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2019年,浙江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推进物流枢纽建设、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等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物流业发展稳中有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成效显著、物流国际国内影响力持续扩大
2019年浙江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处、浙江省物流协会
浙江物流业运行整体情况
2019年,浙江经济处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物流业也进入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迭代的换挡期、阵痛期、窗口期。全省物流发展提速,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率进一步提升、活力进一步增强、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物流总额持续增长,生活类物流增长迅速2019年,浙江省社会物流总额为17.9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3%。其中,受光纤、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光电子器件、仪器仪表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品产销量高速增长拉动,工业品物流需求增速明显,工业品物流总额13.5万亿元,可比增长6.08%;受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重影响,大宗矿产、化工原料、机电等产品进口物流需求保持较高增速,进口货物物流总额0.78万亿元,可比增长9.22%;受居民消费升级及消费品类多样化发展带动,居民消费物流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0.31万亿元,可比增长32.19%。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不断增长,运行效率逐步提高2019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8938亿元,比上年增长9.98%。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33%,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比国家平均水平14.7%低0.37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实现连续5年下降,2015年至2019年下降达1.5个百分点,呈现连续回落态势,表明当前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升,物流领域“降成本”成效有所显现,物流运行效率持续提升。
在物流效率稳步提升的总体趋势下,物流市场热点分化导致物流费用结构也有所调整。受益于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一体化运输带来的便捷,运输环节的费用支出为3151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3%,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受物流一体化服务能力提升影响,城乡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保险及信息服务支出规模持续扩大,保管环节的费用支出为3999亿元,同比增长9.41%,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44.7%;随着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服务能力提升,社会对第三方物流管理咨询、委外管理和方案设计等服
40/2020年第08期·浙江经济
图1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
图22019年全省物流费用结构
务需求也相应增加,管理环节费用支出为1787.73亿元,同比增长6.1%,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20%。
浙江现代物流业发展主要特点
2019年,浙江被确定为国家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省,成为全国六个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宁波—舟山港口型、金华(义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围国家首批建设名单,占全国总数近十分之一。2019年,在两大国家重大决策驱动下,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实现6044亿元,占GDP比重为9.7%,占服务业比重为17.9%。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7.9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53%。全省公路总里程1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43公里。铁路、公路和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123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4%。全省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2亿吨,增长11.0%,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3.5亿吨,增长8.3%。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增长7.9%,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达2753万标箱,增长4.5%。
2019年浙江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报告(一)物流国际国内影响力持续提升
海上丝路指数体系影响力持续扩大。由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海上丝路贸易指数17+1贸易指数、宁波港口指数和宁波航运经济指数等5个指数形成的海上丝路指数体系,两次列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国内外近千家企业和机构订阅指数及相关报告。
“四港联动”取得实质性进展。印发《加快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建设方案》,组织召开浙江省“四港”联动发展工作推进会暨联盟成立大会,全面部署推进“四港”联动相关工作。组建“四港”运营商联盟。推动省海港集
团、省交通集团等10家领军企业组建浙江“四港”运营商联盟,致力于打通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壁垒,推动成员间的互利合作,面向市场需求提供运输全过程物流解决方案。
国际航线开行再创新高。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蝉联世界首位、成为全球首个“11亿吨”大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700万标准箱,航线总数243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增至88条。中欧(义新欧)班列突破500列,首发吉利号、菜鸟号、温州号、诸暨号,金华中亚班列正式并入“义新欧”序列。
跨境贸易业态创新发展。出台《新型贸易中心建设行动
方案》,谋划创建国家新型贸易示范区。设立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试点,市场采购贸易累计实现出口38.44亿美元,完成市定标线任务的192%;
台州二手车出口试点完成794辆出口。推进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动创新,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网络零售出口分别增长45.3%、41.6%、28.3%。新获批温州、绍兴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新增34个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
(二)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物流“放管服”改革成效突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积极开展交通运输电子证照场景应用,实现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电子化,完成在APP的扫码核验功能,推进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升级大件运输网上许可系统,已办理大件运输许可10.39万件,平均办理时间从法定的20天减为3-5天,大约20%的件可以当天办结,实现了最多跑0次。
物流降税清费大力推进。一是省内国资路段对使用浙
浙江经济·2020年第08期
/41
“浙政钉”智库·报告
江ETC的货车实行通行费85折优惠,2019年减免车辆通行费8亿元。二是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督促指导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对符合免费政策的车辆做到应免尽免,2019年优惠车辆通行费12.7亿元。三是制订集装箱车辆差异化收费政策,对仅行驶穿好高速公路霞浦收费站至穿山港区收费站路段的集装箱车辆,其车辆通行费按应收额的25%收取;集装箱车辆进出金塘和沥港收费站在舟山跨海大桥路段的通行费按25%收取、进出舟山跨海大桥其他收费站在舟山跨海大桥路段的通行费按50%收取;舟山跨海大桥金塘大桥路段空载集装箱运输车辆实行分时段优惠。
多式联运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推进海铁“最后一公里”建设,建成投用北仑铁路电气化改造和穿山铁路支线。全面摸排铁路专用线建设情况,推进头门港铁路支线二期、浙江公铁联运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2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建设计划。二是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宁波舟山港和铁路上海局集团合资成立“上铁浙港海铁联运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已通过部级验收并正式命名。三是创新铁路运输组织方式。宁波舟山港至绍兴双层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建德红狮水泥熟料“公转铁”模式成功实现中短距离铁路运输全程物流服务。今年1-5月,全省集装箱海铁联运35.4万TEU,同比增长12.7%。
绿色物流发展形成诸多创新举措。一是组织实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成功推动台州、温州两市入选2019年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第二批部级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项目。组织召开城市绿色配送示范工程研讨会,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向工作做深做实。二是推动港口无纸化作业。指导省海港集团加快推进无纸化作业,提升货物进出港效率。2019年4月,宁波舟山港在全国港口中首个实现集装箱进出口“无纸化”,实现从码头办到“码”上办。据测算,“全程无纸化”一年可减少集卡司机作业总时长约700万小时,节省燃油成本1.2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万吨,减少各类单证用纸6300万张,折算成经济成本可为物流业降本1.5亿元以上。三是在全国首创开展编制省级绿色物流指数,每月编制并发布浙江省绿色物流发展指数,倡导并践行物流绿色发展理念。
42/2020年第08期·浙江经济
(三)物流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加速培育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将现代物流业列入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明确要围绕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方向,促进港航、铁路、公路运输物流提升发展,航空物流、管道运输物流加快发展;探索“一票到底”的联运服务,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航空物流多式联运中心等建设;提升物流园区、物流企业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仓储、全自动码头、无人场站等设施建设;构建国际化的航运、航空、铁路物流运输网络;培育一批具有全球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商。
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已纳入全省大湾区行动计划。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省大湾区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明确要围绕大通道建设,以“三大通道”“四大枢纽”“四港”联动为重点,加快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重点突出宁波、舟山港航物流,湖州、嘉兴、金华、衢州现代物流,绍兴智慧物流重点领域下沉,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错位发展。
现代物流工作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一是推进海铁信息互联,支持宁波舟山港股份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进行港口与铁路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编组站现车、编组站到发确报等数据对接,并应用到生产组织协调中。二是推进江海信息互联。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2.0于2019年12月20日正式上线,构建进港、在港作业、出港、海运、江运等江海联运15个物流链节点信息,提升港口装卸作业效率及一、二程船的协同衔接效率,为12家单位实时提供国际航行船舶境内续驶进江的“船、港、货”数据信息。新对接促成与张家港电子口岸、长江南京航道局等港口(平台)实现数据互联共享。三是研究推进“四港”信息互联。组织编制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信息港建设方案,明确了“1+3+N”的整体框架和“政府推动、市场为主”的建设模式。四是谋划建设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数字化监管服务系统,打造集统计监测、决策分析、载体监管和信息发布展示于一体的省级物流数字化平台,有效衔接省级有关部门、协会和重点企业平台,实现物流领域数据互联互通,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全省物流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推动浙江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为发力点,结合浙江发展实际,围绕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工作,持续发力、精准破解,全面做好浙江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浙江物流领域政策体系开展编制《浙江省现代物流“十四五”发展规划》,按照网络化、国际化、标准化、绿色化”的发展目标,以模式为核心,着力构建数字化转型引领、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全供应链融合联动、空间布局优化合理的浙江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编制《浙江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抢抓后疫情时期冷链物流发展新机遇,推动构建对接全省经济发展的冷链物流发展布局、培育“龙头引领+数字赋能”的冷链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支持冷链物流发展新政策体系。
开展物流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开展物流领域亩产效益“领跑者”行动,通过树立标杆、经验总结、典型推广,引导物流企业对标先进、补齐短板,激发物流企业创新活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
(二)深入开展国家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着力破解制约浙江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
做实做细浙江物流降本增效相关工作。对照《浙江省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浙江省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度工作安排》分别开展中期督查和第三方评估,督促省级有关部门、各相关市深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相关工作,并形成督查报告和第三方评估报告报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
深入推进物流各环节费用持续下降。继续推进运输领域资质证照电子化,全面推广在全省实现车辆道路运输证和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电子证照申请;建立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名单动态调整制度,将普通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数据纳入高速公路“违法失信清单”管理。推进危化品运输专项整治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制订《浙江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危货运输数字化监管平台”,为全国危化品运输领域探索有益经验。研究提出省内国资路段
2019年浙江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报告对安装并使用浙江发行ETC货车优惠政策以及国际标准集装箱优惠政策,创新货车ETC的办理和使用,提高货车ETC使用率,降低其通行成本。
推动一批物流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头门港铁路支线二期、浙江公铁联运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设,畅通铁路运输通道;推广铁路集装箱双层运输,创新铁路货运班列产品供给,力争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超100万标箱;深化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工程方案研究,加快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等项目建设;做强嘉兴、湖州海河联运,加密开行宁波舟山港至内河港的海运支线。
推动物流数字化引领发展。加快建设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数字化监管服务系统,谋划内河信息TOS码头系统和联运平台的开发建设,推进省网络货运监测平台与省税务代开专票系统的系统互联和信息共享;加强“四港”联动信息港工作专班力量实体化运作;深化宁波舟山港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之间陆站信息互联互通;持续推动江海联运信息平台与长三角、长江沿线节点平台数据对接和共享开放。
(三)强化物流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协同融合发展发挥物流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聚焦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围绕农产品生鲜直供,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鼓励发展“海运+冷藏班列”“空运+冷藏班列”“中欧冷藏班列”等业务,构建集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于一体的全冷链物流体系。
促进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深化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和物流降本增效专项行动为突破口,聚焦大湾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动物流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自主化、安全化方向发展,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仓储配送流程优化,提升供应链智慧化水平,实现物流业与大湾区生产力布局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促进物流业与消费升级需求协同发展。优化布局区域快递分拨中心,鼓励运用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等模式,提升城市快递服务效能;加快发展农村物流,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通道;探索发展“移动互联网+众包”模式,优化发展社区电商物流;强化快递末端网络建设,统筹优化配送服务资源,提供集约化配送、网订店取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浙江经济·2020年第08期
/43
“智能化、“节点—通道—网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