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解读

来源:华佗健康网
题目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探究及解决方法

实践内容简述 2012年10月10日傲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网友纷纷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对面还是红灯,马路这边已经有人试探着往前迈步,他一步向前,留下的空隙则马上被身后的路人填补。于是,一个向前涌动的人群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对于这样的人流,会给交通造成极大的隐患,因此针对该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办法思考势在必行,这也是我们实践内容的根本。

摘要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于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于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集体讨论。针对这个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意识的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得出能够缓解甚至根治这样社会问题的方法。对此,我们通过实地记录,网上调查,随机采访,专家访谈,查找资料的方式进行研究,以天津、太原、石家庄不同城市不同路况进行个案分析,从行人心理,道路资源分配,执法力度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对不同方面相应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 中国式过马路 形成原因 解决办法

实践报告。

数据统计

个人感受

采访访谈

中国式过马路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交通意外。据了解,每年全国因违反道路标志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其中因行人违规导致的肇事造成303人死亡。如此巨大的社会危害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出行安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面临的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不及时解决中国式过马路,将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因此,我们要从多角度深层次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研究,加强对道路的交通规制,提高人民的出行安全意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一、“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1、三个城市,一个现象

在天津市南京路和营口道交口,是天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每天车水马龙,人车交织,又有天津一中耀华中学两所中学和若干小学,每天接送时间车流量人流量都达到峰值。这样情况下,行人见缝插针,只要车速不快就赶紧走,也不在乎红绿灯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秩序。

石家庄市裕华路与中华大街交口,一个主要繁华路口,一位交警在岗台上指挥,另一名交警和数名交通协管员在路口执勤。经观察发现,在大约10分钟的时间里,不断有行人闯红灯通过路口,导致机动车只能蜗行,但交警和协管员只拦阻违章的自行车、电动车,对行人违章未予制止。友谊大街与和平路交叉口,情形大致相同。行人闯红灯、与机动车抢行的情况屡屡出现,而不远处就停着一辆交警执勤车。记者在此停留了大约10分钟,一位执勤交警只对两辆违章机动车作出了处罚。

太原市迎泽西大街与新矿院路交叉口,本来并非交通要道,但因为是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和虎峪校区的连接要道,每天行人川流不断。尽管路口旁边就是一个地下通道,但依旧是大批行人采用“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穿过迎泽西大街。

2、现象背后的影响

中国每天死于车祸的平均有303人,每日天因车祸导致伤残的平均有 2046 人,排名世界第一。就是这样的恐怖的数字,依然不能改变社会现状。“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更加大了交通意外的几率。 中国各大城市交通拥挤,除了人多车多意外,还有一个重大的因素就是中国式过马路;行人成群挡在路中央,而车流受红绿灯严格控制,就导致原本十辆车可以通过, 实际上只能通过四五辆, 交通流畅度大大减低, 更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扰乱,无秩序就是无效率,大大降低了交通效率。 在中国,像这样不理会有没有红灯,只在乎能不能过去的过马路方式,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可悲又可怕。甚至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害怕别人说他假正经而不得不随大家一样入乡随俗的。 这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想要解决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变, 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潜 移默化的影响,渐渐改掉这种浓郁风气的恶习;而问题一旦得到改善甚至解决,会大大改善中国各方面的状况:交通意外伤亡人数,交通流畅度,甚至可以节省一大笔维护费用。有了 这些,作什么不好呢,无论是投入公共慈善事业或是服务设施的增设,都比一堆恐怖的数字强上百倍。 如果有一天, 当人们更加团结并认识到大家都属于同一个群体, 需要的是相互体谅和扶持,并愿意为了团体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社会必定能更加和谐。

二、“中国式过马路”形成原因

在日益繁华的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交通信号灯的间隔也变得越来越长。人口的拥挤和交通的堵塞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大城市

中, 在每个十字路口都能看到熙熙囔囔的人群和止不住的喇叭笛鸣, 越是繁华, 越是喧嚣, 越是拥挤。

1、行人原因

①红绿灯等待时间过长

天津市商业区红灯时长普遍超过100秒,等待红灯时间最短115秒,最长则达145秒。此外,相关调查显示,在石家庄市主要的信号控制交叉口周期往往在160s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0秒到220秒,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超过100秒甚至120秒。研究表明,行人等待时间小于行人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时,行人基本能够按照信号灯色通行,行人交通流的可控性较好;反之,行人交通流的可控性较差,强行穿越机动车流的行人比例很高。交通信号灯设置的不合理,导致行人等待时间大大超过其可忍受等待极限。

②行人的侥幸心理

我们在网上设置的调查问卷表明,有66.7%人承认闯过红灯。对于闯红灯,86%的人答“没事,我不会碰上事故”;8%答“没时间等,上班不能迟到”;4%答“随大流吧”;其余回答没有闯过红灯的2%则都是老人和儿童。虽然这个调查不一定准确,但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侥幸心理是导致行人“闯红灯”的主要因素,明知“闯红灯”会带来恶果,但日积月累形成“陋习”,成为一种“心理定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便是闯红灯者的心态。 然而,大多数人恐怕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侥幸”离“不幸”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③行人的从众心理

通过对于闯红灯者街头的随机采访中,很多受访者都表示:别人都闯,自己不闯,好像显得很清高似的,别扭。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闯红灯者的另一个心态:从众心理。我们观察到的行人闯红灯,基本上都是一群一群闯的,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作祟。这跟大众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有相通之处: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块玻璃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很可能受到某种暗示,去打碎更多的玻璃。这种从众心理会造成一种纵容的环境,进而影响这种环境里的每个人。比如闯红灯,当身边的人都在闯,可能就会不自觉地“追随”。

④尝试其他基础设施很费时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另一个奇怪现象,在所调查的路口路段,其实很近的位置都有另一个相应的基础设施:在天津市南京路和营口道路口,是地铁换乘站的所在地,而且西向50米处有一个过街天桥;太原市迎泽西大街新矿院路交口,10米处就是一个地下通道。为什么行人不选择这些方式通过呢?以天津市为例,地铁地下通道内确实可以南北向通行,但前提是得买地铁票,进站后方能进入换向通道,无法作为日常地下通道。东西向倒是可以,由D出口进入,走到伊势丹百货赤峰道一侧的大门口,记者在正常步速下用时3分30秒。如果从地上通过,同样步速,用时1分55秒,但还得算上等红绿灯的时间,运气不好的话,东西向通行刚变红灯,共需要4分35秒才可以从伊势丹赤峰道大门一侧到达D出口,如果刚巧碰上绿灯,2分35秒左右即可到达。其他的基础设施同理,选择天桥地道时间上大于或等同于走路口,但会更加费力。

2、机动车的原因

①右转弯机动车不避让行人

右转车辆不受灯控、缘石半径过大导致右转车辆车速过高;两个方向上的右转车辆可

能强行通过同一人行横道,占用行人通行时间,导致行人与右转车辆冲突频繁,行人难以在信号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过街,于是被迫闯红灯或滞留在道路中央。行人与转弯车辆的冲突可能造成行人在绿灯其间过街反而比红灯期间过街更危险的奇怪现象。

②机动车不对行人进行礼让

当行人通过路口时,很可能因为没正常通过而滞留路口中间,造成安全隐患。机动车熟视无睹扬长而去。反观国外,叉路口的行人路权要高过机动车。根据相关交通法律规定,在交叉路口,只要行人给出一个清楚的手势或是将一只脚跨入到人行横道上来表示要通过的意向,机动车就必须停下来让等待的行人通过。但是有权利便会有责任,如果行人在非人行横道的地方过马路或是无视交通信号灯,也会被罚款。这样的制度也能一定程度遏制行人闯红灯的现象。

3、道路资源原因

①中国式路权分配,过分偏向机动车

中国式路权分配过程中,始终过分偏向机动车;与此相对,则是行人和自行车、公交车的路权被严重挤压。在空间上,小汽车占据了交通干道的绝大部分,自行车、行人不仅无权占用主干道,在辅路上也被挤压到最低限度。在时间上,在一些复杂的平交路口,当红绿灯的设计分别满足了机动车的直行、左转、右转的需求后,行人需要等待的时间已足够漫长,而分配给行人的通行时间却又压缩到很难从容通过路口。在通过观测石家庄市典型交叉口人行横道处的240个绿灯周期过街的行人样本发现, 因受右转车阻挡而减速或停止的人次所占比例达 30%。当行人的路权被压缩到接近极限时,行人闯红灯、向机动车“借道”等问题就很难避免。

②基础设施不完善

尽管行人在选择上还是难以完全接受,但设置诸如天桥地道的主要交叉口和路段依旧太少,一定程度上使得行人闯红灯。

4、执法力度原因

“行人违法太普遍,人们都习以为常了,要进行经济处罚,执行起来难度大,也管不过来。”天津市一路口执勤的张警官坦承,目前还未对一起行人违法行为开过罚单。一部地方性法规施行月余,执法者与相对人都不“买账”,个中原因究竟在哪里?“我们以往对行人闯红灯等违章行为主要是教育,要真处罚起来确实有难度。”该警官面露难色地说:“路口红灯一亮,协管员一举小旗,自行车就停下了,可行人不停,绕过去照样走,你拿他没办法。”“行人违章太多、太普遍了,你是温情执法、教育警告,还是铁面黑脸、当场处罚?口头教育效果不大,也管不过来;要开罚单,他说没带钱,你总不能追着他要5块钱吧?”同时执勤的赵警官说。由此暴露出来执法情形普遍,难度极大的特点。

三、“中国式过马路”问题解决方案

1、改善交通设施

“交通设施有缺陷,红灯时间太长,忍无可忍”也造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出现。有人曾提出,是否可以改进不合理交通设施,采用智能交通的方式,使红绿灯长短可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路口往往没车了,但仍是红灯不让行人通过,为什么信号灯不能凭借摄像头判断没有车了,自动进行转换?智能交通也许正是解决之道,可在客观上减少“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发生。

2、针对行人方式

(1)加大处罚力度

“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从众心理使然”是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主要原因。我们常常看到行人对过马路的交通安全抱有侥幸心理,看到有许多人都在闯红灯,认为法不责众,也就闯红灯过马路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大交通安全和交通规则的宣传力度,加大处罚力度。

(2)处罚治理常态化

治理闯红灯应常抓不懈,我们完全可以每周设置1至2天,进行专项整治,将治理常态化。 (3)区别对待交通违法行人

对于交通违法行人,要接受批评教育和罚款,但对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或家庭困难者,无法缴纳罚款的,一是拒缴罚款者可以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现场充当1到2个小时的文明交通志愿者,使其在管理他人的同时,强化自我教育;第二,对既不能缴纳罚款,又不愿做文明交通志愿者的,警方将通知其所在单位或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到场,要求其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配合教育;第三,对上述条件全部拒绝且拒绝透露身份的交通违法者,民警可将其移交至当地派出所做进一步教育和处理。

(4)鼓励市民争当文明交通志愿者

我们还可以鼓励市民争当文明交通志愿者。比如石家庄为了体现“人民交通人民管”的理念,动员全体市民和热心公益事业社会各界加入到倡导文明交通的行列中来,文明交通

志愿者的主要任务为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劝阻市民不文明交通行为,并通过自身的志愿行为号召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到文明交通、文明城市的建设中来。凡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能够保证服务时间的团体及个人均可报名参加。

(5)通过可能的奖励

我们可以逆向思维一下,比如可以定期实施奖励过马路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等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每次奖50元,从正面引导,奖金从罚款中出,这样奖罚并行,形成鲜明反差,效果应该还不错。

总结

目前,网友们调侃的“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要想改善这种现状,我们做的不仅仅是提高自身的交通法意识,更重要的是从设施上、交通管理上以及处罚制度上等进行改善。

附录问卷

1. 您的性别

2. 您的年龄

20岁以下

20—30岁

30—40岁

40岁以上

3. 您的职业

学生

上班族

自由职业者

退休人员

4. 您的文化程度

高中以下

高中或中专

大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

5. 作为行人,您对目前步行环境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6. 您觉得您周围人的安全出行意识怎么样?

很好

比较好

一般

比较差

非常差

7. 您至今闯红灯的频率是

从不

偶尔

经常

不清楚

8. 您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闯红灯过马路

无车驾驶的情况

从众心理,在闯红灯人多的情况下,和大家一起过

已养成习惯

赶时间

9. 您是如何看待闯红灯的行为

没所谓,没有任何想法

非常厌恶,并且不管在任和情况下都不会闯红灯

比较厌恶,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闯红灯也无妨

明知不对,但是能闯的时候,自己也会跟着闯红灯

10. 面对那些任何情况都会等待绿灯通行的人,您的看法是

理解,并且也会停下脚步等待

理解,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闯红灯

不能理解,觉得这样的做法不可理喻

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

11. .“中国式过马路” 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描述,您认识这是否符合我国国情

非常符合

有些符合

完全不符合

12. 您是通过什么方式接触到“中国式过马路”这个问题的

网络(微博,人人等)

电视或广播等媒体宣传

报纸

他人聊天

其他

13. 您觉得您身边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多吗

不多,周围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

很多,身边有很多“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

不清楚

14. 您在过马路的时候,是否参与过“中国式过马路”

参与过

没参与过

15. 您觉得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国民素质较低

交通意识淡薄

交通信号设置不人性化

交通法律的不健全

执法力度薄弱

机动车驾驶人员避让行人观念低,无法正常过马路

其他

16. “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提出后,您是不是加强了对闯红灯过马路的关注

加强关注

一般

和以前没区别

17. “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提出后,您会不会在过马路的时候刻意去遵守交通规则

想起来时会

不会

18. 您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能否得到完善的杜绝

可以,但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可以,而且很快

很难解决

不清楚

19. 您觉得哪个是最有效的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措施

适当增加绿灯时间

安装读秒器

马路中央设置安全岛

安装感应式红绿灯

20. 您是否支持用罚款及其他的惩罚措施来处理和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

支持,且应该加大惩罚力度

支持,但稍微惩罚一下就好

不支持,教育一下就好

不清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