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4《梅花魂》教案设计

来源:华佗健康网


4 梅花魂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课文用倒叙的方式给孩子们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我”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国人之气节。透过“我”的记忆,追溯了“我”与外祖父之间发生的五件事,虽然在叙述上有详有略,但无论是外祖父赠梅、望梅,还是护梅,其实都是在揭示梅花魂,影响“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教学当中要以“情”作为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语文学习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情感变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细致描写外祖父爱梅花的每个动作、神情,在阅读中从细微处体会出这位老人爱梅花,在梅花身上寄托了这份爱祖国的情谊。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爱国、思乡的诗文,准备歌曲《我的中国心》的视频。 2.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结合学生活动卡预习课文。 2.收集有关梅花、爱国、思乡的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揭题

1.激趣:(出示梅花图片或视频资料)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词。

(1)学生背诵赞美梅花的诗词。

(2)简单说说对梅花的印象:梅花具有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

2.揭题:一位老华侨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文章——梅花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3.过渡:课文题目中的“魂”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指导学生抓住题眼“魂”展开学

习。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背诵相关诗词来渲染气氛,铺垫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继续学文埋下伏笔。

二、检查预习,巩固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词语:

葬身异国 腮边 虬枝 玷污 郑重 秉性 ......撩乱 凉飕飕 码头 手绢 华侨 眷恋 .......(2)学生开火车读词语,相机出现加点字的读音。 (3)出示生字,小组内检查正音。 葬 腮 虬 玷 郑 秉 撩 飕 码 绢 侨 眷 2.理解词语。 (1)出示词语:

颇负盛名 训斥 玷污 郑重 秉性 眷恋 (2)学生朗读词语。

(3)引导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相机出示: 颇负盛名:颇,很。名气很大。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使有污点。 郑重:严肃认真。 秉性:性格。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 (4)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话。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掌握情况,为学文扫清障碍。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并完成学生活动卡,在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写批注,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活动卡,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相机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3)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引导归纳整理小标题: 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无望痛哭 相赠梅图 赠送手绢 2.学习“读诗落泪”,感悟情感。

(1)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外祖父怎样的情感,并和大家分享收获。

(2)学生代表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句子: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①指生朗读诗句,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②指导朗读诗句,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③融情想象:如果此刻你就坐在外祖父怀中,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④作者和外祖父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再想一想。 ⑤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情感。 ⑥面对吟诗落泪的外祖父,年幼的莺儿不懂,你懂吗?

⑦导读:是啊,这些诗词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引发外祖父的思乡情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诗词句。

3.学习“珍爱梅图”,感悟情感。

(1)过渡: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2)出示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读懂了外祖父对梅花的情有独钟,并和大家分享。

(3)小组长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句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抓住“不甚在

意”“唯独”“分外爱惜”“碰不得”等关键词谈感受。

②出示几件古玩的图片和墨梅图,引导学生再读句子,在我们常人眼中,哪个更珍贵一目了然,然而外祖父却分外珍惜那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带着此刻的

感受再来读读这部分。

③小结:这里作者用对比的写法表现了老人对墨梅图的珍爱。

句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指导学生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的语言、

动作的词句来体会他对墨梅图的珍爱。

②引导学生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③导学:外祖父是让母亲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我”只是不小心弄脏了那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外祖父竟然觉得“我”玷污了它,如果你就是作者,会怎么想呢?

(4)小结:是啊,小小的作者看到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心里也是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我们从外祖父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他对墨梅图的珍爱。

4.学习“相赠梅图”,感悟情感。 (1)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稀罕梅花呢? (2)学生汇报。

句1: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①导学: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②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补充。

③小结:这段话说了三层意思,开始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说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④指导学生朗读。

(3)至此,你读懂外祖父为什么稀罕梅花了吗?他稀罕的到底是什么? ①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外祖父稀罕的是梅花的精神。

②小结:梅花魂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 5.学习“无望痛哭”“赠送手绢”,感悟情感。

(1)指导学生默读相关段落,读懂外祖父其实也是一个具有梅花魂的人。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句1: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①导学:这是外祖父第二次落泪,为什么委屈得像个孩子呢?

②小结:是啊,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得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句2: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导学:外祖父递给“我”的只是一块手绢吗?

②引读:外祖父递给“我”的是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自己回不去,只能让外孙女把自己对祖国的思念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你瞧,此刻他泪眼蒙眬。此刻——

出示句子:

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

多。

①看着眼前的外祖父,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是否被触动了?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

②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情小结:是啊,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外祖父催老了。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中所唱的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6.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中将对情感的品悟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采用读议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层层递进中体会外祖父的情感,并学习“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激发情感:“故乡”“祖国”这两个滚烫的词语,勾起多少身居异乡的游子无尽的乡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哪些?

2.课后拓展:学生展开比赛,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设计意图:在吟诗诵文中拓展阅读,丰厚积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者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这样的教学构想,抓住了课文的关键,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时,让学生从文中叙述的几件事中,寻找能表现老人爱祖国、眷恋

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3.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为突破教学重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针对本文内容含蓄、思想深刻的特点,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来配合教学,让学生从读中悟情悟理。

------------------------------------------------------ ------------------------------------------------------

我的老师

我最喜欢教我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学英语毫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在一节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课老师在做飞机模型试航。同学们都希望去阳台上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再认真听讲了,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飞机模型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说:

“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了。‖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叫人喜欢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