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京市鼓楼区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年第一学期
初三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1.【参考答案】我们都是追梦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规范书写能力,要求学生将名言抄写下列。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规范书写,保证字迹清晰;二是内容要准确无误。2.【参考答案】(1)朝露待日晞(2)山雨欲来风满楼(3)蜡炬成灰泪始干(4)正莺儿啼,燕儿舞(5)而今识尽愁滋味;辛弃疾(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很多同学在复习此类题型的时候往古诗文默写考查同学们对必背课文的掌握情况。【解析】往注重对文本内容的记忆与背诵,反复诵读很多次,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是其实,只要你而绝大多数的丢分不是因为遗忘,考场上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忘词”的情况。认真背了,而是因为“写错字”。比如这里“晞”,相信很多同学经常出现“文章会背字不会写”的尴尬情况。所以,默写题绝不能停留在背诵,一定要一边背,一边写,才能保证万无一失。3.【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的文学常识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相关内容的了解,D项中《儒林外史》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说法错误,《儒林外史》的情节纷纭、人物众多,但却没有贯串始终的主角。4.【参考答案】(1)chān(2)详(3)liáo(4)喻【解析】本题为基础字音字形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重在平时的基础积累。答题时要注意拼音的书写规范。5.【参考答案】A:如果/只要;B:一定/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关联词的固定搭配,及常用用法,结合句段内容去选择,解答后要通读确认。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只需要从两则材料中找出南京可以被称作“世界文学之都”的原因,如材料二中的“南京涌现出很多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力的名手大家”“南京有数以千计的文学社员、协会等组织”等都可以作为本题的作答要点,只要学生运用合适的答题语言概括出来即可。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积累情况。本题的题干中也给出了不少诗句的提示,如:凤凰台、白鹭洲等。如: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只要结合题干中的提示,答出相应的诗句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8.
【参考答案】我;向南;格外、十分;意料、想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考查形式常规,皆为课内出现过的字词。在考试过程中,实词翻译可以使用组词法,依据句子具体的含义,利用加点字组一个词。试作翻译。9.
【参考答案】山下深涧交叠/干涸无溪水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长句优先按照句意层次划分(关注排比或对偶句式),短句优先按照句子结构划分:主谓之间断/谓语和宾语之间断/长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断。
10.
【参考答案】流水环绕的两岸崖石,像天鹅延颈而立,又像大雁成行而飞;矗立在水中的岩石,则犹如犀牛饮水、猛虎卧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需要注意字字落实、补足省略、调整句子倒装语序。
11.
【参考答案】(1)C
(2)深逢野草皆疑药,靓见樵人恐是仙。备极妍丽【解析】
(1)可怜,在原诗句意为,惹人怜爱。C选项中“可怜”的意思为“令人惋惜”。(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和文言文大意的掌握。难度较低,学生从原文中找到关于嵩山景物的特点即可。
(3)本题为分析文章主旨情感题,分析主旨情感建立在对古诗和文章内容大意理解的基础上。古诗中,诗人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其不仅赞美了嵩山的美景,且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沧海桑田的感慨。徐霞客的《游嵩山日记》则显得简单直接,是作者对自然风貌深深的迷恋与赞美。12.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一道文章大意理解题。难
度较低。答案可以从原文中总结归纳。A选项,
与文章倒数第三段内容相符。同时也排除了B选项。冯骥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非遗的保护中,不得不暂时放下文学;但这绝不意味着完成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是放弃文学工作。选项将文义过分夸张。C选项与文章第5段内容相符,D选项与文章第8段内容一致。
13.
【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题。根据文段内容提炼概括文段中心大意。题干设问方式:冯骥才如何看待自己的读者,答题注意从冯骥才的角度出发。文段内容显示冯骥才与读者关系密切,即使后来做文化遗产工作也没有失去读者,是十分珍惜读者的。“我是一个有读者感的人。”
14.
【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题,难度不高。主题题目分值与答题要点相一致。本题3分,则至少需要概括出3点。从文本第9段开始介绍冯骥才为文化遗产工作所做的工作。包括呼吁设立“文化遗产日”;写《科学地保护文化遗产》等相关文章;收集口头文学资料,整理民间文学数据库等等。
15.
【解析】本题是一道小说结尾语段的综合探究题。文中第二段冯骥才提到了成功的小说结尾语段应该像“金子”一般,学生答题时首先从解释句子含义的角度回答什么是“金子”?——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方面来看,小说的结尾语段分别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再选取一篇例文,结合例文内容详细分析其作用和好处。
16.
【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题,考查形式较为常规。以章回体形式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时注意从结构、词性、语义上仿写已给示例。
17.
【解析】本题是一道名著情节理解题。需要结合名著相关内容作答,鲁小姐是在科举制度文化熏陶中成长的女子,视诗词歌赋为“邪魔歪道”,因此在丈夫沉迷于读诗书,无心考功名时才会叹息落泪。回答本题需要立足于名著本身,结合选段作答。
18.
【解析】本题是一道赏析字词题。赏析字词题,第一步,解释词语含义,第二步,明确使用手法,第三步,描绘了......的画面,写出了人/物......的特点,最后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本题两个大笑分别出自两位女子的丈夫和父亲,虽同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但大笑的背景却天差地别。两个“大笑”,两位女子的结局,无形中形成了对比,体现了作者吴敬梓别具匠心的讽刺艺术。
19.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补足语段的内容,实际上考查学生对选段的综合理解。每一空给了要求与思考的方向、难度较低。第一空,举例沈琼枝相关事迹,第二空,概括沈琼枝人物形象特点,第三空,举例琴瑟相和的夫妇形象,第四空,艺术手法。考查形式新颖,
但整体难度不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