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儿调养 | 宝宝便秘愁坏家长?教你几招轻松应对

2025-05-02 来源:华佗健康网

【小儿调养】专注儿童健康调养,调理儿童体质,结合传统小儿推拿技术,通过简单易学的手法和视频,让家长轻松掌握育儿技巧,提升免疫力,“手”护孩子每一天。

本期作者

很多宝妈宝爸们,是不是经常为宝宝的“便便大事”发愁?看着小家伙小脸憋的通红、哭闹不止,爸爸妈妈心疼坏了。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宝宝的便秘并有效的防治呢?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便秘?

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如果宝宝一天或者两天不拉粑粑了,就认为孩子便秘了,其实,判断宝宝是不是便秘,不只是看宝宝几天拉一次,还要关注以下症状:

排便次数减少(每周≤2次);

大便干硬呈“羊屎样”;

排便时痛苦、哭闹、用力挣扎;

腹部胀气、食欲下降、睡眠不安稳;

严重时可能出现肛裂(便便带血)。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排便习惯,有些宝宝对液体食物,特别是母乳,消化吸收能力很强,消化后食物残渣少,导致排便的间隔时间比较长,但每次排便并不困难,大便也不干燥,这属于正常现象。

宝宝便秘的原因

日常膳食为低膳食纤维饮食;

使用成人厕所的儿童双脚可能没有足够的支撑力来帮助其成功排便;

病后失调,胃肠功能紊乱;

肠道动力不足;

厌食、运动不足、生活习惯或环境改变;

其他疾病因素,如 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需就医确诊)。

六大妙招缓解

饮食调理

当宝宝便秘时,如果是与饮食相关,要从饮食上下功夫。母乳喂养的妈妈,需要多吃蔬菜水果和杂粮。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用杂粮麦片或大麦麦片替代米粉,以及可用豌豆泥或西梅泥替代其他的果蔬泥。大一点的孩子,多吃高纤维的蔬果(西梅、火龙果、菠菜、燕麦、西蓝花等)。

增加水分摄入

6个月以下宝宝无需额外饮水;

7~12个月:每日800~1000ml(含奶、辅食及饮水);

1岁以上:每日1000~1300ml(含奶、食物及饮水)。

行为改变

实施规律的如厕方案,如餐后如厕,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

采取放松的如厕训练方法,提供脚部支持;

正面强化刺激鼓励儿童坚持如厕方案,避免强迫儿童进行如厕训练。

坚持运动

坚持做户外运动,每天保证1小时的户外运动,其中可以适当增加跳绳、深蹲。学步期的孩子可以多爬行、玩游戏等。

应急处理方法

偶尔使用开塞露,不宜频繁使用,容易形成依赖;

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等缓泻剂。

小儿推拿处理

揉膊阳池(轻揉5-10分钟)

【定位】:腕背横纹一窝风上三寸。

【操作】:用指端揉。此穴位是治疗宝宝便秘最常用的穴位,久揉效果才会更好。

顺时针摩腹(4-5分钟)

【定位】:以肚脐为圆心,整个腹部。

【操作】:用食、中、无名指及小指或者掌心顺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推下七节骨(200-300下)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骨尖端成一直线。

【操作】:操作时用拇指或者食、中二指指面自上向下直推。

揉龟尾(200-300下)

【定位】:在尾骨的尖端。

【操作】:操作时用拇指或中指揉。

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宝宝出现如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胎粪排出延迟(出生48小时后才首次排胎粪);

便秘伴随发热、呕吐;

孩子小于4月龄;

反复粪便中带血;

反复肛裂或持续性脱垂。

团队介绍

团队长期从事小儿推拿等中医药技术的科学研究、临床应用及科普推广。吴大嵘教授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小儿推拿专委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体质健康管理学会小儿推拿专委会主任委员。

团队包括4名成员,牵头主持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已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课题16项,协助参与研究项目3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学会及其他各级奖项;发布小儿推拿临床实践指南2部,发布地方标准2项,软件及著作权6项,专利授权2项;发表学术论文(含 SCI/EI 收录)90 余篇,其中单篇被引高达 2000 余次 (中文,基于 CNKI 数据库) ,参与编写多部《小儿推拿学》《实验推拿学》《循证医学》、《循证中医药》等国家规划教材,出版《24节气小儿推拿》等科普著作。

来源 | “小儿推拿健康调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