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树德实验中学东区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
请将古诗《宿建德江》在方框里补充完整,做到内容准确,行款整齐,书写美观,布局合理。
下面四组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誊(téng)写 凛(lǐng)冽 枉(wǎn)费 ...B.客栈(zàn) 靠枕(zěn) 嗜(shì)好 ...C.龟(jūn)裂 强(qiǎng)逼 便(pián)宜 ...D.榨(zhà)油 衰(āi)老 矫(jiǎo)健 ...下列词语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抽屉 粗暴 制度 整理 解放 五湖四海 B.匪陡 寄托 偏避 军阀 收敛 一涌而入 C.彻底 严俊 目标 战据 含糊 喜出望外 D.书藉 辟静 魔鬼 剧烈 寄拖 精兵减政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B.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C.你会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D.你会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村里的人们都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田里收割麦子。
B.丽丽找不到书包里的十块钱,我估计那钱一定是她弄丢了。 C.通过这次深刻的教育,使我大大提高了交通安全意识。
D.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你们是赞成明明的意见呢,还是赞成亮亮的意见?
B.“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夫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从军行》表现了将士们顽强斗志和豪迈气概。 B.《红楼春趣》中大家放风筝是为了展示谁的风筝好看、飞得高。 C.形声字是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或形符创造出来的。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停顿恰当。 下面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植物的这些反应是靠什么东西引起的呢? b如果有,植物的神经又在哪里呢? c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肯定的答复。 d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e植物对力、热、光、磁、声等刺激,能够作出灵敏的反应,引起人们的深思。 f难道它也像动物那样有神经吗? A.eadfbc
B.eafbdc
C.ecadbf
D.acedbf
遣词造句,掌握句式。 (1)、修改病句。
读了《军神》,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照样子写一写。
例句:这里的月亮再圆再大,也比不上家乡小水坑的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运用。
(1)古诗中,许多诗人借物抒怀,表达自己的志向。《马诗》中的“______,______”借马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石灰吟》中,于谦的“_________,__________”借石灰表明自己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2)时光昐逝,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感叹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________。”我会用《长歌行》的“________,________”告诫自己不要虚度光阴。
(3)在即将离别之际,我要用“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表达我和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要用“_______,润物细无声”感谢老师对我们默默无闻的培育。
(4)王强总是很乐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有的同学不理解,王强说:“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学校食堂里张贴着“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的标语来教导大家要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日积月累。
(1)我漫步在校园里,看到校园的景色真美呀!请写出四个描写景色优美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我发现一棵小树苗被风倒了。一向顽皮的我忙蹲下来把手伸向小树苗。值日老师批评我把小树苗弄倒了,不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我忙解释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听了我的解释不但向我表示歉意,还奖励我一个任务:
设计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来到阅览室,低年级的同学让我为他们介绍两句与读书有关的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年的小学生涯让我与城东小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我不禁想对母校说……(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深厚感情,7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愿趣火视绝缨者 催促 .C.寡人未尝有异于子 不同 .
B.王怪而问之曰 感到奇怪 . 按道理应该做的 D.今幸得用于臣之义.
1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楚庄王赐其群臣酒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学而时习之B.妾扢其缨而绝之 ..C.今幸得用于臣之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D.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 ..1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对文中的楚庄王和大臣分别从其值得学习的方面做出评价,并用文中语句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前些年,“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下表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统计表。
打包比例 浪费情况 20岁及以下 38.6% 16.1% 21﹣30岁 31﹣40岁 40﹣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 43.2% 12.6% 56.5% 13% 58.7% 10.3% 53.1% 11.6% 56.5% 10.5%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一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当不了光盘族“兜着走”!
16、文中的“必剩客”是指 ____;“光盘族”是指 ____;“兜着走”是指 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______。 18、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 ;最需要接受节约教育的年龄段是 。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
19、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一句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抬起头来做人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交筹款卡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他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只是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 (量力而为 尽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A】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数额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B】
⑨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出的、自己 (独树一帜 独一无二)的价值。 20、文中两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 21、结合第⑤段,说说小男孩在班上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肯定比500小,但在第⑦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这是从文中摘出来的语句,应该放在文章的【A】处还是【B】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
每个汉字都是一幅鲜活的画,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暖”这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呢?请围绕“暖”这一主题,寻找二个立意,写一写生活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题目自拟。要求:字迹清楚、工整,语言通顺;不少于500个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详解】本题考查的诗词歌赋背诵默写。
根据题干的内容进行默写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诗歌内容即可。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内容是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意书写整齐,美观,布局合理即可。
2.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的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凛冽”中“凛”的读音为lǐn;“枉费”中“枉”的读音为wǎng。 B项“客栈”中“栈”的读音为zhàn;“靠枕”中“枕”的读音为zhěn。 D项“衰老”中“衰”的读音为shuāi。
3.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辨析。 A项词语全都正确。 B. 陡—徒 避—僻 涌—拥 C. 俊—峻 据—踞
D. 藉—籍 辟—僻 拖—托 减—简
4.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A 句子“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屋子里的“黑”比喻成“地洞”。
B 句子“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闪电”比喻成“带子”。 C 句子“你会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云彩”比喻成“山”“马”“巨人”。
D 句子“你会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中的“也许……也许……也许……”是三个并列的短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D。
5.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分析句子属于结构混乱,将“割”去掉即可。
B.分析句子属于前后矛盾,“我估计”“一定”去掉一个即可。
C.分析句子属于成分残缺,“通过……使……”使句子缺少主语,将“通过”“使”去掉一个即可。
6.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
C:“三四里”是概数,所以三四之间不能使用顿号。修改为: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
7.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A项叙述错误,《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 B项叙述错误,《红楼春趣》中大家放风筝是为了放晦气。
D项叙述错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停顿应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8.A
解析:A 【详解】略
9. 读了《军神》,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都是你自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这里的天再蓝,也比不上家乡的天。
【详解】1.考查修改病句,本题属于缺少主语,可以去掉“让”。
(2)、考查反问句修改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判断反问句的肯定词(能、是、会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词,如有则去掉;如果没有则在肯定词前加上否定词“不”。 ②删去肯定词或否定词前的“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助词。 ③删去结尾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问号改为句号。本题先将“我怎么帮得了你”,改为“我帮不了你的忙”,接着将“问号”改为“句号”。
(3)、考查仿写句子,所给句子先写出“这里的月亮”“圆”“大”,其实是为了突出家乡的月亮。所以仿写句子仿照此特点即可。
10.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也没有影子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西出阳关无故人 随风潜入夜 良药苦口利于病 莫把无时当有时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名言警句的积累、诗歌默写。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意思是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借马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借石灰表明自己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2)出自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课文原句:在默默里算着,八千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告诫自己不要虚度光阴。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表达我和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感谢老师对我们默默无闻的培育。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却能让病痊愈;忠诚的话虽然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却能帮助人们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
11. 万紫千红、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春色满园 老师,这棵小树苗不是我弄倒的,我看到它被风吹倒所以把它扶正。 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美丽的母校,在您的怀抱里,我们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好作风;在这里,我们获得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感谢您,我的母校,感谢您,我的老师。
【详解】(1)考查成语的积累和运用,看清题目的要求,把描写景色优美的词语写出来即可。 (2)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题目,我们发现这里老师误会了“我”,因此需要进行一番解释,向老师说明真实情况,注意说的时候要注意礼貌用语。
(3)这是上一个题目的延伸,考查综合实践的能力,设计广告语要注意不要太生硬,能让人接受的温馨提示最好。
(4)此题考查格言的积累和运用,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的积累答题即可。
(5)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离开母校之际,说的话要表达出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和
留恋。
12.C
解析:12、C 13、D
14、 后来吴国兴兵攻打楚国,有一个人在战斗中常打头阵,五次冲锋打退敌人,取到敌方将军的头献给楚王。 我,就是早先在殿上被揪下帽缨的那个人啊。当时就应该受刑而死,至今愧疚很久了,没能有所报效。
15、楚庄王胸襟宽广,仁厚开明。理由:“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
大臣知恩图报,忠勇(忠义)双全。理由:“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分析】译文:楚庄王宴待群臣,天晚时群臣喝酒尽兴,人都醉了。大殿上火烛灭了,有人暗拉王后的衣裳,王后扯断了这人的帽缨,对楚王说:“刚才火烛灭时,有人拉我的衣裳。我扯断了他的帽缨,请快点火查看帽缨断的人。”楚王说:“不要燃火!”立刻下令:“今日大家与我欢乐饮酒,谁的帽缨不断,表示他还不尽兴。”于是群臣都自动把帽缨扯断了,于是楚王与群臣欢饮后才散席。后来吴国出兵攻打楚国,有个人常常打头阵,楚国与吴国五次会战,他五次攻破敌人行阵打退敌人。楚王奇怪地问他:“我不曾优待于您,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那人说:“我就是大殿上帽缨被扯断的人。” 1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字词翻译。
“寡人未尝有异于子”的意思是“我不曾优待于您。”这里“异”的意思是“优待”。 1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字词用法。 A.“其”用作代词。 B. “之”用作代词。 C. “之”用作助词。
D. 前一个“于”用作介词,后一个“于”用作动词。
1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句子翻译。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应该学会联系前后文,融会贯通后,解题的准确率会更高。
1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言文。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应该深刻理解前后文,然后从原文中提取信息。
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楚庄王胸襟宽广,仁厚开明。他没有杀掉拉王后衣裳的人。表明理由的句子为:“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
大臣知恩图报,忠勇双全。在战斗中,他尽自己所能为楚王效力。表明理由的句子为:“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13.D
解析:16、 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 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 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17、 列数字 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18、DA
19、取之有度,用之用节,则常足。 【解析】
16、考查词语的理解。
结合在外用餐的经历及文中的材料可知:①“必胜客”是指在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②“光盘族”是指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③“兜着走”是指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17、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结合句中“500亿”“十分之一”这些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好处是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18、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节约意识最淡薄的是20岁以来的人,这部分最需要受节约教育。 19、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积累。
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填写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例如有: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败家很容易,好比水推沙。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14.20、 量力而为 独一无二
21、成绩较好(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的学生。
22、从“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来看,小男孩的家庭并不富裕;而对拥有百万家产的家庭来说,即使捐出
解析:20、 量力而为 独一无二
21、成绩较好(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的学生。
22、从“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来看,小男孩的家庭并不富裕;而对拥有百万家产的家庭来说,
即使捐出500块钱,对他们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影响。所以男孩的妈妈才这样说。
23、B处。含义:在经历了这次教育和考验之后,小男孩一直充满自信地做人,以自己的奋斗和成绩骄傲地面对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
24、这“捐”的意义首先是量力而为,捐出自己的一份真心;其次,品学和成绩,是学生对社会最好的捐献。
25、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这个世界上。(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20、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量力而为: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尽力而为: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本题中小男孩是要量力而为的捐款。
独树一帜:比喻独闯一条路子,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本文中自己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 2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可以知道小男孩是成绩较好(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的学生。 2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本文中小男孩的家庭并不富裕,而同学的家庭比较富裕,捐献500块钱对他们的家庭没有影响,但是只要我们自己量力而行,捐献出自己的爱心,哪怕5块钱也会比500块钱还要多,而且小男孩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2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说的是在经历了这次教育和考验之后,并没有因为自己钱捐的少而感到自卑,小男孩一直充满自信地做人,以自己的奋斗和成绩骄傲地面对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第八自然段写了老师当众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数额时,小男孩还是自信的抬起了头,所以应该放到此处。 24、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分析。
“捐”首先是指学校要筹款,妈妈告诉小男孩要量力而行,献出自己的爱心即可;其次,小男孩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2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本文记叙了小男孩因为家庭并不富裕,捐款时没有向同学一样捐很多钱,但是妈妈告诉他,只要自己量力而行,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就行,而且自己是学生,要努力学习,以自己的成绩为学校争光就是最大的贡献,小男孩听了后,并没有因为自己捐款数额小而感到自卑,反而“抬起头来做人”。“抬起头来做人”的意思是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这个世界
上。 15.暖
有这么一些人,在年夜团圆之际,放弃休息,投入没有硝烟的战场;有这么一些人,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而义无反顾的踏上前往疫区的火车;有这么一些人,穿着重重的防护服,在死神面前穿梭;有这么一些人,
解析:暖
有这么一些人,在年夜团圆之际,放弃休息,投入没有硝烟的战场;有这么一些人,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而义无反顾的踏上前往疫区的火车;有这么一些人,穿着重重的防护服,在死神面前穿梭;有这么一些人,收起孩子气,披上白大褂,英勇抵抗无情的病毒。暖,无处不在。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我的姐姐是一名志愿者,在岗哨上一站就是12个小时,她说,她不为别的,就是想为抗疫做出一点贡献。每天看她挥舞着小红旗指挥着来往的车辆,阳光打在她的脸上,她有一种别样的美丽。我从她的话中受到启发。 今天我决定也同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来支持这些默默付出的人。
听姐姐说,在那里他们中午只能抽空吃一碗泡面,但大家不求回报,没有怨言仍毅然坚守着岗位。
我决定向妈妈学习烧两菜一汤,送给这些美丽的逆行者,给他们改善一下伙食。 “红烧肉,有机花菜,番茄蛋汤”这是我定下的菜单。看似普普通通的菜,但我却用百分百的热情去完成。厨房里响起了锅碗铲的合奏。水流哗哗哗,是洗菜的欢快音乐。油在锅里啪啪啪地跳着舞蹈。案板上和菜刀配合默契,一阵当当当,菜都被切成整齐的形状。火苗往上蹿,菜的香味溢满了厨房。我额头沁出层层汗水,但心里温暖着呢。我小心翼翼地把菜装进保温饭盒中,又亲自做了几杯奶茶装进瓶中,准备出发。
一路上我捧着饭盒慢慢地往前走着,生怕打翻了辛苦一上午的劳动成果。不一会就到了志愿者所在的集装箱房屋旁,我却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我紧握饭盒,鼓起勇气,快步走到集装箱房屋,把饭盒往桌上一放,便急忙转身离开了。志愿者们还没反应过来,当他们打开看到是爱心盒饭时,他们齐刷刷的走出来向我致谢。我挥挥手,快步跑远了。温暖的阳光下只留下一个少年的背影和一颗温暖的心。
暖是互相的。医务工作者庄严地按下手印,读着响亮的誓言,在前线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抗争着,这些都深深温暖着我们。群众自发建立了志愿者团队,帮助医生一起抗疫,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这么多些暖,驱散了黑暗,打倒了恶魔,迎来了春暖花开。不管冬天多么寒冷,温暖的春天总会如约而至。
【详解】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每个汉字都是一幅鲜活的画,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暖”这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呢?请围绕“暖”这一主题,寻找二个立意,写一写生活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所以所选择的汉字即是这篇作文的中心意思,因此要选择你感受较
深,蕴含深刻含义的汉字去写。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去写,注意选择的事例要典型,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