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GB50173-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类表格

来源:华佗健康网
GB50173-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类表格

表D.0.1 路径复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线记1

档距桩杆号 塔 设型 式 计测 塔号 塔位线路 转角 (m) 高程(m) 桩位被跨越物 移(m) (或地形凸起点) 与邻杆备实 偏 设 实 差 计 测 值 值 值 值 设 计 值 实 测 值 方向 位移值 名称 高程塔最近注 距离 距 值 m 桩 号 离m 备注 1.请注明直线转角 2.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检验证书号: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专 职 质检员 施工 负责人 监 理 工程师

表D.0.2 普通(掏挖)基础和拉线基础分坑及开挖检查记录表

线记2

设计 桩号 程

杆塔型 呼称高 名

基础型 施工基面 称

施工日期 检查日期 检 查 结 果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备注 序号 检 查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设计值: 1′30″ 允许偏差:1′30″ 1 转角杆塔角度 2 直线杆塔桩 (mm) 横线路:50 AB BC CD BD AB CD AC A A -1% 设计值: A B B B BC DA BD C C C D 基础根开 3 及对角线尺寸 mm 设计值 AC DA ±2‰ 设计值: 4 基础坑深/mm +100 , -50 D 设计值: 5 6 基础坑 底板断面尺寸 拉线基础坑 D 位置(mm) ±1%L E A +100 E F B F G C G L D L 7 拉线基础坑 坑深(mm) 设计值: 8 拉线坑马道 坡度及方向 符合实际要求 1. L为拉线基础坑中心至拉线固定点水平距离。 备注 2.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检验证书号: 3. 掏挖基础尺寸不允许有负偏差 现场技术 负责人 质检员 专 职 工程师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表D.0.3 地基基坑(槽)检查记录表

线塔3 设计 桩号 检查序号 (检项目 程杆塔型 呼称高 名称:

基础型 施工基面 施工年 日期 月 日 检查年 日期 月 日 检性质量标准(允许偏差) 验) 质 检查结果 查 结论 基坑1 (槽)关底土质键 类别 地质基坑草图: 2 施工单位符合设计要求 A B C D 代表: 年 月 日 3 总包核查意见: 设计核查意见: 监理鉴定意见: 总包代表: 设计代表: 监理代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备注

表D.0.5 铁塔基础浇筑检查记录表

设计有验槽要求的基础填写本表 工线基2

名称:

杆塔型 设计 桩号 基础型 施工日期 施工基面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检查结果 序号 检查(检验) 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 A B C D 设计值: 1 地脚螺栓(锚杆) 规格数量 关键 符合设计要求 2 主钢筋规格数量 关键 设计值: 符合设计要求 3 底层(角钢插入) 断面尺寸(mm) 重要 -1% 4 基础(锚杆)埋深 (mm) 重要 +100,-50 5 钢筋保护层厚度 (mm) 重要 -5 备注 掏挖、岩石基础的尺寸不允许有负偏差 检查结论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专 职 质检员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工程师

表D.0.6 铁塔基础成型检查记录表

工线基3

名称:

杆塔型 设计 桩号 基础型 施工日期 施工基面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序号 检查(检验) 项目 检查结果 性质 质量标准 A 设计值: 不小于设计值 -1% B C D 1 2 混凝土强度 立柱断面尺寸 关键 重要 试块强度: MPa 实验报告编号: (mm) 3 4 5 整基基础中心位移 顺线路 横线路 重要 重要 重要 30 30 10 符合规范第5.0.5条~第5.0.11条规定 10 整基基础扭转(´) 回填土 同组地脚螺栓中心与立柱中心偏移(mm) 基础顶面高差 (mm) 基础(插入式设计值 6 一般 7 一般 5 AB: BC: CD: DA: AC: BD: 插入式:±1% 螺栓式:±2% 外观质量无缺陷 及表面平整光滑 AB BC CD DA 8 角钢顶棱)根开及对角线尺寸(mm) 允许 偏差 一般 AC BD 9 混凝土表面质量 外观 备注 L为拉线环中心至拉线固定点的水平距离 检查结论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专 职 质检员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工程师

表D.0.7 混凝土电杆基础检查记录表

工线基4

名称:

杆塔型 设计 桩号 基础型 施工日期 施工基面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序号 检查(检验) 项目 预制件规格、数量 性质 质量标准 检查结果 1 关键 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值: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值: +100,-50 设计值: +100 ±20 50 50 符合本规范第5.0.5条~第5.0.11条规定 设计值: ±20 30 延拉线方向,其左右:1%L 延拉线方向。其前后:1º 拉棒无弯曲、锈蚀 角度方向一致整齐 A 左 左 B C D 试块强度: Mpa 实验报告编号: 右 E 右 F G L 2 3 4 预制件强度 拉环、拉棒规格数量 底盘埋深 (mm) 拉盘埋深 (mm) 底盘高差 整基基础中心位移 顺线路 横线路 关键 关键 关键 5 关键 6 关键 7 关键 8 回填土 跟开尺寸 (mm) 迈步 拉盘中心位移 关键 9 10 11 一般 一般 一般 12 拉线棒 外观 1. 底盘高差以立杆后横担安装孔高差为准 备注 2. L为拉线盘中心至拉线挂点的水平距离 3. D为两底盘根开值 4. 拉线基础的尺寸不允许有负偏差 检查结论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专 职 质检员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工程师

表D.0.8 铁塔组立检查记录表

工程名称:

线塔1

呼称高 设计 桩号 铁塔型 塔全高 检查(检验) 项目 节点间 铁 塔 钢管塔 2 拉线塔 主材弯曲 螺栓与构件面接触及出扣情况 3 部件规格、数量 转角塔、终端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 直线塔结构倾斜 关键 重要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施工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性质 质量标准 检查结果 1 关键 1/750 符合本规范第7.1.3条规定 符合设计要求 放线前 紧线后 4 重要 大于0.并符合设计要求 5 重要 3‰ 符合设计要求 紧固及无遗漏 符合设计要求 紧固及无遗漏 符合设计要求 紧固及无遗漏 符合设计要求 紧固整齐美观 符合本规范第7.1.6条规放线前 6 螺栓防松 重要 7 螺栓防盗 重要 8 脚钉安装 重要 9 爬梯安装 一般 10 螺栓紧固 一般 定且紧固率:组塔后95% 架线后97% 紧线后 11 12 螺栓穿向 塔材镀锌 一般 一般 符合本规范第7.1.4条规定 组塔后锌层无脱落及磨损 符合设计要求 规格统一美观 13 保护帽 外观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专 职 质检员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工程师

表D.0.9 混凝土电杆组立检查记录表

工线塔2

程名称:

呼称高 设计 桩号 杆型 杆全高 检查(检验) 项目 施工日期 年 月 日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性质 质量标准 设计值: 检查结果 1 电杆规格、数量 关键 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值: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本规范第7.3.2条 规定 不允许 0.1 大于0,并符合设计要求 3‰H 2‰L 5‰ 符合本规范第7.5.2条 和第7.5.7条规定 符合设计要求 紧固整齐美观 30 30 符合本规范第7.1.6条 规定 符合本规范第7.1.4条 规定 符合设计要求 紧固及无遗漏 符合本规范第7.3.3条 规定 检查结论 放线前 紧线后 2 拉线规格、数量 关键 3 4 5 6 7 8 9 10 电杆焊接质量 电杆纵向裂缝 普通杆横向裂缝(mm) 转角终端杆向受力反方向倾斜 结构倾斜 焊接弯曲 横担高差 拉线安装 关键 关键 关键 关键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11 12 13 14 爬梯安装 根开(mm) 迈步(mm) 螺栓紧固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15 螺栓穿向 一般 16 螺栓防松和防盗 一般 17 备注 电杆焊口防腐 外观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专 职 质检员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工程师

表D.0.10 铁塔拉线压接管检查记录表

工线塔3

设计桩号 拉线编号 A 拉线位置 上端 1 2 下端 1 2 B 上端 1 2 下端 1 2 C 上端 1 2 下端 1 2 D 上端 1 2 下端 1 2 E 上端 1 2 下端 1 2 F 上端 1 2 下端 1 2 管位置 程

铁塔形式 测点1 d1 d2 平均 编

拉线规格 压接管型 测点2 d1 d1 平均 号

施工日期 检查日期 外观检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压接人及 钢印代号 液压管测点位置图 备注 1、外观检查包括管弯曲、裂纹等项目; 2、管压接后推荐值: mm 现场技术负责人 专 职质检员 施 工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检查结论 表D.0.11

导、地线(光缆)展放施工检查记录表 程

放线段长: km 工线线1

施工日期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设计桩号: 号至 号 桩号 线别 1(上或左) 2(下或右) 1(上或左) 导线 中 2(下或右) 右或下 1(上或左) 2(下或右) 左 地线或光缆 右 线类 相别 左或上 栏内以图表示:→ 耐张管;○直线管;●增加的直线管;□ 补修管;■预绞式接续条;W 缠绕补修 序号 检查(检验)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 符合本规范第8.2.4条~第8.2.6条规定 符合本规范第8.2.4条~第8.2.6条规定 符合本规范第8.2.4条~第8.2.6条规定 检查结果 损伤修补档数 总档数 1 导2 地线 3 严重损伤压接处理 关键 中度损伤压接处理 关键 轻微损伤压接处理 关键 4 同一档内链接管与补修管数量 各链接管与线夹间隔棒间距 导地线外包装质量 光缆型号、规格 关键 每线最多允许:连续管1个,补修管(预绞式连续条)3个 距耐张线夹大于或等于15m 5 一般 距悬垂线夹大于或等于5m 距间隔棒大于或等于0.5m 6 7 外观 关键 无任何损伤 符合设计要求 光缆在同一处损伤、强度损失不 8 光9 缆 损伤修补处理 关键 超过总拉断里的17%时,应用光缆专用预绞丝补修 放线滑轮直径 补修预绞丝 与线夹距离 重要 不应小于光缆直径的40倍,且不得小于500mm ≥5m 10 备注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一般 检查结论 专 职 质检员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工程师 表D.0.13 导、地线(光缆)紧线施工检查及验收记录表

工线线3

耐张段号 观测档号 线类 相别 线别 1 (上或左) 2 (下或右) 1 导线 中 (上或左) 2 (下或右) 右 或 下 地线或 光缆 序号 右 1 (上或左) 2 (下或右) 左 程

耐张段长 观测档距 观测时 温度 名

导地线及光缆型号 实测弧垂 (mm) 称

施工日期 检查日期 子导线偏差 (mm0 相间偏差 (mm)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设计弧垂 (mm) 子导线间偏差(mm) 左 或 上 性质 质量标准 检查结果 检查(检验)项目 1 相位排列 关键 符合规范要求 无间隔棒垂直双分裂导线 2 导线同相子导线弧垂偏差(mm) 重要 100 有间隔棒80 3 4 5 6 7 导、地线弧垂(紧线时) 导、地线相间弧垂偏差(mm) 耐张连接金具规格、数量 耐张线夹(预绞丝)安装 OPGW光缆弧垂(紧线时) 重要 重要 关键 关键 关键 +5%,-2.5% 200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2.5% 缆盘最小盘径大于允许弯曲 8 光缆尾纤处理 关键 半径的2倍,无纽劲,端头密封良好 备注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专 职 质检员 检查结论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工程师

表D.0.14 导地线(光缆)附件安装检查记录表

工线线4

设计 桩号 程编

呼称高 质量标准 号

施工日期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检查结果 :

杆塔型 塔全高 序号 1 2 3 4 检查(检验)项目 金具规格、数量 开口销及弹簧销 螺栓穿向及紧固 预绞丝护线条安装 防震锤及阻尼线安装距离(mm) 导跳线 对杆塔最小间左或上 中 性质 关键 关键 重要 一般 送侧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本规范第8.6.16条规定 符合设计要求 每条的中心与线夹中心应重合 对导线包裹应紧固 设计值; ±30 设计值: 关键 符合设计要求 中 受侧 5 一般 6 地线隙(m) 右或下 项7 目 弧垂 (m) 左或上 中 右或下 关键 关键 重要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关键 重要 一般 一般 设计值; 符合设计要求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备注 光缆项目 跳线联板及 幷沟线夹连接 绝缘子的规格、数量 跳线制作 悬垂绝缘子串倾斜偏差 绝缘避雷线放电间隙 铝包带缠绕 间隔棒安装 分流线(接地) 悬垂线夹安装 接线盒安装位置 耐张塔引下线安装 符合本规范第8.6.23条规定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本规范第8.6.22条规定 5º(最大70mm) ±2 符合本规范第8.6.18条规定 第一个±1.5%L,中间±3%L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结论 L为次档距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专 职 质检员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工程师

表D.0.15 光缆测试报告

工线电1

生产厂家 测试地点 光缆盘号 程

标称长度 □开盘测试 m m 名

测试日期 温度 光纤芯数 外层损伤 线盘质量 km 纤芯序号 接头塔号 方向 纤芯色别 称

年 月 日 ℃ 测试波长 光纤封头 :

μm 至 测试 项目 □接头衰减测试 □纤芯衰减测试 纤芯序号 纤芯色别 实测长度 接头桩号 测试线路长度 纤芯衰减(db/km) 允许值 实测值 纤芯衰减(db/km) 允许值 实测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专 职 质检员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工程师

表D.0.16 对地、风偏与交叉跨越检查记录表

工线电2

□ 对地 风偏 位置 程

档距 项目 被跨越物名称及交叉角 测量对 地距离 交叉点净距离(m) 名

距最近杆塔设计桩号及距离(m) 测量时温称

换算至最大弧垂时(m) 度(℃) 对地距离:

质量标准允许净空(m) 判定 □ 交叉 跨越设计跨越 桩号 跨越档档距(mm) 备注 现场技术 负责人 检查结论 监 理 工程师 专 职 质检员 总包专业 工程师

表D.0.17 接地装置施工检查记录表

工线电3

设计 桩号 程

接地 型式 名

测量时 气 温 称

施工日期 ℃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序号 1 检查(检验)项目 接地体规格 性质 关键 设计值: 质量标准 检查结果 实测值 计算季节系数后 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值: 不大于设计值 搭接长度不小于直径的6倍 搭接长度不小于宽度的2倍 设计值: 不小于设计值 设计值: 不小于设计值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与杆塔连接应接触良好、牢固、整齐、统一美观 防沉层100mm~300mm 2 接地电阻值 接地体 连 接 □圆钢双面焊 □扁钢四面焊 关键 3 关键 4 接地体埋深 重要 5 6 7 8 9 接地体放射线长度 降阻剂使用情况 接地体防腐 引下线安装 回填土 重要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接地装置实际敷设简图: 受电侧 10 备注 测量接地电阻值时的季节系数为: 检查结论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专 职 质检员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工程师

表D.0.18 杆上电气设备安装检查记录表

工程名称:

线电4

施工日期 设备 杆号 设备 编号 设备 型号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序号 检查(检验)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 检查结果 1 固定电气设备的支架 关键 应为热浸镀锌制品, 紧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 接地牢固可靠, 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 2 电气设备接地 关键 3 隔4 离开关 5 裸漏带电部分 对地垂直距离 关键 不少于4.5m 触头分闸 重要 隔离刀刃合闸时接触紧密分闸时应有不小于200mm的空气间隙 绝缘子支撑件无裂纹、破损及脏污,铸件应无裂纹、沙眼及锈蚀 外观检查 外观 6 避7 雷器 8 相间距离 关键 不小于350mm 上下引线截面 重要 铜线截面不小于16mm² 铝线截面不小于25mm² 外观检查 外观 完好、无破损裂纹 备注 检查结论 现场技术 负责人 专 职 质检员 总包专业 工程师 监 理 工程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