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说课教案ppt模版课件
初中化学说课教案ppt模版课件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五节氧气的制法。随着化学课程标准的改革,我更新了教育观念,大胆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下面我将我的说课内容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具体物质的制法。根据某些物质的性质及其化学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从自然界的宝贵资源中提取和制取有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如何从现有条件出发,考虑制取某种物质的思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工业制氧原理,知道催化剂概念,知道分解反应。 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和操作方法,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演示实验)
三、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分钟)
教师出示投影片(氧气用途),让学生观察,然后联系实际探讨氧气的用途,使学生意识到氧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进而教师提问: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氧气呢,这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共同探索——构建新知 (,,分钟)
教师先介绍氧气的工业制法,在实验室由于没有设备不能以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的条件下,引出分解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实验室通常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为原料来制取氧气。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是通过观察几个演示实验,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这几个实验也是具有探索性的,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分析能力。把三个实验按学生思维过程顺序排列,逐步深入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这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分析、比较几次实验的区别,研讨二氧化锰的作用,从而引出催化剂的概念(着重分析,突破难点),然后由教师说明反应原理(两个)。
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比较两个化学反应,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那么怎么收集呢,这时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演示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要求操作必须规范,同时还要把注意的问题交代清楚,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为什么”。(重点要突出)
(三)迁移应用——解决问题 (,分钟)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能导致试管炸裂的原因都有哪些,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来完成,教师负责收集各组的讨论结果,然后共同总结,寻找答案。
(四)拓宽视野——培养能力 (3分钟)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可以用什么物质来代替,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启发)
(五)总结归纳——心中有数 (,分钟)
找几位学生回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要点做到心中有数。 (六)反馈质疑——巩固提高 (3分钟)
学生设疑,教师释疑。
(七)研究作业——自我发展 (,分钟)
作业分课堂自我测评,综合能力测评,实践活动探究。总之,本节课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学生有疑有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