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一、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不能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局面
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互动能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锻炼思维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但是,受我国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学校都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课上的提问只局限在简单的公式以及题目的理解上,不能真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提问的单一导致教师不能掌控教学主体内容,容易被学生摸清,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教师的引导不够,学生思维发散得到抑制
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以便学生能够组织好语言,使思维得以锻炼.相反,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将使思维受到限制,思维不能得到锻炼.此外,很多教师为了赶课时,会节省提问的时间,在提出了一个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解答,导致很多学生都回答地不正确,课堂提问失去了意义.
3.不能了解学生实际需求,问题设置不合理
课堂提问不简单,提问的目的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为此,要充分结合学习效果和学习需求,在了解了学生实际需求以后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解答上来的.题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设置的题目与教学内容存在偏差,难易程度掌握的不够准确,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非常多,一旦忽视了学生内心需求将阻碍学生学习,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要认识学生实际需求,并以此引导学生学习.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实效性的方法
1.明确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
首先物理教师对提问的目的要有所了解,还要明确哪种提问方式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提问的时间多长才算合适等内容,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内容以后才能提高提问质量和效率.如果教师不能掌握好提问的数量以及时间,一节物理课都在提问将影响教学进度.为此,物理教师要明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整个提问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引导的角色.只有教师明确了提问的目的及意义才能使提问的时效性增强.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创设的情境: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该问题的教学功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新课)归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时,笔者还是借助于前面的小车,在桌面上轻推一下小车,小车从静止向前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提出问题:小车向前运动过程中为什么会越来越慢?小车最终停止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办法使小车一直运动下去?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能够直接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使得小车由运动变成了静止,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结论自然得出.有什么方法使小车一直运动下去呢?学生会想到一直用一个拉力拉小车平衡掉摩擦力,或者将水平面变得越来越光滑,其实学生的思考越来越接近于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了,而这些判断则是当年伽利略和笛卡尔的观点.
2.问题要有针对性
一般,教师提问的内容都是课程学习上的重点.为此,教师在提问前必须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能够抓准重点内容,然后再针对性的提问和引导.例如,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习“平抛运动”时,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直指这一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这节课的重点:如何利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并认识其规律.难点: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此外,还要了解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不能提出一些过难的题目也不能过于简单,要使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以后能够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只有这样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答问题,最终才能实现锻炼思维的目的.
3.提问要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为此,教师的提问要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并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由此,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伟大,享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此外,课堂提问还要灵活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