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李振兰
四道沟镇东北岔村小学,吉林 临江 134600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演化,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质以及民族风貌,它是由我国各民族文化的思想、文化的整体表现。它的创造者是千百年来居住在中华这片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并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世世代代所继承。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有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这样的文化是值得每一名中国子孙去学习去传承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教育;教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C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5-0127-01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继承,小学生处在思想和文化知识学习的启蒙的重要阶段,在该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目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道德教育面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更有兴趣,对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科学文化素质起到积极提升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1 学生在对汉字的认识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汉字的学习,体会汉字的趣味和魅力,我国的汉字通过组合法、象形法和意会法等方法等特点,我国汉字的魅力在汉字的构成中得到了展现。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通过对不同的汉字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以组合的形式构成的汉字时可以举例进行说明,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就成了“告”。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讲解这种字的时候要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猜两个字。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一个千字,加上河边的三点水是“汗”。双雁像“从”,天的上面是一横,合起来成了“丛”。汉字的意会方式需要结合汉字字面的意思进行联想。
2 加深对教材中经典作品的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许多教材中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例如在数学课本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以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古时候的科技就已经十分的发达;在自然科学中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在语文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数不胜数,其中许多的教材中的经典作品都蕴含了我国许多的传统美德,包含我国许多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传递爱国主义的思想,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对教材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积极的讲解使学生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优美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都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人士对情感进行高度的凝练而产生的产物,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中国文字的多层含义所震撼。通过古诗的教学,教育学生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对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更加珍惜,例如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学习陆游的《示儿》的过程中写道“王师北定……告乃翁”写出了作者在临死之前仍然心系国家的存亡,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看到皎洁的月光流露的家乡的思念;在《悯农》中“谁知盘中……皆辛苦”描述了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场景,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学生通过对以上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爱祖国、爱劳动、爱家人的好孩子。
3 重视传统文化在教育生活中的渗透作用
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过于陈旧,因此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选择时要注重传统文化在生活和教育中的渗透,作为一名在学校学习的小学生,首先要保持的讲卫生的好习惯,在学校的教育生活中教师可以讲述我国的大诗人屈原在《离骚》描述自身形象的知识讲述给学生,现在的小学生对屈原应该不陌生,教师可以通过屈原在其中对自身形象的描写讲述给学生,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通过传统文化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生展示我国建筑文化在各种地理条件下的不同,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的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观本地的博物馆领略传统文化中中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中也都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为什么会在春节放鞭炮、为什么全家人会聚集在一起吃团圆饭;例如端午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在这一天吃粽子划龙舟的原由,使学生充分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社会进步的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4 小结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我国古老文化的沉淀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应该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的文化感到深深的自豪,小学生通过对小学课程的学习使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教育的形式在中国人中得到传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民众的缺失,在随后的教育中一应继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因此许多的人已经开始研究国学等,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局限与国内,现在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家孔子院校成立,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黄承斌.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0.
[2]卢一慧.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教学的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124-126.
[3]刘显存.论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弘扬[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197-198.
[4]赵洪斌.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12):115.
2015年25期 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