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来源:华佗健康网
E-mail:jxyglxxb@1 63.conr 表 管理2018年9月15日 · 5 · 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奋勇争先。如此,我们的教育 方才不会流于形式;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学校 文化的内在价值。 三、学校文化要能温润心灵,让师生感受到幸福,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轴 实施《教师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必须 处理好的关系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要想实 现学校教育教学的优质与高效,让学校的各个“要素” 都能摆正位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须要以 情度人。一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师生至 上”的思想,悉心关注学校的每一位教工、学生,了解 他们的基本需求、具体困难。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为学校师生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确保师生双方能够 亲密合作,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当教 师和家长之间发生矛盾时,学校要及时介入,并适时 为矛盾双方架起“沟通之桥”,适时为矛盾双方创造交 流感情、消除芥蒂、融洽关系的条件;当教师因生病或 其他原因不能按时来上课时,学校应及时安排相关人 员补位并在课下对其慰问;当天气发生变化时,要及 时嘱咐学生增减衣服;学生情绪出现波动时,要及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 帮助他们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手段去帮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牛 助和引导学生走出阴霭。二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 发[2018]4号)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 中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学会“成就师生”。马斯洛的需 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 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得到 爱和尊重,同样学校的每一个师生也都希望自己能够 五部门于3月28日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下文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出台,既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 中,学校管理者还必须及时关注不同层面师生的“成 又是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翅 长需求”,通过多种活动和途径,巧妙搭设各种舞台, 重要举措,给每个师生展现才能、发展才能的机会。要让师生在 的助力剂,更是加强教师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实 学校的工作和学习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倘 施“行动计划”,必须处理好几对关系。 若学校能做到这些,学校师生又怎会不“投之以桃,报 一、教育的城镇化与乡村教育振兴的关系 之以李”,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沛的工作精力投入到 学校的工作和学习中呢?在如此人性化的环境中,学 十几年前,基于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 校的每一个师生必然都是奋勇争优,学校环境也会进 一点并校”使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市,导致教育城镇 步地和谐,和谐的环境又会给学校师生更大的发展 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也使许多教师纷纷涌向城市 动力,从而形成良f生循环。 学校由于办学理念的不同,所建设学校文化在一些细 校,致使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此次“行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个性所在、特色所在,不同的 动计划”要求“各地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 级贫困县为重点”,通过“定向培养”等方式,为乡柯 小学补充新鲜的“血液”,以弥补农村教育发展的短 板。在教育趋向于城镇化的今天,落实“行动计划”. 除了发挥师范院校的作用,各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桷 节上也会有不同,但其核心载体都必须是人,这一点 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的。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校 园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只有以人为本的文化, 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校园文化。 [责任编辑:白文军】 也要向乡村小学教师倾斜。同时,政府及主管部门毡 · 6· 李世轩: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要加强政策调控,鼓励优秀教师带着专业素养、先进 到位,硬件建设也必须紧紧跟上。比如“行动计划”在 理念返回乡村小学任教,并在评职晋级、评优选先等 “实施措施”中提到“‘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 方面倾向于农村教师,让优秀教师愿意到农村,能安 动”,这显然离不开相应的硬件建设。可以说,落实“行 安心心地留在农村,尽心教好书、育好人,教出优秀 动计划”,“面子”工程是必须建设好的。但是,如果只 学生。 一味地追求“面子光”,忽略了“里子”,那最大的可能 二、“行动计划”的落实与“最后一公里”的关系 就如古人所说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是有违“行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发展计划的出发点都 动计划”的初衷的。更重要的是,教师教育得以真正 相当好,为实施指明了方向,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施 的、创造性的落实,除了严格落实计划,还必须建立强 的必要,然而从最后的落实情况来看,却往往不尽如 有力的、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 人意,显然是“最后一公里”出现了问题。这次出台的 必须加强督查和考核,以切实让教师的师德修养、专 “行动计划”,是包括教育部在内五个部委联合下发 业素养都无限地接近“优秀”,使教师教育的“里子”更 的,很显然,顶层是高度重视的。处理好“行动计划” 加充实和有用。 的落实与“最后一公里”的关系,就在于各省市必须高 度重视“行动计划”,广泛开展调研,制定好实施计划 五、经验借鉴和坚持自我的关系 从世界范围内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较发达 (顶层设计)。同时,必须公开实施计划,接受监督,脚 的发展中国家都重视教师教育。比如,集内容全面、踏实地,抓细抓实,让教师教育的振兴能真正培育优 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 秀教师。 三、“主要”和“辅助”的关系 术性为一体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就是世界教育 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虽然每个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的目的是使教师的师德、专业 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都在不同程度地开 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使进入教育行业的教师能真正 展教师教育,也有可以借鉴的良好经验,但我们有我 培育出优秀的学生。成人成才的特点、教育本身的规 们的国情,即使在我们国内,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 律决定了~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做甩手掌柜, 部,不但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就是教育的历史与底 必须发挥主力作用。必须为教师教育做好基础工作, 蕴也大不相同,自然,落实“行动计划”的模式和路径 补齐“行动计划”中的短板,为“行动计划”的落实破除 也必然存在差异。我们可以借鉴经验,但不能照搬, 障碍,强化资源的配置。比如,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 我们必须剖析其经验,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研 的联姻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牵线搭桥”;高校的培 究,探究其经验生长的土壤,深切把握其经验背后的 养模式首先必须有“从下到上”的意识和行动,不能一 理念,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创造性地“拿来”,走出 厢情愿地闭门造车,想当然地开展师范生教育,必须 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师教育振兴之路。否则,不但 走进中小学开展调查研究,把握中小学教育的规律和 不能落实“行动计划”,还可能失去“自我”,把“行动 特点。其中,还需要政府或主管部门争取社会资本的 计划”实施得“面目全非”。参与,以引导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落实“行 动计划”的伟大行动中来。 四、“面子”和“里子”的关系 “教育”和“智慧”是中国繁荣昌盛的源泉与动力。 只有严格处理好这方方面面的关系,“行动计‘划”才不 会被搁浅,“教师教育”才会走出“涛声依旧”的困境, “行动计划”既要求教师教育的源头有“活水”,又 建设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队伍,让“教 要求对已入职教师强化师德教育,提升其综合素养, 育”真正培养出“有智慧”的中国人。 所以,较多资金的投入、优质资源的配置都必须落实 【责任编辑:白文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