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刻: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创新能力测试 | 总分 | 评分人 |
得 分 |
1.对《故乡》中“我想到期望,突然可怕起来了”一句明白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可怕“期望”实现时,自己受到冲击。
B.可怕实现“期望”要付出庞大、困难的代价。
C .可怕闰土等人反对我的“期望”。
D.可怕宏儿、水生不愿为“期望”奋斗。
2.关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这篇小说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来表现的,因此没有主人公。
B.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进展的关键人物。
C .“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来揭示主题的。
D.“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自始至终是写“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
3.下面关于小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情况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要紧手段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C.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情况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要紧要素。
D.小说的自然环境要紧包括人物活动的时刻、地点、季节、景物和时代背景。
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明白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专门气闷。
(2)然而圆规专门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3)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4)他只是摇头,脸上尽管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看起来石像一样。
A.借喻 明喻 暗喻 明喻
B.暗喻 借喻 明喻 借喻
C.暗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D.借喻 借喻 明喻 明喻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因此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B.鲁讯《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是作者品质的真 实写照。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陛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长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于勒。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以佩服的目光凝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治理。
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旧精神饱满地前进。
7.说说你对下面这段话的明白得:(4分)
我想:期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事实上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作为一个小孩,目睹了父母对叔叔的冷酷无情。试梳理一下“我”的心理活动。(4分)
二、明白得运用(38分)
(一) (16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明白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依旧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期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伙儿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情愿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劳展转而生活,也不情愿他们都如闰土的辛劳麻木而生活,也不情愿都如别人的辛劳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期望,突然可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期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期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事实上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故乡》是一篇 ,选自《 》,作者 ,原名 , 人。(2.5分)
2.这三段文字在内容上要紧是写“我”离开故乡时的( )(2分)
A.所见所闻 B.心情感受 C.流连之情 D.离愁别绪
3.结合语境,说明下面的词语
(1)辛劳展转:
(2)辛劳麻木:
(3)辛劳恣睢:
4.“我”期望“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表达了如何样的思想感情?(3分)
5.文末又一次提到“眼前展开一片……金黄的圆月”,其作用是什么?(4分)
(二)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 (22分)
出乎意料地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专门短,正文仅一句话:
5月16曰是我的七十寿辰,盼你们三个能来老朽的寒舍小聚。
墨痕是我小学时代的启蒙老师,我没有理由不回去看望他老人家,况且又恰逢他的七十大寿呢。
墨痕老师信中提到“你们三个”指的是:我、麻秆和锅肚。当年我们三个是墨痕老师最重视的学生,也是到目前为止从那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都上过大学,之后都分配在县里工作。现在我是一个临时不太出名而今后必定大名鼎鼎的作家,麻秆成了一个整天忙着向学生收取各种材料费或辅导费的高中教师,锅肚运气最好,当上了一个以吃喝玩乐为己任的局
长。
我把墨痕老师来信的事通知了锅肚。锅肚在 里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我,老师为啥只给你写信呢?紧接着又莫名其妙地干笑了几声,提高了嗓门说:没问题,准时回去,给老师献一千块寿礼!
我又给麻秆拔了 ,并向他转述了锅肚对我说过的话。麻秆对回去看望老师没有异议,只是一而再再而三追问我:非得给老师送一千块寿礼吗?
我们三个乘上一辆崭新的“奥迪”,那是锅肚的专车。也许是由于那个缘故,锅肚在我们赶往老家的一路上,总是牛气哄哄地大谈特谈他这几年工作如何杰出,县里的大头头们对他又如何赏识之类的话题。麻秆则窝在一边不声不响,偶然插两句嘴,也像放小屁似的,显得底气不足。
远远望见老家村落的时候,麻秆突然抖着手紧紧住锅肚的胳膊,颤着声儿说:锅、锅、锅肚长,咱们,咱们非要给老师送、送、送一千块寿礼吗?
锅肚凝眼瞅了麻秆一阵子,又歪头扫了我一眼,打着哈欠说:得啦,我看这么办吧,我再多拿一千,两千块,算咱们三个共同给老师的礼钱,如此行了吧?
麻秆乐得差一点拍了巴掌,连连点头:行啊行啊。停了一一一瞬,又柔情似水地说:“感谢局长啦”。
我沉默不语。说老实话,我有点瞧不起麻秆,也有点瞧不起锅肚。
眼前是我们当年就读的沟坎小学。我让司机停了车,走了下来。麻秆和锅肚不知我要搞什么名堂,先是坐着不动,过一会儿,也走了出来,各自面朝野地撒了一泡小尿。
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动身,我深深地明白得收集素材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创作素材。这是我积极主张回来看望墨痕老师的内在缘故。同样道理也促使我兴冲冲地走进母校残破的大门。
一切都跟童年的经历相距甚远,这种反差使我内心不太好受,但同时也有了些兴奋:学校的操场凸凹不平,零零落落地生了些杂草;挂着一截锈铁轨的歪脖树,不知何年何月枯死了,以一种别扭的姿势,静止在那儿,看不见一个学生,更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苍灰的校舍像个久病的老人,随时有倒下去的可能;几只麻雀从教室差不多没有了玻璃的窗户啾的一声弹出来,一直弹进蒙蒙的天际……所有这些都将在我以后创作的小说里再现。
满头白发而又专门瘦弱的墨痕老师,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去学校看过了吗?
得到确信的回答后,他又嗓音低沉地说了第二句话:校舍成了危房,学生差不多停课两个多月了。
我没说什么,因为我不明白该说什么才好。麻秆和锅肚也没说什么,都沉默着。
墨痕老师目光缓慢地从我们三个的脸上扫过,轻轻叹了一口气。
墨痕老师招待我们的是大饼子小葱拌豆腐。我们都专门吃惊,之后又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假装吃得专门香,饭桌上的气氛专门沉闷,也专门压抑。
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坚决不收。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他再也没说一句话,只是连续不断地轻轻哀息。
两个多月后,我又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中的话犹如利刃穿透了我的灵魂,让我脊背一阵阵发凉:
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差不多不在人世了,我早已病入膏肓……你们差不多上成年人了,我不能强迫一个成年人去关怀他童年的摇篮……我只是为自己感到惭愧,我培养出了三个有出息的学生,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好人啊……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老朽( ) 气氛( ) 校舍( ) 膏肓( )
2.什么缘故说我们三个是“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3分)
3.“我兴冲冲地走进母校残破的大门”是为了
。(3分)
4.文中对校园景象的描写专门细致,如此写的好处是
。(3分)
5.墨痕老师做寿,其本意是什么?(4分)
6.“有出息的人”和“好人”有什么区别?(4分)
7.“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什么缘故坚决不收?(3分)
三、合作探究写作(35分)
有人说,朋友不是那个你随便和他说声“嗨”的人。朋友是一个能够给你依靠着嚎哭的肩膀,是一口你放心把内心的痛楚往里面倾注的井,是一排令你热情高涨的巨浪,是一双把你从黑暗和失望中拉出来的手……你交过朋友吗?你从朋友那儿得到过教益吗?你如何样看待朋友的友谊?请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创新能力测试](20分)
一. 语言运用(10分)
下列句子中所标重音与提供的情形最相符合的一项是( )
吴明参加南宁市中学生演讲竞赛决赛,好朋友小丁得知决赛结果后,兴匆匆的跑来告诉他:
A.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竞赛第一名啦!
B.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竞赛第一名啦!
C.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竞赛第一名啦!
D.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竞赛第一名啦!
二、语言表达(10分)
《故乡》一文中,回忆中的“故乡”富有生气,带有梦幻的色彩,而现实中的“故乡”却是另一番景象,请你勾画一下你想像中的故乡。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D 5.D 6.D
7.期望好比地上的路,这句话充满了哲理。它告诉人们:只空有期望而不去奋斗、追求,期望便“无所谓有”;有了期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期望便“无所谓无”。这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期望改造旧社会制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信心。
8.“我”的心理活动要紧表现在:“我内心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段心理描写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一下,作者是颇具匠心的。它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二、(一)1.略 2.B
3.(1)奔波、劳碌。 (2)辛勤、劳累。 (3)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4.对现实不满,期望有新的生活。
5.突出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
(二)1.Xiǔ fēn shè huāng
2.都上过大学又都分配在县里工作。
3.收集创作素材
4.为下文写墨痕老师的愿望做铺垫
5.期望三个最有本领的学生能为母校做些什么。
6.就此篇小说而言,“有出息的人”指有事业、有成就;而“好人”则指善良、有爱心、不忘本。“有出息的人”却未必是个好人。
7.这钱是学生给老师做寿的,而学生却不肯为母校做奉献,这是老师所不能同意的。
三、略
【创新能力测试】
一、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