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烟花爆竹产业
蒲城县烟花爆竹产业
--物流经济地理结课作业
院系:陕青院管理系
班级:物流一班 姓名:王园昭 学号:20111501039
<摘要>
通过对陕西省蒲城县烟花爆竹产业调查得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加大投资力度
(2)加强人才培养 (3)加强品牌建设 (4)发挥政府职能 (5)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6)推进科技创新战略 (7)提高市场开发力度 <关键词>
项目带动战略 粗放式 创新战略 政府职能
目录
一 „„„„„„„„„„„„„„„地理介绍
二
情存在问题
„„„„„„„„„„„„本
„„„„„„„„„„„„„„„„„原因分析
一、地理介绍
蒲城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位于东径109°20′17″—109°54′48″,北纬33°44′50″ — 35°10′30″。东西长52.8公里,南北宽47公里,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北部丘陵,中部高塬,南部平川,耕地168万亩,东临大荔、澄城;距韩城市司马迁祠126公里;西接富平,距古都西安市110 公里;北依白水、铜川,距中华人文如祖轩辕黄帝陵100公里,南接渭南,距闻名中外的西岳华山120公里。
辖区14镇10乡,373个行政村,全县73万人,人口密度431人/平方公里。 地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度,无霜期180—220天,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
蒲城地方工业以煤炭、建材、纺织、机电、化工以及农付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水泥、煤炭、塑料、变压器、奶粉、脱脂药棉等。牛肉、果脯、金丝蜜枣、保健品、氧化锌、三氧化钼、钼铁、红丹粉等产品出口供货值逐年大幅度上升。传统的烟火艺术名扬中外,为中华一绝,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蒲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棉、油、烟、果、梨、牛、羊、鸡”十大商品基地初具规模,为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县,以苹果、酥梨为主的果品面积已达47.8万亩,总产量在5亿公斤以上。苹果、酥梨以其品味纯正、肉质细嫩、香甜可口而享誉海内外。已建成苹果、酥梨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秦川牛”驰名中外。
二、基本情况
蒲城是花炮生产大县,被誉为“焰火之乡”。一是历史悠久。蒲城花炮“始于隋末,兴于盛唐,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二是富有特色。作为古老宫廷焰火的蒲城杆火,是目前唯一存世的低空造型焰火艺术,现有140多个品种,多次赴京、出国演出,屡获殊荣,2007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三是基础良好。该产业涉及9镇60村,现有花炮生产企业137家,经营企业6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总产值4.5亿元,是陕西三大传统花炮产区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花炮产销基地。近年来,蒲城花炮先后经历了作坊式生产(2000年以前)、工区化生产(2001年-2005年底)、公司化发展(2006年至今)三个阶段。截至目前,已改造生产企业53家(鞭炮24家,烟花29家),形成了“南有浏阳,北有蒲城”的格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2010年“蒲城花炮”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为做大做强该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存在问题
花炮虽为我县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但和浏阳、醴陵、上栗等地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一)发展环境差。一是企业开工不足。“一家出事,全部停产”的“一刀切”管理模式,使许多符合安全标准的正规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企业去年至今生产不到三个月,不仅造成劳动力和技术力量的流失,而且极易导致突击生产,埋下安全隐患;二是外部干扰较多。个别部门对花炮企业频繁检查或罚款,且有“吃拿卡要”现象,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非法生产较多。仅今年一季度,全县就打击户外非法生产42起。据估计,2011年我县非法生产的花炮数量占全县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其产品质量无保证、安全性差,特别是价格相对较低,不仅挤压了正规花炮企业的利润空间,扰乱了市场,而且严重影响了蒲城花炮的声誉。
(二)产业层次低。一是企业规模小。我县花炮企业数量少、起点低。全县137家花炮企业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只有1家,1000万元以上的无一家,而浏阳花炮企业总数为950家,注册资金在500——1000万元的有400余家,1000万元以上的达100余家;二是机械化水平低。大多为手工生产,机械化率低,生产成本高,安全隐患大;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产品研发能力弱,生产工艺落后,以低端产品为主,高档产品和新产品比重低,缺乏市场整体竞争力,而浏阳80%的产品为安全环保型专利产品,全自动和药机、敷球机、组盆机、内筒装药机、火箭褙皮机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推广应用,仅2011年就获得专利352个;四是产业链条相对较短。由于黑火药不允许跨境运输,加之本地产能不足,因而供需矛盾突出。总体看,龙头企业少,专门从事印刷、营销、运输、文化创意等企业更少,而浏阳专业化生产格局已形成,10多家规模企业带动了上百家中小企业的发展;五是发展速度慢。1996年,蒲城和浏阳花炮产业发展水平基本相当,但现在已远远落后于浏阳。2011年,我县花炮业产值4.5亿元,而浏阳花炮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总额231亿元。
(三)相关人才缺。统计显示,我县花炮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多数花炮企业没有专门科研人才,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关键环节以聘请浏阳技工为主,缺少本土人才,核心技术掌握在他人手中,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更是匮乏。另外,随着出外打工人数的增加,“用工荒”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该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品牌意识弱。花炮产业经营者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仅有“捂耳朵、奉先”等16个注册商标,其余产品均为贴牌、盗牌生产,依然在走“为她人做嫁衣”的老路,而浏阳花炮注册商标达350多个,在2011年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发布会上,“浏阳花炮”以808.62亿地标当量与茅台酒、五粮液等一起入选全国首批地理标志综合价值指数五星级地理标志,排名全国第五,文化品牌价值达1028.17亿元,居全国第七。
(五)企业融资难。由于我县花炮企业的厂地均为租赁形式,没有土地证,无产权可言,加之花炮属高危行业,担保公司不愿承担风险,因而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2011年全县花炮企业在金融机构仅融资2000万元,缺口近1.8亿元,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而浏阳花炮企业融资达46亿元,基本无“融资难”之忧。
(六)财税贡献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加快花炮产业发展,推行了税收优惠政策。2011年,我县花炮税收仅30万元,而江西上栗花炮创税10亿元,浏阳花炮创税10.5亿元,仅浏阳东信花炮集团就上缴税收2018万元。
四、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到位。在产业规划上对花炮产业的信心不足,“重安全,轻发展”。一些企业法人“小农意识”浓厚,“挣几个算几个”,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缺乏长远规划和进取心。
(二)宣传不到位。就品牌而言,我们对“蒲城花炮”的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加之贴牌、盗牌现象普遍,了解“蒲城花炮”的消费者少,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远远不及“浏阳花炮”,所占市场份额更是有限。同时,许多群众对安全监管和“打非”工作还不理解、不支持。
(三)管理不到位。一是理念偏差。管理上以“堵”为主,未做到“堵疏结合”,导致管理效果明显不如浏阳、醴陵和上栗等发达地区;二是制度不全。行政监管、企业管理等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除安全监管部门的常规检查外,仍有部分单位乱检查、乱罚款,干扰了正常生产,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也导致企业开工严重不足;三是“打非”不力。相比浏阳、醴陵、上栗等地,我们对非
法生产经营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打击不力,存在“打非”的人力不够、经费不足、措施不硬等问题,致使非法生产和经营“打而不死”。
(四)扶持不到位。近年来,我县花炮工作重心在安全监管和打击非法生产上,而未像发达地区那样将工作重点定在“强扶持”上,如浏阳花炮发展基金年预算就达1800万元以上。
五、总结
结合现状,为强力推进花炮产业安全健康快速发展,建议县委、县政府按照“讲质量,讲效率”的要求,明确“承办单位,监督领导,办理时限,工作标准”,完成好以下十一项工作:一是成立县级领导小组,理顺花炮生产、安全管理体制,调整充实县级“打非”班子,设立主产镇花炮办,配齐配强人员,保障车辆、经费,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组织保障水平;二是制定《关于加快全县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决定》、《蒲城县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综合整治办法》、《关于对花炮“打非”不力者处理及责任追究办法》、《蒲城花炮企业分级动态管理实施细则》、《关于烟花爆竹企业机械化改造和整顿提升实行财政补助工作方案》、《蒲城县烟花爆竹原材料经营管理暂行规定》、《蒲城花炮定税制管理办法》等文件,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管理规范化水平;三是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机械化改造,着力提升蒲城花炮机械化水平;四是组建1-2个大的花炮集团,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市场竞争力水平;五是组建一所蒲城花炮专业学校,对花炮行政管理队伍、企业法人、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等进行全方位培训,今年后半年培训6次,并对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定,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人才队伍水平;六是筹建蒲城花炮质量检测中心,不断提高蒲城花炮内在质量,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标准化水平;七是成立蒲城花炮总商会和行业分会,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行业自律水平;八是尽快申请“蒲城花炮”商标,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品牌化水平;九是改造提升兴镇花炮一条街,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市场化水平;十是制定《蒲城花炮产业融资办法》,构建花炮产业融资平台;十一是制定《蒲城花炮销售办法》,实行划片销售,避免恶性竞争。
附录:
资料来源:百度网,龙源期刊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