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304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51

·临床学术讨论·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杨倩

(山西省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山西)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4例COPD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42例。研究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情况。结果:两组的治疗效率相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的肺功能相关指标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COPD老年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对肺功能进行有效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康复护理;治疗效果;肺功能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1.247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好发于老年人群,目前,在COPD的临床治疗中,还没有完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将缓解症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改善作为目[1]

标。而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对其症状的改善及临床效果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对综合康复护理对COPD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行适量运动锻炼,依据其具体的情况,每天进行10至30分

钟的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及肺功能情况等;其中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咳嗽、喘息及气短等症状完全消失,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咳嗽、喘息及气短等症状明显缓解,肺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无效:咳嗽、喘息及气短等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肺功能与治疗前无变化。肺功能指标主要是对患者的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进行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

COPD老年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2例)与对照组(n=42例)。研究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为60至88岁,平均年龄(74.12±8.46)岁,病程时间3至24年,平均(7.58±2.43)年;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61至86岁,平均年龄(73.59±8.07)岁,病程时间4至23年,平均(7.42±2.1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于COPD的诊断标准,排除伴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与近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比较价值。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l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

——

±标准差数据差异具有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分析,(χ±s)

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χ

2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治

疗、祛痰药物治疗等。研究组在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性康复护理,护理内容主要为:(1)心理护理:COPD患者因病情会反复发作及相关不适症状常常影响其日常生活,导致其出现焦躁、抑郁及悲观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进行交流,对其具体心理状况进行了解,给予心理疏导;将其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患者能够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其心理压力进行缓解,做好心理准备;并且对于患者的问题及主诉,护理人员需耐心的倾听、解答,拉近护患距离;积极给予患者关心、鼓励,从而消除其负面情绪,使其治疗信心增强。(2)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及饮食习惯等为其安排合理的饮食,需多给予患者安排易消化及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指导其多食蔬菜、水果,禁止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且需避免高热量与高碳水化合物等食物的摄入。(3)功能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腹式、膈肌与缩唇呼吸等对改善病症有利的呼吸方法,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一天进行2至3轮,一轮进行5至8 次;在夜间休息时,给予患者吸氧,氧流量设置为1至3L/min;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式,在咳嗽时需采用坐立或者站立的体位,略微前倾上半身深呼吸,并进行几秒的屏气,再连续进行3次咳嗽,且将腹肌收缩与上腹按住对患者的咳嗽有帮助。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进

例数4242

显效19(45.24)11(26.19)7.90310.0049

有效21(50.00)22(52.38)0.11340.7364

无效2(4.76)9(21.43)12.20930.0005

总有效率(﹪)

95.2478.5712.20930.0005

p

2.2 两组的肺功能情况

患者在护理前,两组的FVC、FEV1及FEV1/FVC等指标

无明显差异,而护理后组间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肺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p

例数4242

FVC2.63±0.861.41±0.547.78600.0000

FEV11.82±0.311.01±0.2313.59930.0000

FEV1/FVC64.37±7.0144.19±5.5214.65750.0000

3 讨论

CO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COPD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2]

。通常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与气短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3]。而在COPD治疗中,对其相关症状及肺功能进行改善是关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51期

305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李淑清

(资阳市中心血站,四川 资阳)

·临床学术讨论·

摘要:目的:整理本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资料,探讨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有效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血站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1208名无偿献血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采用护理措施,分析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原因、出现类型以及并发症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病率3.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病率14.56﹪,研究组初次献血2.48﹪,空腹献血0.31﹪,献血前一日未得到良好休息0.49﹪,护士采血不顺利0.16﹪,献血车献血0.31﹪,对照组初次献血4.30﹪,空腹献血3.97﹪,献血前一日未得到良好休息5.46﹪,护士采血不顺利0.31﹪,献血车献血0.4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由于初次献血、空腹等原因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献血者头晕、呕吐,严重时会导致献血者脑缺血、缺氧,意识模糊、低血压、抽搐等症状,对患者采取及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关键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护理对策;发生因素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1.248

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随着人们对无偿献血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而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但在献血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了一定困难,有操作者的原因、有献血者自身的原因等多方面共

[1]

同形成的。为了减少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降低无偿献血不良因素对献血者的影响,使更多的健康人群

[2]

能够投入到无偿献血事业当中。对无偿献血者采用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对本血站无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发生原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0 引言

血前需进食食物,不可空腹献血。献血时应保证献血环境舒

适、干净、整洁、温度适宜,采血人员着工作制服,根据献血者血管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穿刺技巧和进针角度,采血技术娴熟,穿刺局部做到绝对无菌化操作,避免献血事故的发生,对无偿献血者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如出现献血者多排队的情况,则要有效管理现场秩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无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分类探讨,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三度,轻度不良反应症状:献血者出现紧张焦虑、呼吸加快、心跳加快、面色苍白、恶心、呕吐;中度不良反应症状:献血者出现胸闷、心悸、浅表呼吸、脉博减慢、失去知觉。重度不良反应症状:献血者出现脑缺血、缺氧、意识模糊、惊厥伴有晕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血站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1208名无偿

献血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4名,研究组无偿献血者男268名,女336名,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5.78±5.67)岁。对照组无偿献血者男284名,女320名,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5.79±5.69)岁。所有无偿献血者均在站内、所属流动献血车以及献血屋进行献血,护理资料来自站内采血,各献血屋及流动车,两组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位置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

——

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s)

2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率(%)表示,采用χ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病率3.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病率

14.5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P

例数604604-轻度1643<0.05

中度233<0.05

重度512<0.05

发病率(﹪)3.81(23/604)14.56(88/604)

<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不采用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主要包

括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献血前应对献血者进行献血相关知识的宣讲,使其了解献血常识,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可减少对献血的恐惧心理。献血前观察献血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处于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状态。如发现这些不利情况,则不急于采血,做好宽慰工作,待献血者解除思想顾虑,充分放松后开始准备采血。叮嘱献血者在献血前1天进行饮食调理,不可饮酒、进食高脂食物,注意休息,献血者在献

(下转第303页)

因此,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

综合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全面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功能训练等。给予COPD患者综合康复护理,能够通过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改善,增加其治疗信息;通过饮食指导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并减少其复发;通过功能训练对患者呼吸肌的耐力进行改善,使其肺功能增强,并能够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改善,缓解其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肺功能相关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COPD老年患者进行护

理,能够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对肺功能进行有效的改善,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荣.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

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24(33):216-217.[2] —张晓茜.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

者肺功能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6(21):218-218,219.[3] —刘玉杰.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肺功能[J].中国保健营养,2016,14(2):209-209,2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