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许地山

来源:华佗健康网


作者简介 许地山(1894--1941),名赞,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台湾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迁居福建龙溪)。1913年曾赴仰光任华侨学校教员,游历过缅甸、马来亚等地,为日后他那些富有异域色彩的创作积累了素材。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在燕大读书时,头发叙得长长的,颔下留着山羊胡,指上戴亡妻留下的翠玉戒指,每日穿灰布大褂,练写梵文,被同窗称为\"怪人\"或\"许真人\"。192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学院,后又从事宗教和印度文化研究,并曾先后赴美、英等国留学。许地山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社会知识,其作品大都故事曲折,早期作品还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写作风格:许地山前期的作品,人物往往卑微、平和,在对社会消极退让之后,却仍执著于人生,退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一种带苦涩味道的韧力,被称为\"雄强的弱者\"(如惜官、尚洁)所以,他的积极、消极很难区分,有反封建的与时代合拍的一面,宗教的人生信仰的渗入又同一般的\"五四\"姿态分离。他的小说明显地倾向于浪漫主义,情节曲折,富于想象,注重用情感人,而对情的含蓄之美异常倾心,叙述中常以新颖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在当时也曾获得许多读者的喜爱。代表作:《缀网劳蛛》、《商人妇》、《命命鸟》。 内容简介 作品以仰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著名俳优的女儿敏明和一个世家子弟加陵恋爱的故事。敏明和加陵在佛教青年会的法轮学校读书,由同窗而生爱心。但是,他们的纯洁的爱情遭到了双方家长的反对,尤其是敏明的父亲,甚至要请蛊师用法术离间他们。这种行为使敏明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刺激,遂产生出世思想。作品用了相当的篇幅描述敏明游历幻境的情景,清醒后,她看破了尘世的污浊,决心到人生的彼岸另寻净土。于是,她便和加陵携手共涉湖水,向着深处走去,\"好像新婚的男女携手入洞房那般自在\"。结局自然是那无情的水波把他们的躯壳依旧送回这污浊的世界。这个具有宗教色彩的梁祝式的浪漫故事,反映了20年代早期一般知识青年反封建的艰苦性和在斗争中暂时看不到出路的迷惘情绪,既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