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基于“因材施教”的一些思考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电力教育 丽磊百 i 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基于“因材施教”的一些思考 赵兵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产生于2O世纪80年代的一种新教育理论,它的提出和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影响深远。 本文全篇贯穿多元的思想,试从“因材施教”的视角,论述了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的中西对弈及其融合态势,揭示了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 教学智力观念、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内容开发、课堂教学评估尤其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课堂教学改革;因材施教 作者简介:赵兵(1982一),男,四川万源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课程与教学论专业o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理论校本课程开发。(上海200062)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文本解读 2.八种智能简介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崭新 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力至少应包括八种不 的智力理论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R・J・斯腾伯格从信 同的类型: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廿奏智力, 息处理角度提出的智力三元说,还有本文着重论述的霍华德・加 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学家的智力。 德纳经过多年蹲 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以及社会 事业分析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1.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5.多元智能理论的现实意义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问世,立刻引起了美国乃至全世界 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它的提出和发展,不仅丰富和 理学界对智力的研究,更对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学 在1983年出版的 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 推动 加德纳突破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人类的认知 校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转变了人们对教育功能和发展目标的 是一元的,采用单一的、可量化的智能概念即可以对个体进行 看法,更新了人们的教育观念,为制定课程改革、教育发展和 恰当描述”,…提出尽管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光谱,但每个 人才培养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在 人也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在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能中,拥 理论界不断得以充实,至今已架构了十种左右的智力类型,形 有的量各不相同,八种智能的组合与操作方式各有特色。这八 成了一个合理、丰富的智力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多元智力理 种智能紧密联系,每个人所在八种智能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 论对课堂教学改革影响巨大,人们逐渐形成了“乐观的学生观”, 智力金字塔。 “个性化的课程观 , 建立了崭新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而“多 其次是教师的素质。研究型教学对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 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 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 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主 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处于学科的前 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活动的能力。通过两届学生的教 沿,必须承担一定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把研究与教学有 学实践表明,开展研究型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对学 机地结合起来,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新知识的同时,提 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因此, 用。当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一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教师队 探索和解决。 伍作支撑。 还有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遴选。在河海大学学习数字 参考文献: [1]陈后金.数字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irO04 [2】胡志忠,王成华.电子线路研究型教学模式[J].南京:电子电气 【3】胡广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3 信号处理课程的专业有电子信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通信 工程、计算机技术、应用物理等。如何根据各专业的要求以及 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学生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是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 教学学报,2007.29(6):82--84. 研究型教学的课堂实际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恰当运用 【4】朱仁峰,译.精 ̄._Matlab7[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电力教育 2008年9月下总第121期 元智力学校”的广泛开设也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与课堂教学改 师眼中当然无“差生”。 革实践的日益密切结合。 2.制定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 “因材施教”与多元智能的中西对弈 众所周知,旧式的课堂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即传授基本的 1.“因材施教”与多元智能的异曲同工 科学文化知识,养成基本的社会技能技巧。在这种单一的目标 因材施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更是一项基本的教 取向下,课堂教学环境当然陷入呆板、乏味,缺乏生动、活泼 育原则。据教育史学家的考证,孔丘乃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 的氖围。教师的教育教学,也就落入机械化、模式化,因材施 施教的教育家。顾名思义,“因材施教”,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 教的影子当然荡然无存,学生成了一个个待加工的标准件,教育 文化水平、知识储备、性格特征、道德素养的差异,有区别地、 只重视社会性而轻视个性,只关注社会需求而忽视学生多样发 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孑盱教人,各因其材,其材 展。所以,在多元智能的启示下,新式课堂必须做到教学目标 不同,其教不一”, 结果孑L子培养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人才,其 多元化,除注重“双基”外,更应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 中有杰出成就的就1O人,并以其所长分为四科。所谓“四科”, 文精神,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也力求刺激丰富,做到课堂教学 并非设教时分设四个专业,而是因材施教的结果,培养了四个 环境创设的人文.陛、美育性和发展性,从“创造适合教育的儿童” 方面的人才 在孔子弟子为其思想编著的著作《论语》中,有多 走向“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处有关因材施教的记述。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 5.开发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发展以学生为本位的多元智 这是从品格优点方面作的评价;“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 能课程 这是从缺点方面来分析;“师也过,商也不及”、“求也退”、“由 课堂教学改革,涉及领域较 笔者以为,课堂教学改革 也兼 ’,这是从两者的比较来区分特点。由此可见,早在2000 要有成效,当然也必须注重对课堂教学内容(课程)的改革, 多年前的中国,教育家孔丘就已经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因材施教” 侧重开发适合因材施教的课程。旧式课堂下的教学内容单一, 思想,这恰恰体现了当今加德纳多元智能的观念,两者可谓殊 多是一纲一本的固定化教材,而且教学内容呈现出“繁、难、偏、 途同归,有着异曲同工之娩不同材质、禀赋的人当然有着不同 旧¨ 的格局,课堂教学陷入了僵化、固封的状态。这种情况下, 的智力结构,因材施教也就蕴涵着依智施教的理念。 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需求得不到理性调适,课堂教学的适切 2.多元智能对“因材施教”的继承创新 性淡然,也就不可能实行按生需求的“因材施教”。所以课堂 如上所述,“因材施教”与多元智能可谓异曲同工,但是由 教学改革,注重开发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挖掘以学生为本位 于两者所处的历史条件、科技水平不同,其认识深度、广度亦 的多元智能课程也就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发展以学生为 有差异。笔者认为,多元智能应该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继 本位的多元智能课程,是指课程的开发和起点应以学生为核心, 承创新。多元智能首先秉持人的智力类型、人格气质.兴趣爱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以多元智能的类型组合为课程开发的基 好有个体差异的思想,承认按照个体差别进行教育,是为对因 本框架,从而形成一个合理、完善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因材 材施教的继承。其次,多元智能打破传统的智力框架,强调智 施教也就有了坚实的课程基础。 力多元,认为智力是可能开发的,这就超越了传统的以智力单元 4.培养教师“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开展个性化的主题教学 J 化、固定化为理论基础的因材施教,是为创新。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当然也必须改变教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师的陈旧课堂教学观念。传统课堂教学下,教师更多注重的是 多元智能理论对因材施教的继承和创新,可以说既发扬了 知识的传输和接收,这种言传身教是一种弥散性、洒水式灌输 因材施教的优势,又弥补了它的不足和缺陷,因而对当今的课 教学,它明显缺失针对性和主体性,不言而喻也就明显欠缺一 堂教学改革影响深远。本文拟将基于“因材施教”的视角来阐 对一、单对单式的对话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在新课堂下,课 释多远智能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堂教学改革,首先也必须培养教师崭新的教学观——种基于 1.树立课堂教学下的多元智力思维观,秉持乐观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和因材施教的“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同时开展个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下,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是“一元的、单 性化的主题教学。“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就是一种根据不同 ~的,认为智力是固定不变的,是可能孤立测量的,而且智力 学生的智力耗 来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可以被用来区分学生的优劣并预测他们是否能够成功。 结果, 手段、策略和方法来实施教学的观念,即是一种以学生为基调, 这种智力单元化的思维形成了传统课堂只注重言语一语言智能、 以学生成长为重 的因材施教。驯而个性化的主题教学,是一种 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造成了对具有其它智能的学生的忽视, 着眼于多元智力的教学,它将教学的内容分成若干个社会主题, 对他们形成了消极的期待和悲观的态度。根据罗森塔尔效应, 学生依据自己的智力优势和偏好个性化地选择相应的学习中心 教师的这种消极预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一批学业失败者,当 进行学习,教师从而实施以各主题为单位的教学。这种学习中 然也就谈不上因材施教。然而按照多元智能思想,每个学生都 心是多元智力理论专家坎贝尔根据多元智力创设的(详见图1), 是可塑的,在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两项智力强项,因 它实现了多元智能与主题教学的完美结合,从而为因材施教的 而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着积极的情感,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施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也就可能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树立乐观的学生观, 5.建设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实行以学生为本的发 需用“赞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新课堂下,教师相信、 展性评价 尊重每一位学生,善于、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强项,教 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其成败的关键主要看 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电力教育 2008年9月下总第121期 /智能 /内省 / ? 。l 图1多元智能与学习中心 其参照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 指挥棒,那么课堂教学改革也理应以多元智能为理论支撑建设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施行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性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只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而忽 视了过程性评价和动态性评价。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评价体 , //人际 心理 \ 关系 健康 \ 7氇 裁痔\ /智/语能 言 心 \ 图2智力金字塔与专业选择示例 系包括:标准参照评价、基准、自比和真实性评价(如实作评价 和档案袋评价),这种多元评价体系克服了传统评价“快照式” 测验带来的弊端,…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人才”。_ 通过这 】种完善的评估体系,可以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智力类型,了解学 生发展中的需要,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其智力优势充分挖掘,也就更好地为因材 图3以智能为核心的多维育人模式 施教的展开提供了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方面的支持。 金字塔与专业结构优化组合的多维育人模式 的误解,从而造成课堂教学重心的偏失,毕竟大部分学生都主 6.转变单向度的以学科专业结构为主的育人模式,建构智能 要是以这两种智力为智能强项。因此实施基于因材施教的课堂 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多种智能之问的全面协调与统一,防止教 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只 学重心的偏失,必须强调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这两种思想的国 注重课堂教学视野之内的弊端日益显露,其改革收益也就甚小。 际化扩展和本土化融合。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下,笔者以为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迈入更 加广阔的视野,转变以往单向度的以学科专业结构为主的育人模 式。这种延续至今的育人模式,是以市场供求和国家宏观需要 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主要以专业冷热和低权重的个人兴趣为参 能,当然也就背离了因材施教和教育效益最优化的原则。而建 构以智能金字塔与专业结构优化组合的多维育人模式,恰恰弥 参考文献: 【1】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2]钟启泉,高文,赵中建【M].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北京: [311 2所院校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000 为主要指标而建立的以专业为分科的单向度育人模式,学生的 社,考,结果严重忽视了智能这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个体的优势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补了单向度育人模式的不足,它主要以个体的智力金字塔为参照, [4】赵淑玲.多元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 [5】陈晓端多元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陕西师大继 [6】于保泉,魏克芹.谈多元智力理论下教与学关系的变革[M】.语文 [7】张晓峰.多元智能视野中的教育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2,(2). [8】[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 社,1ggg:184. (22). 从智力强项到智力弱项这样来合理地与专业的冷热程度及个人 2005,兴趣相优化组合,从而实现了优势智力与专业需求的最佳匹配, 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语言智力,那么按照这种多维的育人模式 育中的心理咨询(见图2)。根据这种多维的育人模式,一般的 专业选择流程如图3所示。 7.防止课堂教学重心的偏失,注重多元智能的全面协调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果一个人的智力金字塔从顶向下为内省 续教育学报,2003,20(1). 他最好在本科阶段学习心理学,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心理健康教 教学研究,2005,(8).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利大 于弊。然而,正是这种多元智能思潮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形 【9】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o】孙培青冲国古代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田杰.教育测量与评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 2]Qardner,H.Intelligence Eeframed:MuItiple IntelIigence for 成了巨大冲击,又不得不谨防课堂教学改革重心的偏失。因为 多元智能理论更加强调发展语言一言语智能及数理一逻辑智能 以外的其它智能,所以就会给一些人造成这两种智能微不足道 2ist Centu ry[M】.Newyork:b&sic books,ig93:『15. 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