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时期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政策选择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2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第110期 No.2,ZOO6 Journal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Sum No.11O 新时期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影响 因素分析和政策选择 张克荣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合肥230039 ̄阜阳师范学院政法系,安徽阜阳 236041)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新时期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保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 持续、稳定、长期高速增长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I影响因素I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I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06)02--0083--03 自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26年里,中国 产业后备力量,市场潜力大,经济发展的需求潜力也大,劳动 经济以年均7.7—9.5 的速率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不 力的供给对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即要索 仅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而且大 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幅度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奇迹”引起了国际舆论 一方面,中国在要素资源总量上具有明显的自然优势, 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就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要素 但这种优势被用于粗放型的生产资源高投入。在中国漫长的 论”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高储蓄率带来的 有较强投资需求的初步工业化过程中粗放型的资源高投入 高投资是构成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源泉I“结构论”认为结构 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从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 变化是经济增长的中心,经济增长的实现过程就是使资源得 和香港)和日本的成功中也可以得到佐证,但进入2O世纪9O 到更有效配置的过程I“需求论”认为,伴随着市场格局从卖 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 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市场需求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 流,发展的背景已不如从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适者生存的 的制约因素I“政策论”认为,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增 淘汰机制使从前高投入、粗放型高增长的模式失去竞争力, 长关键在政策; 技术论”认为科学技术是未来中国经济的第 在已经打开国门、由计划经济已转向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粗 一增长点I“体制论”认为,改革解放生产力的空间依然巨大, 放型增长空间受到市场竞争挤压,要素投入的质量和效率显 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仍将是决定性的。那么,中国经 然要比要素投入的数量更加重要。只有要素效率化,在激烈 济高速增长的原因究竟有那些?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 竞争压力下的有效生产才能进行,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也才 性又如何? 能得以实现。 一、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且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 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分析,可将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 均要素资源相对匮乏,甚至还处于劣势,对于长期增长的中 的主要因索归结于两个方面: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 国来说,资源要素的约束将会逐渐加大,尤其是劳动力资源 高。 总体素质仍不高,适合粗放型生产的劳动力未必能适合集约 萨缪尔森说过,制约经济增长有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 型生产。因此,有能力的人民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源泉,提 本和技术四个要索[钊。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要素投入增加对经 高劳动力素质是有限要素资源效率化的关键。 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这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具体实践中已得 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对中国经济的长期高增长做出了 到验证。如1979—200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42 中要素 重要贡献,但市场竞争的压力使要索投入的质量和效率比要 投入增加贡献了48,3 ,拉动经济增长4.55个百分点,其中 素投入数量更重要,况且要素投入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需 资本投入增加贡献了27.9 ,拉动经济增长2.63个百分点I 要使有限要素资源效率化。中国经济增长倘若继续依靠要索 劳动投入增加贡献了2o.4 ,拉动经济增长1.92个百分 投入数量的增加,则不可能实现长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也 点[3]。从供需角度看,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大量的 就不可能持续。为此,新时期必须重要素质量,轻要素数量, 收稿日期l2005—12一l5 作者简介:张克荣(1980一),女,安徽怀远人,阜阳师范学院政法系教师,安徽大学在职研究生。 ・8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才能推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中 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投资与经济 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在于教育的 投入,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在知识经济 时代,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教育,一方面产品和产业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另一方面教育水平决定从业人员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决定性因素是要素投入的质量和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质量的提高最关键的是劳动者素 质的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要靠人力资本积累和教育水平 的提高。知识积累、技术进步、要素优化配置(产业进化及分 工与专业化)制度创新等共同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新时期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政策选择 根据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策导向,以保持新时期中国经济 的持续、稳定增长。 基本素质,没有受过应有教育的人就无法适应产业进步后所 提供的就业岗位,教育水平的提高必须跟上甚至超过产业进 化的速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投资虽有所增加,教育 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发挥人力资本的作 虽有很大发展,但对庞大的人口仍显不足,如全国各级在校 学生数2000年底约达2.19亿人,比1978年多了600多万人 15,而同期人口增加了3亿多f从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 看,1978—2000年大学生从8.9人增加至46人,中学生从 690人降至661人,小学生由1519人降至1028人,在校学生 数占全国人口比重由22.2%降至17.4% 总体教育水平没 有稳定增长,但大学等高层次的受教育人数增加较多,说明 中国在重视大学教育的同时对小学、中学等基础教育有所疏 忽,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情况并不乐观,教育投入和人力资 本积累的空间还很大。据测算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只占35%,而发达国家则占到75%[6],这表明我国人力资 源的利用还很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利用。促进经济增长 的潜力还很大。 第二。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在中 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增长理论认为资本积累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只发生在经济向稳态转换时期,长期经济 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是技术 进步的过程,而技术进步源自知识积累,研究与开发产生的 发明和技术创新又产生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积累推动技术进 步进入良性循环。近2O多年来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 贡献进一步上升。从发展阶段看,尽管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 国家,在产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较大的情况下。粗放 式经济增长还有一定的空问,但中国经济从总体上说。已处 在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向主要依靠 质量提高转变的时期。技术进步必将在21世纪经济增长中 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能有效地推进研 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而开放的连带效应又推进知识的积累, 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 变动又与技术进步形成互动关系,最终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 增长。 第三,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安排己被中国经 济增长事实印证是有效率的,制度创新所产生的潜能推动了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市场化和非国有化进程是要素效率提高的过程,其 空间还较大。改革就是要形成一种使资源要素有效配置、经 济有效运行的市场机制,寻找那些能把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 诱发和动员起来的压力和诱导机制。市场化、所有制多元化、 对外开放等几个方面还有较大的制度创新空间,制度变革尚 未完成,制度创新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 ・84・ 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其教育的 高普及率和大学高升学率是分不开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也认 为,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知识和人力资本 积累这样一些内生因素,而不是资源和人口数量这样一些外 生因素。新时期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源泉是知识和人力 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正是由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所产生的 报酬递增将支撑新时期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教育是一切资 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但若不与教育相结合,人力资源可能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的推动力量。 扩大资本积累,优化融资机制,发挥高储蓄率的作用。资 本积累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虽然在今后中国长期 经济增长中重要程度不如知识、技术、制度。但知识、技术等 方面还要通过资本积累发挥作用。它仍是经济增长离不开的 因素。为提高现有物质和人力资源的质量,增加这些尘产资 源的数量以及通过发明、革新和技术进步提高这些资源的效 率而进行的投资。还将继续是所有社会用以刺激经济增长的 主要因素。这里关键是看资本积累与什么因素结合。中国今 后必须要使资本积累的扩大与知识、技术进步相结合,才能 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资本积累要十分重视建立健全的 融资机制,解决储蓄向投资转化在空间结构上的矛盾,提高 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加速资本形成。因为高储蓄实医对 应的是供给的发展空间。我国目前储蓄率并不低,但关键是 如何使高储蓄率发挥作用,转化为投资资金。 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结构转变对经济增 长有重要影响。在中国经济进入买方市场后,结构性矛盾已 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中国已进入必须调整结构才 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按照原有的结构和粗放型的增长方 式,不仅产品没有市场,资源、环境也无法承受,因此要积极 主动、全方位地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释放经济 发展的巨大潜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市场格局从卖 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需求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增 长的一个制约决定性因索。但关键是供给结构和有效需求结 构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因而要调整供给结构,推进产业进化, 加强有效供给与扩大有效需求并重。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之 间、城乡之问、地域之间都存在明显差距。这种经济增长的非 均衡性决定了结构进化具有巨大的空问。蕴藏着巨大的增长 潜力,结构转换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能和经济发展的动 能。结构变化的动态过程就是使要索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综合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也就是提高要素效率的过程,即经 机制.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是鼓励戋 识 济增长过程。因此,中国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 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加入WTO后,开放将有力推 为主向资本密集型、再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 动中国改革进程,成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开放 为主转换 更重要的是以国际惯例来推动中国的体制改革,加速中国非 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教育和 国有化和市场化进程,用国际标准提升对知识资本的重视程 知识会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它们对生产的作用途径 度,从而提高经济要索的效率。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 是技术和发明。技术要以教育和知识为基础来提高物质资本 总之,正确地选择中国长期经济发展政策。对经济长期 的生产率。新增长理论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 增长至关重要。要素投入数量上的简单合成,并无多大效率。 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研究开发的投入。以缩小中国 不能导致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从知识、技术、制度等方面 与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的差距(目前中国科技投入占GDP不 入手,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并结合其他要索投 到i ,而发达国家占GDP达3 --5 ),进而才能缩小科技 入成为综合生产力。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扩大资本积累,建立 水平上的差距。在发挥开放的溢出效应和边干边学效应的时 有利于技术进步的融资机制,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 候,要注意以市场换技术。把技术贸易作为进口的重要内容。 进结构进化。提高要索配置效率l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使中国 把技术合作作为中外产业合作的重要内容。还要坚持引进一 要素效率化,推动综合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因此今后中国经 些较高水平的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影响 济长期增长重要的不在于要索投入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要素 和带动中国产业进化和企业技术进步。在发挥改革和制度创 的效率化,在于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政策的选 新效应时,要注意营造一个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制度环境,政 择上。 府要在制度安排上大力促进技术进步,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 应用研究,加大知识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推进 参考文献, 技术进步。 [1]胡鞍钢.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EJ].中关村, 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从目前看,束缚中国 2OO5(7). 经济发展和生产率提高的制度因素还不少,现行经济体制还 E22萨缪尔森等.宏观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1999, 带有不少计划经济的痕迹,政府管理中的短期行为、趋利行 168. 为、权力失衡、腐败行为、监督不力等问题尚未得到较好解 [3]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M].厦门;厦门 决,通过改革释放增长潜能的窑间依然较大,因此推进改革 大学博士论文,231. 和制度创新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潜力的发挥。 [4]林莉芳.中国教育投资现状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 今后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创造良好的制 分析.台声新视角。2005(9). 度环境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宪政制度建设,使中国的市场 [5]郭树清.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决定因索[J].经 经济成为真正的法制经济}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 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国有经济的战略 [6]匡素勋.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J].当代经 性调整}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高效率的经济调控 济研究,2005(4)- Analysis of affecting factors and policy selecting of the high continuance of china economics growth in new days Zhang Ke--rong (Economy Institute of AnHuiUniversity,HeFei City 230039) Abstract:This article attempt to deal with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high and stable continuance of china eco— nomics gr0wth,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keeping the high continuance of china economics growth- Key Words;China economics,growth affecting factors ̄policy selecting ・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