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例析抗滑桩的应用特点

来源:华佗健康网
例析抗滑桩的应用特点

1影响京坪滑坡的原因及分析 1.1地理位置

屏山县大乘镇京坪村滑坡位于大乘镇京坪村,地理位置坐标:东经104°19′36.2″,北纬28°47′51.4″,距宜宾市48公里、县城35公里。大乘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北、东与宜宾县接壤,与富荣镇、鸭池乡、新发乡相邻,宜(宾)屏(山) 公路(S307)横穿镇境,全镇地貌以深丘、低山等山地地貌为主,境内山谷纵横,溪河颇多。 宜(宾)屏(山) 公路S307从距滑坡区约2km处通过,有村道直通施工场地,交通条件较好。

1.2 滑坡基本特征

京坪村滑坡同时发育有已石化的古滑坡和第四系新发育的现代滑坡。古滑坡前缘位于新房水库及下侧与之相连的浅沟附近,后缘位于大包顶坡脚及负地形打锣包、上狮子包、上双龙包之间,相对高程535m附近,左右边界以打锣包和双龙包外侧冲沟为界,前后长约470m,左右宽约530m,相对高程介于440~460m之间,面积约为24.91×104㎡,厚度约10m~28m,体积约为373×104m³,属大型滑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滑坡中部、后部发现发育有两条拉线槽,呈“U”字型,长约190m,宽约23~39cm,深5~8m,無充填,水能直渗。古滑坡在平面上整体呈扇形状、鸭掌状展布,总体上古滑坡后窄前宽、左右长;在空间上,古滑坡群成片、带分布。现代滑坡仅分布于古滑体前缘,滑体物质主要有第四系坡残积粉质粘土为主,下伏侏罗系沙溪庙组砂泥岩互层为古滑坡滑体,岩、土分界面为现代滑坡的滑动面。滑坡区地形平缓,起伏不大,地面坡度约8~20°。在时间上,可以将整个滑坡分为古滑坡整体稳定,后期局部复活变形体[1]。

1.3京坪滑坡稳定性因素分析 1.3.1内在因素

京坪村滑坡的发生,与其特有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及其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内在因素有根本性关系。滑坡区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属盆地外围丘陵—低山区,地貌发育形态以构造侵蚀剥蚀单斜(天宫堂背斜)低山地貌为主,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古滑坡从表及里依次发育着残坡积粉质粘土、崩坡积块石土和为泥岩、砂质泥岩夹泥质砂岩层。粉质粘土呈砖红~红褐色,稍湿,

可塑状,于基岩埋深较浅的斜坡表层,厚度约0.5~2m;碎块石土砖红色,松散,块径0.2~0.5m,含量约55%,最大块径约3m,呈次棱角状,以少量粉质粘土、碎石充填。滑体上主要分布有耕作稻田,田内四季淹水,水引自新房水库等,稻田的耕作为滑坡的复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致使滑坡的水文地质条件相当差。上述这种软硬相间组合的岩性特点在8~20°的地形坡度组合下,受稻田灌溉水的持续作用影响,为京坪村滑坡的启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内在条件。

1.3.2外在因素

(1)、降水影响。京坪村滑坡地处亚热带季气候山区,降雨频繁,受大气降雨后,古滑坡后侧山包体冲沟间隔排列,地表土层较薄,不易渗入,顺冲沟流下,渗入前部强变形区,在地表水渗透浸蚀作用下,既增大了土体重度,又软化滑面,在持续降雨作用下,又因表层粉质粘土、古滑坡堆积体砂质泥岩相对阻水,前缘排水速度不及,坡体地下水位抬升,导致滑面上地下水具有承压性,使滑体正压力下降,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在静水压力、扬压力等内外营力作用下,导致古滑体前部复活。

(2)、人为因素。滑坡体后缘主要为居民区,居民生活用水直接从后缘下渗,以及左侧强变形区后缘左侧鱼塘蓄,提供持续地表水补给,持续的软化滑面;村民引水灌溉,增大了坡体自重。在复活区前缘地带,新房水库段蓄水、灌溉,交替侵蚀库岸,边坡完整性变差,水库下方梯田灌溉种植、流水冲刷,在自然状态为前缘稳定性逐渐变差,为滑坡的变形失稳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多型抗滑桩在京坪滑坡治理工程中的运用分析 2.1抗滑桩的设计

在京坪村滑坡治理中,为了达到防灾减灾目的,抗滑桩设计主要要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安全可靠。抗滑桩的设计必须从整个滑坡的受力分析入手,结合滑坡的受力特点进行科学防治,在确保滑坡稳定的情况下要保证抗滑桩自身不受损坏。二是经济合理。抗滑桩的设计必须结合防范对象进行科学布设,在确定防范对象后,还要根据设计使用寿命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设计。

2.2抗滑桩的施工运用

抗滑桩是本滑坡治理的关键工程,对滑坡治理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要求施工,务必保证施工质量。该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桩,

具有施工简便、快捷的特点,主要施工内容为桩孔开挖及护壁、钢筋笼制作安装、灌注桩身混凝土等。

(1)桩孔开挖

抗滑桩施工采用人工开挖,每次开挖深度控制在 1.0m 之内,遇地下水发育或土层松散易坍塌时应减小开挖深度,及时施工护壁。工程定位后,严格清除井口及其周围的地表松散堆积物,确保孔口稳定。第一节桩孔开挖符合设计要求后安装第一节桩孔护壁模板,经检查尺寸位置准确,支撑牢固,质量符合要求后,方能浇筑。松散层段的桩孔采用人工开挖,当进入中风化泥岩段,人工用水磨钻进行开挖,在施工中必须保证抗滑桩孔径、垂直度和平整度。

(2)护壁

桩孔开挖时,每开挖 1.0m浇筑护壁一节,模具采用“梯形”钢模。为保证桩孔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和护壁质量,桩孔采取边挖边护的方法施工,在该滑坡的施工中,一般采用一模0.8m的进度进行控制,若遇到孔壁坍塌严重,则采用0.3m一模浇筑护壁的方法进行施工。护壁竖向钢筋顶部弯成圆弧钩,下部弯成 90°直钩,在灌注下一节护壁时将 90°直钩扳直,并与下节竖筋相连,以加强护壁钢筋的纵向联接及整体稳定性。

(3)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桩孔挖至设计标高,经检查合格后,立即清底,用砂浆垫层封底处理后进行钢筋笼制作,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钢筋笼制作采用孔内吊装制作,即箍筋孔外预制,并随纵筋按设计要求吊入孔内进行绑扎。桩身内竖向主筋按设计要求采用螺纹连接时,应避免在土石分界面或滑动面处设置接头,且在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得超过主筋总数的 1/3。钢筋骨架制作安装完工后,必须由现场监理、业主、设计代表签字并拍照留底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混凝土浇筑

抗滑桩混凝土浇筑是成桩的关键工序,在钢筋笼制作完工、录好影像资料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应连续进行,不得无故中断。因该滑坡交通条件较好,混凝土采用泵送方式进入桩孔,混凝土泵送至孔口后通过漏斗由串筒接入浇筑作业面,串筒底部与混凝土浇筑面的距离不得大于2m。浇入孔内的混凝土应浇平,不得堆积。

总结:本文通过对京坪滑坡治理工程的成因机制分析,结合该滑坡治理工程的防治特点,从防灾减灾的角度出发,为广大地环工作者提供了抗滑桩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工程实例,也为滑坡的科学防治提供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田忠青.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 24) : 406-408.

[2]郑婕,施睿.抗滑桩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37(4):61-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