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屏片X射线摄影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操作细则

来源:华佗健康网
屏片X射线摄影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操作细则

为规范实施普通屏片X射线摄影设备性能检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76-2020,附表C.1X射线摄影设备通用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和附表C.2屏片X射线摄影设备专用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结合我单位检测设备实际情况,制定《 屏片X射线摄影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操作细则》。

本细则采用Ray Safe X2多功能数字测量仪及辅助设备,模体进行检测,检测时结合模体使用说明书及《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76-2020检测方法进行操作。本细则顺序按照检测最优化检测流程进行排序。

通用检测项目

1.管电压指示的偏离(验收/状态)、辐射输出量重复性(验收/状态)、输出量线性(验收)、有用线束半值层(验收/状态)、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验收)

将管电压检测R/F探头放在影像接收器外壳或诊断床上照射野中心,调节焦点到探头的距离为 100 cm[小型便携机及透视实时摄影(点片装置)系统可采用实际 SID 值],探头下方放一块铅板,设置光野 10 cm×10 cm(照射野应全部覆盖探测器灵敏区域并略小于铅板尺寸),中心线束与台面垂直,打开Ray Safe X2主机,连接R/F探头。

(1)验收检测:

①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第 1 页 共 12 页

验收检测时,设置临床常用管电流时间积,分别在大小焦点条件下,至少应进行 60 kV、80 kV、100 kV、120 kV 各档测量。或电压接近这些值的各档曝光测量至少三次,读取并记录Ray Safe X2主机上的电压值,并根据校准证书校准因子或相对固有误差进行校正,最后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76-2020公式(3)计算。如果偏差不在±5%内,则用管电压三次测量校正后的平均值减去管电压预设值,进一步判定差值是否在±5kV内。

②辐射输出量重复性

设置管电压为80kV,在无附加滤过的条件下,适当的管电流时间积(50mAs左右)曝光5次,读取并记录Ray Safe X2主机上的空气比释动能值,并根据校准证书校准因子或相对固有误差进行校正,再计算每管电流时间积的输出量(即用空气比释动能值除以每管电流时间积),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76-2020公式(4)计算辐射输出量重复性。

第 2 页 共 12 页

③输出量线性

设置管电压 80 kV、常用管电流时间积档,进行曝光(曝光5次),读取并记录Ray Safe X2主机上的空气比释动能值。

改变管电流和时间,并要使得改变后的管电流和时间积与改变前的管电流时间积相同或近似, 进行曝光(曝光5次)并记录Ray Safe X2主机上的空气比释动能值,并根据校准证书校准因子或相对固有误差进行校正,后计算各相邻两档间的线性,如下式计算输出量线性。

对于管电流和时间不可同时调节,或者只能调节管电流时间积的设备,检测时只改变一个可以调节的参数,再利用《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76-2020公式(5)计算输出量线性。

第 3 页 共 12 页

④有用线束半值层

选择80kV或最接近档位,常用管电流时间积50mAs或近似,曝光直接读取并记录Ray Safe X2主机上半值层(HVL)示值。(多功能剂量仪Ray Safe X2直接测量)

当对测量结果有异议时采用铝片法重新测量进行验证,具体方法如下:

设置管电压为 80 kV,临床常用管电流时间积,并进行曝光,读取并记录Ray Safe X2主机上空气比释动能值,并根据校准证书校准因子或相对固有误差进行校正。

分别将不同厚度(0 mm,1 mm~5 mm)的铝吸收片依次放在诊断床上方 50 cm(或 1/2 SID)处,

用同样的条件进行曝光,依次测量并记录空气比释动能并校正,直至测得的空气比释动能值(校正后的)小于未加铝片时空气比释动能值(校正后的)的一半。

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 80 kV 时的半值层。

第 4 页 共 12 页

⑤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

设置管电压为80 kV,适当的管电流时间积,分别检测≥100 ms 和<100 ms 两档时的曝光时间,每个时间档至少测 3 次,每一次曝光后读取并记录Ray Safe X2主机上时间示值,并根据校准证书校准因子或相对固有误差进行校正,取平均值。曝光时间的设置应重点检测临床常用时间档。将测量结果校正的平均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依据《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76-2020公式(6)计算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

(2)状态检测:

①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状态检测时,设置临床常用管电流时间积,测量大焦点条件下 80 kV 和临床常用其他管电压档。或电压接近这些值的各档曝光测量至少三次,读取并记录Ray Safe X2主机上的电压值,并根据校准证书校准因子或相对固有误差进行校正,最后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76-2020公式(3)计算。如果偏差不在±5%内,则用管电压三次测量校正后的平均值减去管电压预设值,进一步判定差值是否在±5kV内。

第 5 页 共 12 页

②辐射输出量重复性

检测方法及数据处理细则同验收②

③有用线束半值层

检测方法及数据处理细则同验收④

2.AEC重复性(验收/状态)、AEC响应(验收/状态)、AEC电离室一致性(验收/状态)

(1) AEC重复性(验收/状态)

将一块厚 20 mm 铝板放在照射野中并覆盖设备的 AEC 电离室灵敏区域,调节照射野小于铝板的尺寸。

选择全部电离室,在自动曝光条件下进行曝光(若无全自动曝光条件,则固定管电压为80 kV,mAs 自动)。重复曝光 5 次,每次曝光后记录系统显示的管电流时间积或 DDI 的显示值。

第 6 页 共 12 页

如果记录的是管电流时间积,以《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76-2020公式(7)计算 5 次曝光后管电流时间积读数的重复性,如果记录的是 DDI 值,则参考式(7)计算 5 次曝光后 DDI 读数的重复性。

(2)AEC响应(验收/状态)

将一块厚 20 mm 铝板放在照射野中并覆盖设备的 AEC 电离室灵敏区域,调节照射野小于铝板的尺寸。将剂量仪探头放置在铝板后方,并尽量靠近影像接收器的位置,注意Ray Safe X2剂量仪R/F探头不要遮挡 AEC 电离室灵敏区域。

选择全部电离室,在自动曝光条件下进行曝光(若无全自动曝光条件,则固定管电压为 80 kV,mAs 自动),读取并记录Ray Safe X2主机上空气比释动能值,并根据校准证书校准因子或相对固有误差进行校正。

将 1.5 mm 厚度的铜板置于前一块铝板上,保证检测几何条件和探头位置不变。在自动曝光条件下进行曝光,读取并记录Ray Safe X2主机上空气比释动能值,并根据校准证书校准因子或相对固有误差进行校正。

参考《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76-2020式(1),比较两次测

第 7 页 共 12 页

量结果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参与计算的值均是校正后的)

(3)AEC电离室一致性(验收/状态)

设置管电压为70 kV,用1 mm 铜滤过板挡住限束器出束口,选择一个电离室,关闭其他电离室,在 AEC 下曝光。曝光后记录系统显示管电流时间积或 DDI 值。然后分别选择其他任一个电离室按上述相同条件进行曝光,记录系统显示管电流时间积或 DDI 值。

参考式(1),将单个电离室的显示值(如管电流时间积或 DDI)与每一个电离室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进行比较,计算几次测量结果与平均值的最大相对偏差(绝对值最大)。

3.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验收/状态)、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验收/状态)

可采用准直度检测板(简称检测板)和线束垂直度测试筒(简称检测筒)

进行检测。

将影像接受器设置成卧位曝光状态,检测板放在影像接收器上,然后将检测筒放在检测板上,检测筒的圆心与检测板的中心对准。

调节焦点至检测板距离为 100 cm,用手动方式将光野中心与检测板上的中心对准;

第 8 页 共 12 页

然后再将光 野边界与检测板上指示光野位置的长方框刻线重合,如重合不了,则记录实际光野位置。

对于屏片摄影设备将光野放大到 24 cm×30 cm,其他条件不变,再用同样的条件曝光 1 次后冲 洗胶片,上述影像中,光密度较大的区域为照射野。

对于 DR 和 CR,直接在显示器上观察影像,或者打印胶片后观察影像。

(1)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

观察检测筒上下两钢珠影像间的位置。当检测板上中心小圆直径为检测筒高度的 0.05 倍,大圆直径为其 0.10 倍时,检测筒上表面中心钢珠的影像落在小圆影像内时,垂直度偏差小于 1.5°,落在大圆影像内时,垂直度偏差小于 3°。

第 9 页 共 12 页

(2)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

观察(1)照射野与光野的偏离。参见附录 K 中图 K.3,虚线条方框中为光野,线条方框为照射野。测量横轴上的偏离 a1、a2,纵轴上的偏离 b1、b2。

专用检测项目

聚焦滤线栅与有用线束中心对准(验收)

第 10 页 共 12 页

实 使用聚焦滤线栅中心对准测试板及两块能同时覆盖四个大孔区域的小

铅板进行测量。

将测试板放在诊断床上,使其长轴与诊断床的长轴垂直,中心孔对准床的中心。

调节 SID 与聚焦滤线栅的聚焦距离一致。用两块小铅板盖住两边的四个大孔。将照射野的中心 对准中间的大孔。用适当的条件进行曝光,使冲洗后的圆孔区域影像的光密度为 1.0 OD~2.0 OD。

在垂直于床中心线的方向移动 X 射线管,逐个改换照射野中心所对准大孔的位置,用铅板覆盖其余大孔,以同样的条件进行曝光。

第 11 页 共 12 页

冲洗胶片后测试五个大孔影像的光密度,如中心孔影像光密度最高,两侧各孔影像光密度对称 分布,可以认为聚焦滤线栅中心对准;如两侧光密度不对称,但偏离小于 13 mm,这时判为无明显不对 准。如中心孔影像的光密度低于其旁边的孔,则判为明显不对准。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