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1

来源:华佗健康网
 级。 理班 处 分 ” 0 “ 校作 学 则 否 , 题 答名 姓 得 不 号内 考 线 封 室 考 密 宁远县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1)

历 史

考生注意:满分5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号 1、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他独创悬臂回腕执笔法,世人称其为:“猿臂翁”。这里的他是 A、怀素 B、王羲之 C、欧阳询 D、何绍基 2、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湖南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亲自通电嘉免:“诸公率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材料中的“诸公”是①焦达峰 ②程潜 ③陈明仁 ④陈作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C、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4、“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5、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式的启蒙,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文明的冲击 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政府的腐朽统治 D、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6、下面框内所述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评论一:是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抵 抗。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开启了十四年的抗战历程 7、“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中国共产党自己作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1

C、在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8、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9、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提到:“1978年所不同的是:邓现在所要走的是一条扶持首创精神,又要重建党和政府的新路子”。“重建党和政府”的措施包括

①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 ④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有学者认为它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这在美国对该地区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政策是一个挑战,或者说这是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这里它应是

A、华沙条约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11、在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友谊是希腊贵族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时尚,希腊人普遍把男性间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这是

A、公民自由的体现 B、社会环境的产物 C、法律至上的结果 D、社会矛盾的反映 12、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并存、竞争的局面。这种观点是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唯物史观 D、唯心史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4分,第14小题12分,共26分)1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了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经济、军事、政治的控制。

——《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材料二: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 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2

材料三: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我们目前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欧崛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是指什么?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表现有哪些?(2分)

(3)综上所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国际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针对群雄竞起的时代,中国该如何面对?”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6分)

3

14、(12分)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全球化问题过程中就生存和发展做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回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伦理之生态价值观 中华伦理 言 行 “仁” 出 处 董仲舒: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春秋繁露》 不爱,奚足谓仁? “义”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历代名臣奏议》 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 “礼”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逸周书》 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信”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格物通》 材料二:美国西部的生态变化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以前,大平原被标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尽管如此,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农业灾害屡见不鲜,

4

最严重的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凋弊,社会动荡,农场大量减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深陷困境。

——摘编自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研究》

材料三:智能文明与生态文明

在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其他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其

累积效应的基础上,将形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智能文明。智能文明不仅会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而且也会开辟出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摘编自张云飞《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表格中的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生态灾难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同时出现”,美国政府的主要举措。(4分)

(3)关于智能文明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的认识。(4分)

宁远县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答案号 D C C D A B C C C B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4分,第14小题12分,共26分)13、(1)(4分)政治上: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科技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技的兴起。 (2)(2分)崩溃是指: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权力中心的地位。

表现: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崛起,中国力量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等 (3)(2分)变化:从以西欧为中心到二战后以美苏为中心,从以美苏为中心再到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认识:国际权力中心变化的根源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或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权力中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4)略,言之有理即可。(6分) 14、(1(4分)价值:“仁”,爱护自然万物 “义”,有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 “礼”,尊重自然的季节规律。 “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4分)因素:政府政策(法令)的扶植;移民的贡献;交通建设的推

动;农业科技的进步(答出三点即可) 举措:实行国家干预,推行新政;调整农业,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实施对农民的社会救济。(相似答案也可) (3)(4分)认识:高科技减少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生态灾难进行检测和预警;开发新能源,治理环境污染。(此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