以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我国的现实国情使得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仍有诸多待完善之处。刘代友在《国内保险资金运用及其风险》

[14]

国内保险资金运用阶段的划分中指出:1987-1995年,为无序投资阶段,房

地产,有价证券,信托,甚至借贷,无所不及,从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当然这只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同样地张文华在他的《保险资金运

26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15]

用问题探讨》中也提到: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不足,保险市场主体不完善,国

家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集中在: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二、保险监督管理机制的健全;三、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四、保险公司自身投资队伍质量四个方面。对于保险投资渠道来说,至2007年底国内市场的投资渠道已基本放开,而且保险资金的境外运用也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就集中在了管理机制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健全和保险公司自身投资队伍质量提高这三个方面,本文的分析旨在通过对保险资金运用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进而从我国的现实出发,提出关于解决问题的对策,不同的是,本文是通过对保险资金整个运动过程的分析来寻求解决方法的。

参考文献

[1] 林宝清,魏华林.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陈文辉.2004中国人身保险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 丁磊.影响国内寿险业发展的因素分析[J].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2):90-92. [4] 陈文辉,加快保险产品创新步伐、提高寿险公司资产质量[J].中国金融,2000/6,pp.38-39. [5] 刘春燕.适应市场需求创新保险产品[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8-11. [6] 李晓瑜、王李林. 国内保险资金运用新渠道探析[J].经济论坛,2004,21:98-99. [7] 傅强,李万有.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J].武汉金融,2007,8:30-31. [8] 陈芝凯. 浅议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J].金融与经济,2007,3:61-63. [9] 任燕珠. 试析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J].学术探索,2007,1:43-48. [10] 卢劲松. 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2:97-98. [11] 唐迪、唐雷. 金融自由化浪潮下日本保险业的发展与监管[J].交通企业管理,2007,9:29-30. [12] 梁步菁.我国保险资金的御用[J].时代经贸,2007,5(79):120-121.

[13] 曾庆久,蔡玉胜. 保险资金运用和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借[J].经济纵横,2007,5:49-51. [14] 刘代友. 国内保险资金运用及其风险[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8:78-79. [15] 张文华. 保险资金运用问题探讨[J].中国保险,2005,8: 32-34.

27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英文原文

英文原文及中文翻译

Door open within month or two for insurance firms to invest

overseas

Source: Shanghai Daily

Chinese mainland authorities will throw open the door for insurers to invest overseas to expand investment channels for the industry.

The China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is planning to launch a ruling within a month or two on insurers' overseas investment under the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cheme, said Sun Jianyong, director of the commission's insurance fund management.

The ruling will allow insurers to convert their own assets into foreign currency and invest in mature overseas markets, including Hong Ko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t is a long-awaited move within the industry.

Under a draft ruling issued for consultation in December, insurers can invest up to 15 percent of their total assets in the previous year into overseas markets.

Mainland insurance assets topped 1.97 trillion yuan (257.5 billion U.S. dollars) at the end of 2006, and a 15 percent upper limit can means insurers can invest up to 296 billion yuan into overseas markets.

Shenzhen-based 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o said in March it has gained a license to run its assets management firm in Hong Kong as the group's overseas investment arm, paving the way for further overseas expansion.

The Hong Kong affiliate runs Ping An Insurance's overseas investment through portfolios, including stock, funds and bonds.

28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英文原文

\"The investment expansion will be welcomed by big players which have more capital,\" said an official with the investment department of a medium-sized joint venture life insurer in Shanghai.

\"For small players like us, we will still focus on putting most capital into fixed-return products such as bonds.\"

The opening of the overseas market can help broaden insurers' investment options and siphon part of China's mounting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which surpassed 1.2 trillion dollars at the end of March.

Chinese authorities are expanding insurers' investment channels from a previously limited option of low-return products like bonds or deposits into stock and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derivatives.

The new channels will also include derivative products such as convertible bonds, and assets-backed securities, the CIRC said in a draft ruling seeking public opinion in early June.

Insurers last year benefited from the booming mainland stock market.

Ping An Insurance, the country's second-biggest insurer, and China Life Insurance, the country's biggest insurer, have both reported rising profits boosted by returns from stock market investments.

China's insurance market is growing as the idea of seeking financial protection becomes popular in a nation where household savings top 2 trillion dollars. The government is also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sector to scrap its cradle-to-grave social protection system.

Insurers collected combined premiums of 564.1 billion yuan last year, up 14.4 percent from a year ago. Premiums are expected to top one trillion yuan by 2010, with total industry assets topping five trillion yuan in the same period.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s facing a good future with our booming economy,\" said Wu Dingfu, the head of the CIRC in June.

29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中文翻译

保险资金海外投资大门将在一两个月内开放

上海日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当局将在一两个月之内放开其对国内保险公司对海外投资的限制,拓宽中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保监会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勇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在一两个月内出台一项主要针对国内保险公司的措施,允许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进行海外资本市场投资。”这项政策将允许中国保险公司将自己的资产兑换为外汇,投资在成熟的海外市场,其中包括香港,美国和英国。这一中国保险行业期待已久的政策将为中国保险资金运用带来巨大进步。

12月份,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这一议案的草案,并征询广大学者的意见,根据这份草案,保险公司投资海外市场的资金可以占到其资产总额的15%。

至2006年底,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已经达到19700.00亿元,若按15%的投资比例上限计算,中国保险公司可以投资海外市场的金额高达2960.0亿元。

深圳平安保险(集团)公司表示,3月份其已获得在香港设立其资产管理公司的许可,该分公司作为平安集团在海外的下设投资机构,将为其进一步的海外扩张服务,这将为其境外发展铺平道路。该公司在香港的分公司将通过一系列的资产组合,其中包括股票,基金和债券等进行平安保险公司海外投资的具体运作。

一位在上海某规模较大的合资寿险公司工作的内部人士说:“投资渠道的放宽受到了众多大型投资机构的欢迎。实际上,中小机构投资者跟我们一样对这一措施表示认同。而在海外投资中,我们仍然会将大部分资金集中投入到固定回报的产品,如债券等。开放的海外市场,不仅可以帮助拓宽保险投资渠道还将吸收一部分外汇储备,减小外汇压力。截至三月底,保险公司的境外资金运用数额将超过1.2万亿美元。

中国监管当局一直在扩大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从以前有限的选择和低回报产品,如债券或存款到股票和基础设施产业到金融衍生工具等新的渠道,如可换股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而保监会说,新草案将首先征询公众意见,有关征询工作将在六月初截止。

保险业去年的巨大发展得益于蓬勃发展中国内地股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

30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中文翻译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分别作为该国的第一和第二大保险公司,其报送保监会的数据均显示其利润上升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股票市场的投资。

由于寻求经济保障和独立这一思想在中国国民中开始盛行,中国的保险市场增长迅猛。而在中国有的家庭银行储蓄额甚至达到了2万亿美元,加之政府也鼓励发展保险业并且取消了以往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写都为中国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吴定富6月在其讲话中谈到:“2006年中国保险业实现总保费收入5641.0亿元,同比增长14.4 %,到2010年,保费收入预计达到10000.0亿元,而同期的工业总产值预计为50000.0亿元。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保险业正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31

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论文——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姓 名 出生年月 婚 否 系 别 联系方法 包有亮 1986-09-20 未 婚 卫生事业管理系 性 别 家庭住址 学 历 专 业 男 民 族 汉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大学本科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劳动与社会保障 E-Mail:***************** 小学 杨坳小学 初中 彭原初中 个人经历 高中 甘肃省庆阳市第一中学 大学 华北煤炭医学院 2006年6月至9月在开滦医院见习 见习实习经历 2007年11月在河北省遵化市参与“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调研 2008年1-6月在中意人寿北京分公司实习 2005年6月获英语四级证书 证书发表论文科研活动及获得奖励 2006年12月取得全国普通话等级二乙证书 2007年12月获三等奖学金 擅长数据分析总结,文学写作能力良好。 业务专长或个人特长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