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自由本性的美学思考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9卷第2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I.9 No.2 2006年3月 Journal of Hunan Un_Ⅳe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r.2o06 摘要: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庄子主张的自由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庄子对自由本性有独特的思考:自然本性是美的 本源,自觉是主体协调心理而进入审美体验的前提条件,逍遥游是达到审美境界的方式,而无为、无已是实现逍遥游的途 径。 关键词:庄子;自由本性;审美境界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35(2006)02—0058—04 中国传统文化道家学派的庄子也把自由看作是人 自由思想是庄子的核心思想,渗透在庄子的 的本性。 《逍遥游》、《齐物论》等各篇中,有学者根据他对庄 子自由思想的理解,认为庄子是出世主义者(吕振 羽),避世主义者,或者是“介于避世与人世之间 庄子有关人的自由本性的美学思考贯穿于他 的”,或者是入世主义者(陈鼓应)。如果换一种角 的整个思想中,透过他的文本,可以看出他对自由 度来看,即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庄子的自由是一种 的理解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即政治上的自由、理性 审美的生存方式,他的逍遥游是达到审美境界的途 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庄子主张:政治上的自由, 径。正如叶朗所说:“在先秦哲学中庄子的性格最 一要依人的自然之性而行事;二要给人民以自由 富于美学意味。”[1]106他对庄子的美学思想有较多 性、自主性;三是反对合模化、尊重个体的殊异性; 的阐释,主要是对一些审美范畴如心斋、坐忘、虚静 四是从规范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3]螂。理性自 等的论述,而对庄子自由本性的提及较少。 由是指人类的活动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和合目的性 谈自由本性先要了解人的本性,人类具有跟生 的自由,这两种自由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此, 物一样的生理本能;但人类又是有理性的,是万物 又可称为相对自由。而精神自由是不受任何内外 之灵。人类比动物多出来的这点理性和灵性,不是 因素干扰的诸如想象等精神活动,这种自由是无条 生物本能,而是只有作为人才有的特性,我们把它 件的,绝对的,可以称为绝对自由。 称作人的本性[ ]47。历史上哲学家对人类本性的 庄子崇尚的是精神的绝对自由,因为生活在诸 探讨从未停止过,从古希腊神庙上的神喻“认识你 侯争霸、战火纷飞的战国时期的庄子,深刻地认识 自己”开始,直到当今的种种哲学流派,尽管不同学 到政治上是无法获得自由的,其原因表现在三个方 派对人类本性问题的结论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但 面:一是人的生存受到威胁。庄子生活在“方今之 把自由作为人的本性之说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 时,仅免刑焉”的社会;还有诸侯之间为了自己的利 收稿日期:2005—10—15 作者简介:李建华(1968一),女,湖南益阳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审美文化学研究。 5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益不顾人民的生命发动的战争,以致横尸遍野,这 是造成人不自由的原因。二是统治者的专制压迫。 “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三 觉,指的是人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有事先的意识。 自觉也就是人的主体性。庄子的主体性主要注重 人的内在本性和心灵的独立和自由,唤醒人类的自 觉意识,让个体自觉地摆脱种种束缚,以人自觉的 到自然与自由的统一。达到这种统一,庄子采取的 是摈弃一切私心杂念,通过虚静、心斋、坐忘进入到 逍遥游的境界。庄子的“心斋”、“坐忘”是超越现 实、超越自我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境界的过程。这 是儒家仁义所形成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束缚了 结构疯狂恣肆地增长,人们喘息于当时的重税、苦 役和残酷的战争等重压之下。庄子强烈感受到当 时社会所施加给人的是桎梏和窒息,因而要求摆脱 人们的思想言行。总之,庄子深深地感到当时权势 精神追求来抵制物欲对人心的干扰和侵蚀,从而达 现实的枷锁,渴望那自由平等的“至德之世”,于是 他另辟蹊径,从恶劣的社会环境中解脱出来,转向 了个体的心灵、精神领域,但人的内心也会受功名 利禄的诱惑而变得不自由,为了追求功名权势,或 经常自我设限,画地为牢,这构成了除现实政治之 外的另一种不自由的重要因素[3]395。另外,人类活 动如果违背自然规律会遭到自然的报复,因此不遵 循事物发展规律的活动也是不自由的,庄子深知在 政治上是极不可能自由的,于是庄子只有企图超越 现实,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过一种无忧无虑、快 乐逍遥的生活,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认为的诗意地栖 居,用美学话语来说就是诗意地生存,审美地生存, 这种活动是不受目的、概念、功利目的等因素的限 制的。按照康德的观点,审美刚好是这种不受功利 和理念目的限制的活动。因而是一种标准的自由 活动。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审美是人的自由本性 的显现,而且是人的自由本性的最高体现,而审美 只有在主体的精神绝对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庄子的精神自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 自然本性,庄子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本 性,把自然本性视为“真我”,自然本性之美才是真 美。庄子所说的自然本性,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 自然本能,是指人的先天和谐状态,强调的是生命、 心灵的内在和谐有序。万物皆有其本性,生命亦不 例外。庄子追求的人生是天然本真的,是符合生命 本性的【 ]u3_n5。在庄子看来,人生在世,所作所 为,都应“不失其性命之情”[5]肼。也就是说只要能 呈现自己的本来面目,达到人与世界交融合一的原 初境界,就有可能获得自由。庄子回归自然、“法天 贵真”的思想,确立了自然本性为美的本源,建立了 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一种审美生存的思想。在 这里庄子崇尚的是一种不事人工雕凿的天然之美。 精神自由的第二个层次是自觉。自由是跟自 觉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自觉就谈不上自由,所谓自 种自由本质上是“无为”的,也就是无目的之为。庄 子试图通过主体自觉的心理调节,以审美的态度对 待人生,在消除主客体的对立中使人的精神得到升 华进入到审美体验阶段。 精神自由的最高层次是审美实现阶段即进入 审美的境界。怎样达到这种最高层次呢?庄子认 为达到审美境界的方式是逍遥游,庄子的逍遥游有 两个层次,一是相对的逍遥,二是绝对的逍遥。相 对的逍遥表现在自由的物质或理性层面,庄子在 《逍遥游》中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 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 行,犹有所待者也。”_6_ 他的意思是说:列子乘风而 行,虽轻妙而自得,也只游了十五天就回来了。说 明他无风不得行,因此,其逍遥有待于风。推而广 之,世上一般人,或必有富贵而后快,或必有名誉而 后快,或必有爱情而后快;是其逍遥有待于富贵、名 誉或爱情也。有所待,则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 故其逍遥亦为“所待”而有所限制,而不能为绝对的 逍遥[ 。绝对的逍遥只能潜伏在精神领域或感 性的层面中。通过想象或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种 逍遥是消解了实用目的,正如《庄子・在宥》中的鸿 蒙说“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 掌,以观无妄”。这里的“游”是无为,没有实用目 的,没有利害计较,不受束缚,十分自由,这就是他 认为的绝对的逍遥。 那么,怎样达到绝对的逍遥呢?在庄子看来, 人生在世,所作所为,都不要“失其性命之情”,不要 沉湎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忘乎所以,即他所说的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 。庄子认为, 人活着就要过一种符合自己本性的平易、恬静、舒 适的逍遥生活,摆脱社会不利于主体自由发展的束 5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3] 。因此,庄子的”无为”不是某些 缚,摆脱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争名逐利的欲望的束 快的审美感受[缚,使自己得到自由。他说:“彼正正者,不失其性 人所理解的无所事事或者无所作为,而是要有所作 命之情。”[5]l∞这就是说最正常的生活,最正当的行 为,就是符合人类自然本性的生活和行为。因为这 样的生活才是“循天之理”、才能“无天灾,无物累, 无人非,无鬼责”[9]1盯。换句话说,人为了按自然本 为,这种作为就是无造作、无功利,合于庄子所说的 “道”(自然),要得“至美”而游乎“至乐”。庄子认 为,“无为”境界仅仅为达到这种“至乐”提供了条件 或可能性,要最终达到“至乐”还得与天道自然相和 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至乐境界是一种超凡脱 俗的审美境界。 自由与审美实现的前提同样要依靠虚静,即 性生活,人必须摆脱仁义礼的枷锁。为了按自然本 性生活,还必须摆脱富贵的引诱,去掉过分追求富 贵之利的欲望。正如庄子所说的“平为福,有余为 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m153l。谋取的物 质财富超过了生活的需要,就成为祸害。也就是 说,人必须舍弃其一切腐蚀人的心灵、玷污人们精 神的物质功利性,使其自然性不受任何污染,并与 宇宙同构才能是真正的人,才是体道、悟道、达道之 人。庄子认为只有这种人才是自由的人,他完全失 去了自己的有限存在,成为与自然、宇宙相同一的 “至人”、“神人”、“圣人”,也就是与道同一。在庄子 看来,摆脱一切人为的不利于个体自身发展的外在 因素是得到自由的前提条件,要想获得精神上的绝 对自由,必须超脱个体的欲望、实用的观念,追求一 种高尚的、理想的生活,达到人生审美的境界,也就 是超脱现实世界、上升到理想的审美境界,是独与 天地精神往来的生命状态。 怎样达到这种审美的境界呢?一是无为,二是 无己。“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 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在庄子看来,人 与天地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本性,庄子有时把它叫做 “真性”,有时叫它“常性”,有时称为“德”[11] 一103。 不管是“真性”还是“常性”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遵循 自然规律,李约瑟对此也有过精到的解释,对于老 庄这样的“原始科学家”来说,“无为”的意思就是 “不做违反自然的活动”。他援引《应帝王》、《天道》 两篇的话后,对庄子作如下评价:“对于这种不违反 自然的活动,即‘无为’,庄子称它是一切盛名之 主。”【12]36在庄子看来,“无为”是“为”的一种特殊方 式,是一种理想的审美化生存方式,是一种理想的 生活追求及态度。庄子的“无为”态度与古代希腊 的毕达哥拉斯的“旁观者”态度相似,毕达哥拉斯把 那种能获取审美快乐的人,称为“旁观者”,他认为 从生活的激流中逃脱,从功名利禄的竞争中引退, 不带偏见地观看人生与自然,便能获得最全面、最 生动、最美丽、最壮观的景象,最终达到一种极其愉 60 “心斋”和“坐忘”。庄子认为要达到审美境界最重 要的是求得心灵的虚静,达到无己的境界,即做到 所谓“不近富贵;不乐寿、不哀天;不荣通 ……”[ ] 。也就是要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的境界,达到“心斋”、“坐忘”的境界。何 谓心斋呢?《人间世》中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 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 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 者,心斋也。” 47"j 斋”是整个心灵的全面内敛而 达到无待的自我心灵体验,而如何达到这一状态还 有赖于“坐忘”工夫的践履过程。何谓坐忘?庄子 在《大宗师》篇中借颜回和仲尼的问答说明“坐忘” 的意义:首先是忘礼乐,然后是忘仁义,第三步才到 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出知,同于大道,此谓 坐忘。”只有达到这种忘我、丧我的境界才能保持心 境的通体透明,心灵的虚静状态,只有达到这种心 斋状态才可以与天为一,与道为一。只有这样的个 体才能作“逍遥游”,只有这样的个体才可以“若夫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 待哉!”[ J2、“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 游”、“乘物以游心”[ J49、“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 物自然而无容私焉。”【16J舛庄子这里的游是无所待 的自由之“游”,是人的心灵的律动与宇宙自然律动 相摩相荡而最终融入宇宙大化生命之流“周行而不 殆”的审美境界。这种“无所待”的“逍遥游”可以说 是绝对的逍遥,也就是精神的绝对自由。它“忘其 肝胆,遗其耳目”,“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 连生死、身心都已全部忘怀,又何况其他种 种『l ]柳?人为了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实现个体的 价值,必须超越物质层面的相对自由而达到绝对精 神自由的境界。也就是说,必须进入精神世界方可 获得自为、自由的境界 18j 。只有如此,人才能获 得像大自然那样巨大的活力:“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6J1只有这样,人才 求索。2005,(2):113—115. 可以享受一种莫可阻挡的自由和快乐。这种快乐 [5]庄子・骈拇[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1303. 是由精神的超脱所得的快乐,也就是庄子所说的 [6]庄子-逍遥游[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至乐”。这种“至乐”是由于精神的自由而达到的 [7]东方桥.庄子现代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最高审美境界。综上所述,庄子对自由本性的理解 [8]庄子・缮一e E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有三个层次,自然——自觉——自由,与此相对应 [9]庄子・刻意[M].廷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1303. 的精神活动是无为——心斋、坐忘——无己,这构 [10]马恒君.庄子・盗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1]唐坤.道家绝圣弃智的无为境界新论[J].湖北社会 成了庄子审美的生存路径。庄子的自由,突出的是 科学,2004,(12):102—105. 个体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解放、心理的体验,追求的 [12]李约瑟.中国社会科学技术史(第2卷)[M].上海:上 是人生的审美境界。 海古籍出版社,1990. [13]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1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998. [1]叶 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庄子・天地[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l985. [15]庄子・人间世[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1303. [2]彭 锋.美学的感染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16]庄子・应帝王[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社,2004. [17]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胡道静.十家论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o4. 2003. [4]刘 学.庄子人生境界的美学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 [18]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M].北京:东方出 版杜,2002. An Aesthetic Remark of Zhuang Zi’S Freedom Nature LI Jina—hua&HOU IA (School 0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0f Technology,Gn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8es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Zhuang Zi’s freedom nature.Nature is the s叫rce 0f hte aesthetics;Xiao Yao You is hte path to hte realm of beauty appreciation.The path to hte freedom is doing noth— ing and forgetting oneself. , Key words:Zhuang Zi;Freedom;Nature;Realm of beauty appreciation (责任编枝谢宜辰)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