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冯艳萍

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11期

摘 要:受传统阅读教学分析模式的影响,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分析过细,阅读低效的现状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整体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研究领域,阅读教学和识字写字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共同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的阅读水平,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传统阅读教学与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比较

提倡整体性阅读教学,主要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对文本分析过细,肢解课文的模式。通过两者的比较就可以看出(见表1),传统阅读教学通常从文本的第一段阅读出发,讲解课文,在分析课文时专注于字词的表层含义,对这些字词含义的分析有时又脱离全文,脱离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因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整体性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从篇章的整体出发,着眼全文,通过整体感知、局部研读、整体把握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达到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课文,把文章看作一个整体,理解时更多的从全局出发,从上下文的相互关系中,读懂课文,重视了对阅读方法的教学,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提倡整体性阅读教学也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阅读教学,需要在因文而异的过程中,积极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找到适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阅读教学方法。

表1 传统与整体阅读比较 2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方法举隅 2.1统读法

统读法原本是汉语拼音读法的一种。首先,统读法适合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明确要求学生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目的时,告知学生,用整体统读的方式,获得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其次,统读法要求学生在读完之后对作品有个整体的认识,不要求对细节、词句的斟酌,主要是获取大意,迅速获取信息的一种阅读方式。所以统读法是培养学生整体概括能力的一种方法,是锻炼学生提取语言信息的能力,是筛选、分析信息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文章中,主要通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对于人物的对话,来体会事件在全篇文章的作用。这对于信息量爆炸的今天,统读法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从而快速的定位关键信息获得对自己有用的帮助。 在小学语文教学里,统读法比较适合长篇的略读课文或者短小浅近的古诗。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中,根据课文题目,预测课文主要是讲述了修建拉萨铁路的事情,通过快速浏览课文,发现全篇多次提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一段首语,由此可以抓住这个关键信息,然后分析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讲的是西部铁路建设者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打通风火山隧道的事情。这样内容明确之后,主题思想也就很容易把握了。又如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这首短小的宋词,初看这首词,学生很难明白词所表达的意义,但是通过统读法,抓关键信息,就会逐渐对这首词所描述的画面清晰,首先借助课文注释,把这首词的疑难解决,之后,抓住课文的主要人物,大儿、中儿和小儿生动的场景描述,借助课文插图,很容易理解,课文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悠闲自得的乡村美景。 2.2品读法

品读法,所谓:“品”,就是细嚼烂咽,细细揣摩。品读就是对课文的富有深层含义的短语、句子进行细细琢磨,反复回味的阅读方法。品读法是在对作品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情感态度、内涵底蕴的评价和品位,要比统读法细腻一些,它通过字词来体会情感,比如文章中人物的关键字、关键句等。抓住了作品的这些关键,就容易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底蕴了,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读懂作品。

例如在二年级课文《活化石》一文中,一位老师对其中的教学环节是这样处理的,在讲到银杏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时,学生很难理解“珍贵”这个词,主要是因为银杏树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于是这位老师做了一个柱状图的对比,并要求学生用“数零”的方式体会几亿年前这个词,学生一下子就很直观的明白了,几亿年原来这么久远啊,于是在再次朗读的时候,当学生读到“几亿年前的树种”一句时,声音音调上拉长了一些,“珍贵”一词也读的格外用力。品读法不仅仅用于字词的品读,如论文中所举的例子那样,还应该包括段落的品读,和篇章的品读,对于优秀的古诗和其他一些经典的作品,教师可以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品位,在经典的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对阅读方法的掌握。 2.3注读法

注读法有注释课文的意思,是在阅读课堂对课文的一些重点段落的符号标记。注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的难点词句的解释,可以是对课文背景的介绍,可以是篇章中心主旨的归纳等等,只要是对课文理解有帮助的内容,都可以使用注读法阅读。注读不仅可以标注作品的有用信息,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下次重新阅读时,迅速找回阅读思路,定位重要信息等功用,从而一目了然,成竹在胸。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图文并茂,很多课文都有精美的插图,在这些插图的附近注释一些课文的重点信息,做一些简明、清晰的读书笔记,长此以往,会逐渐养成学生阅读做笔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好习惯,这对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学会注读的读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学习中,迁移这种能力。教材中课文远远不能达到小学阶段的阅读量的总要求,因此,课外的阅读活动是学生扩大知识面的主要途径,注读法无疑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不同的学段里,低年级和高年级,应当采用不同的注读方式。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注读的方式可以采取圈一圈优美的关键词,画一画关键信息的句子。 2.4朗读法

朗读法是当前小学阶段运用最多的阅读方法,大多数课文课后都有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可以培养语言的感受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课文,达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但是朗读法并不是一味大声的读,朗读是在带着一定的问题,一定的情感和对文章的理解对课文的朗读,它的作用在于文本情感的提升,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是他们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朗读是学习、吸收语言的有效办法。能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阅读能力最基础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牟金江.基于全语言理论的英语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2]邓粉梅.论高中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D]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