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北京》反思总结
1、时间安排前紧后松。可以将课前预习部分在课前落实扎实,课上点到出现问题最多的字词即可。这样可以节省一分钟左右。让学生在最后的练习环节上有更充足的时间,让练习更充分,真正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声。
2、“析情明理”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放开谈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所谓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师讲解的一模一样才对,一定要相信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而这个环节,学生们对自己的感受已经谈的很好,我又出示了自己的体会,实属多余,这样就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所以一定要相信我们的学生!
3、感悟人生哲理这个环节,其实没有必要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起初,我在备学生的时候,一直在想,学生们一定有很多不同的见解,讨论交流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感受完全展示出来。但人生哲理是一个学生内化在心里的感悟。因此,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静下心来去感悟,然后纷纷展示交流即可。所以没必要为了讨论而讨论,小组讨论要有其真正的实际作用才是真正有效的讨论环节。
4、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过反复多样的阅读来获得体会的,但这节课中我只寄希望于课下的预习,课上朗读及默读的环节都是轻轻点水一般,没有深入阅读。其实在第一个环节上,可以设计一个初步朗读重点语段的环节,让学生首先从字面上感知课文内容。而有些情感体验的词语也可以富有情感朗读出来,相信效果会更好。
5、点评小练笔的时候最好也能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来展开评论。这样又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这次课让我收获很多,尤其向本组老师身上学到了严谨的教学态度。有的时候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我们反复修改斟酌字词,尽量让自己的课收到完美的效果。当然这样一个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进步的过程,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时常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