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推进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
2016年11月
CultureAndHistoryVision(Theory)
Nov.2016
武陵山片区推进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
唐顺利
[摘 要] 为更好落实党和中央脱贫攻坚战略任务,要不断更新扶贫观念、完善扶贫内生动力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机制、创新扶贫资源管理体系、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和服务支撑体系,有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11-0064-03*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决不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武陵山片区属于特困连片集中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精准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亟待探索行之有效的扶贫新方式,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为更好落实党和中央脱贫攻坚战略任务,要不断更新扶贫观念、完善扶贫内生动力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机制、创新扶贫资源管理体系、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和服务支撑体系。一、创新理念脱贫机制
1、要牢固树立“点上与面上”相结合扶的理念。就是要把扶贫地区通水、通电、通路等基础设施扶贫和村级特色产业开发、教育、医疗卫生、信息扶贫等结合起来,把注重落实贫困村点上扶贫向注重贫困村点上乡镇、片区为单元的面上扶贫结合起来,把上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扶贫和利用市场配置、公益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扶贫结合起来,把基层党组织扶贫与增强贫困户主动性相结合起来,以有效解决一个贫困村村支两委班子的力量薄弱和党员干部扶贫带
富致富能力差;一个贫困村地处交通不便、山高路陡、资源匮乏以及不利形成大规模产业和贫困户致富能力差;一个贫困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党建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效益差等问题。如有的地区整合乡镇扶贫资源,划片区分类实施,积极探索贫困村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益,既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又壮大贫困村养殖业、林牧业、高山茶叶、有机蔬菜、昂贵苗木等产业规模,形成了拳头产品和连锁优势品牌,产业了强烈的“破窗”辐射效应,带动了乡镇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2、牢固树立“农村与城镇”相结合扶的思路。就是要适应和推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现实需求,注重农村“空壳村”扶贫向城镇化扶贫转型,把不具有发展能力和扶贫能力以及投入资金巨大的“空巢村”向交通便捷和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村镇转型升级。要进一步改进扶贫项目只规划到村、扶贫资金只投放到村的扶贫观念,实施有的放矢和抓住重要问题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适时把扶贫重点放到解决好进城务工的贫困农民工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上。要求贫困地区党委政府整合资源,精准发力,逐步淘汰扶不起来、一方山水养育不了人的村镇,逐渐实现过渡村消失,一般村向中心村靠拢,形成大规模和大片区。
[作者简介]唐顺利,男,湖南邵阳县人,长沙师范学院讲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湖南长沙,410100)。
[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湖南推进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ZZ159);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武陵山片区推进精准扶贫的困境与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YBX002);2016年湖南省机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立项课题(XJDY20160020005)阶段性成果。
64
3、牢固树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扶的观念。在脱贫攻坚规划制定上,把村镇与县市长期扶贫规划对接相适应,把国家扶贫开发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无缝对接,在总规控制范围内向极度贫困村和有发展能力的贫困实施倾向性政策,有针对性扶贫,有因地制宜扶贫,有长期扶贫和有短期扶贫,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盲目操作,防止短期效应。如有的贫困县区脱贫攻坚,在制定一村一镇工作规划时,就必须与地方政府提出并经过充分论证的脱贫攻坚发展战略相统一。在扶贫时间上、路线图上,要坚持有期限扶贫和无期限跟踪管理相结合,扶贫期限到期后,要明确省、市、县、乡相关责任单位加强对扶贫点项目、产业的跟踪管理和问效,实施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形成全体动员、百日攻坚、不胜不休的作战态势,确保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4、牢固树立“动态和静态”相结合扶的思想。就是要建立扶贫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的扶贫模式,突出加强已脱贫和未脱贫的村镇人员的动静管理。调研中,有党员干部认为,扶贫三年后就全脱贫了,摆脱了贫困,其实不然,现在脱贫不能代表未来脱贫。因此,急需构建一种县备案、乡统筹、村调整的贫困对象贫困现状档案的管理新模式,及时更新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贫困资源等方面的相关流动数据,并根据最新数据适时调整扶贫工作政策和措施,确保真贫有助,做到应扶尽扶,扶贫有退有出,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二、创新内生动力脱贫机制
1、切实加强产业扶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俗话说“手里没有米,叫鸡都不理”。作为农村基层党支部,如果手里没有电“米米”,常常处于穷家难当的窘境,在群众中就会难以树立威信。在产业选择上,要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要积极引导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搞旅游、宜适合养殖则发展养殖业,充分发挥帮扶工作所在地区的比较优势和风俗民情,积极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比如有的国定贫困县和省级贫困村,注重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七统一分”产业发展模式,即统一品牌、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分户生产,值得学习借鉴。特
武陵山片区推进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
别要注重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做强做优做特农产品,彰显贫困村独特魅力。
2、切实加强教育扶贫,切断代际贫困传递。要全力扶志气,扶志是根本、是关键。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干部走村入户的积极性,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积极开展“一对一”“结穷亲”等对口帮扶活动,帮孩子上学,帮孩子读书;切实利用各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政务公开栏等橱窗,现代大众传媒网络媒体,加大宣传扶贫惠民政策,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增强信心力,消除“等、靠、要”的惰性心理,积极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大力发展生产劳动,艰苦创业,自力更生。要全力扶智慧。智力和智慧扶持是治贫困之根本,是助力贫困对象脱贫致富的关键举措,抓牢这个“牛鼻子”,扶贫成效才能持久,扶贫成效才能可持续。切实加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实施雨露教育和阳光免费教育,有条件地方对农民户实施免费技能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要全力扶意志。扶贫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久久为功。这里既包括广大扶贫工作者,也包括广大扶贫对象。彼此都需要坚定脱贫信念。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垂头丧气,相反,要持之以恒。
3、切实加强社会扶贫,发挥乡贤能人作用。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功能。切实做好贫困村阵地建设,发挥好乡贤、退休干部、打工能手、土专家和致富能手引导作用,先锋模范能引起贫困户向着发家致富看齐,指引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吸引和带来更多资源和资金。配强选优村支两委领导班子至关重要,要注重选拔培养农业科技知识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带领全村脱贫致富。要育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辐射功能。积极鼓励能人领办企业,集体出资入股,成立股份制公司,村集体参与分红形成稳定收入来源,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要积极引导公益组织有序参与。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关注关心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为贫困还资助完成学业,全程参与教育扶贫,为教育扶贫做出巨大贡献。
三、创新党建脱贫机制
1、要把脱贫攻坚与加强“四支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加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是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核心要素,有了好的基层组织,才会有坚65
文史博览(理论)
2016年11月
CultureAndHistoryVision(Theory)
Nov.2016
强的发展后盾,贫困群众才会后脱贫致富的有力保障。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抓好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四支队伍”,努力建设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监督管理机制,抓好阶层党建带头人队伍建设,尤其要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把那些信得过、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基层组织建设队伍中,努力建设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队。
2、要把脱贫攻坚与组织队伍建设相结合。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积极鼓励和选派思想作风好、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且群众信任的年轻干部、高校毕业大学生到贫困村工作,加大从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乡土能人、复退军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两委干部的力度,对重点贫困村、矛盾复杂村、基础薄弱村,要选优选强和配齐贫困村的党支部书记,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管理党员干部,严把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以及发展党员干部的入口关,切实做到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3、要把脱贫攻坚与建好村级服务中心结合起来。鼓励对有条件的村先行先试点,依托现有村级活动场所,通过完善配套功能,打造集党务村务、现代商贸物流、留守人员关爱、文化健身、教育医疗于一体的综合型村级服务中心。在资金投入上,推行财政奖补、部门帮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向服务中心建设集聚。在功能设施上,要突出商贸物流,为今后发展农村电商、现代物流打下坚实基础。实行经济实体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鼓励企业或产业大户能人与贫困户共同建立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实现经济实体与贫困户“双赢”目标。帮建立活动场所,让村党组织服务有阵地、群众议事有场所。四、创新资源管理脱贫机制
1、建立和完善责任考评机制,克服“两张皮”现象。要建立健全建设扶贫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机制,确定各帮扶单位的责任主体职权,防止走形式、走过场,有效杜绝上级帮扶工作队单位领导很重视、很牵挂,实际上把贫困地区自身却置之不理的“两张皮”现象。着重考评贫困村履行党建责任、村部活动中心建设、驻村工作状态、扶贫三年规划落实情况,确保上级扶贫项目得以贯彻落实。
66
2、建立和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克服“慵懒散”状态。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作为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党政一把手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在考核中发现消极怠工、应付了事、工作没有起色,特别是在因精准扶贫项目审批、资金到位、项目监管等因素导致扶贫项目实施效果不好的要及时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对扶贫单位支持力度大,扶贫实效好,群众反映好,应及时给予扶贫奖励,并适时予以优先提拔使用,积极创造条件让工作队住得下、留得住、做得好,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费心费力单位或工作队,应在社会媒体上予以大力宣扬和传播,形成扶贫正能量。
3、建立和完善分类帮扶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针对扶贫村多元化贫困群体,要进行分类帮扶,对有强烈发展养殖业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重点通过给予资金、技术、信息支持等帮扶他们发展产业;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疾病致贫的,则直接予以救助;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的,要长期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其自力更生、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提高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武陵山片区调研中,有一个贫困户两口子本来以在外地买了商品房,由于妻子几年时间的患有尿毒症,话费了巨额医疗费用,卖掉了房子,母亲瘫痪在床,父亲去世,弟弟智障,穷困潦倒。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在村里饲养了几百只土鸡,种植了花生豆苗,家里收入逐渐好起来,他说:“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慢慢好起来,勤快努力了,就有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1.5.27.
[2]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2013.12.8.
[3]郑瑞强等,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8).
[4]左停等,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4).
[5]唐丽霞等,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6]刘解龙,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5(4).
(责任编辑:盛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