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健康网
五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围绕“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这以理念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地设计,都意在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音乐活动中来。练习中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创编,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平等、互助的学习气氛;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表演歌曲的方式,这样学生也就主动地参加音乐活动中去了。因此,本节课整体是在唱、奏、跳的活泼气氛中完成。 一、 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二、 为歌曲伴奏并即兴创编彝族舞步。 教材简析:

本首歌曲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五年级第九册第二课,本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构造。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蜷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彝族音乐和彝族歌舞明快活泼的风格,体验彝族歌舞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内合作、互助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知识与技能:能用明快、活泼、生动的语气及情感演唱好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能准确地表现出上波音;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创造及感受能力;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彝族音乐和彝族歌舞明快活泼的风格;按伴奏谱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创编动作进展表演,体验彝族歌舞带来的乐趣。

五年级的学生对舞蹈创编、打击乐器伴奏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底,并切也养成了聆听音乐的习惯,因此在舞蹈创编和打击乐器伴奏这一环节只要加以引导就可以了。经过四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听唱法也并不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和“引导”的工作就行了。 讲述法、引导法、听唱法。 教具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一、 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为本次课堂内容做好铺垫。

1、 学生跟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拍手。 2、 教师语言讲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同胞们各个都能歌善舞,下面老师为大家展示两段少数民族的舞蹈。

3、 教师展示两段少数民族的舞蹈,学生是哪两个民族的舞蹈。

(、蒙族)

4、 教师介绍“彝族”(让学生对彝族有初步的认识) 1) 简单介绍“彝族”的服饰、风情等,配多媒体图片。

先印入学生眼帘的是石林风光,教师开始介绍:“在这些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之中,居住着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彝族。彝族的人口具我国少数民族的第五位,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极具地方特色,舞蹈时常与歌曲为伴。彝族的服饰十分精巧,做工也很讲究,花包头是彝族姑娘服饰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这些美丽的花包头,都是彝族姑娘们亲手缝制而成,每当喜庆、赶圩时姑娘们都会带上漂亮的花包头和崭新的彝族服饰;“擦尔瓦”是彝族男子服饰的象征,“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一种披衫,彝族男子一年到头“擦尔瓦”不离身,白天可以御寒,晚上可以当被盖。

火是彝族人最崇拜的,因此他们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就是“火把节”,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彝族人都会举办为期3天的“火把节”,夜幕降临时人们点起火把,从村头绕到田间,围着熊熊的篝火载歌载舞,一直到天亮。

2) 让学生欣赏一小段“彝族歌舞”《情深意长》(加深对彝族歌舞的印象) 5、提问导入:

1) 提问:“彝族姑娘什么时候会穿上漂亮的彝族服饰。” (喜庆、赶圩等)

2) “赶圩”是什么意思? (赶集的意思)

3)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彝族人赶圩回来时的样子? 就让下面的这首歌曲来告诉我们吧! 二、 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

营造轻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1、 学生听歌曲范唱,并在歌曲中“啊哩哩”的地方用“×××”的节奏拍手。(目的在于活泼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喜悦节奏感的培养。) 2、 情感体验:

1) 教师告诉学生歌曲的名字《赶圩归来啊哩哩》

2) 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喜悦、快乐等”(尽量启发学生多说。)

3) 介绍“啊哩哩”是快乐的意思。 3、 请学生用“la”轻声哼唱全曲旋律。 4、 听唱法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1) 教师讲“上波音”记号的运用更能表达彝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2) 启发学生表现“上波音”。(此处要让学生自己发现“上波音”)

3) 教师范唱带“上波音”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并在后面的填唱歌词中试着 表现出来。

5、 学习歌曲第二部分: 1) 听唱法填词。

2) 教师提出:两句“赶圩归来啊哩哩”中的“啊哩哩”旋律有什么不同?

(一个“啊哩哩”旋律向下走了,另一个“啊哩哩”旋律向上走了。)

6、 集体演唱歌曲,注意情绪。(喜悦、快乐)

7、 学生采用领唱的形式再次表现歌曲。(学生会说各种的演唱方式,教师重点要表达领唱的这一演唱形式。) 6名女生领唱歌词部分,其余学生唱“啊哩哩”处。

8、 教师将书上的打击乐器伴奏谱出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分组进展练习。

1) 学生分三组练习打击乐器。

教师巡视和学生一起探究。(这里教师只做提示,让学生自主完成。)

2) 学生交替进展为歌曲伴奏汇报。

每组分为两小组1、2段时一半伴奏,一半唱歌;3、4段交换。

三、 拓展升华: 【设计意图】

开发课本资源,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表演歌曲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创编两到三个简单的彝族舞步。

2、 学生分组商量创编。(教师在此参加各小组引导学生创编、练习。)

3、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创编结果。 4、 学生一起唱、奏、跳。 四、 教师小结:

1、本节课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2、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收集一些少数民族的音响资料,带到课堂上和别的同学一起分享。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