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及优化策略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13卷第4期 2013年12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nzhou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Vo1.13 No.4 Dec,2013 温州 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及优化策略 李井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浙江温州 325035) [摘 要]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优化是改善民生的现实选择。fg J+l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存在人均公共体育用地 面积小、分布不均衡、配置体系不完善、用地和配套政策缺乏等问题。为优化温州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应确立 和遵循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目标及原则,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设施配置,营造体育生活圈,创立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 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关键词]温州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优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l_4326(201 3)04—0029—04 Strategy on Allo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Wenzhou Public Sports Resources LI Jingping rPublic Courses Department,Wenzhou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Wenzhou,325035,China) Abstract:The allo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Wenzhou public sports resources are practical to improve people’S 1ivelihood.while its allocation has the following problems:the smal1 sport area for per capita,the uneven distribution, the unperfect allocation system and the lack of Iand and supporting policy.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ac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set the goal and the principle of allocation of public sports resources and conform to it,improve the service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doing sports,set up the network of national health, and open sports facilities of schoo1.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to the society. Key words:Wenzhou city:Public sports resources:Allocation and improvement 公共体育资源是指一个社会用于提供公共体育产 现实意义的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 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品和服务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和要素的总和,一般包括 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如体育管理人员、社 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志愿者、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 材、体育经费等,还包括各种体育信息、科研、管理 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正成为人们新的追求。 由于受地域条件和城市空间条件的影响,温州市 体育公共服务面临一些困境。公共体育资源主要包括 政策制度资源和场地设施资源。政策制度资源包括发 展理念、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发展规划等。场地设 施资源是指用于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满足人们体育需 要的具有公益性的场地设施。本文通过分析温州市公 共体育资源配罱现状,探讨公共体育资源的空间差异 制度、政策法规等无形资源I 1 1。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优 化是转变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是改善 民生的现实选择。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 做”方面,而对实际状况“是什么”做出解答的实证 研究比较少,尤其对区域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现实状 况、优化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就更少。结合城市体育发 展规划研究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优化问题,是一个具有 格局与质营特征,为转变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方式提供 新契机,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优化提供新思路。 [收稿日期]2 01 3-05-04 [基金项目]浙江省}f: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2011NI11) [作者简介]李Jf平(1 970一),女,黑龙江鸡西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副教授,硕士 30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2月 一、温州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6 0个游泳池(馆)、1 O个全民健身广场等一大批体育健 身设施;全市5 6 0 O多个行政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 覆盖率已达1 0O%,有效改善了农村、社区健身环境,受 到群众的普遍欢迎l41。《温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 提出,基本形成功能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的市 1.政策制度资源配置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 0年)))(浙政 函【2 O O 5 J 79号)提出,现有的温州体育中心是市级体 育中心之一.任龙湾中心区南部将规划新建一个占地 县(市、区)一乡镇(街道)一村居四级体育设施 网络体系;努力建成温州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温州奥 8 0 k m 左右的市级体育中心。 温州市体育发展规划 (2004—202O年)》l2l提出,2O1 0年温州市人均体育活 动面积(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1 m ,2 O 2 O年人均体 育活动面积(人均公共体育用地)将达1.5m 。 市委 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c温州市体育强市建设 实施意见>的通知))I。『提出,“ 二五”期间温州市率先 林匹克游泳跳水馆、羽毛球训练基地和温州奥林匹克 体育馆等市本级重大项目,基本实现每个县(市、区) 都有体育中心;力争到2 0 l 5年,全市人均公共体育用 地面积达1.5 m 以上,农村新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 率达1 0 0%,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达9 0 以上…。 从温州市各城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程度看,公共 人型的体育设施资源多数面向公众开放或有偿开放, 基本满足市民的不同体育健身需求,成为温州市民锻 炼与比赛的丰要场地(见表1)。 从温州市各城区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看,存在 较人差异。截至20l 1年底,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龙 湾区三个区公共体育设施中,鹿城区人均公共体育活动 面积和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最大,而瓯海区和龙湾区 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与国家规定的人均1.5 m 的标准 有较大的差距;j个区与国家规定的人均1.5 m 公共体 育设施用地面积的发展目标仍有一定差距(见表2)。 从温州市各城区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 看,存在配置体系不完善、体育设施门类组成单一, 跨进全省体育强市行列,实现市本级达1.5m 、全市人 均公共体育活动面积达1.2 m 的总体目标。政府制定 长远规划,为保障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制度支持。 但温州市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 群众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用地和配套政策缺乏。 由于温州市人口基数火、外来人口多及历史欠账等原 冈,导致温州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水平较低,现有的 各大体育设施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总是供不应求; 由于资金缺乏和用地紧张,使公共体育设施规划项目 难以得到有效落实。目前,温州市对住宅项目开发尚 没有明确的、完善的体育设施配套管理规定,也造成 居民区配套体育设施欠缺、单一、面积偏小等。 为此, 温州市体育发展规划(2OO4—2020年) l2】 规定_『温州市公共体育发展目标是:建成“亲民、便民、 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实现 没有形成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以及分布不 均衡、欠合理,设施等级、质量较低等问题,许多体 均等化;剑2 0 l 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达40%以J二,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20 000人左右,国 民体质合格率达9 l%以上;新创建4个省级体育强县, 育设施资源有待开发利用(见表3)。社区作为居民参 与体育健身的主阵地,其资源配置影响居民参与体育 活动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应 大力提升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质”与“量”,实现 使人均公共开放空间面积从现在的3.5m 提升约3倍, 达9.2m 的宏伟目标l 。 市级体育协会达到3 0个以上;体育社团在推动全民健 身、提供体育服务、参与体育管理方面实现全省领先。 2.场地设施资源配置 截至2O11年底,温州市本级共投入9 7 0 0多万元, 扶助全市农村、社区新建1 900个省级小康体育村、5 O l O 个健身苑点、1 20个灯光篮球场、300个室内乒乓球室、 二、温州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优化目标及原则 1.优化目标 表1 温州市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 注:数据引自《温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http://www.wenzhou.gov.cn/art/2ol2/2/6/art一4244—203995.html 第13卷第4期 李井平:温州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及优化策略 31 注:数据引自《温州市体育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http://www.wenzhou.gov.cn/art/20l2/2/6/art一4244—203995.html 表3 温州市各城区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 注:数据引自《温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http:/厂www.wenzhou.gov.cn/art/20l2/2/6/arL4244203995.html (1)划分四级配置体系。从温州市实际出发,依 据相关规定将温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划分为市级、区 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补充,以江滨路健身长廊、人民 , 场、双龙健身广场为代表的均衡网络式布局结构。 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和合理使用范围,结合管理单元划 (县)级、街道(镇)级、社区级四级配置体系,其中 街道级和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统称为社区公共体育设 施I 。市级服务于温州市域范围的大型城市公共体育 区,形成以街道(镇)级公共体育设施为核心、以基 层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基础,以环山(大罗山、景 设施,主要为举办大型竞技体育赛事服务,由于占地 面积比较大,最好有独立用地。区(县)级服务于全 区或全县范围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主要为居民进行 体育活动使用,可举办竞技体育赛事,占地面积相对 较大,最好有独立用地。街道(镇)级服务于居民区 范围的公共体育设施,主要为居民日常进行体育健身 活动使用,考虑到体育设施的规模效应按居民区规模 山、台山登山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场地)、环河(温瑞 塘河自行车健身道、游步道、活动场地)、沿江(瓯江 I))i岸健身步道和篮球、足球场地)、健身走廓为补充的 公共体育设施均衡网络式布局结构,服务居民日常体 育健身。 (3)形成以集中为主、适度分散合理布局模式。 市、区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模式形成集中布局模 (3~5万人)集中设置一处,由街道(镇)统一管理, 尽量有独立用地,如果不能实现独立用地,可利用街 道的广场、公园等。《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 0 3— 2 02 0年)》I。I将温州市中心城区划分为9 7个管理单元, 管理单元规模与居住区规模接近,因而温州各城区街 式和分散布局模式。集中布局模式以综合性体育为 主,有利于大型赛事的举办,但通常存在公共体育设 施布局过于集中、居民使用不方便、体育设施使用率 不高和不利于赛后运营等问题。分散布局模式要求根 据居民日常体育建设的需求设置区级公共体育设施, 便于居民使用,有利于赛后利用。 道级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应结合综合管理单元。社 区级服务于居住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主要为小区居 民日常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使用,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 在1~1.5万人左右,可根据社区人口规模规划布置一 至多处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尽量有独立用地,并由 居委会统一管理。 街道(镇)级、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模式形成 “均衡式”布局模式。街道(镇)级、社区级公共体育 设施主要面向居民,为全民健身提供便捷场所。街道 (镇)级公共体育设施要为居民配置篮球、排球、制毛 球、乒乓球等球类场地,以及游泳场地、社交场地、休 (2)规划布局结构。结合四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 息室等,实现健身、社交、娱乐为一体的目的,满足需 体系(市级~区(县)级一街道(镇)级一社区级), 温州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主要形成“一主、三副、三 园、五心、均衡式”的布局结构…。“一主”:温州奥 林匹克体育中心;“三副”:高教园体育中心、瓯海体 求较高的居民;街道(镇)级对应的居住区级公共体 育设施服务半径一般不火于l 0 0 0 m。社区级公共体育 设施主要为居民配置门球、棋牌活动室、公园内配置 健身器材等,满足居民锻炼的需求,社区级对应的居 住小区级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半径一般不大于5 O 0 m。 育中心、瓯北体育中心;“三园”:七都体育公园、瓯 海体育公园、西洲体育公园;“五心”:瑶溪国际网球 中心、温州市奥林匹克射击中心、温州国际马术中心、 2.优化原则 (1)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化、布局均等化及发展可 持续性的原则,即科学地确定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的标 准和规模,合理进行公共体育设施布局。 (2)远近结合、以近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合 仰义高尔夫中心、温州棋牌中心(温州棋牌院);“均 衡式”: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合理使用范围,结合管理单 元划区,以街道(镇)级公共体育设施为核心、以社 32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2月 理改造现有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充实、调整布局、配 会建设。 (3)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的原则,以超前的意识调整旧区、规划新区的公共体 所,积极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一县一品”要求 和特色体育乡镇建设活动。围绕群众日常健身需求, 建设和开放包括广场、公园、健身苑点、社区文化体 育中心、社区公共运动场等居民身边的健身场所,营 造双休日体育生活圈;以特色体育服务为主,建设包 括水上运动、极限运动等特色体育服务基地和体育公 育设施。 (4)衔接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与职业部 『】、 会各 的沟通、协调、配合,把体育发展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做好与城市总 体规划及相关规划的衔接。 园,营造节(长)假日体育生活圈I ;广泛开展地域特 色浓的全民健身活动,打造具有群众特色体育品牌影 响力的群众体育活动,如“元旦万人健身跑”、“春节 横渡瓯江”、“端午节划龙舟”等传统群众体育活动, “万镇千村百场篮球赛”、“温州足球联赛”等传统项目 活动等。 (5)政策引导、积极融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对公益性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 作用,确保必要的财力投入,保障群众日常健身需求 和后备人才培养。 3.创立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社会体育指 导员队伍建设 政府可广泛建立规范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市级 体育组织争取达到3 0个以上,县级体育组织争取达到 三、温 Iq市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优化策略 1.优化公共体育资源配置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配置优化宜采取现在保 留、现状扩建和新增用地三类措施。现在保留是对废 弃、被占用的公共体育设施尽量保留、恢复使用。现 状扩建是对有条件进行扩建的场地应优先进行扩建, 1 5个以上,鼓励中心镇建立体育联合会,推动乡镇单 项体育协会和中心村体育辅导站建设。加强各种体育 俱乐部的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筹建 体育服务志愿者协会,加快形成覆盖城乡、服务到位 的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提 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以减轻其它地区新增用地的困难。新增用地是通过保 留与扩建仍无法满足配置要求时,新增公共体育设施 用地。为满足居民体育活动需求,温州市与绿地结合 形成的街道和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应同时建立室内体 育场馆和室外体育场地。如果以上两种体育场地仍然 无法满足礼区居民体育锻炼需求时,应开放本区中小 学体肯设施。按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温州 市公共体育设施将规划形成一个奥体中心、一个全民 健身中心、一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等,这既是现实所 需也是未米目标。 4.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 会开放 政府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积极与教育部门协商, 让更多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对社会开放;加大对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开放力度,提高体育场地利用 率,缓解政府提供有限体育资源的压力。同时,政府 还可从学校体育场馆着手,制定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 开放的鼓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 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将符合公共场所安全管理要求的 2.营造体育生活圈,打造群众体育品牌活动 以营造体育牛活圈(日常、双休日、节(长)假 U)为口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群众健身场 学校体育场馆,无偿或有偿向社会开放,力争到2 0 1 5 年温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率达9 0%以上。 [参考文献] lIl粱会辉.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 问题研究l J】.体育文化导刊,2 o o 8(1):7—9. f 2 J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体育发展规划(2004—2020年)I EB/OL J(2006—1 2一O4)I 201 3-04-20】. httP://w zjW ze gO v cn/art/2oo6/l 2/4/an一37—45.htmi. f 3l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l E B/0 Ll (2006—09一l2)l2Ol 3—04—20】.http://ww ̄.wenzhou.gov.cn/art/20O6/9/1 2/art一4l 77—463.htat. 1 4l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体育事业发展“t::五”规划f ̄B/0L】.(20l 2—0 2-06)I 201 3一O4—20】. htt P://www.wen Zhou go y.CR/aFt/20l2/2/6/art一4244—203995.htm1. 15I章映.人均公共宅问Iif 积提升约3倍【N】.温州日报,2 01 2—11—2 3(3). I 6 J温州市规划局.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OL】.(2009-06-25)I 201 3一O4—20』. httP://d.kaifa01.Com/urbanp1 anning/experi en ce05/exper{etice05090922049一a11.htm. 『7】李井平.政府体育公 服务职能定位及优化策略【JI.体育与科学,2 01 1(3):6 9—7 2. [责任编辑:叶新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