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来源:华佗健康网


13.1 分子热运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有些房间是用一种含有甲醛的板材装饰的,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这种房间就会闻到甲醛的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____________的。所以人们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 答案:永不停息地运动(填不停地运动、运动等都可以)

2.某次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用蘸过酒精的棉球写了一个清晰的字,过了一会,字不见了,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酒精的气味。

(1)针对以上这些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思考你提出的问题,你对组成物质的分子有什么新的想法?写出你的猜想。 (3)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支持你的猜想吗?

解析:问题的提出应针对三种现象:在黑板上用酒精写字;酒精不见了;闻到酒精的气味。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都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会偏离要求。对于你提出的这些问题,也许目前无法解答,但是可以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分析,加深对分子的理解,立足于这些宏观现象,对微观分子的存在形式作出猜想。针对酒精能粘在黑板上,猜想:分子之间可能存在引力。针对酒精不见了,表明分子在运动,但由于太小,用眼直接看不到分子,所以猜想:分子很小,或分子在运动。针对同学们能闻到酒精的气味,猜想:分子在运动。

猜想是根据现象、经验或已有知识作出的假设,现象并非偶然,生活中支持这种猜想的现象应该还有许多,尽可能多举一些实例,体验生活中的物理,加深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是学好物理学的基础。

答案:(1)为什么酒精能粘在黑板上? 为什么过了一会儿酒精不见了? 为什么同学们能闻到酒精的气味?

(2)分子可能很小;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引力。

(3)充满气的气球,过一段时间,气球变瘪了,这表明:分子很小,并且分子在运动。用粉笔写字,黑板上留下白色痕迹,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把盐放入水中,过一会水变咸了,表明:分子很小,并且分子在运动。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解析:这是本节的基本内容,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了解的内容。

答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____________力。

解析: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初步知识,是本节课的基本要求,也是解释热运动现象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 答案:分子 无规则 斥

2.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这表明____________;铁丝很难被拉断,表明分子间存在

1

____________力。

解析:这是运用分子热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现象的题目,香气之所以四处飘逸,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要想拉断铁丝,就要克服很大引力,这种引力就是分子间的引力。 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

3.如图16-1-1所示,在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分别小心地滴入两滴墨水,不要搅动杯子中的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现象表明:温度越高,____________过程越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____________越剧烈造成的。

图16-1-1

解析:本题首先要求学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然后会透过现象分析现象的本质问题,最后会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这是分析实验的一般过程。 答案:墨水在热水杯中比在冷水杯中扩散快 扩散 无规则运动

4.小明学习了科学以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解析:被动吸烟是指吸烟者呼出的有害气体不断扩散,又被其他人重新吸入的现象,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答案:B

5.如图16-1-2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后( )

2

图16-1-2

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解析:扩散是指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是相互的。所以A、B错,C对,由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扩散是不能停止的,所以D不对。 答案:C

6.面粉是易散的,但是加上适量的水并揉和,就会变成柔韧的面团,为什么?

解析:面粉是被粉碎的小麦粉末,而分子的体积相对面粉粉末来说极其微小,面粉粉末间的距离相对分子来说非常大,根本达不到分子力作用的范围,分子力不能发生作用,所以面粉不能黏合在一起,这就是面粉易散的原因。当加水后,水分子占据了面粉粉末间的空间,使得面粉分子——水分子、水分子——面粉分子间的距离达到了分子力发生作用的范围,分子力发生了作用,使得面团有一个较为稳定的体积和形状。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减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所以面团就变得比较柔韧了。 答案:见解析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

A.少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一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温度较高的分子运动 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解析:通过理解热运动的定义可知:一个分子的运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少数分子是不能代表物体的热运动的,热运动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温度低时热运动缓慢,但并不是没有。 答案:D

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

3

解析:分子热运动是分子的微观运动,不是物体的宏观运动,一定要正确区分。 答案:B

3.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

A.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无间隙

解析: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其中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只不过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还是斥力,取决于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实际上,正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而且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斥力会越来越大,所以才使得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答案:A

4.一升水和一升酒精混合后搅拌,它们的体积小于两升,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水和酒精发生了化学反应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种分子渗入另一种分子中间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扩散现象

解析:看起来这四种解释好像都有一定道理,这就要求我们优中选优,选择最根本的原因。从化学上我们知道水和酒精之间是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所以,A不对。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搅拌,小分子渗入大分子的缝隙间,使得混合后的体积减小,正如乒乓球渗入篮球缝隙间一样,所以,B的解释合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但同时也存在斥力,混合前后引力和斥力都是存在的,所以,体积减小不可能是由于引力造成的,C不对。扩散现象的确是指两种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一种现象,但在本题中,是混合后搅拌,这是一种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不是一种扩散现象,所以,D不对。 答案:B

5.我们通常吃的咸鸭蛋,其实是用鸭蛋腌制而成的。有的地方是将食盐和黄泥以适当比例混合后加水和成泥,裹在鸭蛋表面,十天或半月后鸭蛋就变咸了。下面分析正确的( ) A.只有蛋壳有裂缝的蛋才变咸

B.加黄土的目的是将蛋壳腐蚀,使蛋壳变得十分薄 C.此实例说明固体分子间也可发生扩散 D.此方法不能腌制鸭蛋

解析:这是腌制鸭蛋的一种方法,这种鸭蛋在市场上有售,所以D不对。鸭蛋之所以能变咸完全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这就说明固体分子间也可发生扩散,所以C对。当然如果蛋壳有裂缝,鸭蛋可能腌得更快,但同时可能造成鸭蛋变质,所以说“只有蛋壳有裂缝的蛋才变咸”是不对的,A错。黄土是不会腐蚀蛋壳的,所以B不对。 答案:C

6.打碎的玻璃对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4

解析:由于分子的体积非常小,故分子间的距离也非常小,通常只有百亿分之几米,所以当玻璃打碎之后,即使拼在一起,看起来两块玻璃离得很近,而其实,碎片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破镜不能重圆。 答案:D

7.分子间的__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_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_力。我们常说铁丝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____力,同时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还有____________力。通常固体、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气体间的作用力要____________。 答案:引 斥 斥 引 引 斥 大

8.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____________;但气体也不能无限制地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的缘故。 答案:距离较大 斥力

9.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安全,在煤气中添加了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一旦发生煤气泄漏,人很快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及时排除危险。这一事例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 答案:在不停地运动

10.煮茶蛋时,蛋壳很快染上了茶色,把蛋放入凉茶中却不会那么快染上茶色。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分子运动越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越高 剧烈

1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解析:应用物理知识解释古诗词,要先知道诗词的大体含义,“花气袭人”说明花香浓郁,空气中芳香油分子在空气中的浓度大,这是芳香油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的表现,就是温度升高。

答案: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变暖(或升高)

12.如图16-1-3甲,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块紧紧挤压在一起,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如图16-1-3乙,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明显变化。以上两种现象共同表明:____________。

5

图16-1-3

答案: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3.家中煮鸡汤时,整间室内飘满鸡汤的香味,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根据上述现象,试举出3~4个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类似的例子。

解析:要想根据现象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必须搞清现象的实质,“飘满鸡汤的香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一种扩散现象。所以,本题其实是让我们列举一些扩散现象的例子。 答案:如:(1)打开醋瓶时,可闻到醋味。 (2)走近医院时,可闻到药味。

(3)衣橱内的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了。

14.烧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凉了以后,香味渐渐减小,这是为什么? 答案:烧菜时温度很高,菜和佐料的分子运动很剧烈,有大量的分子扩散到周围空气中,所以,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而菜凉了以后,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扩散到周围空气中的分子减少,所以,香味渐渐减小。

15.鸡蛋“散黄”是什么现象?为什么夏天的鸡蛋比冬天的鸡蛋容易“散黄”?

答案:鸡蛋散黄是蛋清与蛋黄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因为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夏天的温度较高,分子间运动较剧烈,扩散现象较明显,所以夏天的鸡蛋比冬天的鸡蛋易“散黄”。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