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彩虹、副虹和晚虹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华佗健康网

彩虹、副虹和晚虹是怎样形成的?

  我认为下雨是为了迎接彩虹的到来。当下雨后刚转晴天的时候,我都会坐在阳台边,仰望那蔚蓝的天空,等待彩虹的到来。我看到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咦?这座彩虹桥还有“影子”呢!哦,原来那“影子”是副虹(又称霓)。这样如此奇妙的景象,真是令人赞叹不已。看到这么美丽又奇妙的景象,爸爸走过来问我:“你知道它们的形成过程,各是怎样的吗?”对于爸爸的提问,我一概不知啊!怎么办呢?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去查阅书籍、上网,通过这些方式来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上网、对资料的查阅和收集,我知道了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小水珠,光线被反射或折射,在天空中,就会形成拱形的七色光谱了。

  造成彩虹的光学原理是因为阳光照射到半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反射或折射而成的。阳光射入小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的角度来射入。在小水滴内亦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反射或折射。当中以40度至42度的反射或折射最为强烈,就造成了我们所看见到的彩虹。造成这种反射或折射的原因是:阳光进入小水滴,先折射或反射一次,然后在小水滴背后反射或折射,最后离开小水滴时再进行一次折射或反射。因为水对光有一种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或反射就会有所不同,蓝光的折射或反射的角度比红光要大。由于光在小水滴内被折射或反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七色光谱是倒转过来的,红光在最上方,而其他的颜色就在下面,中国最普遍的说法是(从外至内):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西方人的说法是:赤、橙、黄、绿、靛、蓝、紫。西方人的这个说法是源于科学家牛顿所分解出来的七原色后取的名字。

  其实,只要空气中有小水滴,而阳光就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来照射,便可能产生观察者所观察到的彩虹现象了。彩虹的出现最常在下午了。当下雨后刚转晴天的时候,这时的空气内的尘埃少而充满了小水滴,天空一边因为仍然有雨云,就比较暗;一边是观察者的头上或背后已经没有雨云的遮挡而可见阳光,这样的彩虹便会较容易被观察者看到了。另外一个经常可以见到彩虹的地方就是瀑布的附近了。在晴朗的天气下,背对阳光,在天空洒水或喷洒水雾,这些方式都是能够制造彩虹的美姿。

  有时候,在彩虹的背后或上方,都会出现副虹(又称霓),它的颜色排列次序和彩虹的颜色排列次序是刚好相反的,而彩虹的色泽是十分鲜艳的,副虹(又称霓)的色泽是比较暗淡的。其实,副虹(又称霓)是双重彩虹,外圈为霓,内圈为虹。有一次,雨后的纽伦堡上半空中出现双道彩虹,引起人们的注意。原来很多时候,雨后的纽伦堡上半空都是两道彩虹同时出现的,在平常的彩虹外边出现同心,但比较暗淡的副虹(又称霓)是阳光在小水滴中经过两次的反射或折射而成的。反射或折射最为强烈的角度是出现在50度至53度,所以副虹(又称霓)的位置在主虹(即彩虹)之外。因为有了两次的反射或折射,副虹(又称霓)的颜色排列次序和主虹(即彩虹)的颜色排列次序刚好是倒转的,外侧为蓝色,内侧为红色。副虹(又称霓)的存在其实是跟随主虹(即彩虹)存在的,只是因为它的光线强度比较低,所以,副虹(又称霓)有时候不被观察者的肉眼察觉而已。

  晚虹是一种在晚上十分罕见的现象,它通常出现在月光最强烈的时候,就会出现。在夜间的时候,人们的视觉是用低角度来看的,很难看得出那是晚虹。而且因为在晚上,人们的视觉是用低角度来看事物的,所以晚虹的颜色排列次序是和彩虹的颜色排列次序是一样的。只不过,因视觉的问题,人们用肉眼所见到的晚虹,颜色全部都是白色的。其实,晚虹的形成是因为在夜间里,半空中有小水滴,经过强烈的月亮光芒反射或折射两次或三次,就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晚虹了,让我们一睹晚虹的美姿!

  原来,彩虹、副虹和晚虹是这样形成的。我以前总是以为, 只要凡是下雨后刚转晴天的时候就会出现彩虹;有时候会出现副虹;在晚上,凡是有月光就可能出现晚虹了。现在我不仅知道了它们的形成过程,而且明白了它们的形成过程是经过这么多步骤的。我以后要多读、多学、多想这一类的科学知识,把这些科学知识装满我的小脑袋里。

  简评:相信看了你的作文,同学们对彩虹、副虹和晚虹了解的更多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