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饮中八仙歌》赏析
杜甫,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等。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的诗独成沉郁浑厚的风格,他也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约一千四百多首,被后人尊崇为诗圣。《饮中八仙歌》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这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描写了“酒中八仙人”的“肖像”,他们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方面颇为相似,他们的性格方面也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诗人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动漫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都归入了一首诗里。八仙乃这八仙一、贺知章;越州永兴人,官至秘书监,字号四明狂客。二、二、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皇亲贵族。三、李适之;官至左丞相,后遭贬闲居在家。四、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的儿子。五、苏晋,是开元间进士,信佛但是嗜酒如命,故曰逃禅。六、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七、张旭,唐著名书法家,善草书,被誉为草圣。八、焦遂,布衣之士,嗜酒。诗中首先讲的是贺知章,八仙之中他资格最老,年事最高。杜甫把他喝酒的“狂”用夸张手法描摹出来,写他酒后骑马的丝丝醉意和举止醉态让人看了不免生出诙谐明快的情感,这也传神的表现出了贺知章旷达不拘的性格。其次是汝阳王李琎,他的身份是唐玄宗的侄子,因为他是皇亲国戚所欲才敢饮酒三斗后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程度已然到达新一种高度,听说他只要看见麴车也就是装酒的车就会流出口水来,还非常想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去,就因为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作者就通过细腻地描写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可谓是描写得精准到位、入木三分。接下来登场的就是李适之,时任左丞相,好交朋友,日夜欢宴,饮酒如喝水,他的豪华奢侈通过饮酒即能看出。即便是遭贬后闲居在家也仍是酒局不断,嗜酒如常。诗人又更是抓住了政治权力在他身上的刻画表达了其性格特点,似有影射,让人寻味。接着上场的是两个潇洒且名噪一时的文人墨客崔宗之与苏晋。崔宗之,倜傥洒脱,年少英俊风流。豪饮时,酒杯高举,用白眼仰望蓝天,旁若无人,醉后,如玉树临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来形容他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极富韵味。紧接是苏晋,苏晋一面信佛,长期戒斋,却一面嗜饮,经常大醉,处于“斋”与“醉”的现实矛盾之中,其结果又往往是“酒”战“佛”所以只好“醉中爱逃禅”了,这短短的两句诗就诙谐风趣的表现了苏晋酒后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惮的性格特点。当我们提到诗和酒最先想到的就是李白了吧,正所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杜甫描写的李白不出几句便突出了他的豪饮嗜好与才华横溢。对于李白的嗜酒如命,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见多不怪就体现无疑。“天子呼来不上船”更是彰显诗仙李白的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亦敢直呼“臣乃酒中仙”强烈的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恣意放纵的性格,这不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那个富有浪漫色彩又桀骜不驯的李白吗?其次就是醉后写字的张旭,其“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醉后,豪情奔放,不一瞬狂草便随酒意应运而生。表现了张旭狂荡不羁,桀骜不拘的性格特征。最后一位是焦遂,他的酒量甚大,每喝五斗后方有醉意,只有此时他才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出口成章,有如江水滔滔不绝。诗里精准严谨的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之时更是凸现了他的才华、见识与辩论口才。整首诗是情调是诙谐幽默的,色彩明丽,轻快流畅,在语言上充分表现了他们八个人都嗜酒如命、桀骜不拘的性格特征,表现的是文人雅士积极乐观、肆意豁达的精神品质。在结构上也是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堪称是完美成功的七言歌行。八个人物自成一章,主次分明,人物性格特征各具特色,衬托映照,醉态也是各有特点,是古典诗歌中具有艺术独创性的名作,也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更是具有深远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