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阿鲁威《蟾宫曲》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来源:华佗健康网
阿鲁威《蟾宫曲》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阿鲁威《蟾宫曲》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蟾宫曲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①,逆旅新丰②。看五陵③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注释:①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②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③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

8.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5分)

9.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6分)

8.【答案】①鞍马、关山、鹧鸪,交代了旅途中的环境;②行色匆匆的长途跋涉中,鹧鸪声声,渲染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③鞍马倥偬,关山重重,已使人劳顿,鹧鸪的叫声更是旅人愁绪的象征,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身不由己的悲哀。(作用3分,答出一点给1分,结合意象意境分析出2点给2分。)

9.【答案】作者对旅途中的愁情描述很有层次。①“又在关山”闻“鹧鸪”,作者触景生情,写出自己漂泊无定、孤寂无依之愁。②“一杯鲁酒”,作者借酒消愁而愁情更浓。③“逆旅新丰”,“笑长安却误英雄”运用马周客乡受辱的典故,写出了自己落魄、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无奈。④“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运用比喻,用有形之物状无形之情,化虚为实,写出愁情之浓。(4点中答出任意3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就可得满分。)

作品鉴赏

小令起首三句,突兀而起,如天风奄至,海雨逼人。作者将远行出发前整理征衣鞍马的准备工作,以“匆匆”二字一笔带过,表现出一种萍踪无定、惯历风霜的沉郁悲壮。次句的“又”字是句眼,自伤、自叹、自嘲、自解,俱在这一字中。鹧鸪的啼声如“行不得也哥哥”,从来都是旅愁的象征。“又在关山,鹧鸪声中”,说明作者领略跋涉关山的旅愁已非初次,但他毕竟又再度鞍马倥偬,这就使读者体会到一种身不由己的悲哀。这三句虽仅出示了简略的动作和形象,但人物的感情世界,却在字面以外无言地显现出来了。

“三叠”等三句,应“理征衣”,应“匆匆”,应“又在关山”,同时又已写尽自关山道途到抵达目的地长安的全程。三叠《阳关》是离愁别绪的寄托,作者匆匆启行,无人送别,这支送行名曲只能自己唱向自己;鲁酒是味薄的水酒,所谓“鲁酒无忘忧之用”(庾信《哀江南赋序》),但作者只能祈借它御愁;“逆旅新丰”运用马周客乡受辱的典故,更有落魄风尘、怀才不遇的感慨。这三句,益将此番出行的孤寂辛酸揭到了明处。

作者试图以强作旷达来维持内心的平衡。七、八二句,前句是对历史的睥睨,后句是对时世的牢骚。“五陵无树起风”,化用了杜牧《登乐游原》“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的诗句。“树”是表示墓主地位和后人纪念的标志,“五陵无树”,正是汉家事业不名一文的同义语。古人多喜以对帝王陵墓的观照来代表对历史的评价,如许浑“一种青山秋草里,行人唯看汉文陵”、杜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等皆是。作者在此也是目空今古。不过“笑长安却误英雄”,也多少含有自嘲的意味在内。于是,他强抑着的悲愁辛酸,终于在结末三句借景流出。但犹如海水中析出盐粒已不觉有突出的咸味,“愁浓”点出竟是多余的了。

全曲纵横捭阖,悲壮苍凉,激越铿锵,大似词笔。可惜结穴笔力较弱,这也许就由于作者是作曲而非作词的缘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