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屋漏偏逢连夜雨

来源:华佗健康网
屋漏偏逢连夜雨???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般人的感觉是倒霉、无辜,认为在雨天又恰好碰上屋顶漏水,于是才出了问题。然而,这样的想法却带着推卸责任的意味。事实上,屋顶的破洞早已存在,只不过,「屋漏」在未下雨的时候并不容易被发觉出来。也就是说,问题早已存在,但是并未被发觉,一旦遇到特定的事件而整个爆发出来,并产生很大的后果时,却不去追究原因,反而怪罪于时运不济,所以说是推卸责任。

八掌溪事件表面上看似意外事件,四名工人站在湍急溪水中,无助地等待救援。军方与警方的直升机都有不同的理由无法前往救援,尽管消防人员到了现场,偏偏救难器材不是忘了带,就是故障、不会操作。但仔细来看,事件的层层环节都显示政府的运作体系出了问题,但问题并非事件当天才凑巧发生,而是政府的运作体系原本就已千疮百孔。那么,从这个事件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并且让公司在平常运作当中,可以引以为戒的呢?

首先,是待命单位的管理问题,这又可以从人员的管理与装备的管理两方面来看。就人的部分而言,许多必须随时待命的单位,例如救难单位,在平时并没有固定的事情可做,这种状况很容易造成人员的松懈,或是趁机做出逾越规范的行为。这也是待命单位常常是组织管理死角的原因。因此,其管理的重点在于不能让待命单位是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下待命,而必须创造出一些平时可做,且一有状况发生

时,又立即可以放下手的事情来。

再就装备方面来看,有些装备在平时的使用率相当低,一旦要派上用场却又都是紧急状况,救难装备便具有这种性质。这一类的装备平时同样是处在待命状态,但待命不表示可任其闲置,而必须每日检查其是否可用。因此,装备的检查便成为待命人员日常的重要工作。此外,在八掌溪事件中,救难人员出现到了现场却忘了带装备的现象,则反映出缺乏标准的作业程序,或是有了作业程序但人员并未严格遵守。

就此而言,主管必须让部门随时保持在活跃、机动的状态,绝对不要假设一切都不会有问题,也不要认为装备此时可用,便永远不会故障,而疏于维护管理。等到问题爆发才归咎于「屋漏偏逢连夜雨」,是不够格的主管说的话。

另一个值得探究的是运作流程的管制与效率的问题。事件当中,救难直升机起飞必须先经由总部高层核准,在联系过程中耽误了救难的时效。此一管制的背后有其原因。在组织当中,经常会出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现象,直接掌控某项公务资源者,却基于私人的目的而任意动用。为了防止这项流弊,在管理机制上只好统由总部来核准控管。

管制的目的是为了防弊,但如果对于人员的基本动作未彻底要求,基层未严守一定的纪律,那么,管制的关卡势必得拉长,并因此造成效率低落。所以,必须对于绝对禁止的行为,先彻底要求之后,再做到管制,否则,不仅管制的防弊效果有限,且容易出现因为层层管制而导致效率低落的情形。就企业运作而言,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款项的动用必须经过「双签」核准,避免仅由单独一人便能决定动用一笔款项,这是最基本的管制措施。但如果组织成员的诚实度很低,恐怕「双签」还不够,而必须增加管制的关卡,运作效率便大受影响。

八掌溪事件当中,海鸥部队未出动的说词之一,是直升机在晚间不能执行救援任务,这是此一事件值得省思的第三个问题,亦即官僚体系的弊病。官僚体系最大的特点,在于层层官员都耗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在思索保住官位的问题,于是,对于拥有的设备,最先想到的是不能毁损,否则,上级追究下来,可能官位不保,至于配发设备的真正目的为何?反在其次。这种过于要求设备不能损坏的心态,是官僚体系所导致的一个管理上的偏颇。

组织如果不经妥善的管理,其组织气候便会持续不佳,官僚化便是一例。运作出现状况的原因,有时并非制度设计不当,而是人的问题。如果用的人不对,空有再好的制度也是枉然,因此,管理也必须从人开始,先使其有正确的观念,组织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管理者最重要的功用之一,便是在承平时期特别注意是否已有问题开始萌生,防微杜渐,如果等到问题爆发出来才发现,一切均已太迟。一名好的管理者,绝不会用付出惨痛代价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否则,便不需要管理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