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试卷主要根据历年来中考题型出题。注重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如背诵默写,默写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句。在积累运用板块中,有汉字、古诗文的积累,病句,词语的理解运用,都突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中文段的题目设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作文以“追寻那渐远的——”为题,选材范围比较宽泛,可写物、人或事件,贴近生活。学生个个有话说,有内容写,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二、试卷特点与试题分析
试卷由三大块组成,第一大题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1分)共设7个小题:1、选出加点注音正确的一项。2、考错别字。3、词语的正确理解与运用。4、句子的语病。5、标点符号的运用。6、语言表达的逻辑性。7、文学常识的识记。另外古诗词的默写放在了阅读部分(6分)。
第二大题为阅读理解(63分)。一篇古诗的理解(6分)主要考察了古诗内容和主旨。学生阅读少,把握主旨的能力弱。抓不到关键词来理解。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目较基础,适合学生做。两篇课外阅读(36分),一篇考的是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一篇考的是对议论文的三要素的掌握。两篇文章均较长,题型设计全面,可考查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学生的想像能力,命者可谓高瞻远瞩。
第三大题作文60分。半命题作文。可写内容广,使学生有话可说。
总之,本次命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考查的知识面广,全面。难易适中,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检验。
三、整体得分情况:
全校参加考试194人,平均分68.97,及格率14.4%;优秀率0%,最高分106分,最低分19分,总的来看本次考试成绩较差,各班的成绩相当。根据抽卷各大题的具体得分情况如下:
题
号 | 得分率 | 最高分 | 一般分 |
一、积累与运用 | 60.6% | 18 | 9 |
二、文章阅读 | 54.4% | 48 | 36 |
三、综合学习 | 66.6% | 6 | 3 |
四、作文 | 80.4% | 54 | 39 |
1、积累和运用失分严重。对基础知识及运用未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学生对病句的判断、成语运用等知识点掌握还不够到位,造成了此次考试扣分严重的现象。
2、默写错、漏、别字等问题依然存在
3、部分同学书写乱,不公正。
4、作为教师未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没有把培养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失分。
5、作文得高分的不多。
五、意见与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是语言运用、阅读、写作的基础,不能放松对字、词、句的学习。基础的夯实重在平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答问、作业、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补救。基础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并且要将这些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训练中形成能力。增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古诗文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还要能够理解和运用名句,并进行浅层面的鉴赏。
2、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以中考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扎实上好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注意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迁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3、针对有关题目扣分较多现象,我们要及时查漏补缺,把知识点讲解到位。基础知识的教学丝毫不能放松,课堂教学要紧扣文本,将课文内容讲透彻,相关知识讲清楚。
4、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我们平时要把成语运用、病句修改等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训练和巩固。渗透到每节课中,效果会好得多,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解题能力。
6、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与习惯,指导和督促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会学生如何才能又快又准地接受文字信息,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8、加强对学生的方法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读题能力和答题技巧。
9、端正书写态度,改正不良书写习惯,努力做到一笔一画、横平、竖直。
10、写作要勤练笔,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语文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非一日之事,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总结,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帮助学生更上一层楼!
龙 井 中 学
2015.1.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