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3:4.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课程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理解四种外力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
4.建立内力和外力作用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念。
知识体系梳理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① 产生的热能。 2.主要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方式包括② ,③ ;垂直运动包括高低起伏,④ 。 (2)⑤ 作用。 (3)⑥ 活动。
3.结果:使地表变得⑦ 。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⑧ 。 2.表现形式
(1)⑨ 作用。
(2)侵蚀作用:包括⑩ 侵蚀、风力侵蚀、⑪ 侵蚀、波浪侵蚀,形成⑫ 地貌。
(3)⑬ 作用。
(4)堆积作用:包括流水堆积、⑭ 堆积、冰川堆积、波浪堆积,形成⑮ 地貌。 3.结果:使地表趋于⑯ 。
预习效果检测
据考证,两亿年前九华山所在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在一次地壳运动中,九华山巨变为陆地。由于花岗岩的垂直节理特别发育,加上长期的雨水冲刷和长短不一的水平节理的切割等外力作用,形成了奇峰峻岭、重峦叠嶂、悬崖峭壁、怪石峥嵘的花岗岩山地地貌。读图,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回答1~3题。
1.九华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内力作用中的( ) A.岩石活动 C.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 D.堆积作用
2.九华山奇峰峻岭、重峦叠嶂、悬崖峭壁、怪石峥嵘的花岗岩山地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3.九华山山脉的形成说明了( )
A.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同,外力作用则相反 C.内力作用一定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 D.外力作用起的作用较小,对山地地貌塑造不起重要作用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据此回答4~5题。 4.该小组选择的地形区中,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①喜马拉雅山 ②内蒙古高原 ③黄土高原 ④华北平原⑤长江三峡 ⑥海南岛 A.①②③ C.①③⑤
B.④⑤⑥ D.①②⑥
B.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5.该小组对地形区进行“微观”研究,下列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上的冰斗——地壳运动
B.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沙丘——风力搬运
C.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风力侵蚀 D.海南岛“南天一柱”——海浪侵蚀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研究表明,如果只考虑青藏高原地区的持续抬升因素,珠峰的高度应为20000米以上,而最新测量结果实际为8844.43米。
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材料二 常见的四种地貌图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1)解释珠峰目前高度没有达到20000米的原因。
(2)影响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有哪四种方式?图甲~图丁分别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思维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 内力作用
[互动探究]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右图所示地貌景观或地质现象形成的地质作用有何异同?
(2)内力作用表现形式之一的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
(3)塑造地表形态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它对岩层、地貌有何影响?
(4)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作用和塑造地表形态的总趋势是什么?
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探究二 外力作用
[互动探究]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但是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风化作用?右图所示风化过程主要受哪几种因素的作用?风化作用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义?
(2)在风化作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其他外力作用。下图所示景观主要各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
(3)化学中我们学过一个公式:CaCO3+H2O+CO2
Ca(HCO3)2,这属于哪种外力作用?按照化
学反应条件推理,这种作用多发生在什么环境下?这种作用多形成什么地貌?
(4)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离开原地到哪里去了呢?影响这一过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5)右图所示地貌分别是由什么作用形成的?
基础达标检测
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右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洋怪石“女王头”。读图,回答1~2题。
1.“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B.岩浆喷出作用 D.岩浆侵入作用
2.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C.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3.读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变质作用 ②侵蚀作用 ③内力作用 ④外力作用 ⑤固结成岩作用 A. ,B. ,C. ,D. ,E. 。
(2)据研究,上海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与南通地区相连,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和 。
(3)变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冰川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
(4)地球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有时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
青藏高原: 。
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大兴安岭: 。
知识导图构建
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 参 考 答 案 ★——
知识体系梳理
①放射性元素衰变 ②褶皱 ③断层 ④海陆变迁 ⑤变质 ⑥岩浆 ⑦高低起伏 ⑧太阳辐射能 ⑨风化 ⑩流水 ⑪冰川 ⑫侵蚀 ⑬搬运 ⑭风力 ⑮堆积 ⑯平 预习效果检测
1.B 2.D 3.B 4.D 5.D
6.(1)珠峰的高度没有达到20000米是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向平缓的结果。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方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图甲为海浪侵蚀,图乙为冰川侵蚀,图丙为风力堆积,图丁为海浪堆积。
思维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 内力作用
[互动探究] (1)共同点: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它们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不同点:这两者表现形式不同,①是地壳运动形成的,②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对地表形态作用的速度不同,地壳运动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而火山喷发是岩浆活动的剧烈表现,速度很快,迅速地改变地表形态。
(2)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的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最主要的方式。按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垂直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
(4)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探究二 外力作用
[互动探究] (1)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图示风化过程主要受温度及生物等的影响。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沙砾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⑤⑥⑦⑧分别由冰川、波浪、风力、流水侵蚀而成。
(3)生成Ca(HCO3)2的过程是水蚀(溶蚀)作用,Ca(HCO3)2的分解生成CaCO3沉淀的过程属于水的沉积作用。这种作用多发生在气候湿润、降雨丰沛的石灰岩地区。能形成溶洞、石钟
7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乳、石笋等溶岩地貌(喀斯特地貌)。
(4)被搬运到了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形成堆积地貌。搬运作用。 (5)⑨⑩分别是流水和风力堆积地貌。 基础达标检测 1.C 2.A
3.(1)④ ③ ②或⑤ ① ⑤或② (2)流水侵蚀 流水搬运 流水堆积
(3)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太阳辐射能
(4)地壳不断上升,以内力作用为主 地壳不断遭受侵蚀,以外力作用为主。 知识导图构建
①地壳运动 ②高低不平 ③外力作用 ④太阳辐射⑤侵蚀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