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焉之志的辞典修订版是: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感到满意,而有安身终老的想法。《国语.晋语四》:「子犯知齐之不可以动,而知文公之安齐而有终焉之志也。」《晋书.卷八零.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终焉之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综合释义 【点此查看终焉之志详细内容】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晋书·王羲之传》
二、网友释义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示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晋书·王羲之传》)
三、国语辞典
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感到满意,而有安身终老的想法。终焉之志[zhōngyānzhīzhì]⒈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感到满意,而有安身终老的想法。引《国语·晋语四》:「子犯知齐之不可以动,而知文公之安齐而有终焉之志也。」《晋书·卷八〇·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成语解释终焉之志
四、其他释义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五、关于终焉之志的造句
1、吁善玄言,尤精意释典,曾与歊听讲锺山诸寺,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涧,有终焉之志。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3、金亡后,归隐山林,“径归崧山,爱龙潭山水,有终焉之志。
4、其一欲以震古铄今之事,责成於肉食官吏之手;其二则以为黄种之人,无一可语,委心异族,有终焉之志。
5、太后与高祖游于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志。
6、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
六、关于终焉之志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