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知识点
一、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即:准备期、竞赛期、恢复期。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通过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的运行,使得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
二、年度训练过程所包含的大周期数,是反映年度训练过程结构特征的主要内容。通常有单周期(包括单周期双高峰)、双周期和多周期等类型。
1、单周期: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单周期。采用全年单周期安排的运动项目不多,但需要长达4-6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好充分准备或取得显著训练效应的项目或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只能在集中的几个月内参加比赛的项目采用单周期安排的较多。
2、双周期: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双周期,它包含两个准备期,两个比赛期和两个过渡期。(图)准备期2-3个月,竞赛期1.5-2个月,恢复期半个月-1个月,总计大约5-7个月时间完成一个周期的训练过程,一年可安排两个大周期。在现代竞技训练中,双周期安排仍是一种常用的年度安排模式。许多项目的运动员可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做准备,使总体竞技能力或竞技能力的某一个方面发生明显改变,并在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时间内,参加一系列的比
赛,把获得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需要的方向上去,逐步从心理、生理,从技能、体能等方面培养最佳的竞技状态,在系列比赛中表现出来。
3、多周期:按三个以上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称为多周期。实施多周期安排的基本条件是运动员能在3-4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竞技能力,并在比赛中充分的表现出来,把提高了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图)
三、在年度训练计划周期类型的选择上,初学者和青少年运动员选择单周期的训练计划模式较为合适。处于竞技提高阶段的运动员,选择双周期的训练计划模式较为合适。处于最佳竞技阶段和保持阶段的运动员,选择三周期或多周期的训练计划模式较为合适。
四、建议不同项群应选择适宜的不同的年度训练计划周期类型,如,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心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战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战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可采用双周期或多周期;技战能类各项群集体对抗性项群多以单周期模式为主体;体能类各项群依不同的参赛目的,可采用单周期或双周期模式,也可采用多周期模式。五、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的安排是动态变化,在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训练学要点有,
第一,力求在重要竞技性比赛时,运动员能表现出最高强度的状态;
第二,应与运动员机体状态的周期性变化相适应;
第三,无论发展体能、技能、战术能力,都应首先加大负荷量,
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
第四,应高度重视负荷后的恢复。
六、不同的项群各种竞技能力的权重是不同,对训练负荷量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在年度训练过程中,不同项群负荷量度的安排特点是不同的,着眼点也是不同的。体能主导类项群的训练负荷量度比较具体明确。
七、比赛系列的安排,田径不同项目、不同水平运动员年度推荐参赛次数。运动竞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适应性比赛。
在比赛阶段的划分上,如果计划参加的全部比赛,不应该平均分布在整个比赛时期中,应该在一个比赛时期中安排2-3个比赛阶段。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以3-6周为限,各个比赛阶段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这样分阶段集中比赛的优点是:第一,能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
第二,在每个阶段中,可使运动员持续发展自己的竞技状态,逐步引导至最佳状态;
第三,运动员可利用比赛阶段之间的间隔,组织实施必要的赛间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