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考-马克思主义哲学
刷新下⼀页1. (
2.0分)\"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 质和量的统⼀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 ⽭盾同⼀性和⽃争性的相互联结
D)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刷新下⼀页
2. (2.0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 第⼀性和第⼆性的关系
3. (2.0分)\"没有⾰命的理论,就没有⾰命的⾏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于实践活动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C) 理论是⾰命⼯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B)C)
D) 4. (2.0分)历史唯物主义的⽣产⼒范畴反映的是( b)
A) ⼈与⾃然界之间的关系B) ⼈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C) ⼈与⼈之间的社会关系D) ⼈与⼈之间的经济关系
刷新下⼀页
5. (2.0分)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性刷新下⼀页
6. (2.0分)哲学的定义是()
A) 关于⾃然界和社会⼀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 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
D) ⾰命性和科学性相统⼀的世界观刷新下⼀页
7. (2.0分)判断⼀种⽣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A) 看它是促进⽣产⼒的发展还是阻碍⽣产⼒的发展
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 看它是⽣产资料公有制还是⽣产资料私有制
D) 看它是封闭的⾃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刷新下⼀页
8. (2.0分)认识的本质在于()
A) 能动反映
B) ⾃由选择
C) 科学评价
D) 主观创造刷新下⼀页
9. (2.0分)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
A) 变化周期是长还是短
B) 质变中是否有新的量
C) 变化速度是快还是慢
D) 量变是否超出度的范围刷新下⼀页
10. (2.0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刷新下⼀页
11. (2.0分)⼀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
A) 它们具有阶级性
B) 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D) 它们⼀视同仁地为⼀切经济基础服务刷新下⼀页
12. (2.0分)\"扬弃\"是()
A) 既克服⼜保留
B) 抛弃
C) 既保留⼜继承
D) ⽭盾的调和刷新下⼀页
13. (2.0分)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
A) 夸⼤真理的多样性
B) 强调真理的相对性
C) 忽视真理的具体性
D)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刷新下⼀页
14. (2.0分)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 ⼆元论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唯⼼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刷新下⼀页
15. (2.0分)宋代诗⼈陆游在⼀⾸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这是强调()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的刷新下⼀页
16. (2.0分)唯⼼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A) 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 夸⼤意识的能动性
C) 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 夸⼤物质的决定性刷新下⼀页
17. (2.0分)关于意识的起源应理解为()
A) 意识是⾃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
B) 所有的物质都有意识
C) ⼀切有⽣命的物质都有意识
D) 意识只是⼈脑活动的结果刷新下⼀页
18. (2.0分)质量互变规律揭⽰了()
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 事物发展的⽅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刷新下⼀页
19. (2.0分)\"谎⾔重复⼀千遍就会变成真理\"是()
A) 正确的观点
B) 承认了真理和谬误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 抹杀了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界限
D) 否认了真理和谬误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刷新下⼀页
20. (2.0分)划分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性的问题
B) 世界是否运动和发展的问题
C) 世界是否有统⼀性的问题
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刷新下⼀页
21. (2.0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2. (2.0分)物质的唯⼀特性是()
A) 事物本质的可知性
B) 世界本原的统⼀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物质形态和属性的多样性刷新下⼀页
23. (2.0分)⼈的眼睛并不能感受到所有的电磁波,只是在380~780毫微⽶波长的范围内,才能引起颜⾊感觉这说明认识()
A) 受主体⾝体素质的制约
B) 受主体精神素质的制约
C) 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
D) 受实践⽔平的限制刷新下⼀页
24. (2.0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是()
A) 因果关系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对⽴统⼀规律
25. (2.0分)\"⼈不能两次踏进同⼀条河流\",这句话是属于()
A) 辩证法的观点
B) 诡辩论的观点
C) 形⽽上学的观点
D) 唯⼼主义的观点
26. (2.0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B) 质量互变的观点
C) 对⽴统⼀的观点
D) 辩证否定的观点刷新下⼀页
27. (2.0分)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 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B) 对同⼀事物的不同认识都是真理
C) 不同的⼈有不同的真理标准
D) 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刷新下⼀页
28. (2.0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A) 实事求是
B) 阶级⽃争理论
C) 社会发展理论
D) ⼈民群众历史作⽤的理论刷新下⼀页
29. (2.0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
A) ⽭盾具有普遍性
B) ⽭盾有主次之分
C) ⽭盾有繁简之别
D) ⽭盾有其特殊性
30. (2.0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A) 反映论
B) 先验论
C) 可知论
D)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刷新下⼀页
31. (2.0分)\"运动应当从它的反⾯,即从静⽌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是()
A) 运动的特殊状态
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 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刷新下⼀页
32. (2.0分)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 分析、归纳、综合
B) 抽象、具体、再抽象
C) 概念、判断、推理
D) 感觉、知觉、表象
33. (2.0分)下列属于部分质变的有()
A) ⼈体⼼脏坏死
B) 旧物种转化为新物种
C) 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
D) ⽣产资料由国有变私有刷新下⼀页
34. (2.0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 朴素唯物主义、形⽽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 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C)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泽东的唯物主义
D) 原⼦论唯物主义、⽓体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35. (2.0分)形⽽上学否定观的主要特征是()
A) 认为肯定和否定是绝对对⽴的
B) 强调肯定和否定区别的相对性
C) 认为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D) 强调肯定和否定是对⽴的统⼀刷新下⼀页
36. (3.0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表现在()
A) 不断为⼈们提出新的课题
B) 不断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 不断为⼈们提供新的认识⼯具
D) 不断提⾼⼈们的认识能⼒
E) 不断满⾜⼈们的物质需要刷新下⼀页
37. (3.0分)下列现象属于物质现象的有()
A) 梦中树
B) 未实现的城市建设规划
C) 经济基础
D) ⽣产⼒
E) ⽣产关系刷新下⼀页
38. (3.0分)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 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
B)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的程度
C) 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E) 意志越坚强,就越能迅速实现既定⽬的刷新下⼀页
39. (3.0分)社会意识是()
A) 社会的精神⽣活过程
B) ⼈的头脑中⾃⽣的
C) 具有相对独⽴性的
D)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E) 可以继承的刷新下⼀页
40. (3.0分)\"只要再多⾛⼀⼩步,仿佛是向同⼀⽅向迈的⼀⼩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A) 真理有它适⽤的条件和范围
B) 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 真理和错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 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E) 真理和错误的对⽴在⼀定条件下才具有绝对的意义刷新下⼀页
41. (3.0分)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有()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B) 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 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E) 是否认为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刷新下⼀页
42. (3.0分)根据意识能动作⽤的原理,下列正确的说法有()
A) ⼈有多⼤胆,地有多⼤产
B) 理想是前进的灯塔
C) 知识就是⼒量
D) 巧妇能为⽆⽶之炊
E) 有志者事竟成
刷新下⼀页刷新下⼀页
43. (3.0分)\"⼀定条件下,精神⼒量可以转化为物质⼒量\",是指精神⼒量()
A) 可以促进物质⼒量的发展
B) 可以使物质⼒量发挥更⼤更好的作⽤
C) 可以对实践有巨⼤的指导、⿎舞作⽤
D) 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量
E) 是物质⼒量的根源刷新下⼀页
44. (3.0分)近代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B) 机械性
C) 形⽽上学性
D) 不彻底性,即历史唯⼼主义
E)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刷新下⼀页刷新下⼀页
45. (3.0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性的观点是()
A) 主张世界统⼀于存在的
B) 属于⼀元论的观点
C)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
D) 同形⽽上学唯物主义⼀元论有原则区别的
E) 同唯⼼主义⼀元论是根本对⽴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