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山区社会经济概况

来源:华佗健康网


金山区简况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 交通运输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嘉绍大桥的相继通车,金山成为连接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金山区有G15、G1501、G60、S4、S19、S36和S32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区域大交通格局。金山距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均为 1 小时左右车程,沪杭客运专线金山北站距虹桥枢纽站时间约 15 分钟,距杭州站约 40 分钟。国内第一条市郊快速铁路的建成,使金山新城区直达上海南站仅 32 分钟。南部沿海建有客渡码头,开辟了至舟山普陀山的海运航线。

2. 经济发展概况

金山是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先行区。金山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一区四带六基地”建设,“一区”,即: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四带”,即:“经济果林产业带”; “优质蔬菜产业带”; “高科技农业产业带”;“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带”。“六基地”,即: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质蔬菜生产加工基地、中高档花卉生产基地、高品质瓜果生产基地、标准化集约型生态养殖基地和休闲农业旅游基地六大基地。金山现代农业正逐步形成以效益型、生态型、集约型为特点,与本区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融生产、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

金山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比较合理,便于投资者招募用工,降低成本。金山区大力推进金山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形成以精细化工为核心的化工医药产业;以整车制造为

特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化工装备为重点的机械电子产业;以品牌黄酒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以高端纺织面料和特色服装为特点的新型消费品产业;以服务大化工、大产业为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支柱产业的重点突破。2013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702.5 亿元,财政总收入 251.3 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 50.4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5.3 亿元。

3. 文化旅游

金山早在 6000 多年前就已经成陆,至今仍存有古海岸遗址,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也遗存于此。东南海面的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座海岛上,有着上海地区陆地上早已绝迹的原始植被和珍稀植物。枫泾、金山卫、朱泾三大古镇都已经有 800 多年历史,枫泾镇和张堰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金山区绿化覆盖率37%以上,是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区和上海市文明城区。金山拥有23.3公里金山海岸线,滩坡和缓、平沙白浪,山水相映的四A景区金山城市沙滩带给你的是上海别样的浪漫,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东林寺和廊下现代农业基地,使金山成为上海周边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一批大型商业设施和购物场所,以及高档次的宾馆餐饮等设施,为居家购物、商贸洽谈和休闲娱乐提供便利场所。

金山自古以来文化名人辈出,古代有南北朝文字语言学家顾野王、唐代高僧船子和尚、宋代诗文家白牛居士陈舜俞、元末文学书法家杨维祯、明代书法家沈度,现代有国画大师程十发、漫画家丁聪、南社故居的主人姚光等。金山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故事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山农民画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金山黑陶被冠以“黑珍珠”的美誉。

4. 社会保障

金山区城乡发展力求一体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按照构建“1158”城镇体系的发展要求,优化发展金山新城,大力发展枫泾特色镇,加快了新市镇和中心村的建设,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配套功能,推动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达到76%左右。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2万个,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不断扩大城镇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供应3万套(间)左右。

5. 枫亭水质净化厂简介

枫亭水质净化厂主要服务于朱泾镇区、新农社区和金山北部工业区。枫亭水质净化厂目前已具备3万m3/d的处理能力,目前实际处理量约1.5万m3/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