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高山蔬菜发展概况和建议

来源:华佗健康网
农艺・园艺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24卷第O9期(总第325期) 湖北高山蔬菜发展概况和建议 向继平 (恩施市小渡船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湖北[摘恩施445000) 要]高山蔬菜是指海拔在800m以上的可耕地进行的商品化、规模化的蔬菜栽培,它能缓解城市蔬菜季节性 供求不均的矛盾,也是高山地区菜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对湖北高山蔬菜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湖北;高山蔬菜;发展概况;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湖北省蔬菜生产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地区。这个地区山地资 源丰富、气候独特,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最高海拨 3005m,最低66.8m,无“三废”污染,农药使用量少,是种植高山 蔬菜的理想之地。 种植面积有3333.33hm ,以南部青峰镇、九道乡为主的山区区 域,以辣椒、甘蓝、萝卜为主。 1.2主要种植蔬菜类型和品种 白萝卜系列以春萝卜为主,以韩国进口的特新白玉春、白玉 春、玉长河、将军等为主;大白菜系列以四季王、春大将、大春等 品种为主;辣椒以中椒6号、汴椒、广椒等品种为主;番茄以石 头、美国群星、合作903等品种为主;甘蓝系列以富士山、春奇、 强力50、夏星55等品种为主;胡萝卜以五寸人参等品种为主。 1 湖北高山蔬菜发展概况 1.1主要种植区域 湖北的高山蔬菜主要分布在鄂西北的恩施、十堰、宜昌、襄 阳等地区。面积3.33万hmz。 2发展优势 2.1 自然环境条件优势 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 1.1.1恩施州。恩施州的蔬菜基地主要以恩施市为主,分布在 咸丰县、建始县、利川市、巴东县、恩施市。恩施市到目前为止有 四大蔬菜基地.分别是双河蔬菜基地、大山顶蔬菜基地、沙地神 堂蔬菜基地、石窑蔬菜基地等。双河蔬菜基地是专业化生产基 地。主要生产白菜,面积达333.33hmz;大山顶蔬菜基地是一个 综合性生产基地,面积达2000hm ,以生产西兰花、广椒、白菜、 甘蓝、白萝卜等;沙地神堂蔬菜基地面积较小,只有20hm ,主要 季分明,光热资源、土壤和雨水适宜喜温、耐寒、耐热等各类蔬 菜的生长。因此.湖北的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区位和地理气候 优势。主要表现为秋冬季气候凉爽,没有北方的冷冻和南方的 炎热,尤其是鄂西北地区具有发展高山蔬菜的得天独厚的地域 优势,土地肥沃、夏季气候冷凉,非常适合蔬菜的生产。 2.2运输条件优势 生产番茄、广椒;石窑蔬菜基地是以专业生产白萝卜为主的生 产基地,面积有666.67hmz。还有利川市的6个反季节蔬菜片 我省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高速公路“沪一渝”和“汉一十”两 侧,特别是鄂西北地区距离广州、北京、上海只有不足1000km 路程.因此具有非常优越的公路运输条件,给高山蔬菜物流创 区,巴东县的高山蔬菜基地分布在大支坪、茶店子、野三关等几 个乡镇,建始县的蔬菜基地在北部、南部两大区域。 1.1.2宜昌市。宜昌的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下列地区:五峰县、 兴山县、长阳县、秭归县等,五峰县有两个专业乡镇:牛庄、长乐 坪,面积达4666.67hm ,西红柿、四季豆、辣椒等合计1000hmz, 萝卜2000hm ,大白菜1666.67hmz;长阳县高山蔬菜发展重点是 贺家坪、火烧坪等乡镇;兴山县高山蔬菜主要在候家坪和榛子 乡两个乡镇;秭归县的蔬菜基地在杨林桥镇。 造了有利的条件。 2.3种植技术条件优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湖北省各高山蔬菜产生基地和专业 大户已培养出一大批种植能手和土专家,总结出了一整套种植 技术和经验。 2.4生态环境优势 1.1.3襄阳市。主要以反季节蔬菜为主,分布在保康县黄堡、两 裕、后坪、龙坪等高寒山区,共有20家,目前已发展到大阳坡、 龙坪、十字冲、朱砂、三岔等20个蔬菜专业村。 1_1.4十堰市。十堰的蔬菜种植面积大约1 333.33hmz,分布在 西沟乡、大川镇、武当山等城郊区域,以甘蓝、萝卜为主。房县的 鄂西北高山地区是一片未污染的净土,空气清新、水质清 澈、污染很轻甚至无污染,农药使用量少,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 大量优质的无公害蔬菜。 3存在问题 [收稿日期]2013—07—26 [作者简介]向继平(1977一),男,湖北恩施人,助理农业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60— 向继平:湖北高山蔬菜发展概况和建议 3.1蔬菜生产基础设施较弱 农艺・园艺 抓生产”的思想。并把蔬菜生产合作组织当作新产业、新资源来 经营和开发,每个县、市发展3—5家规模化、标准化,有实力的 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和“企业+基地+ 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支持和激励广大菜农加人专业合作 社。从而提高组织化程度。 4.3建立蔬菜产品集散网络,健全蔬菜销售体系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建设,湖北省的大部分蔬菜基础设 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配套排灌系统不健全,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特别是湖北省高 山蔬菜主产区鄂西北地区。又由于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的滞后 性,湖北省的蔬菜由于受结构性、季节性影响,价格波动幅度趋 大。 3.2土地贫瘠化日趋严重 对于产地:改建一批覆盖城乡的批发市场;对于大中城市 销售地:改造一批批发和零售市场;对于县级基地:建设自己的 蔬菜产品保障基地。支持建立覆盖全省及周边主要批发蔬菜产 品销售网络平台。定期收集发布全省蔬菜产品供求等信息,加 大高山蔬菜的宣传、营销力度。 4.4建立蔬菜产品监管和质量检测体系。提高蔬菜生产安全化 水平 由于长年的耕作,没有轮作换茬和休整,有些老菜区已连 续种植高山蔬菜20多年。基本上以十字花科为主,病虫害十分 严重。有些田块由于受蔬菜根肿病严重影响,造成田地减产甚 至绝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十分缺乏,如缺钙、缺锌等,生理病 害大量出现。有的地方出现了掠夺式的开发,陡坡开垦、自然植 被破坏严重,引发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性问题。 3.3蔬菜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不高 湖北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但是市场上存在着优质难优价的现 象。在少数地区一些菜农仍然使用违禁农药,综合防治病虫害 的观念淡薄,用污水灌溉,污水洗菜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蔬 菜的二次污染。 积极宣传蔬菜生产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组织菜农按照高山 蔬菜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生产,并把此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积极投入资金建立高山蔬菜质量检测中心,进行产地和市场检 测,把抽检和自检结合起来。加强农业执法和产地环境保护, 加强对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的监管,推行质量安全追溯 和质量联保制度,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绿色蔬菜产 品认证,以较好的质量来获得效益。 [参考文献] [1]罗云米.浅谈重庆高山蔬菜应用发展前景[J]_长江蔬菜,2009,(9): 50.51. 4对策建议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符合山区特色的蔬菜示范基地 [2]万福祥,袁尚勇.湖北省高山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策[J].长 江蔬菜,2010,(17):1—2. 高山蔬菜发展目标:以长阳、利川为核心,充分发挥示范带 动作用。建立7万hmz稳定的高山蔬菜核心基地,打造蔬菜精 品工程.发展恩施“大山鼎高山菜”、“仙洪水生菜”等全国知名 品牌。 [3]骆海波,张雪清,袁尚勇.湖北省高山蔬菜发展现状与对策[J].上海 蔬菜,2007,(1):10-11. [4]包玉泽,王璐.湖北省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蔬 菜,2012,(17):2-3. 4.2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 为了转变蔬菜生产方式,以培育恩施巨鑫、利川凯瑞、宜昌 森源、宜昌一致等蔬菜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坚持“先抓组织,后 L匕接P51)头,PJ,/]E务业为特色的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示 范区。有效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农民收入、农 民的就业水平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障农民的社会福 利,从根本上缩短城市与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差距,实现市民 和农民社会福利的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 标。 [5]齐波.安徽省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长江蔬菜,2009, (21):23—24. 积极地促进农业产业共生协同发展,实现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 方式的转变,是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关键环 节。基于共生视角的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弥补了传统农业产业 链短而窄的缺陷,为农业产业提供了拓展和延伸的方向,是切 实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粟路军,柴晓敏.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及其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J]_ 5结论 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要迫切解决的 问题。将产业共生理论应用于农业产业是能够实现集约化生 产,节约农业资源,降低成本,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当前 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构建合理的 产业链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7):19—24. [2]周慧,李健,宋雅杰.城市产业共生网络的复杂性与管理模式分析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6):35-38. [3]王贵明.产业共生组织的运行机制与驱动因素[J].改革,2008,(6】: 61—65. [4]杨雪锋.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