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华佗健康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志江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5期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基础课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当前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对课堂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探索。自制教具的运用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对物理知识的直观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创新思维;动手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新奇的物理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思维素质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配备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往往使得教学中多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不多。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并能够较大程度的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仪器,甚至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具,更大程度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科学始于好奇”。中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引起创新的内在动力。巧妙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点燃创造的火花。自制教具正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不用像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可以不拘一格从身边寻找素材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并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励他们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 二、善用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实践表明: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操作自制教具进行实验,通过实践验证前人获得的科学结论,既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虽然学校的器材缺乏,分组实验很难开展,但我一定会尽量的多利用身边的器材给学生多做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身边的器材进行一些实验探究。

在实验教学中,我的教学程序是:明确目的——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估——应用与延伸。比如,在探究“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的例子,了解什么是大气压强,知道大气压强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后再让学生进行猜想。“猜想”是一种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研究方法,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要防止学生胡乱猜想,需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这样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学生的猜想因素有许多,比如:温度、地理位置、体积等因素。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筛选,合并与归纳,最后得出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体积的大小和地理位置、天气等因素有关。猜想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实验前向学生强调“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

三、活用自制教具,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好自制教具,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实验操作中亲自动手、自主实验,通过不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分析归纳,表述结论等,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生活中的透镜》时,按教材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后,布置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后做个照相机。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同学拿着自己做的照相机来了,有的是用易拉罐做成暗箱,有的是用“水透镜”制成镜头,还有的“镜头”可以向前或向后伸缩。从他们多种多样的取材,形态各异的造型中,发现了他们了不起的创造力。尽管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学生操作技能的限制加上其“好动”、“好玩”的天性,对自制教具的使用不可能像教师那样井然有序,容易造成实物遗失或损坏。因此,还要特别注意要求学生正确操作,养成良好习惯,防止发生混乱甚至伤害。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运用自制教具,能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突出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提高教学针对性,使学生对物理概念与规律有透彻的理解。学生通过体验自制教具的过程,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期待,改善师生关系;同时,经历成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这无疑都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