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健康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内科学(第八版)配套习题

内科学(第八版)配套习题

来源:华佗健康网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内科学分篇习题 第一章 呼吸系统 一、名词解释

1.COPD 2.支气管哮喘 3.呼吸衰竭 4.Pancoast综合征 5.干酪型肺炎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应慎用 A.抗生素 B.祛痰剂 C.解痉平喘药 D.呼吸兴奋剂 E.镇静药

2.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禁用 A.麻黄素 B.吗啡 C.氨茶碱 D.舒喘灵 E.肾上腺素

3.男性,56岁,高血压及慢支病史多年。睡眠中突然气促、端坐呼吸、咳吐泡沫样痰,血压升高200/130mmHg,下列哪种药物禁用

A.吗啡 B.氨茶碱 C.硝苯地平 D.硝普钠 E.地塞米松

4.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是

A.吸气性呼吸困难 B.反复发作的混合性呼吸困难 C.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E.两肺散在的干湿啰音 5.慢性肺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

A.长期吸烟 B.急性支气管炎伴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 C.杵状指、口唇紫绀、右心室肥厚

D.肺气肿体征 E.慢性胸肺疾病史、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

6.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的病因是

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 C.慢性支气管炎 D.肺结核 E.支气管肺炎

7.肺炎球菌肺炎产生铁锈色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痰内混有大量巨噬细胞 B.痰内有大量红细胞 C.有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混合的产物

D.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含铁血黄素 E.大量白细胞的分解产物

8.支气哮喘与心源性哮喘难以鉴别时可用下列哪种药物 A.心得安 B.肾上腺素 C.氨茶碱 D.去甲肾上腺素 E.吗啡

9.肺性脑病病人不能吸入高浓度氧气是因为 A.缺氧不是主要因素 B.可引起氧中毒 C.解除了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兴奋性

D.促使二氧化碳排除过快 E.诱发代谢性碱中毒

10.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肺部感染 B.呼吸衰竭 C.心力衰竭 D.酸碱平衡紊乱 E.肾功能衰竭

A.咳喘、端坐呼吸 B.奔马律 C.两者都有

1

D.两者都无

(二)C型题

11.急性左心衰。 12.支气管哮喘。

A.慢性咳嗽、咯痰、反复肺部感染 B.反复咯血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3.慢支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14.支气管扩张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胸膜炎 B.血胸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5.气胸的并发症。 16.肺炎球菌肺炎的并发症。 A.吗啡 B.氨茶碱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7.心源性哮喘可用。 18.支气管哮喘可用。

A.自发性气胸 B.肺不张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9.支气管哮喘可并发。 20.阻塞性肺气肿可并发。 三、问答题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2.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 3.支气管哮喘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有哪些区别? 4.肺结核临床上分为哪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5.肺心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6.临床上对哪些情况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性? 7.气胸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一、名词解释

1.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气流阻塞进行性发展,但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某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疾病进程中发展为不可逆性气流阻塞,当支气管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重叠存在或难以鉴别时,也可列入COPD范畴。

2.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3.由于呼吸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致使动脉血氧分压降低PaO2<60mmHg(7.98kPa)和(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PaCO2>50mmHg(6.65kPa)。

4.Pancoast综合征是指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神经丛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主要表现为Horner综合征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

5.浸润性肺结核伴大片干酪性坏死灶,常呈急性进展,出现严重毒性症状,临床上称为干酪性肺炎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E 2.B 3.C 4.C 5.E 6.C 7.D 8.C 9.C 10.B

(二)C型题

11.C 12.A 13.A 14.C 15.C 16.A 17.C 18.B 19.C 20.A

三、问答题 1.(1)病史:常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症状:咳嗽、咯痰,先为干咳或少量粘液性,后转为粘液脓性。

(3)体征: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 (4)实验室检查:

a.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无明显变化; b.痰培养或涂片:可发现致病菌; c.X线检查:多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咳”、“痰”、“喘”,以长期反复咳嗽最为突出,并逐渐加重,肺底部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常于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2)防治原则: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缓解期应预防复发,增强体质,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接触和吸入,预防感冒。 3.(1)支气管哮喘:①多为青少年发病;②有家族史、过敏史或以往典型哮喘发作史;③发作时有两现满布哮鸣音和肺气肿体征,发作过后肺部体征消失;④使用支气管解并剂治疗有效等

(2)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①多见于中老年人;②有长期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病史;③一般每年冬春季受凉感冒后发病;④哮喘发作时肺部除有哮鸣音外,多同时有明显的湿啰音,病程较长的病人还可同时有肺气肿体征存在。哮喘控制后,仍有肺部湿啰音或肺气肿体征存在。 4.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内病变、有无空洞及痰菌等情况,肺结核分以下3期:

(1)进展期:新发现的活动性病变;病变较前扩大、增多或恶化;新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痰菌转为阳性。 (2)好转期:病变较前吸收好转;空洞闭合或缩小;痰菌减少或转阴。

(3)稳定期:病变无活动性,空洞闭合,痰菌连续阴性(每月至少查痰1次)达6个月以上,或者空洞仍然存在,则痰菌需连续阴性1年以上。

5.①肺性脑病;②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③心律失常;④休克;⑤消化道出血;⑥其他 如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6.临床上对40岁以上,特别是男性,长期吸烟或有职业性致癌物质接触史者,出现下列情况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性:原因不明的刺激性干咳,治疗无效,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突然改变者;原因不明的持续性胸

2

痛及腰背痛;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出现持续性痰中带血;同一部位反复出现肺炎;原因不明的肺脓肿;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痛、杵状指、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X线检查有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孤立性圆形病灶和单侧肺门阴影增大;原有肺结核已稳定,他处出现新病灶,或结核灶“恶化”而抗痨治疗无效者。对以上可疑者应选择作痰检、支气管镜检、胸水和活组织检查等,以力求早期明确诊断。 7.(1)诱因:如用力排便、大笑、搬举重物等。 (2)症状:突然出现的撕裂样胸痛、呼吸困难等。 (3)典型的气胸体征。

(4)X线检查:发现气胸存在。 其中,(3)、(4)中,有一项存在即可确诊。 内科学——第二章 循环系统

1. 心力衰竭 2.心源性哮喘 3.心律失常 4.预激综合征 5.缺血性心肌病 6.高血压脑病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对诊断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最有价值的表现是 A.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B.睡眠中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 C.咳嗽 D.左房增大

2.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增强心肌收缩力 B.改善心肌供氧状态 C.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减慢心率

3.风心病好发于哪个瓣膜

A.三尖瓣 B.肺动脉瓣 C.单纯主动脉瓣 D.三尖瓣和主动脉瓣 E.二尖瓣

4.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周围血管征不包括

A.颈动脉强烈搏动引起的点头征B.脉短绌C水冲脉 D.甲床毛细血管搏动征 E.股动脉枪击音 5.急性心梗早期(24小时内)死亡主要原因是

A.心力衰竭 B.心源性休克 C.心律失常 D.心脏破裂 E.以上都不是 6.心绞痛发生的典型部位是

A.胸骨体下段之胸骨后方 B.胸骨体上中段之胸骨后方 C.心尖区 D.心前区向左臂外侧放射 E.剑突下方

7.高血压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尿毒症 B.高血压危象 C.心力衰竭 D.合并冠心病 E.脑血管意外 (二)B型题

A.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B.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C.胸骨左缘第三肋间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

D.胸骨右缘第二肋间3/6级以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E.心尖区柔和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大多于端坐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其发生机制除因睡眠平卧 8.主动脉瓣狭窄。 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外,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 9.二尖瓣狭窄。 小支气管收缩,隔高位,肺活量减少等也是促发因素。 1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 11.甲亢。 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12.二尖瓣关闭不全 4.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即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 下述情况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是: 室的一部分或全体,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 A.左心室前负荷加重 B.右心室后负荷加重 全体,而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其解剖学基础是除了特C.肺循环阻力增高 殊传导组织外,还有由普通工作心肌组成的房室旁路连结 D.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 E.左心室后负荷加重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 13.急性心肌梗塞。 5.为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 14.高血压。 和萎缩,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 1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其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 16.肺源性心脏病。 化(或硬化)。 17.肺动脉瓣狭窄。 6.为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 (二)C型题 和萎缩,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 A.交替脉 B.颈静脉怒张 C.两者都有 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其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D.两者都无 化(或硬化)。 18.左心功能不全。 二、选择题 19.右心功能不全。 (一)A型题

A.风湿活动 B.心房纤颤 C.两者都有 1.B 2.C 3.E 4.B 5.C 6.B 7.E D.两者都无 (二)B型题 20.风心病诱发心衰的主要原因是。 8.D 9.A 10.C 11.E 12.B 13.D 14.E 15.A 21.冠心病诱发心衰的原因是。 16.C 17.B A.心电图ST段高持续半年月以上 (三)C型题 B.心电图有异常宽深的Q波 18.A 19.B 20.C 21.B 22.B 23.D C.两者都有 三、问答题 D.两者都无 1.治疗原则:①减轻心脏负荷,如休息、限制钠相 22.急性心肌梗死。 加的摄入量,利尿及扩张血管等。②加强心脏收缩力,增 23.心绞痛。 加心输出量。并应尽量消除诱发因素。 三、问答题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指征:①急性心肌梗死最初24小 1. 简述左心衰的治疗原则和血管扩张剂的临床应用时内并发的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②高血压心脏病、高指征。 血压危象、扩张型心肌病所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和肺水 2.早搏有哪些类型?各型的心电图表现有何区别? 肿。③难治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经休息、限盐、洋 3.对心脏骤停应如何建立人工有效循环? 地黄等治疗无效者)。④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引 4.如何鉴别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起的左心衰竭。 5.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有哪些体征? 2.早搏可分为房早、室早和交界性早搏三种。 6.急进型高血压病有哪些临床特点? (1)房性过早搏动 7.简述典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①有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差异不一、名词解释 大,P'-R≥0.12秒。②P'波后可继以正常的或变形的QRS 1. 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波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③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 (2)房室交界性过早搏动 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①提前出现的室上性QRS波群而其前无相关的P波。 2.左心衰患者常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入睡②可有逆行P'波。③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伴咳嗽、 (3)室性过早搏动 咳白色泡沫痰,严重时可有哮鸣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0.12秒)畸形的QRS波群而

3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其前无提前的P'波。②T波宽大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③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3.(1)畅通气道将手置于患者前额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起下颏,张开患者口腔,用手清理口咽部,使气道畅通。

(2)人工呼吸以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最好,操作者口唇密合于患者口唇后用力吹气、吹毕后让患者胸廓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为建立人工循环主要方法。胸部 (4)历时短暂,常为1~5分钟,很少超过10~15

分钟。

(5)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1~3分钟,偶尔5分钟后),迅速缓解。

内科学复习题——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 A型题

1.有关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按压时使胸腔内压增高,血液可从心脏挤向胸外的大血管

中而流动。操作者双手重叠,掌根长轴置于胸骨长轴上, 掌根位于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两肘伸直垂直向下加

压,使胸骨下端下陷3cm~5cm,然后放松。每分钟按压 80~100次。

4.(1)风湿性关节炎,其特点为:①多发性:以肩、 肘、腕、髋、膝、踝等大关节损害为主,局部红、肿、痛,

可伴功能障碍。②对称性和游走性。③炎症消退后,关节 功能恢复,不遗留永久性畸形

(2)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侵犯小关节和脊柱,大关 节受累较少。多数不侵犯心脏,发病前多无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由于关节囊软骨等组织被破坏,故后期遗留关节畸 形。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

5.(1)望诊:口唇轻度紫绀,两颧紫红色,形成“二 尖瓣面容”。如儿童期即有二尖瓣狭窄,因右心室肥大、

心前区可隆起。

(2)触诊:部分患者可在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3)叩诊:中度以上的狭窄的患者,因肺动脉增大, 可出现胸骨左缘第3肋间浊音区向左扩大,正常心腰部消

失。

(4)听诊:心尖区可听到局限的舒张中、晚期隆隆

样(雷鸣样)杂音。

6.临床表现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各种临床症

状更加突出,具有病情严重,进展迅速,肾功能急剧恶化 和视网膜病变明显的特点,又称恶性高血压。其血压显著

增高,舒张压多持续在17.3~18.6kPa(130~140mmHg) 或更高。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

害,最后常因尿毒症而死亡,也可死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或 心功能不全,经治疗后,病情亦可转稳定而呈缓进型经过。

急进型高血压病多见于年轻人,缓进型高血压病和症状性 高血压者中有少部分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转变为急进型。

7.(1 )突然发作的胸痛,多位于胸骨中上段的后方, 可向左上肢放射。

(2)疼痛的性质为压迫性、缩窄性、紧握性的钝性 疼痛。

(3)常有一定的诱因,如精神紧张、劳累过度、饱 餐、寒冷刺激等(少数为自发性的)。

4

A.食物中的铁以三价羟化高铁为主 B.粘膜吸收的铁为二价铁 C.体内铁蛋白中的铁是三价铁 D.转铁蛋白结合的铁是三价铁 E.血红蛋白的铁是三价铁 2.缺铁型贫血病人的下列哪项检查结果不正确 A.TF升高 B.TFR升高 C.FS升高 D.FEP升高 E.锌卟啉升高 3.有关国内HD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HD仅占全部淋巴瘤的8%~11% B.淋巴细胞耗竭型最常见 C.淋巴细胞为主型较为少见 D.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 E.结节硬化型不易转化 4.关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A.感染发生率较低

B.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较常见

C.胃酸缺乏及胃肠功能障碍

D.毛发无光泽、易断、易脱

E.指甲扁平,甚至反甲

5.慢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当失血至少达到多少可有贫血表现

A.10%

B.20%

C.25%

D.30%

E.35%

6.能够改善再障造血功能的措施是

A.脾切除

B.叶酸口服

C.维生素B4

D.雄性激素

E.肾上腺皮质激素

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急性左上腹剧痛,首选考虑的诊断是

A.急性胰腺炎

B.胃溃疡穿孔

C.降结肠炎

D.脾栓塞

5

E.左肾结石

8.青年女性,皮肤粘膜出血一周,平时有鼻出血且月经过多。查体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80g/L,WBC10×109/L,PLT10×109/L,骨髓增生活跃,巨细胞增加,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过敏性紫癜

D.急性白血病

E.慢性白血病

9.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是

A.前者多有高热,感染,出血

B.前者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300×109/L以上

C.前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

D.前者骨髓增生多极度活跃

E.前者的幼稚细胞过氧化酶染色阳性

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A.脾显著增大

B.进行性贫血

C.P染色体阳性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E.骨髓中原始+早幼粒细胞>0.30

11.男性60岁,发热、咳嗽、口腔溃疡、皮肤有大片淤斑;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21,未见幼稚细胞,血小板25×109/L,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凝血酶原时间15s(对照组12s),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显弱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白血病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肺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A.马利兰 B.环磷酰胺 C.二溴甘露醇 D.羟基脲

16.最常引起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脑膜白血病

E.维生素K缺乏症 的是

12.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不宜用叶酸治 疗,理由是

A.可加重神经系统病变

B.不能使贫血好转

C.叶酸和维生素B12在体内有拮抗作用

D.叶酸可导致再障

13.下列疾病中末梢血白细胞含有ph1染色体者 为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多发性骨髓瘤

D.再障

14.为鉴别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应该作的骨髓组织 染色是

方案是

A.碱性磷酸酶染色

B.过氧化酶染色

C.瑞士染色

D.糖原PAS反应

1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药物首选

6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7.关于慢性白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由急性转化而来 B.以慢粒多见

C.慢性患者约半数以上可急性变 D.慢性急性变患者大多数预后不好 E.慢性急性变用药物化疗无效

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治疗的首选

A.脾切除 B.输血和输血小板 C.免疫抑制剂 D.糖皮质激素 E.使用止血剂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9.引起ITP病人出血的机制中,下列哪项不正

E.多功能干细胞受损

A.血小板破坏过多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血小板III因子异常

E.血小板功能异常

20.再障的诊断,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发热、出血、贫血

B.一般无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降低

D.骨髓可呈灶性增生,但巨核细胞减少

E.末梢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21.下列哪项不符合缺铁性贫血

A.血清铁蛋白降低

B.血清铁降低

C.总铁结合力降低

D.运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E.骨髓有核红细胞内铁减低 B型题

A.DNA合成障碍

B.球蛋白合成障碍

C.血红素合成障碍

D.铁利用障碍

22.再生障碍性贫血

23.铁粒幼细胞贫血

A.出血时间延长

B.凝血时间延长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E.以上都不对

24.血友病

25.过敏性紫癜

2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α干扰素

B.羟基脲

C.马法仑

D.马利兰

E.甲基苄肼

27.为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达到细胞遗传学缓解,应首选

28.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首选

A.骨髓外铁升高,铁粒幼细胞数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

B.骨髓外铁升高,铁粒幼细胞数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骨髓外铁升高,铁粒幼细胞数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7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D.骨髓外铁降低,铁粒幼细胞数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E.骨髓外铁降低,铁粒幼细胞数降低,转铁蛋白 D.两者均无

35.血红蛋白尿多见于 36.尿胆红素阳性见于 饱和度升高

29.慢性炎症贫血

30.铁性贫血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红白血病

D.B细胞急淋白血病

E.T细胞急淋白血病

31.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

32.牙龈增生、肿胀多见于

A.血红蛋白量增加

B.网织红细胞增多

C.原始和早幼粒细胞显著增多

D.中性杆状核及晚幼粒细胞增多

E.骨髓巨核细胞数目正常或增多

3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型题

A.血管外溶血

B.血管内溶血

C.两者均有

A.红细胞减少 B.脾肿大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37.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3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39.急性白血病 X型题

40.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发生贫血的原

因是

A.铁吸收不良 B.游离铁丢失过多 C.内因子缺乏 D.维生素B12缺乏 41.维生素B12及叶酸是 A.合成脱氧核糖核酸的重要辅基 B.合成核糖核酸的的重要辅基

C.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

D.可以治疗再障 42.恶性贫血的特点是

8

医学资料共享群2 A.在我国罕见

B.血清中有抗壁细胞抗体

C.血清中有抗内因子抗体

D.伴有脊髓亚急性联合病变

43.诊断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应作的检查是

A.红细胞脆性试验

B.酸化溶血试验

C.抗人球蛋白抗体测试

D.红细胞直径测量

44.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骨髓象的特点是

A.巨核细胞增多

B.裸核巨核细胞数增多

C.成熟巨核细胞很少

D.末梢血中血小板寿命

45.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为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优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优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优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D.无法比较

46.非何杰金淋巴瘤侵犯部位

A.发生在肠道的机会较何杰金病多

9

52672679

B.多在回肠 C.多在结肠 D.可在颈部淋巴结 47.过敏性紫癜的特点是

A.微血管变态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B.皮肤淤点呈对称性分布,常高出皮肤表面 C.常伴有腹痛、便血、关节通或肾脏病变 D.血小板计数正常

48.下列哪些不支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出血时间延长 B.凝血时间延长 C.血小板减少 D.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49.下列NHL的病理类型中,哪些属于中度恶性 A.小无核裂 B.弥漫性小裂细胞性 C.原始免疫细胞性 D.弥漫性大细胞性 50.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 A.经血传播 B.性传播 C.母婴传播 D.粪-口传播

答案及解析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

A型题

1.答案:E

评析:

本题考点:铁与造血食物中的铁是难溶性的三价铁。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的还原物质如果糖、半胱氨酸等有助于三价铁的还原和吸收。二价铁被吸收后立即被氧化称为三价铁,并与血浆中的β1球蛋白结合,称为血浆铁。血红蛋白中的铁是二价的。

2.答案:C

评析:

本题考点:缺铁性贫血的化验检查TS为转铁蛋白饱和度,缺铁性贫血病人TS可减低到15%以下,所以备选答案C是不正确的。

3.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何杰金病的特点,何杰金病的病理分型及特点为:1.淋巴细胞为主型较少见,预后良好;2.淋巴细胞耗竭型较少见,预后差;3.混合细胞型此型是何杰金最多见的类型,预后介于上两型之间;4.结节硬化型多见与年青妇女,预后好。

4.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一般症状:面色苍白、乏力、气促、烦躁、头痛、抵抗力低下,感染机会增加等;2.上皮细胞异常症状。如舌痛、舌炎、口角炎、毛发干燥、指甲变薄、变脆、可有反甲、胃酸分泌减少等。

5.答案:B

评析:

10

本题考点:失血性贫血的危害,慢性失血到达全身血容量的20%时就会有贫血的表现,因为此时人体已经不能及时代偿,特别是红细胞生成速度虽有加快,但仍弥补不了损失的数量。

6.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雄激素可以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使骨髓干细胞产生对红细胞生成素敏感的细胞,从而改善造血功能。叶酸和维生素B4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无关。肾上腺皮质激素只能减轻出血,也无助于造血功能的改善。脾切除仅对少数慢性再障病例有减轻贫血的疗效,但不能改善造血功能。

7.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并发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大最为突出,往往就医时已达到脐或脐以下,质地坚硬、平滑、无压痛。如果发生脾梗死则有明显疼痛和压痛,并有摩擦音。

8.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该患者为出血性疾病,外周血中未见幼稚细胞,可排除白血病,有贫血的表现,PLT升高,骨髓象见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系增生,故最可能的诊断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答案:E

评析:

本题考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是:前者幼稚细胞过氧化酶染色阳性,后者阴性;前者糖原PAS反应(-)或(+),弥漫性淡红色,后者(+)呈颗粒状或块状;前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少或(-),后者增加。故E正确。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0.答案:E

评析:

本题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的特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时,最特异的改变是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增多大于20%,一般为30%~80%。

11.答案:D

评析:本题考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患者为老年男性,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有出血倾向,但无胸骨压痛,外周血中也未见幼稚细胞,故排除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大于20×109/L,一般也可排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患者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最有可能的诊断是感染合并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2.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的治疗叶酸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不能使神经系统症状好转,甚至可使症状加重。

13.答案:A

本题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诊断90%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中出现ph1染色体,其编码的蛋白质是P120,P120具有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导致粒细胞转化和增殖。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4.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白血病与类白血病的鉴别诊断白血病时骨髓片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类白血病时骨髓片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

15.答案:D

评析:

11

本题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羟基尿为周期特异性抑制DNA合成的药物,起效快,但持续时间较短。用药两三天白血病迅速下降,停药后很快回升。用该药治疗慢性白血病其(中数)生存期比用白消安者长,且急性变率也低些。为当前首选药物。

16.答案:C

评析:

本题考点:白血病的临床特点。白血病类型不同,脏器发生浸润的情况也不同,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脑膜白血病,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则容易发生皮肤浸润。

17.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慢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慢性白血病增生的白细胞主要是比较成熟的白细胞,不同于急性白血病。它起病缓慢,临床经过也较缓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以变为急性,称为急性变。而不是由急性白血病转化而来。

18.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血小板抗体形成,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减轻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破坏作用,所以适用于急性和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9.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ITP病人出血的原因一般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血小板破坏过多;2.血小板生成减少;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4.血小板功能异常。因此本题D答案是最不可能的因素。

20.答案:C

评析: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本题考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有严重贫血,伴有出血、感染、发热的患者,血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脾不肿大,骨髓显示增生低下(灶性增生,但巨核细胞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等可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本题答案为C

21.答案:C

评析:

本题考点:缺铁性贫血的化验检查,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有血清铁降低(小于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增高(大于66.44μmol/L),而转铁血红蛋白饱和度(小于15%),血清铁蛋白(小于12μg/L),骨髓内有核红细胞内铁也降低。本题备选答案C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要求的答案。

B型题

22.答案:E

评析:

本题考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体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较为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

23.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铁粒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特点铁粒幼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先天或后天获得的铁利用障碍而导致的贫血,好发于老年人,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及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或环型铁粒幼细胞增多。

24.答案:C

评析:

本题考点:血友病的临床特点,血友病时CT(凝血时间)正常或延长,APTT(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延长,PT(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CT(凝血酶原消耗时间)不良及STGT(简易凝血酶生成试验)异常。

12

25.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粘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实验室检查可见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半数以上阳性。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查均正常。BT可能延长

26.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可见急性血小板多在20×109/L以下,慢性型常在50×109/L左右。血小板平均体积偏大,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血小板功能一般正常。

27.答案:A

评析:

本题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要达到细胞遗传学缓解,应选用α干扰素,剂量为500万单位,每日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次。长期足量应用,不仅可使慢性早期病例血液学缓解,还可使病人Ph染色体减少,甚至转阴,这一效应是单用羟基脲所不能达到的。

28.答案:C

评析:

本题考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化学治疗已经历史悠久,最初使用乌拉坦,近年来,以左旋溶肉瘤素(马法仑)、环磷酰胺等作用较好。

29.答案:C

30.答案:D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评析:

本题考点:慢性炎症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慢性炎症和系统性疾病伴发的贫血,骨髓中铁幼粒细胞减少,但含铁血黄素增高,骨髓外细胞外铁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有含铁血黄素、铁幼粒细胞阴性或极少,骨髓细胞外铁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31.答案:E

评析:

本题考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原因。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约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15%,可出现全身淋巴结(包括纵隔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尤其以儿童T-ALL较多见,也最明显。

32.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并发症,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可有皮肤病变,病变可局限于一处也可播散到全身大部,形成各种扁平或隆起的斑块或丘疹。有时可侵犯牙龈,使牙龈粘膜肿胀肥厚,常有出血,并可形成浅溃疡,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33.答案:C

评析:

本题考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骨髓象改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血片中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而出现相对数量的原始细胞,一般占30%~90%,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量增生,粒红比明显增高,巨核细胞常减少。

34.答案:E

评析:

本题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象,骨髓象特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象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多为未成熟型,血小板生成减少。

13

C型题

35.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血管内溶血的特点,血管内溶血是红细胞在循环血液中遭到破坏,血红蛋白释放而引起症状。一般起病较快,常有全身症状,如腰背酸痛,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

36.答案:D

评析:

本题考点:黄疸的临床特点,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黄疸患者,血管内、外溶血患者一般不出现此症状。

37.答案:C

考点;肝硬化的并发症,肝硬化时脾因为长期淤血而肿大,多为轻中度肿大,部分可达到脐以下。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脾可暂时缩小。晚期脾肿大常伴有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减少。

38.答案:B

评析:

本题考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脾大非常突出,往往就医时已经达到脐或脐以下,质地坚硬,平滑,无压痛。血象:白细胞明显增高,常超过20×109/L,早期血小板多在正常范围。

39.答案:C

评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可有轻、中度肝脾肿大,除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一般巨脾少见。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晚期更明显。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晚期更明显。

X型题

40.答案:ABC

评析: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本题考点: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贫血的原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贫血的原因有多种:有机铁和三价铁不易被吸收,盐酸可使其变成二价铁,促进吸收,胃大部切除后胃酸缺乏,造成铁吸收障碍;胃切除后胃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加快,使游离铁丢失过多;胃大部切除后内因子缺乏也是引起贫血的原因。

41.答案:AC

评析:

本题考点:维生素B12及叶酸的作用,维生素B12及叶酸是幼红细胞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重要辅酶,缺乏时DNA的合成期及合成后期时间延长,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2.答案:ABCD

评析:

本题考点:恶性贫血的特点。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在我国罕见,又称为恶性贫血,是由于内因子缺乏所致。内因子由胃壁细胞分泌,缺乏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不能在肠道吸收,引起恶心贫血。此时或者血清中尚可测到抗内因子及抗胃壁细胞抗体。此类病人常有脊髓亚急性联合病变。

43.答案:AD

评析:

本题考点: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脆性增加,红细胞直径减小而呈球形。因此测定红细胞直径,作红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细胞脆性试验。Ham试验是用于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oomb试验是用于诊断免疫性溶血。

44.答案:ABCD

评析:

本题考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不明。现认为与免疫因素,脾脏因素有关。此时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加快,骨髓中巨核细胞代偿性增多,由于免疫抑制作用,巨核细

14

胞形成血小板很少,裸核巨核细胞增多。

45.答案:ABC

评析:

本题考点:急性白血病的预后特点,在一般情况下,急性白血病的预后特点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最好,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预后次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预后最差。

46.答案:ABD

评析:

本题考点: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特点非何杰金淋巴瘤结外累及以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主。其中胃肠道部位以小肠为多,其中半数以上是回肠,其次是胃,结肠很少受累。非何杰金淋巴瘤大多数也以无痛性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但较何杰金淋巴瘤为少。

47.答案:ABCD

评析:本题考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全身性血管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皮肤淤点呈对称性分布,常高出皮肤。由于胃肠道、关节、肾脏的微血管也有相应病变,因而常伴有腹痛、便血、关节痛、血尿等症状。此病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机制无障碍。

48.答案:BD

评析:本题考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依据为:1.广泛出血;2.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3.出血时间,血块收缩不良;4.脾肿大或轻度大;5.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但有成熟障碍。

49.答案:BD

评析:

本题考点:NHL的病理分类。NHL病理可分为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和其他。中度恶性的包括:滤泡性大细胞型、弥漫性小裂细胞型、弥漫性小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弥漫性大细胞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D。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50.答案:ABC

评析:

本题考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1.同性或异性间接触;2.注射器、输血、器官移植;3.母婴垂直传播;4.尿液、唾液、眼泪。

贫血概论 一,选择题 【 A型题 】

1,慢性贫血病人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加主要是由于 A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 B呼吸频率加速,增加换气功能

C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增高 D缺氧敏感器官的血流量增加 E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2,慢性全身性疾病导致贫血的机制重要的是: A,红细胞寿命缩短 B,骨髓不能代偿增生 C,网状内皮系统不能释放储存铁 D,无效造血 E,EPO水平降低

3,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是 A,网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E,多能干细胞

4,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是

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 B,手背皮肤及口腔粘膜 C,耳廓皮肤 D,颈部皮肤及舌面 E,睑结膜,指甲及口唇

5,下列哪一种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血红蛋白病 E,慢性失血性贫血

6,贫血的临床表现不取决于: A,贫血的程度 B,贫血的速度 C,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 D,性别

E,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 【 B型题 】 问题 7~10

A,大面积烧伤引起贫血 B,肾功能不全引起贫血 C,肝炎引起贫血

D,小肠切除或肠吻合术后贫血 E,慢性失血性贫血

15

7,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8,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 9,骨髓干细胞损伤: 10,溶血性贫血: 问题 11~12

A,慢性化脓性感染所致的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叶酸缺乏所致的贫血 E,慢性失血性贫血

11,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12,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问题 13~15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机械性溶血性贫血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贫血 E,失血性贫血 13,造血功能障碍 14,造血原料缺乏 15,红细胞内在缺陷

【 X型题 】(多项选择题) 16,贫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A,疲乏,软弱无力 B,心悸,气短 C,杵状指 D,头晕 E,耳鸣

17,对贫血患者的体格检查应注意:

A,皮肤,巩膜有无出血点 B,皮肤,巩膜有无黄染 C,淋巴结,肝,脾是否大 D,肛门指检是否有指套染血 E,舌乳头萎缩

18,因造血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而造成贫血的疾病包括: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白血病 D,恶性组织细胞病 E,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二,名词解释 贫血: 三,思考题

1,简述贫血的定义及分类 2,贫血的诊断标准 3,简述贫血的发病机制 4,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5,简述贫血的治疗原则 贫血概论答案 一,选择题 【 A型题 】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C 2,B 3,E 4,E 5,E 6,D

【 B型题 】 7,D 8,B 9,C 10,A 11,A 12,C 13,B 14,A 15,D

【 X型题 】(多项选择题) 16,A B D E 17,A B C E 18,A B C 二,名词解释

答: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故定义为: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的下限即为贫血.

三,思考题

1,贫血的定义及分类

答: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中,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可分为增生性贫血和增生不良性贫血.

2,贫血的诊断标准

答: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 ,孕妇Hb<100g/L称为贫血.Hb90 g/L 90 g/L 0.9umol/L(全血),ZPP>0.96umol/L(全血),FEP/Hb>4.5ug/gHb.

从铁的代谢规律论述缺铁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铁吸收 铁丢失过多 二.发病机制

(1) 缺铁对铁代谢影响:当体内贮铁减少到不足以补

16

偿功能状态的铁时,铁代谢指标发生异常.

(2)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红细胞内缺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合成铁为血红素,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缺铁对组织细胞代影响: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患者的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及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

简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ID(1)血清铁蛋白<12ug/L;(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15%;(3)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

2 IDE (1) ID的(1)+(2);(2)转铁蛋白饱和度4.5ug/gHb;(4)血红蛋白尚正常.

3 IDA(1)IDE的(1)+(2)+(3):(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MCV〈80fl,MCH〈27pg,MCHC,32%.

4 病因诊断 只有明确病因,IDA才能根治:有时缺铁的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例如胃肠恶性肿瘤伴慢性失学或胃癌术后残胃癌所致的IDA,应多次检查大便潜血,必要时候做胃肠X线或内镜检查:月经过多的妇女应检查有无妇科疾病.

(二)鉴别诊断

1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遗传或不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但血清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不低.

2 海洋性贫血 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血片中可见多量靶形红细胞,并有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的证据,如胎儿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A2增高,出现血红蛋白H包涵体等.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铁饱和度不低且长增高.

3 慢性病贫血 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贫血为小细胞性.储铁(血清铁蛋白和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增多.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减低.

4 转铁蛋白缺乏症 系长染色体隐性异常所致(先天性)或严重肝病,肿瘤继发(获得性).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含铁血黄素均明显降低.先天性者幼儿时发病,伴发育不良和多脏器功能受累,获得性者有原发病的表现.

试述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病因的治疗:尽可能地去除导致缺铁的原因.2:补铁治疗: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首选口服铁剂.若口服铁剂不能赖受或胃肠道正常解刨部位发生改变而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影响铁的吸收,可用铁剂肌肉注射.

简述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原则:根除病因:补足储存.

注意事项:1与谷类,乳类和茶同用会影响铁的吸收;2慎用注射铁剂;3注意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及治疗反应.

铁剂治疗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患者未按医嘱服药;②诊断错误;③出血尚未得到纠正,出血量超过新生量;④同时伴发感染,炎症,恶性肿瘤,肝病及肾病等,影响了骨髓的造血功能;⑤腹泻,肠蠕动过速或胃肠道解剖部位异常,影响了铁的吸收;⑥所用的铁剂在胃肠道不能很好溶解,影响吸收.

四,分析题 答:

1,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缺铁性贫血.

2,为明确诊断还需做:骨髓检查,骨髓涂片铁染色,铁蛋白,铁剂诊断性治疗.

3,该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口服硫酸亚铁.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选择题 【 A型题】

1,可以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最主要的是:

A,全血细胞减少 B,血小板减少

C,前者为正细胞性贫血 D,前者骨髓增生低下 E,以上都不是

2,可以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是:

A,周围血中有全血细胞减少 B,周围血中有幼粒细胞 C,周围血中有幼红细胞 D,骨髓检查 E,以上都不是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减低 C,无淋巴结肿大 D,无肝脾肿大 E,以上都不是

4,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先恢复的是 A,血红蛋白 B,网织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E,上述都不是

5, 最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A.抗肿瘤药 B.磺胺药 C.氯霉素 D.保泰松

E.对乙酸胺基酚(扑热息痛)

6,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造血干细胞缺陷 B.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C.无效红细胞生成 D.造血原料缺乏 E.红细胞破坏过多

17

7,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支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的是:

A.酸化血清试验(+) B.骨髓中巨核细胞很少或缺如 C.肝脾淋巴结肿大 D.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减低 8,下列哪种疾病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脾功能亢进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应首选: A.骨髓移植 B.雄激素

C.免疫抑制剂 D.造血细胞因子 E.胎肝输注

10,对重型再障Ⅱ型首选的药物是: A.ALG B.EPO

C.GM-CSF D.G-CSF E.雄激素

11,男性,22岁.贫血3月,牙龈有时出血,易感冒,查体:皮肤有少量出血点,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肝未触及,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2.8G/L,血小板48G/L,血涂片未见幼稚细胞,血Ham试验(-),尿Rous(-),骨髓增生减低,粒红巨核三系细胞减少.首先采取的治疗为:

A.输全血 B.叶酸维生素B 12 C.司坦唑醇(康力龙) D.脾切除 E.骨髓移植

12,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错误的是: A,氯霉素 B,铁剂治疗过度

C,肝炎病毒 D,先天性因素(如Fanconi综合征) 1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理,不正确的是: A,干细胞损伤 B,骨髓微循环障碍

C,骨髓基质损伤 D,血液中红细胞生成素缺乏 E,自身免疫因素

1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不会表现为: A,红细胞减少 B,白细胞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淋巴细胞比例下降 E,单核细胞减少

15,男性,36岁,进行性贫血,皮下出血及发热半年.肝炎病史1年.肝肋下2cm,脾侧卧位可及,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6T/L,白细胞1.5G/L,血小板80G/L,骨髓增生低下,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

A,肝病性贫血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感染性贫血 E,急性白血病

16,上述病例治疗贫血,应首选: A,茛菪碱 B,康力龙 C,脾切除 D,强的松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E,骨髓移植

17,女性,18岁,苍白,月经过多两个月,肝肋下及边,质软,脾肋下未及.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7G/L,血小板30G/L.分别在髂前及髂后上棘进行骨髓穿刺,取材不满意,胸骨穿刺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二系成熟停滞于晚期,

全片未见巨核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缺铁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骨髓纤维化 【 B型题 】 问题 18~20 输血 强的松 睾丸酮

D,免疫抑制剂 E,切脾

18,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1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20,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首选治疗手段: 问题 21~23

A,贫血,黄疸,脾大,血Coombs试验(+) B,贫血,高热,脾大,骨髓涂片PAS染色(+) C,贫血,网织红细胞25%,血Ham(+)

D,贫血,出血,高热,血涂片NAP染色积分增高,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减少

E,贫血,MCV78um 3,MCHC30% 21,再生障碍性贫血: 22,缺铁性贫血:

2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问题 24~25 A,缺铁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4,女性,32岁,月经量增多,牙龈出血,伴头晕1年,双下肢有散在淤斑,肝脾未触及,Hb65g/L,RBC2.13T/L,MCV82um 3,MCHC33%,WBC3.1GL,N43%,L57%,Pt38G/L,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25,女性,36岁,发现轻度贫血2年,平素月经量多,生育2胎,母乳喂养,Hb85g/L,RBC3.15T/L,网织红细胞1%,WBC5.3G/L,Pt205G/L,尿胆原(-), MCV72um 3,MCHC28%:

问题 26~27 A,DNA合成障碍

18

B,珠蛋白合成障碍

C,多能干细胞受损 D,定向干细胞受损 E,铁利用障碍

26,再生障碍性贫血:

27,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C型题 】

A.全血细胞减少 B.酸溶血试验阳性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28,再生障碍性贫血:

29,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0,急性失血性贫血: 31,巨幼细胞贫血:

【X型题 】(多项选择题)

3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表现包括: A.造血细胞减少 B.贫血,出血,感染 C.胸骨压痛 D.肝,脾大 E.巩膜黄染

33,再障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

A.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 B.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细胞

C.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 D.遗传倾向 E.获得性细胞膜GPI锚连膜蛋白异常

34,关于造血干(祖)细胞内在缺陷的机理包括: A.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可以是质的改 B.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可以是量的改变

C.CD 34 +细胞减少程度与病情严重性呈负相关 D.CD 34 +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减少 E.造血干细胞在长期骨髓培养体系的正常基质上增殖能力增高.

3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出现下列表现:

A.有贫血无出血,感染 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C.骨髓大多增生活跃 D.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 E.肝大,黄疸 二,名词解释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三,简述题

1 简述再障的定义.

2 简述再障发病的三大学说. 3 简述急,慢性再障的临床特点. 4 再障如何分类.

5 简述再障的诊断标准. 6 慢性再障的鉴别诊断. 7 慢性再障如何治疗. 8 疗效标准 四,病案分析题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女性,32岁,月经量增多,牙龈出血,伴头晕1年,双下肢有散在淤斑,肝脾未触及,Hb65g/L,RBC2.13T/L,MCV82um 3,MCHC33%,WBC3.1G/L,N43%,L57%,Pt38G/L,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问:

(1)该病人的诊断

(2)需要鉴别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3)如何治疗

2,李×,男,28岁,职业:个体做鞋工5年. 主诉 无力,反复鼻出血2年,加重1周.

现病史 二年来经常无力,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双下肢散在瘀点,服中药及抗贫血药治疗无效.半月前感冒,体温38.2℃,头痛,咽痛,咳嗽,服感冒冲剂及利菌沙三天,体温下降,症状消失.近一周无力,出血症状加重,来医院就诊,以全血细胞减少收入院.病来无黑便,无深色尿及尿血.

既往史 健康,无肝炎病史,近5年有苯接触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6℃, 脉搏10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20/80mmHg.中度贫血貌,结膜黄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双扁桃腺Ⅰ°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正常,心律100次/分,节律规整,心尖区可闻2/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散在瘀点.

问:

(1)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是什么 发生出血原因是什么 (2)为确定出血原因,应做哪些辅助检查 (3)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哪些疾病 (4)为进一步确诊,应做哪些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答案 一,选择题 【 A型题】

1,D 2,D 3,E 4,B 5,C 6,A7,B 8,A 9,B 10,A 11,C 12,B 13,D 14,D 15,C 16,B 17,D

【 B型题 】

18,D19,B20,E 21,D 22,E23,A24,C25,A26,C 27,E 【C型题 】 28,A29,C30,D31,A

【X型题 】(多项选择题)

32,A B 33,A B C 34,A B D 35,B 二,名词解释

1,答: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三,简述题

1答: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2 答:

19

一,造血干祖细胞缺陷 包括量和质的异常.AA患者骨髓CD34+细胞较正常人明显减少,减少程度与病情有关;其CD34+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及长期培养启动能力的\"类原始细胞\"明显减少.

二,造血微环境异常 活检发现有骨髓\"脂肪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部分AA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情况差,其分泌的各类造血调控因子明显不同于正常人.

三,免疫异常 AA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T细胞亚群失衡,T辅助细胞Ⅰ型,CD8+T抑制细胞,CD25+T细胞和TCR+T细胞比例增高,细胞分泌的造血负调控因子明显增多,髓系细胞凋亡亢进.

3 答: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可由非重型进展而来.临床特点如下:

(一)贫血 多呈进行性加重,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明显.

(二)感染 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39以上,个别患者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高热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粘膜感染等.感染菌种以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

(三)出血 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粘膜有血泡,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眼结膜出血等.深部脏器出血时可见呕血,咯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慢性再障又称非重型再障起病急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

(一)贫血 慢性过程,常见苍白,乏力,头昏,心悸,活动后气短等.输血后症状改善,但不持久.

(二)感染 高热比重型少见,感染相对较易控制,很少持续1周以上.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其次为牙龈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而肺炎,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少见.常见感染菌种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各类球菌.

(三)出血 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多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女性患者有阴道出血.出血较易控制.久治无效者可发生颅内出血.

4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通常将该病分为重型和非重型,也有学者进一步将非重型分为中间型和轻型,还有学者从重型中分出极重型.国内学者曾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1986年以后,又将急性再障改称为重型再障-Ⅰ型,将慢性再障进展成的急性型成为重型再障-Ⅱ型.从病因上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再障包括Fanconi贫血,家族性增生低下性贫血及胰腺功能不全性再障.后天性再障根据是否有明确诱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根据发病机制,传统学说将原发性再障进一步分为以造血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干细胞缺陷或和造血微环境异常或和免疫功能异常为主型.

5答: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C,血小板明显减少 D,嗜碱粒细胞增多

E,嗜酸粒细胞增多

14,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有奥氏小体,过氧化酶染色阳性,胞比例增高;<30%)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脾大所致压迫症状 B.急性变 C.脾栓塞 D.肝浸润致肝功能损害 E.脾破裂

5,Ph染色体见于

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肝硬化 D.黑热病 E.急性白血病

6,下列哪一型白血病最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

7,正确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是: A.加大化疗剂量 B.腰椎穿刺放脑脊液

C.鞘内注射氨甲喋呤+地塞米松2—3次/周 D.鞘内注射氨甲喋呤+地塞米松1次/月 E.以上方法均可

8,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首选 A.大剂量皮质激素 B.输鲜血 C.联合化疗 D.联合化疗 + 输血 E.维甲酸

9,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联合化疗的基本方案是 A.HA(高三尖杉,阿糖胞苷) B.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C.VP(长春新碱,强地松)

D.MOPP(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强地松) E.E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 10,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易并发 A.感染 B.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溶血 D.贫血加重

E.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1,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见于

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12,急性白血病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 A.血小板减少 B.弥慢性血管内凝血 C.纤溶亢进 D.白血病细胞栓塞 E.小血管破裂

13,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下列哪项可不出现: A,白细胞总数增高 B,外周血中有幼稚细胞

首先考虑: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类白血病反应

15,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有力根据是: A.贫血与出血症状 B.感染表现 C.肝脾肿大 D.胸骨压痛 E.骨髓检查有大量原始细胞

16,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白细胞计数达10×109/L以上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D,骨髓中巨核及红系极度减少 E,骨髓中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加≥30%

17,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有奥氏小体,过氧化酶染色阳性,首先考虑: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类白血病反应

1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白细胞计数>10×109/L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D,骨髓中巨核及红系极度减少 E,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

1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药物首选 A.羟基脲 B.环磷酰胺 C.阿糖胞苷 D.柔红霉 E. 马利兰

20,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降解后一周,渐感头痛加重,厌食恶心而嗜睡,体检:T37.5℃,皮肤不苍白,无出血点,颈稍有抵抗,WBC 3.5×109/L,BPC 99×109/L.应首先考虑是:

A.白血病骨髓复发 B.结核性脑膜炎 C.脑膜白血病 D.颅内出血 E.病毒性脑炎 二,简述题

简述急性白血病的定义及分类 2,简述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3,简述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特点 4,简述急性白血病诊断

5,简述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6,试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 7,试述急淋,急粒,急单三种急性白血病的化学鉴别特点

8,试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20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9,试述急淋白血病的化学治疗. 三,名词解释

1. 白血病(leukemia)

2.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3. 绿色瘤(chloroma)

4.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四,思考题 :

1, 男性, 48岁.左上腹发现肿块3年,近10天来高热,全身酸痛.贫血貌,胸骨有压痛,脾大平脐.血红蛋白72g/L,白细胞210G/L,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0.36,血小板35G/L.骨髓有核细胞极度增生,原粒细胞0.17,早幼粒细胞0.2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D.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E. 类白血病反应 白血病答案 一,选择题 【 A型题】

1,E 2,C 3,E4,B 5,B 6,C 7,C 8,E 9,C10,E11,B 12,A 13,C 14,B 15,E 16,E17,B 18,19,A 20,C

二,简述题

1,答: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记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停留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个月.

分类:根据主要受累细胞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L2,L3)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0,M1,M2,M3,M4,M5,M6,M7).

2,答:1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表现:①贫血②发热③出血

2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表现:①淋巴结和肝,脾大.淋巴结肿大以ALL多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T细胞ALL.②骨骼和关节,常有胸骨下段压痛.发生骨髓坏死时,可引起骨骼剧痛.③眼部: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的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常累及骨膜,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昏迷.④口腔和皮肤:可因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导致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兰色结节.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表现为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⑥睾丸:出现无痛性肿大,仅次于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的根源.此外,白血病可浸润其他组织器官.肺,心,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均可受累.

21

3,答:FAB协作组提出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30%为AL的诊断标准.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的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 而少数骨髓增生低下但是原始细胞仍占30%以上者,称为低增生性AL.Auer小体仅见于ANLL,有独立诊断意义.

4,诊断必须通过: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分型,分子生物学方可诊断.同时,必须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①临床有贫血,出血,感染及发热表现;②有浸润体征如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肝脾肿大,出血体征;③血液学有贫血,白细胞量与质改变,血小板减少;④骨髓中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超过30%;⑤有白血病融合基因如PML/RaRa基因检出;⑥异常染色体检出.

5,其治疗原则为:根据个体病人的不同特点,综合现代化的治疗手段,不断提高AL的CR率,延长存活期并不断减少复发,降低死亡,最终使病人治愈.AL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彻底消除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是病人长期存活及治愈.化疗是最重要及最基本的手段,并且是其他治疗的基础.化疗的目的:降低机体白血病细胞的负荷,达到完全缓解,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分成两个阶段即诱导治疗和缓解后治疗.化疗的原则是:早期(早诊断,早治疗),足量,联合和个体化,同时也应注意髓外白血病的治疗及支持治疗和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完全缓解的标准:无出血感染发烧,贫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Hb≥100g/L(男)或≥90g/L(女及儿童),中性粒细胞≥1.5×109/L,Plt≥100×109/L,外周血涂片分类未见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幼细胞<5%.

6,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治疗包括白血病淤滞症的紧急处理,化学治疗包括羟基脲,阿糖胞苷和高三尖杉酯碱等.伊马替尼,α-干扰素,异基因骨髓移植.其晚期治疗主要为化疗,伊马替尼,异基因骨髓移植.

7,急淋,急粒,急单三种急性白血病的化学鉴别特点 急淋白血病 急粒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过氧化物酶 (-)

分化差的原始细胞(-)---(+)

分化好的原始细胞(+)——(+++) (-)或(+) 糖原染色

(+)成块或颗粒

(-)或(+),弥漫性淡红色

(-)或(+),弥漫性淡红色或颗粒状 非特异性酯酶 (-)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或(+),氟化钠抑制<50%, (+),氟化钠抑制≥5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增加

减少或(—) 正常或增加

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包括:①羟基脲,②白消安,③其他药物如阿糖胞苷和高三尖杉酯碱等,④α-干扰素,⑤异基因骨髓移植.

9,急淋白血病的化学治疗包括:

①诱导缓解治疗:长春新碱(V)+泼尼松(P)构成其基本方案,+蒽环类抗生素如柔红霉素等,为VDP方案,如加上左旋门东酰氨酶则构成VDLP方案.

②缓解后治疗:强化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十分必要.大剂量阿糖胞苷及大剂量甲氨喋玲通常使用,同时用MTX+阿糖胞苷+氟美松三联鞘内注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的浸润.

三,名词解释

1. 白血病(leukemia)

答: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于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及,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根据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将AL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CL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少见类型的白血病,如HCL,PLL等.

2.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答: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3. 绿色瘤(chloroma)

答:常见于小儿及青年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例,多侵袭骨膜,硬脑膜及韧带组织.好发于眼眶骨膜之下,引起突眼症,其次也见于颞骨,鼻窦,胸骨,肋骨及骨盆,向外隆起呈结节或肿块.浸润之处呈绿色.绿色瘤的绿色是由于含大量的髓过氧化酶所致.

4.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答: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白血病细胞对中枢神经的侵犯.由于血脑屏障,一般的化疗药物难以到达该部,而使白血病细胞隐藏于此,成为复发的根源.可发生于白血病的各个时期,以缓解期多见,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常见,儿童尤甚.主要表现头痛,头昏,呕吐,颈抗,昏迷,瞳孔不等大,病理征阳性,常导致死亡.

22

四,思考题 : 1,C

出血性疾病概述 一,选择题 【 A型题】

1,凝血连锁反应的关键是:

A.凝血酶形成 B.凝血活酶形成

C.纤维蛋白形成 D.纤维蛋白单体形成 E.血管内皮损伤

2,人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A.蛋白C系统 B.抗凝血酶-Ⅲ(AT-Ⅲ) 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D.肝素 E.纤溶酶

3,凝血活酶的组成成份是:

A.FX a,FV,PF3,C a 2+ B.FX a ,FV,PF3 C. FX a,FV,C a 2+ D.FV,PF3,C a 2+ E. FX a ,PF3,C a 2+

4,凝血第三阶段的产物是:

A.纤维蛋白单体形成 B.凝血酶形成 C.凝血活酶形成 D.不稳定性纤维蛋白 E.交联纤维蛋白

5,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中常见的是: A.皮肤大块瘀斑 B.血肿 C.眼底出血 D.皮肤紫癜 E.手术或外伤后出血不止

6,血小板疾病的临床表现中罕见的是: A.皮肤紫癜 B.内脏出血 C.关节腔出血 D.月经过多 E.眼底出血

7,凝血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中常见的是: A.血肿和内脏出血 B.皮肤紫癜 C.眼底出血 D.月经过多 E.女性多见

8,能为FⅩa,FⅤ,PF3,钙所形成的活性复合物所激活的是:

A.Ⅴ因子 B.Ⅱ因子 C.Ⅻ因子 D.Ⅶ因子 E.Ⅹ因子

9,APTT延长,PT正常,BT正常,FDP增高,考虑: A.血管性疾病 B.血小板疾病 C.凝固异常 D.纤溶亢进 E.抗凝物质增多

10,APTT正常,PT正常,BT延长,血块收缩不良,考虑: A.血管性疾病 B.血小板疾病 C.凝固异常 D.纤溶亢进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E.抗凝物质增多

11,APTT延长,PT延长,BT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考虑:

A.血管性疾病 B.血小板疾病 C.凝固异常 D.纤溶亢进 E.抗凝物质增多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C系统由蛋白C,蛋白S及凝血酶调节蛋白等组成

B.肝素约占血浆生理性抗凝活性的 75%

C.抗凝血酶-Ⅲ(AT-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 D.肝素抗凝作用主要表现为抗FX a及凝血酶

E.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为一种对热稳定的糖蛋白

13,在出血性疾病的确诊试验中关于纤溶异常,不包括:

A.AT-Ⅲ抗原及活性或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测定

B.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 C.血,尿FDP测定 D.D二聚体测定

E.t–PA测定和纤溶酶原测定

14,新鲜血浆或新鲜冷冻血浆所含的凝血因子中不含的是:

A.FⅤ,PF3 B.PF3,Ca2+ C.TF D.FXa ,FV E.FV,Ca2+

15,下列关于出血性疾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血管性疾病罕见血肿和关节腔出血 血小板疾病常见内脏出血和眼底出血 凝血障碍性疾病常见血肿和内脏出血 血小板疾病常见阳性家族史 凝血障碍性疾病多见阳性家族史

1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有诊断意义的改变是 A.出血时间延长 B.血块收缩不佳 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D.血小板减少 E.以上都不是

17,严重肝病患者伴有凝血障碍时出现:

A.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B.血小板减少 C.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D.出血时间延长 E.束臂试验阳性

18,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是: A.出血时间延长 B.凝血时间延长

C.凝血酶时间延长 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E.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19,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都需要什么凝血因子参与

23

A.Ⅱ因子 B.Ⅴ因子

C.Ⅶ因子 D.Ⅷ因子 E.Ⅹ因子

20,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出血时间延长 B.凝血时间正常 C.血块收缩不良 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E.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2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症状的特点为: A.分批出现大小不等,深浅不一,高出皮面的瘀点 B.牙龈出血,鼻衂 ,皮肤瘀点瘀斑为多见 C.损伤后迟发出血 D.常见关节腔出血 E.常伴有深部血肿 【 C型题】 问题 22~23

A.皮肤紫癜常见 B.眼底出血常见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22,血管性疾病: 23,血小板疾病: 问题 24~25

A.PT延长 B.APTT延长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24,血小板疾病: 25,纤溶亢进:

【 X型题】(多项选择题)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管受损时人体对出血最早的生理反应是局部血管发生收缩.

B.血管内皮损伤可启动内源及外源性凝血. C.凝血酶形成是凝血连锁反应中的关键.

D.抗凝血酶-Ⅲ(AT-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 E.健康人体内凝血与抗凝,纤维蛋白形成与纤溶维持着动态平衡.

27,关于凝血障碍性疾病,说法正确的是: A.少见眼底出血 B.多见阳性家族史 C.常见血肿 D.常见内脏出血 E.常见皮肤紫癜

28,关于血小板疾病,说法正确的是: A.罕见关节腔出血 B.常见眼底出血 C.常见内脏出血 D.常见阳性家族史 E.多见皮肤紫癜

二,名词解释

抗凝血酶 -Ⅲ(AT-Ⅲ) 凝血活酶 三,简答题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纤溶异常的确诊试验有哪些 2,抗凝系统的组成有哪些

简述出血性疾病的定义

简述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 简述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6,简述ITP的可能病因

7,简述ITP的诊断标准

8,简述ITP的定义 四,简述题

简述血小板疾病和凝血障碍性疾病这两种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五,病例分析题

男性,48岁.左上腹发现肿块3年,近10天来高热,全身酸痛.贫血貌,胸骨有压痛,脾大平脐.血红蛋白72g/L,白细胞210G/L,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0.36,血小板35G/L.骨髓有核细胞极度增生,原粒细胞0.17,早幼粒细胞0.2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男,30岁,牙龈出血3个月.查:双颈部各有一黄豆大小淋巴结,肝右肋下刚可扪 及,脾左肋下1㎝.Pt40G/L;骨髓增生活跃,分类及形态正常,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其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如何治疗

3.女性,26岁,头晕,乏力3年,维生素B 12,叶酸治疗3个月,平时月经量较多,查Hb 75g/L,RBC3.1T/L,WBC 4.5G/L,Pt120G/L,网织红细胞1.5%,尿胆原(-),大便潜血(-).该病人诊断是什么 还需要做那些检查

4.女性,32岁,月经量增多,牙龈出血,伴头晕1年,双下肢有散在淤斑,肝脾未触及,Hb65g/L,RBC2.13T/L,MCV82um 3,MCHC33%,WBC3.1G/L,N43%,L57%,Pt38G/L,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该病人的诊断 需要鉴别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如何治疗

出血性疾病概述答案 一,选择题 【 A型题】

1,A 2,B 3,A 4,E 5,D 6, C 7, A 8, B 9, D 10,B 11,C 12,B 13,A 14,C 15,D 16,E 17,C 18,A 19,E 20,D21,B

【 C型题】

22,A23,C24,D25,B

【 X型题】(多项选择题)

26,A E C D 27,A B D C 28,E A B C 二,名词解释

24

1,答: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约占血浆生理抗凝活性的75%.AT-Ⅲ生成于肝及血管内皮细胞,主要功能是灭活FXa及凝血酶,对其他丝氨酸蛋白酶如FⅨa,Ⅺa,Ⅻa等也有一定的灭活作用,其抗凝活性与肝素密切相关.

2,答:是一种复合物,由Ca++,FⅩa,FⅤ,PF3共同组成.根据生成途径不同,分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及内源性凝血途径.血浆中凝血活酶使无活性的凝血酶原转变为蛋白分解活性极强的凝血酶,最终使血液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

三,简答题

1,纤溶异常的确诊试验有: ①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 ②血,尿FDP测定 ③D-二聚体测定 ④纤溶酶原测定

⑤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等测定

2,抗凝系统的组成包括: ①抗凝血酶(AT)

②蛋白C系统:由蛋白C,蛋白S及血栓调节蛋白(TM)等组成

③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④肝素

3,因止血凝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以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出血性疾病.

4,第一阶段 凝血活酶生成,

包括外源性凝血途径:血管损伤内皮细胞表达TF释放入血,最终激活FⅩ;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FⅫ因子激活,最终激活FⅩ;

在Ca2+存在的条件下,FXa,FⅤ与PF3形成复合物,此即凝血活酶.

第二阶段:凝血酶生成 是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在凝血活酶的作用下转变

为蛋白分解活性极强的凝血酶.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生成 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依次裂解形成

不稳定性纤维蛋白,再经FXⅢa的作用形成稳定性交联的纤维蛋白.

5,出血性疾病分为:

血管壁异常:先天性或遗传性,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获得性

如过敏性紫癜,药物性紫癜

(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异常和血小板质量异常; (3)凝血异常:先天性或遗传性,如血友病A,B;获得性如肝病性凝血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障碍 ;

(4)抗凝剂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如肝素使用过量

(5)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先天性或遗传性如血管性血友病;获得性

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ITP可能的病因是:

①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②免疫因素: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

③肝脾的作用;

④遗传因素:ITP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基因调控;

⑤其他因素:发病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7,ITP的定义:

ITP 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

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

现为特征.

8,ITP的诊断标准:

(1)广泛出血累及皮肤,粘膜及内脏;(2)多次检验血小板计数减少;(3)脾不大或轻度肿大;(4)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5)具备下列五项中任何一项:a.泼尼松治疗有效;b.脾切除治疗有效;c.PAIg阳性;d.PAC3阳性;e.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四,简述题

血小板疾病和凝血障碍性疾病这二种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项目 血小板疾病 凝血障碍性疾病 性别 女性多见 80%-90%发生于男性 阳性家族史 罕见 多见 出生后脐带出血 罕见 常见 皮肤紫癜 多见 罕见 皮肤大块瘀斑 多见 可见 血肿 可见 常见

关节腔出血 罕见 多见 内脏出血 常见 常见 眼底出血 常见 少见 月经过多 多见 少见

手术或外伤后渗血不止 可见 多见

五,病例分析题

1.答:最可能的诊断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 2.答:最可能的诊断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3.答:该病人的诊断是慢性失血性贫血,以缺铁性贫血

25

可能性大.还需要做骨髓检查,骨髓铁染色,铁蛋白及妇科检查.

4.答: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鉴别的疾病有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危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低增生急性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髓转移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Fanconi贫血,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包括Evance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治疗:⒈支持对症治疗(纠正贫血,控制出血,控制感染,护肝治疗),⒉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免疫抑制治疗-ALG/ATG治疗,环孢素,MMF;促造血治疗-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造血干细胞移植.).

内科学——第三章 消化系统 一、名词解释

1.功能性消化不良 2.肝肾综合征 3.扑翼样震颤 4.Barrett食管 5.上消化道出血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确诊萎缩性胃炎的方法是 A.胃液分析 B.胃镜 C.X线钡餐 D.血常规 E.大便隐血

2.拟诊为急性胃炎,下述哪项处理不妥

A.腹痛剧烈者,可用吗啡或杜冷丁 B.停止对胃有刺激的饮食与药物C给予流食或禁食

D.可用抗菌药物 E.给予对症处理

3.关于溃疡病的临床症状,不正确的说法是

A.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和夜间痛 B.胃溃疡多为餐后痛

C.消化性溃疡患者均有上腹痛 D.十二指肠溃疡易发展为穿透性溃疡 E.胃溃疡可以发生癌变 4.下列哪项症状最能提示消化性溃疡发生了并发症 A.恶心、腹胀加重 B.常发生夜间疼痛 C.嗳气、反酸加重

D.疼痛的节律发生改变 E.上腹部轻压痛 5.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胃癌 B.糜烂性胃炎 C.溃疡病 D.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E.胆道出血

6.下列哪项血清检查对肝硬化的肝功能诊断最有意义

A.谷丙转氨酶(ALT) B.谷草转氨酶(AST) C.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 D.碱性磷酸酶(ALP) E.单胺氧化酶(MAO) 7.下列哪项不是诊断肝硬化的依据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A.肝活检有假小叶形成 B.食道钡餐X线检查示食道静脉曲张 C.低热、腹胀 D.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E.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8.下列哪项因素与原发性肝癌发病无关

A.肝硬化 B.胆道蛔虫 C.病毒性肝炎 D.黄曲霉毒素 E.华枝睾吸虫

9.急性胰腺炎的血清淀粉酶测定,下列哪项不正确 A.于起病后8小时开始上升 B.持续约3至5天 C.超过500u(Somogyi法)即可诊断 D.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情成正比 E.其他急腹症也可使淀粉酶值轻度增高

10.下列哪项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并发症

A.瘘管形成 B.结肠大出血 C.结肠癌变 D.关节炎 E.结节性红斑

11.下列检查方法中,哪项对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最有价值

A.肝穿刺活检 B.腹腔镜检查及直视下活检 C.放射性核素扫描 D.腹部B超 E.AFP动态观察及肝血管造影

1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紧急处理首选哪项

A.快速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 B.静滴垂体后叶素

C.冰盐水洗胃 D.口服去甲肾上腺素 E.手术治疗

(二)B型题

A.三钾二枸橼络合铋 B.法莫替丁 C.消炎痛 D.硫糖铝 E.奥美拉唑 13.治疗溃疡病最有效药物。

14.可保护胃粘膜,且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

A.蜘蛛痣 B.脾肿大 C.黄疸 D.水肿 E.肝肿大

15.肝硬化合并低蛋白血症。 16.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征。 17.肝硬化合并雌激素增多。

A.血清淀粉酶 B.血清脂肪酶 C.血清高铁血白蛋白 D.血钙 E.血钠

18.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升高,急性出血型胰腺炎可正常。 19.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阴性,急性出血型胰腺炎阳性。 A.左旋多巴 B.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C.垂体后叶素 D.加贝酯(FOY) E.阿托品 20.减低胰酶活性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物。 21.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2.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静脉点滴用药。 23.腹痛合并青光眼禁忌用药。

A.粪便隐血阳性 B.出现黑便 C.黑便且伴有呕血 D.上消化道出血无全身症状 E.上消化道出血导致循环衰竭 24.日出血量>5ml。

25.日出血量>50~70ml。

26.日出血量>1000ml或占循环血量20%。 (三)C型题

A.X线钡餐透视 B.纤维胃镜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27.确诊消化性溃疡可用。 28.确诊溃疡病穿孔可用。

A.黄疸 B.昏迷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29.肝硬化晚期。 30.肝癌晚期。

A.胃癌 B.胃溃疡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31.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32.腹部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A.粘液血便 B.粪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33.菌痢。

34.溃疡性结肠炎。

A.上腹部疼痛 B.休克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35.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36.心肌梗死。 三、问答题

1.怎样诊断急性胃炎?

2.胃镜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何特征? 3.消化性溃疡的庝痛有何特点? 4.怎样诊断胃癌?

5.溃疡性结肠炎可见哪些并发症? 6.简述肝硬化的诊断依据? 7.怎样诊断原发性肝癌?

8.淀粉酶的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何价值? 9.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止血措施? 一、名词解释

1.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

2.是指失代偿肝硬化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液重新分布等因素,引起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无重要病理改变。

26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3.患者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急促而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常见于肝性脑病患者。

4.在食管黏膜修复过程中,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称之为Barrett食管。

5.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也属此范围。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A 3.C 4.D 5.C 6.C 7.C 8.B 9.D 10.A 11.E 12.A (二)B型题

13.E 14.A 15.D 16.B 17.A 18.A 19.C 20.D 21.B 22.C 23.E 24.A 25.B 26.E (二)C型题

27.C 28.D 29.C 30.C 31.C 32.D 33.C 34.D 35.C 36.C

三、问答题

1.为提高诊断率,凡是40岁以上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要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尤其是原有上腹痛而近期疼痛性质及节律发生改变者应及早进行X线、胃镜检查,及时明确诊断。 2.(1)粘膜表层充血性红斑; (2)粘膜水肿;

(3)粘液增多附着在粘膜不易脱落;

(4)炎症较重者粘膜脆弱,严重者则粘膜出血或糜烂。 3.(1)慢性周期性发作病程可达数年到数十年,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作。久病发作期延长,缓解期缩短,发作逐渐频繁。

(2)部位多位于上腹正中,胃溃疡可能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常偏右。

(3)疼痛的性质与持续的时间多为钝痛或灼痛、饥饿痛,也可是刺激性锐痛或剧痛。一般持续1~2小时或更长。

(4)疼痛的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多于空腹时疼痛,进食后缓解,多在餐后3~4小时及夜间出现。一般胃溃疡多在餐后0.5~2.0小时发生,至下一餐消失。

(5)诱发与缓解因素气候寒冷、饮食失调、情绪波动、过于劳累等可诱发或加剧;进食或服用碱性药物可以减轻痛苦。

4.为提高诊断率,凡是40岁以上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要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尤其是原有上腹痛而近期疼痛性质及节律发生改变

27

应及早进行X线、胃镜检查,及时明确诊断。

5.(1)中毒性结肠扩张及穿孔:常见于急性期,多发生在横结肠或全结肠。低钾血症、抗胆碱能药物、吗啡制剂及灌肠可成为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高热、心悸、有脱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出现腹胀、腹部膨隆、腹部压痛、肠鸣音。X线腹部平片可见结肠扩张,结肠袋消失,而且容易引起急性穿孔,预后差。

(2)结肠大出血:溃疡累及血管可引起大出血。 (3)其他:癌变、肠梗阻及肛周脓肿等。 6.(1)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长期饮酒等病史。 (2)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3)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 (4)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出现。 (5)肝活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

7.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不难诊断,但已属于晚期,因此应早期诊断。对凡有肝病史的中年人,尤其是男性患者,如有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肿大,应作AFP、B超等有关检查作出诊断。AFP持续低浓度增高但转氨酶正常,往往是亚临床肝癌的主要表现。在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生殖腺胚胎瘤的情况下,如AFP大于500μg/L(对流法)或AFP大于200μg/L(定量法)持续8周,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8.淀粉酶测定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方法。血清淀粉酶超过500U(苏氏法)即可诊断本病。一般于起病8小时血清淀粉酶开始上升,48~72小时开始下降,历时3~5天。但病情与淀粉酶升高并不一致,有时胰腺已严重坏死而淀粉酶可正常甚至低于正常。一些急腹症如急性腹膜炎、胆石症、胆囊炎、肠梗阻等都可有血清淀粉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500U。尿淀粉酶下降较慢,有时可达1~2周。胰原性腹水或胸水的淀粉酶浓度也明显增高。 9.(1)药物治疗;

(2)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 (3)纤维内镜直视下止血;

(4)经皮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O);

(5)手术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 各型试题 一、填空

1.急性胃炎的病理分型为___,___。 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

2.慢性胃炎的病理分型为___, ___。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3.浅表性胃炎胃镜观察的特点是___,___,___ ,

___。萎缩性胃炎

胃镜观察的特点是 ___,___。肥厚性胃炎胃镜观察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的特点是___ 。

粘膜表层充血性红斑,粘膜水肿,粘液增多附着在粘膜不易脱落,炎症重者粘膜脆弱易出血靡烂,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下血管网透见,粘膜混浊肿胀皱襞粗大

4.胃底与胃体粘膜的腺体主要有三种细胞组成:(1)

分泌碱性粘液是___ ;(2)分泌胃蛋白酶原的是 ___ ;(3)分泌盐酸的是___ 。

①粘液细胞,②主细胞,③壁细胞

5.造成胃液分泌与胃粘膜屏障失衡的有关因素为

___ ;___ ;___;___ 。

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精神神经因素,胃粘膜-粘液屏障受损,幽门排空延迟及其它慢性疾病

6.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不同,胃溃疡发病

与___关系密切,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与___有关。

胃粘膜屏障被损害,胃酸分泌增加

7.消化性溃疡的疼痛与进食有明显关系,一般胃溃

疡的疼痛为___,有 ___的节律特点。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为 ___,有___节律特点。

饱餐后疼痛,有进食~~疼痛~~缓解的节律特点,饥饿性疼痛,有疼痛~~进食~~缓解的节律特点

8.消化性溃疡胃液分析时,胃溃疡在___,而十二

指肠溃疡多有___。

胃溃疡胃酸正常或偏低,十二指肠溃疡多有胃酸分泌增高

9.消化性溃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常表示溃疡___,

阴性则提示为___。持续阳性提示___ 。

在活动期,为愈合过程,癌变

10.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为___,___,___,___。 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应激性溃疡

11.胃镜下消化性溃疡病灶病理演变分为___,___,

___;各期的特点为___,___,___。

活动期,愈合期,疤痕期,溃疡有炎症浸润,溃疡变浅变小,溃疡灶肉芽形成

12.消化性溃疡钡餐X线检查表现为直接征象者为

___,可以证明溃疡的存在,间接征象有___等,常提示有溃疡但不能诊断。

龛影,变形,粘膜集中及功能异常

13.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 ___ ;___;___;___。 出血,穿孔,梗阻,癌变

14.溃疡穿孔的主要体征有___。

面色苍白,烦燥,冷汗,脉速,腹式呼吸消失,腹肌强直并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等。

15.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有___;___;

___;___等。

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糜烂性胃炎,肝硬变食道、胃底

28

静脉曲张破裂

16.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时主要临床表现为:___;

___;___。

呕血,便血,周围循环障碍。

17.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呕血颜色为棕

褐色,系红细胞血红蛋白经___所致。

胃酸作用而形成正铁血红素所致

18.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梗阻,可分为因痉挛,水

肿所引起的___ ,和由于溃疡愈合

瘢痕收缩所致的___。 功能性梗阻,器质性梗阻

19.消化性溃疡须鉴别诊断的疾病有___,___,___,

___。

胃癌,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胆囊炎与胆结石 20.幽门梗阻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___。 吐出隔餐或隔宿食物

21.大便潜血阳性表示出血量在___以上,黑便表示

出血量在___以上。大便呈黑色是___。

5ml,50~75ml,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而形成硫化铁所致

22.___是能够发生癌变的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

23.消化性溃疡死亡的主要原因为___,___。 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穿孔

24.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___。 胃癌

25.胃癌有一定好发部位,最多见于___,依次为

___,___,___,___等处。

胃窦,胃小弯,贲门,胃体,胃底

26.胃癌的转移方式有 ___ ,___ , ___,___。 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种植转移

27.胃癌按照病理形态可分为___,___,___;组织

学分型为___,___,___,___4种类型。

隆起型,平坦型,凹陷型,腺癌,粘膜癌,低分化癌,未分化癌

28.最早发生及最常见的胃癌转移方式为___,具有

临床意义的是___,___等处发现肿大的淋巴结。

淋巴转移,左锁骨上,脐周

29.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胃癌的晚期,首先主要转移

至___ ,其次转移到 ___ ,___ ,___ ,___ 等。

肝,肺,骨骼,脑,卵巢

30.胃癌X线钡餐检查征象有 ___,___ ,___ ,

___ 。

表面轻微不规则突出或凹陷,边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轮廓不整齐的龛影,胃腔缩小蠕动减少

31.确诊胃癌的最重要手段是___。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32.治疗早期胃癌最有效的方法是___。 手术根治切除

33.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因素有___,___,

___等。

免疫因素,细菌感染因素,遗传因素

34.溃疡性结肠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临床上

分为___,___,___, ___,___,最为多见。

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慢性复发型

35.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下可见 ___,___,___。 结肠粘膜多发性浅表溃疡,粘膜粗糙不平脆弱易出血,结肠纽带平或钝甚至消失

36.须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的疾病有___,___,___,

___,___,___等。

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肠激惹综合征,结肠癌,血吸虫病,克隆病

37.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的诱因有___,___,___。 低血钾,抗毒蕈碱药,钡剂灌肠 38.肝硬化按病因分类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按病理形态分类有___,___,___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药物性(化学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营养性肝硬化,原因不明的肝硬化,小结节性,大结节性,混合性

39.肝硬化组织学改变的特点是___。 假小叶的形成

40.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减退对___灭活减弱,可出现

___,___等。男性病人表现为___,___,___,___。女性病人表现为___,___, ___。

雌激素,蜘蛛痣,肝掌,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乳房发育,月经不调,闭经,不孕

41.肝硬化病人贫血的主要原因___,___,___。引

起出血倾向的原因为___,___,___。

营养缺乏,失血增多,脾功能亢进,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42.门脉高压引起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主要有

___, ___,___, ___。

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腹腔其他静脉丛曲张

43.门脉高压所引起的临床表现是___,___,___。 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腹水 44.肝硬化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___,___,___,___。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

45.肝硬化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漏出

29

46.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大量利尿和放腹水,电解质紊乱,高蛋白饮食,饮酒和便秘

47.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为___,___,___,___。

各期的临床特点为___,___,___,___。

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睡眠障碍、扑击样震颤及意识错乱 昏睡肌胀力增加、锥体束征常阳性,深昏迷不能唤醒各种反射消失

48.肝硬化腹水患者利尿药应用的原则:___,___,

___。

联合,间歇,交替

49.肝硬化肝肿大时需与___,___相鉴别。 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

50.肝癌按照大体形态分为 ___,___,___。按照

组织学分型可分为___,___,___。

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 51.原发性肝癌常见的转移方式___,___ ,___。 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

52.肝癌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___,___,___ 等。 肝脓肿,肝硬化,其他上腹部肿物

53.急性胰腺炎基本的病理变化为___,___,___,

一般分为___ 和___两型。

水肿,出血,坏死,急性水肿型,急性出血坏死型

54.常见的急性胰腺炎发病原因有___,___,___,

___,等因素。

梗阻,感染,中毒,血管损伤 55.急性胰腺炎须和___,___,___等急腹症相鉴别。 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

56.急性胰腺炎的基本发病原因是在某些因素下

___,在胰腺内被激活成___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

57.提示出血性胰腺炎的征象有(1)___,(2)___,

(3)___,(4)___,(5) ___,(6)___, (7)___,等。

.(1)休克,(2)腹膜炎,(3)胸膜炎和肺不张,(4)消化道出血及皮肤紫癜,(5)播散性血管内凝血,(6)血钙、血糖降低,(7)急性肾衰

58.治疗急性胰腺炎禁食的目的是___。 减少胰腺分泌

59.上消化道出血的范围为___, 包括___, ___,

___,___, ___。

十二指肠悬肌以上的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胰胆病变

60.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为___,___,

___, ___, ___,___,___,等。

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糜烂,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食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管贲门撕裂症,十二指肠糜烂,食管溃疡 ( √ )

61.X线钡餐检查上消道出血病人应在___,时适22.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大肠化生可能是胃癌前期

用,否则可能引起___, 如粪便隐血试验强阳性则___。 病变。 ( √ )

出血停止和病情稳定数天后,再出血,检查改日进行 23.慢性胃炎诊断的可靠方法是胃镜及活体组织学二、判断题 (对者打“√”,错者打“×”) 检查。 ( √ ) 1.X线胃肠钡餐检查在大多数慢性胃炎无异常发24.幽门部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治疗的最佳方法是

现。 ( √ ) 手术治疗。 ( × )

2.萎缩性胃炎时胃液分析胃酸正常或偏高。 25.消化性溃疡的疼痛多呈慢性、周期性及节律性

( × ) 下腹痛。 ( × )

3.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26.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呈进食→疼痛→舒适的节

用密切相关。 ( √ ) 律。 ( × )

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时,壁细胞总数是增加的。 27.消化性溃疡不会癌变。 ( × )

( √ ) 28.十二指肠溃疡合并青光眼时仍可应用山莨菪

5.迷走神经兴奋,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 碱。 ( × )

( × ) 29.癌胚抗原(CEA)是检测胃癌的特异性方法。

6.颅腔疾患及严重烧伤都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发( × )

生。 ( √ ) 30.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常提示胃癌的发生。

7.胃溃疡的压痛位置在剑突下,十二指肠溃疡压痛( √ )

常在上腹部偏左。 ( × ) 31.腹泻呈腹痛→便意→缓解为特点是溃疡性结肠

8.消化性溃疡X线钡餐检查直接征象是激惹变形。 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 √ )

( × ) 32.中毒性巨结肠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并发

9.甲氰咪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理作用为阻断症。 ( × )

组胺H2受体。 ( √ ) 33.肝硬化病人出现蜘蛛痣、肝掌是因为体内激素

10.上下胃肠道的分界线是十二指肠球部。 失衡以致雄激素分泌过多所致。 ( × )

( × ) 3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是引起肝硬化的

11.胃癌最早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血行转移。 主要死因。 ( √ )

( × ) 35.消化道症状及黄疸是亚临床肝癌的主要表现。

12.门脉性肝硬变时肝脏都缩小。 ( × )

( × ) 36.急性胰腺炎是自身消化性疾病。

13.肝硬变时凝血障碍是由于肝内合成凝血因子缺( √ )

乏。 ( √ ) 37.急性胰腺炎时会在脐周和上腹出现青紫。

14.肝硬变时肝功能检查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呈比( √ )

例。 ( × ) 38.喷射性呕吐是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

15.肝硬变并发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静脉注( × )

入垂体后叶素的作用是为了升压。( × ) 39.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16.肝硬变并发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时,脾脏( √ )

可比出血前缩小。 ( √ ) 40.上消化道出血在500毫升以上时可出现乏力、

17.肝硬变腹水合并感染时,腹水性质介于漏出液心悸、口渴、血压下降等症状。 ( √ )

和渗出液之间。 ( √ ) 41.呕血和柏油样大便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特征表

18.原发性肝癌时,肝脏多数呈进行性肿大,触之现。 ( √ )

坚硬,表面有结节。 ( √ ) 42.上消化道出血时应采用头低位增加脑含血量。

19.甲胎蛋白(AFP)检查是诊断继发性肝癌的特异( √ )

方法。 ( × ) 三、选择题

20.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阿托品单纯是为了解痉(一)单项选择

止痛。 ( × ) 1.诊断慢性胃炎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21.消化性溃疡应用止酸药物,一般禁用碳酸氢钠。 ( D )

30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A.壁细胞抗体 B.血清胃 C.胰腺炎 D.胆囊炎 泌素测定 12.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C.X线钡餐检查 D.胃镜检查( D )

与活检 A.幽门梗阻 B.穿孔

2.真性胃酸缺乏最可靠的指征为 C.癌变 D.出血

( D ) 13.男性,32岁,经常周期性上腹痛3年,空腹发

A.空腹胃液中无游离酸 B.空腹胃液PH等作,夜间更重,进食可缓解,服抗酸药物 于6.0 可止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 B )

C.基础酸分泌量为零 D.最大胃酸分泌量 A.胃溃疡 B.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为零 C.慢性胃炎 D.胆囊炎

3.某男性,54岁,间歇上腹不适四年,餐后加重,14.关于溃疡病的临床症状,不正确的是

嗳气,胃液分析:基础酸分泌量为零, ( C )

最大胃酸分泌量为5mEg/h,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溃疡多为餐后痛 ( C ) B.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和夜间痛

A.浅表性胃炎 B.慢性肥厚性胃炎 C.消化性溃疡病人均有上腹痛 C.慢性萎缩性胃炎 D.消化性溃疡 D.球后溃疡常发生大出血 4.哪型慢性胃炎为胃癌前期病变 15.下列哪项最能提示消化性溃疡发生了并发症

( A ) ( C )

A.萎缩性胃窦炎 B.萎缩性胃体炎 A.常发生在夜间疼痛 B.恶心腹胀明显 C.肥厚性胃炎 D.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C.疼痛节律性改变 D.上腹痛明显 5.胃溃疡发病机制中哪个因素较重要 16.胃溃疡患者,大便潜血持续阳性,伴消瘦贫血

( B ) 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 B )

A.胃液酸度升高 A.出血性胃粘膜病变 B.合并胃癌 B.胃粘膜屏障损害,氢离子回渗 C.合并胃窦炎 D.合并全身性出血性疾病 C.胃粘膜壁细胞总数增加 17.某患者胃镜检查发现胃及十二指肠均有多个溃 D.胃幽门功能失调 疡,胃酸分析,基础酸分泌量为16mEg/h ,最大胃酸分6.胃溃疡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 B ) 泌量64mEg/h,应考虑 ( D ) A.胃大弯 B.胃小弯 A.胃溃疡 B.慢性肥厚性胃炎 C.幽门口 D.胃底部 C.十二指肠溃疡 D.胃泌素瘤 7.胃良性溃疡龛影直径多为 ( C ) 18.胃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 ( C ) A.0.5cm以下 B.1cm以下 A.直接转移 B.血行转移 C.2.5cm以下 D.3cm以上 C.淋巴道转移 D.胃肠道播散 8.消化性溃疡临床主要特征为 ( D ) 19.一男性患者,56岁,进行性厌食和上腹部胀疼, A.恶心,呕吐 B.嗳气不适 面色苍白,日益消瘦,下肢水肿,肝 C.返酸明显 D.节律性上腹痛 功能正常,大便潜血持续阳性,尿常规未发现异常,9.胃溃疡病人具有节律性上腹痛多发生于餐后 其可能诊断为 ( D )

( D ) A.慢性胃炎 B.慢性肝炎

A.3~4小时 B.2~3小时 C.胃溃疡 D.胃癌 C.1~2小时 D.1/2~2小时 20.诊断胃癌,最可靠的方法是 ( D ) 10.诊断消化性溃疡的可靠依据是 A.X线钡餐检查 B.大便潜血试验

( D ) C.胃液分析 D.胃镜检查和活检

A.慢性上腹痛具有节律性 B.胃液高酸 21.下列哪项检查对肝硬化诊断最有意义。 C.经常反酸嗳气 D.钡餐检查有( D ) 龛影 A.谷丙转氨酶增高 B.免疫球蛋白IgG增

11.上腹痛最常见于 ( B ) 高 A.胃溃疡 B.十二指肠溃疡 C.HBsAg阳性 D.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

31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22.下列哪项是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表现之一 ( B )

( D ) A.增加糖供给保护肝脏 B.改变肠道PH值

A.黄疸 B.出血倾向 C.增加肠道内渗透压抑制细菌繁殖 C.恶心、呕吐 D.静脉曲张 D.导泻 23.肝性脑病患者给于新霉素的目的是 34.目前我国肝硬变最多见的病因是

( C ) ( D )

A.清除细菌毒素 B.减少真菌繁殖 A.慢性营养不良 B.慢性酒精中毒 C.抑制大肠杆菌产氨 D.防止原发性腹膜 C.药物或工业毒物中毒 D.慢性乙型肝炎

炎 35.成人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出现嗜唾,轻度黄

24.肝硬变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并休克时,首疸,扑翼样震颤时,每日饮食中应给予

选治疗为 ( B ) 多少量蛋白质 ( A )

A.升压药 B.输血 A.暂不给蛋白 B.50克 C.输液 D.止血剂 C.20克以下 D.30克 25.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后,为防止肝昏迷应采用36.目前对肝硬变腹水治疗,一般不主张采用

下列哪项措施 ( C ) ( C )

A.镇静 B.输血 A.高蛋白饮食 B.限盐 C.弱酸液灌洗结肠 D.复方氨基酸静滴 C.强烈利尿剂 D.腹水浓缩回输 26.肝硬变患者出现血性腹水,首先应考虑可能合37.门脉性肝硬变患者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并 ( D ) 板减少是由于 ( C )

A.原发性腹膜炎 B.肝肾综合征 A.门脉高压 B.低蛋白饮食 C.门静脉血栓形成 D.癌变 C.脾功能亢进 D.肝功能减退 27.肝性脑病病人,在昏迷前期常出现 38.失代偿期肝硬变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

( A ) 时,其腹水性质常为 ( D )

A.扑翼样震颤 B.血压下降 A.漏出液 B.渗出液 C.发热 D.抽搐 C.血性液 D.介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 28.下列哪项与肝性脑病无密切关系 39.肝硬变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最可能的原因

( D ) 是 ( C )

A.饮酒 B.感染 A.大量腹水 B.脾功能亢进 C.低血钾 D.高胆红素血症 C.肝肾综合征 D.上消化道出血 29.治疗肝性脑病时,为了取代脑组织中假性神经40.男性,50岁,肝硬变腹水患者,一周来发热,

传递介质应给予 ( C ) 腹痛,体温38℃,脉搏100次/分,呼吸26次/分,踝部

A.谷氨酸 B.精氨酸 有凹陷性浮肿,腹水为微黄色,微浑,比重:1.016,利 C.左旋多巴 D.胱氨酸 凡他试验(±),细胞 30.男性肝硬变患者性欲减退,睾丸萎缩,乳房发数0.8×109/L,白细胞数0.5×109L,分类:中性

育,蜘蛛痣是由于 ( B ) 70%,淋巴30%,其诊断哪种可能性

A.雄激素过多 B.雌激素过多 最大 ( D ) C.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 D.垂体功能低下 A.肝硬变顽固性腹水 B.肝硬变癌变 31.晚期肝硬变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最常见的死亡原 C.肝硬变合并结核性腹膜炎

因是 ( C ) D.肝硬变合并自发性腹膜炎

A.上消化道出血 B.感染 41.男性患者,40岁,肝硬变腹水患者,经数天大 C.肝性脑病 D.原发性肝癌 量利尿后嗜睡,多语,四肢有时抽搐,

3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的主要病变在 呼吸14次/分,血液PH:7.5,CO2CP:

( C ) 30mmol/L(75/vol/dl),HCO-3:31mmol/L,K++:

A.肝细胞 B.毛细胆管 3mmol/L,Cl-:90mmol/L,Na++:145mmol/L,Ca++}:3.5m C.汇管区胆管和胆小管 D.肝胆管 mol/L,BE+:4.5mmol/L,PaCO-

33.对肝性脑病患者乳果糖治疗的主要作用 2:55mmHg,尿PH:5.0,患者目前应是下列哪种情况

32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 C ) A.直肠及乙状结肠 B.回肠未段及升结肠

A.肝硬变并发肝性昏迷前期 C.升结肠 D.降结肠 B.肝硬变并发肝肾综合征 50.溃疡性结肠炎腹痛时,应用较大剂量阿托品治 C.肝硬变并发代谢性低钾,低氯碱中毒 疗,可能引起下列哪项并发症 ( C ) D.肝硬变肝昏迷并发低钙血症 A.机械性肠梗阻 B.肠穿孔 42.目前普查原发性肝癌最好方法是 C.中毒性巨结肠 D.结肠大出血

( B ) 51.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呕吐后腹痛情况

A.超声波检查 B.甲胎蛋白放射免疫测定 ( D ) C.放射性核扫描 D.肝功能检查 A.减轻 B.加重 C.消失 D.43.男性患者,40岁,不规则低热三个月,厌食,不减轻

体重下降十多斤,右季肋下胀痛,巩膜轻度黄染,面部有52.发病24小时后的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三个蜘蛛痣,肝肋下3.5厘米,质硬表面不平,脾肋下1依据是 ( B ) 厘米,肝区可闻及血管杂音,白细胞数:5.8×10 A.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B.血清淀粉酶 9/L(5800/mm3),中性:64%,谷丙转氨酶(ALT):130单 C.血清脂肪酶 D.尿淀粉酶 位,碱性磷酸酶:30个金氏单位,其他肝功能检查无异53.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值与血清淀粉酶值的关常,经中西药治疗无效,你认为哪种病可能性大 ( C ) 系是 ( C )

A.慢性活动性肝炎 B.门脉性肝硬变 A.前者与后者同时增高 B.前者增高先于C.原发性肝癌 D.肝脓肿 后者 44.原发性肝癌淋巴转移,以何部位最多见 C.前者增高迟于后者 D.前者不增高,后者

( A ) 增高

A.肝门淋巴结 B.锁骨上淋巴结 54.急性胰腺炎水肿型的治疗原则为 C.胰腺 D.腋窝淋巴结 ( B ) 45.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的时间是 A.一般均需手术 B.大多数可不必手术

( B ) C.淀粉酶明显升高应考虑手术

A.病后即刻 B.起病后8小时 D.发病超过48小时不考虑手术 C.起病后48小时 D.起病后4小时 55.男性,35岁,有溃疡病史,酒后突然上腹剧烈46.血清淀粉酶(苏氏法),超过多少对急性胰腺炎疼痛,体温37.5℃,恶心、呕吐、出汗

有确诊价值 ( C ) 、口干,脉快,血压13/9KPa(100/70mmHg),肝浊音

A.128单位 B.250单位 界下移。右上腹紧张,压痛,反跳痛, C.500单位 D.320单位 叩诊移动性浊音±。胰淀粉酶:64单位,白细胞1447.男性,50岁,较胖,发作性上腹痛5年,偶有×10\\+9/L(14000/mm\\+\\{3\\}),中性:8

反酸,两天前进食后突然上腹剧烈疼痛 0%,此例诊断可能为 ( C )

伴恶心,呕吐,体温:38℃,心肺无重要异常,上腹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胆囊炎 部稍紧张,剑突下偏右有明显压痛,WB C.溃疡病穿孔 D.急性胆管炎

C:13×199/L(13000/mm 3),SGPT:30单位,r~GT:56.幽门梗阻持续呕吐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主要原因80单位,血清淀粉酶:512单位 是 ( C )

,最可能的诊断是 ( D ) A.大量K++丢失 B.大量Na++丢失 A.消化性溃疡并发胃穿孔 B.急性胆囊炎 C.大量CL+-丢失 D.高渗性缺水 C.急性胃炎 D.急性胰腺炎 57.难治性或顽固性溃疡是指 ( D ) 48.关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下述哪种说法不对 A.多次发生出血者 B.胃泌素瘤

( C ) C.球后溃疡

A.90%以上有恶心,呕吐 B.上腹部可扪及 D.经6~8周认真内科治疗,溃疡无好转者 肿块 58.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哪种情况时,需要紧急手

C.多数出现黄疸 D.大部分有中等术治疗 ( D ) 发热 A.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史

49.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位于 ( A ) B.年龄较大,病程长,疼痛反复发作

33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C.合并幽门梗阻 ( AB ) D.大出血停止后,一天内又大出血 A.1%稀盐酸 B.胃蛋白酶合剂 59.下列哪种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最好 C.口服抗生素 D.维生素B及铁剂

( D ) E.解痉药及制酸药

A.碳酸氢钠 B.胃复安 3.纤维胃镜检查,用于下列哪些疾病是禁忌的: C.胃舒平 D.甲氰咪胍 ( BD ) 60.肝肾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 ( C ) A.上消化道大出血 B.食管狭窄 A.肾小管坏死 B.肾小球坏死 C.幽门管溃疡 D.心肺功能不全 C.肾皮质血流量减少 D.胆红素对肾脏的 E.消化性溃疡

毒性作用 4.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早期表现为

61.下列哪项检查能反映肝纤维化及其程度 ( BD )

( C ) A.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

A.SGPT B.SGOT B.头晕、心悸、口渴,甚而晕厥 C.单胺氧化酶 D.碱性磷酸酶 C.呕血及黑便 62.皮肤搔痒多见于 ( D ) D.血压正常,但脉压小,脉速 A.门脉性肝硬变 B.坏死后肝硬变 E.低热及肠原性氮质血症 C.血吸虫病肝硬变 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5.下列哪些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仍未停止:

变 ( BD )

63.男性,25岁,经常上腹部疼痛2年,餐后疼痛 A.上腹疼痛仍未缓解 B.仍呕吐咖啡样液

甚。胃镜下可见胃及十二指肠均有溃疡, 体

其可能的诊断为 ( D ) C.出血停止后2~3天解出少量黑色硬便 A.胃溃疡 B.十二指肠溃疡 D.经充分输血周围循环衰竭稍改善又恶化 C.多发性溃疡 D.复合性溃疡 E.三天后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仍低者 64.一男性患者,47岁,O型血,既往有溃疡病史6.门脉性肝硬变时,下列哪项是由肝功能减退所引

十余年,两天前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宿 起: ( DE )

食;伴上腹饱胀,饭后明显。肝功能正常,大便及尿 A.食道静脉曲张 B.腹壁静脉曲张 常规未见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C.脾脏肿大 D.蜘蛛痣,肝掌

( B ) E.出血倾向 A.慢性乙型肝炎并胃溃疡 B.十二指肠溃7.肝性脑病病人,下列哪些治疗是错误的

疡并幽门梗阻 ( BE )

C.胃溃疡愈合期 D.胃溃疡并急性胰腺炎 A.终止蛋白饮食 B.肥皂水灌肠 65.一女性患者,23岁,进食后突然出现中上腹疼 C.谷氨酸盐静滴 D.抗感染治疗

痛,剧烈难忍,面色苍白,四肢发冷, E.左旋多巴+维生素B\\-6静点

脉搏130次/分,血压12/8KPa,呼吸短促;腹肌紧张,8.甲胎蛋白测定的意义,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有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X ( BD )

线透视见膈下积气,试问哪种诊断最准确 A.继发性肝癌时往往阳性 ( B ) B.一时性增高不能说明是肝癌

A.急性胰腺炎 B.十二指肠穿孔 C.结肠癌时持续阳性 C.肺气肿 D.急性阑尾炎 D.持续性,进行性增高可能是原发性肝癌 (二)双项选择 E.肝炎活动期是阴性 1.胃液分析结果为胃酸缺乏,可见于下列哪些疾9.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是: ( AC )

病: ( BD ) A.胆道梗阻及胆汁逆流 B.胆道感染涉及

A.浅表性胃炎 B.萎缩性胃炎 胰腺 C.肥厚性胃炎 D.胃癌 C.暴饮暴食引起胰功能亢进 E.消化性溃疡 D.血中胰岛素过高 E.急性肠胃炎引起 2.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缺酸的治疗应给于 10.下列哪种药物有止吐和增加胃窦部收缩频率与

34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幅度: ( DE ) A.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药物 B.戒烟酒

A.普鲁本辛 B.阿托品 C.前 C.积极治疗口腔咽喉慢性疾病

列腺素E2 D.服制酸解痉药物 E.服消炎止痛药物

D.胃复安 E.吗叮啉 3.消化性溃疡产生腹痛的原因是 11.下列哪些病理变化可能是胃癌前期病变: ( ACD )

( CD ) A.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 B.精神紧张,情绪

A.胃萎缩 B.成熟性增生 波动 C.不典型增生 D.大肠性化生 C.溃疡其周围炎症提高了局部内感受器的敏感12.Shay平衡学说认为消化性溃疡形成的机制是: 性

( BC ) D.局部肌张力增高或痉挛 E.食物的刺激

A.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B.致溃疡因素的增4.消化性溃疡疼痛特征为 ( ABCD )

强 A.慢性周期发作 B.疼痛有节律性

C.抗溃疡力削弱 D.长期饮食不规律 C.发作与情绪改变,天气变化等诱因有关 13.引起癌变的疾病,以下哪些正确: D.经有抗酸解痉药物或休息等可缓解

( BC ) E.消化性溃疡病人均有上腹部疼痛

A.十二指肠溃疡 B.胃溃疡 5.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目的是 C.慢性萎缩性胃炎 D.急性胰腺炎 ( ABCD ) 14.胃癌最好发的部位是哪两个: A.控制症状 B.促进溃疡愈合 C.

( AD ) 防止并发症

A.胃窦 B.贲门 D.预防复发 E.减少胃酸分泌 C.胃体及胃底 D.胃小弯 6.胃溃疡恶变在X线下表现为 15.胃癌的组织学分类有哪些: ( ABCD )

( CD ) A.溃疡超过2.5cm B.龛影位于胃腔之内

A.上皮细胞癌 B.印戒细胞癌 C.龛影周围粘膜隆起成结节或息肉状,粘膜中 C.腺癌和粘液癌 D.低分化癌及未分化癌 断 16.对溃疡性结肠炎,下列哪些治疗是错误的: D.溃疡边缘不整齐 E.溃疡表面钡剂附着

( AC ) 7.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来说,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A.高蛋白饮食多服乳制品 ( ABCE ) B.早期和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效较佳 A.胃液酸度较胃溃疡高 B.好发于十二指 C.手术切除全结肠根治溃疡性结肠炎 肠球部 D.可试用抗菌药物 C.疼痛于饭后4小时发生,进食后缓解 17.急性胰腺炎分为哪两型,以病理变化为依据下 D.压痛部位在上腹部正中偏左

列哪些是正确的: ( AC ) E.压痛部位在上腹部偏右

A.急性水肿型 B.急性亚临床型 8.下列哪些药物不应用于消化性溃疡者: C.急性出血坏死型 D.急性临床型 ( ABC ) 18.何为胃肠道显性出血,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保泰松 B.糖皮质激素 C.

( AB ) 阿斯匹林

A.呕血 B.便血 D.安定 E.普鲁本辛 C.大便隐血阳性 D.咳血 9.下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配伍中,不恰当的是 (三)多项选择 ( ABC ) 1.慢性胃炎需要鉴别的疾病有: A.氢氧化铝+胃蛋白酶合剂 B.普鲁本

( ABCD ) 辛+阿托品

A.消化性溃疡 B.胃癌 C.胃复安+普鲁本辛 D.氢氧化铝+胃 C.慢性胆道疾病 D.胃神经官能症 舒平 E.慢性胰腺炎 E.胃舒平+阿托品 2.慢性胃炎的预防方法: ( ABC ) 10.下列哪些静脉曲张与门脉高压有关:

35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 BCD ) 18.肝硬变顽固性腹水,反复放腹水可引起下列哪

A.精索静脉曲张 B.食道静脉曲张 项不良反应: ( ABDE ) C.胃底静脉曲张 D.腹壁静脉曲张 A.并发感染 B.诱发肝性脑病 E.下肢静脉曲张 C.诱发黄疸 D.蛋白质丢失过多 11.肝硬变引起出血倾向和贫血的原因是: E.诱发水电解质紊乱

( ABCD ) 19.临床常用的降血氨药物有:

A.肝功能减退使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 ABC ) B.门脉高压引起脾功能亢进 A.谷氨酸钠 B.谷氨酸钾 C.肠道吸收功能低下,引起营养缺乏 C.精氨酸 D.失血 E.并发肝肾综合征 D.左旋多巴 E.多巴胺 12.肝硬变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的诱因是: 20.肝脏放射性核素扫描提示占位性病变应考虑:

( ABC ) ( ABCDE )

A.进食粗糙食物 B.腹内压增高 A.肝脏脓肿 B.肝脏囊肿 C.返流性食道炎的化学刺激 C.肝血管瘤 D.高蛋白饮食 E.利尿剂的应用 D.原发性肝癌 E.肝脂肪瘤 13.肝硬变腹水时,用大量强利尿剂引起的严重副21.急性胰腺炎若出现黄疸说明什么?

作用有: ( ABCD ) ( ABCD )

A.低钾血症 B.血容量减少 C. A.合并胆道炎症 B.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代谢性碱中毒 C.胰腺炎水肿压迫总胆管

D.诱发肝性脑病 E.诱发肝肾综合征 D.合并胰腺假性囊肿压迫胆管 14.肝硬变门脉高压发生机制是: E.并发腹膜炎

( ABCD ) 22.下列哪些特征应警惕急性胰腺炎有合并症出

A.门静脉小支,肝静脉小支与肝动脉间出现短现: ( ABCDE ) 路 A.高烧持续一周以上 B.血、尿淀粉酶持续

B.肝实质弥漫性病变导致血管床减少 不降 C.肝内和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 C.血钙低于1.75mmol/L D.血管受假小叶挤压扭曲 D.血红蛋白下降而无胃肠出血者 E.血容量增加 E.合并黄疸出现 15.肝硬变并发肝肾综合征的诱因,下列哪组是正23.门脉性肝硬变腹水形成的因素有:

确的: ( ABC ) ( ABCE )

A.大量腹水致循环血容量降低,肾脏有效血容 A.门脉压增高 B.血浆白蛋白减少 量减少 C.肝淋巴液漏出增多 D.腹膜渗出液体增

B.肝脏对毒性物质的清除能力减弱 多 C.水与电解质紊乱,包括低血钾 E.内分泌紊乱 D.肾脏因素发生变性坏死 24.提示门脉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是: E.高钠高脂饮食 ( BCD ) 16.肝性脑病前驱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为: A.肝肿大 B.腹水

( ABCE ) C.脾肿大

A.表情欣快 B.扑翼样震颤 C. D.静脉曲张 E.呼吸困难,紫绀 行为异常 25.关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些是正确

D.精神错乱 E.锥体束征阳性 的: ( ABCDE ) 17.肝硬变时下列哪项最有助于判断肝细胞功能: A.90%以上有恶心,呕吐 B.上腹部可扪及

( ACDE ) 肿块

A.凝血酶原时间 B.血清碱性磷酸酶 C.大部分有中等度发热 D.上腹部有压痛 C.血清白蛋白 D.透明质酸 及反跳痛 E.单胺氧化酶 E.腹肌紧张不明显

36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26.治疗急性胰腺炎病人时,抑制和减少胰腺分泌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的措施是: ( ABCDE ) 8.亚临床肝癌: 肝癌的早期,癌肿体积<5cm,在临

A.禁食 B.胃肠减压 床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须经特殊检查而发现的肝癌。 C.肌肉注射阿托品 D.胰高血糖 9.卓~艾氏综合征: 又称胰岛非β细胞瘤或胃泌 E.口服普鲁本辛 素瘤,是由于胰岛非β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刺激胃酸27.长期慢性腹泻,排出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量分泌,导致胃肠道多发性溃疡。

应考虑的疾病是: ( ABCDE ) 10.萎缩性胃炎伴过形成: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时出现

A.慢性细菌性痢疾 B.溃疡性结肠炎 胃小凹上皮细胞增生,局部粘膜层反而变厚称萎缩性胃炎 C.阿米巴痢疾 D.结肠癌 伴过形成。 E.结肠过敏 11.多发性溃疡: 胃或十二脂肠溃疡病灶一般只单28.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是: 个,若 2上以上,则称为多发性溃疡。

( ABCDE ) 12.Boas征: 少数消化道溃疡患者于背部六~十二胸

A.上消化道出血 B.大量放腹水 椎棘突附近有压痛点,称为Boas征。 C.感染 D.进食较多的蛋白质 13.急诊胃镜: 在上消化道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 E.利尿剂的应用 行紧急内镜检查,即可及时明确病因,又能经内镜 紧急29.门脉性肝硬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止血,称急诊胃镜。

( ABCE ) 14.功能性或内科性梗阻: 消化性溃疡在溃疡活动期

A.出血倾向,贫血 B.脾大,脾功能亢进 出现粘膜周围炎症充血水肿或反射性幽门痉挛,致幽门暂 C.食道,腹壁,痔等侧枝循环形成 时性梗阻,称功能性或内科性梗阻。 D.渗出性腹水 E.内分泌失调 15.皮革胃 : 胃癌晚期癌组织侵犯或累及全胃30.肝性脑病治疗中,可选用下列哪种措施: 致使胃僵硬,称皮革胃。

( ABCDE ) 16.Krukenberg瘤: 胃癌癌细胞侵入浆膜后脱落到女

A.口服或经胃管给以新霉素 性卵巢,引起实体性粘液癌,此种转移癌称Krukenberg B.弱酸性液体灌肠,以清除肠道积血 瘤。 C.用精氨酸或谷氨酸盐静脉滴入 17.克隆病 : 又称节段性肠炎,病变在回肠未端及 D.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给予输液其邻近结肠,常呈节段分布。临床表现以脐周或 右下腹及补钾 痛,大便糊状,脓血粘液少见,伴肿块、瘘管形成和肠梗

E.限制蛋白摄入 阻为特点。 四、名词解释 18.伴癌综合征: 多发生在肝细胞癌,出现血液、代谢、1.肠腺上皮化生: 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腺体萎缩内分泌等系统紊乱综合征。常见有红细胞增多,纤维蛋白

而伴有肠腺上皮细胞增生存在时,则称为“肠腺上皮化原血症、血小板增多、低血糖、高血钙、高血脂等。 生”。 19.布~卡综合征: 下腔静脉栓塞引起肝静脉闭

2.复合性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溃疡时称复合性溃塞,导致肝淤血及门静脉高压等综合表现,称Budd-chiari疡。 综合征。

3.吻合性溃疡: 十二指肠前后壁一对相吻合的溃20.上消化道大出血: 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

疡存在时称“吻合性溃疡”。 或循环血容量丢失20%以上者称为上消化道大出血。

4.胃粘膜屏障: 是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能阻 五、问答题 止H+从胃腔回渗入粘膜,有抵抗酸性胃蛋白酶消化胃粘1.幽门梗阻的症状与体征有哪些?如何治疗? 膜的作用。 答:原有疼痛节律消失,表现为上腹胀痛,并于饭后

5.隐匿性肝硬化: 也称早期肝硬变,肝功能代偿较加重,多伴有大量呕吐,吐后方感舒适,可吐出隔餐或隔

好,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多在手术或体检时被发现。 宿食物,具有酸臭味,亦可有嗳气、返酸及食欲不振等症

6.肝肾综合征: 是指重症肝病过程中出现的功能性肾状,体检:上腹膨隆,并可见扩大的胃型、胃蠕动波及腹衰竭,临床表现以少尿、无尿、氮质血症,酸中毒和电解部震水音。严重时则伴有失水,营养不良,电解质与酸碱质紊乱为主要表现,病情顽固,常导致死亡。 平衡紊乱,X线钡餐检查:胃影扩大,蠕动增强,胃排空

7.肝性脑病: 也叫肝性昏迷,是由于肝脏功能不时间延长,钡剂在胃内滞留达6小时以上。

全而引起的精神神经症状,是重症肝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治疗瘢痕性幽门梗阻,必需手术治疗。充血,痉

37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挛等病变引起的暂时性梗阻,经内科治疗可缓解,故一般采用内科方法进行处理,原则是先减轻胃负担,以便缓解症状,补充营养 ,具体方法是:

1)卧床休息,

2)禁食或进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3)应用抗酸药物及抗胆碱药物,以减轻水肿及痉

挛。

4)补液维持营养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5)每晚睡前抽洗胃一次,先抽出胃内容物,估计梗

阻程度,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减轻胃内刺激,减轻胃粘膜炎症、水肿,使胃得到充分休息。若经以上处理2周后仍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2.消化性溃疡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如何处

理?

答:1)绝对卧床休息,尽量解除患者顾虑和紧张情绪,对焦虑和烦燥不安者应用镇静剂,可给以安定10mg,肌注。体检应重点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注意保暖。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脉搏,血红

细胞及血红蛋白量,并注意出血量及尿量,作好记录。

3)制止出血:可用止血敏,对羧基苄胺,维生素K

等。甲氰咪呱对出血亦有有显著治疗效果。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则应采取紧急措施,如可用冰水洗胃,去甲肾上腺素冰水内服,胃镜下电凝或激光止血。

4)补充血容量:对失血过多及休克者可给予输血、

输液。

5)一般不必禁食,可给于流质饮食,当大量呕血时

则暂时禁食。

6)手术治疗,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时。 3.哪些情况提示有早期胃癌的可能?

答:由于早期胃癌缺乏明显症状,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病人就医时已多晚期,从而失去治疗时机,因此胃癌的诊断应注意早期的症象,下列各点应考虑胃癌的可能。

1)凡中年以上的患者出现上腹症状,特别是病程较

短,疼痛持续者应想到胃癌。

2)原以确诊为溃疡病者,如出现疼痛节律消失,厌

食,消瘦等应想到胃癌。

3)胃溃疡患者,在一个月左右的严格内科治疗后症

状仍无好转,或X线检查及胃镜检查显示溃疡反而增大者应考虑。

4)多次组胺或最大组胺刺激后,如果仍胃酸缺乏,

应考虑有胃癌的可能。

5)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者应想到胃癌。 以上各种情况都要警惕胃癌的可能,应及时进行胃镜活组织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及早进行治疗。

4.肝性脑病病人如何抢救治疗?

答:1)清除和治疗诱发因素,如控制感染;选用对肝

38

脏无损害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引起的应清洗肠道,避免血液在肠道内积存。治疗腹泻,慎用利尿剂和腹腔大量放液。

2)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如限制蛋白摄入,抑制肠

道细菌以减少氨的产生。可服新霉素0.5~1.0g,每日三次。或用乙酰氧肟酸0.5~1.0g每日三次。

3)降低血氨:可用谷氨酸盐20~50ml静脉内滴入,

或用精氨酸20~40g静脉滴入。

4)取代脑组织中假性神经传递介质;可用左旋多巴

0.5g每日三次口服或1.0g静脉给药。

5)有脑水肿征象时应使用脱水剂;甘露醇或山梨

醇。

6)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给予输液及

补钾。

7)必要时应给予糖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 5.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腹水时应注意和哪些疾病

相鉴别?

答:肝硬变出现腹水时应注意和心性腹水、肾性腹水及结核性腹膜炎所引起的腹水相鉴别:

1)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腹水:往往有心脏病病史,表

现喘咳,不能平卧,检查体征有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及心脏杂音,肝脏肿大并有压痛,下肢呈凹性水肿,X线显示心界增大。

2)肾脏病引起的腹水则因肾小球基底膜漏出大量

白蛋白引起血浆蛋白降低所致。往往有肾脏病史下肢及全身性水肿,化验:尿蛋白阳性,血浆蛋白降低,肾功能障碍。某些肝硬变晚期的难治性腹水,可出现肝肾综合征而有尿检查异常,此时应从病史、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进行鉴别。

3)结核性腹膜炎:可有结核病史,以发热,盗汗、

腹痛、腹泻等为主要表现,腹部可能扪及包块,血沉增快,腹水检验为渗出液性质等可以鉴别。

6.肝硬化腹水应如何处理?

答:1)限制钠盐:低盐饮食,钠盐的摄入量不超过每天1g。血钠过低时应限制饮水量,24小时在1000ml以内为宜。

2)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过低的顽固性腹

水,输入低钠的血浆白蛋白对消除腹水或水肿有一定作用。

3)适当应用利尿剂;可用双氢克尿塞配合安体舒通

联合使用,慎用强烈利尿剂以免发生电解质紊乱,肝昏迷。为防止血钾过低,服用排钾利尿药时需补充钾盐。

4)如病人大量腹水以致不能耐受或引起肾功能障

碍时,可适量放腹水,但放液量不宜过多过快,以防止发生蛋白丢失过多,电解质紊乱或肝性脑病。

5)有条件可采用各种方法使腹水浓缩回输以提高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血浆胶体渗透压。 溃疡基底部不规则,表面污垢灰黑,\\=有出血,周围

7.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方法是什么? 不规则 答:根据病人的轻、重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总的来呈结节样隆起与周边界线不清 说可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抗休克治疗: 大便潜血 阳性,治疗后可转阴

1)一般治疗:注意控制饮食,轻者进低脂,低蛋白,持续阳性,很少转阴

较重者应禁食,严重者则须胃肠减压。在禁食及胃肠减压治疗 制酸药可缓解疼痛 制期间,注意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酸药效果不佳

2)药物治疗:以减少胰腺分泌,降低胰酶活性,防预后 良好

止胰腺继续被消化。可选用抗胆碱能药及胰高血糖素;阿决定于手术 托品0.3~0.5mg肌注,每日2~4次,胰高血糖素1mg·q6h 六、病例分析 静注。 患者男性,48岁,因大量呕血及便血急诊入院。

3)止痛;剧烈疼痛时可用度冷丁50mg~100mg肌患者原有反复腹胀,厌油十二年余,自认

注或吗啡10mg加阿托品0.5mg肌注。 为消化不良未认真检查治疗,平时有饮酒嗜好。此次

4)预防和控制感染:常用庆大霉素16万u~24吃苹果后自觉上腹部胀满不适,继而恶

万u肌注或静脉点滴。 心,呕吐出紫红色血约2000ml,自觉头晕,心慌,

5)严重出血性胰腺炎时要及时抢救休克,注意补充眼发黑,急诊入院抢救,输液,输血。现

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消化道出血症状控制,但病人精神较差嗜睡,反应迟激素和升压药物。 钝,两手出现扑翼样颤动。

8.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问:1.诊断应考虑什么?须进一步作哪些检查? 答:分两方面:一方面为肝功能减退所引起的表现,2.解释病情的发展原因。 一方面为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表现,前者表现为:营养障碍,3.如何处理? 内分泌失调,凝血障碍,出血倾向,皮肤、粘膜黄染,消答:(1)病人有多年腹胀,厌油,消化不良病史,考化功能障碍及解毒功能障碍。后者表现为:脾脏肿大,静虑为肝病所引起,再加病人嗜酒加剧肝病发展引起肝硬脉曲张及腹水形成。 变,此次吃苹果后并发出血故考虑诊断为肝硬变合并上消

9.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化道大出血并发肝昏迷。为进一步确诊,需检查肝功能,答: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可排出脓血便,血氨、电解质等,待病情稳定后可查B超,食管胃肠钡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有腹疼及里急后重,腹痛一般多为餐透视,以观察肝脏情况及静脉曲张情况。 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部。其他胃肠表现有食 (2)病人在严重上消化道大出血后出现精神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脏肿大。常见的全身性症神经症状:嗜睡,反应迟钝,且有扑翼样颤动,这些症状状有消瘦、乏力、发热及贫血。少数急性暴发型者可出现应首先考虑肝硬变合并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水样便,高热,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甚引起,其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至结肠穿孔,休克,死亡等。 胃癌等,很少并发精神,神经症状,肝硬变合并消化道出

10.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怎样鉴别? 血后神经,精神症状再加扑翼样颤动往往是肝性脑病前期答:见附表: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鉴别表 的表现。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3)处理方面:一方面注意上消化道出血的年龄 40岁以下 变化, 一方面防止肝昏迷的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1)安静,20~40岁 暂禁食。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

病史 病史较短呈进行性发展,可有上腹\\=部肿块 血象。3)注意尿量及大便情况。4)补充血容量及保证营养:病史较长,周期性发 给以输血,输液。5)应用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10u~20u

作明显,全身表\\=现轻,无上腹部肿块 加入5%葡萄糖静脉缓慢滴注。6)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胃酸 缺酸 ①可用弱酸溶液灌肠,清洗肠道积血以免蛋白质分解产 正常、偏高 氨。②新霉素口服或保留灌肠以抑制肠道细菌产氨。③静

溃疡面大小 2.5cm以上 脉滴注谷氨酸盐或精氨酸使血氨下降。 ④及时纠正水、电2.5cm以下 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给予补液补钾。

胃镜检查 溃疡边缘整齐,因充血,水肿而增\\=厚,参考答案 溃疡表面洁净,覆以白色纤维样渗出物,可有点状出血。 一、填空

39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急性单纯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

2.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肥厚性胃炎

3.粘膜表层充血性红斑 粘膜水肿 粘液增多

附着在粘膜不易脱落 炎症重者粘膜脆弱易

出血靡烂 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 粘膜下血管网透见 粘膜混浊肿胀皱襞粗大

4.①粘液细胞 ②主细胞 ③壁细胞 5.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精神神经因素 胃

粘膜-粘液屏障受损 幽门排空延

迟及其它慢性疾病

6.胃粘膜屏障被损害 胃酸分泌增加 7.饱餐后疼痛,有进食~~疼痛~~缓解的节律特

点 饥饿性疼痛,有疼痛~~进食~~

缓解的节律特点

8.胃溃疡胃酸正常或偏低 十二指肠溃疡多有胃

酸分泌增高

9.在活动期 为愈合过程 癌变

10.幽门管溃疡 球后溃疡 胃和十二指肠复合

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

11.活动期 愈合期 疤痕期 溃疡有炎症浸

润 溃疡变浅变小 溃疡灶肉芽形成

12.龛影 变形,粘膜集中及功能异常 13.出血 穿孔 梗阻 癌变

14.面色苍白,烦燥,冷汗,脉速,腹式呼吸消失,

腹肌强直并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等。

15.消化性溃疡 胃癌 急性糜烂性胃炎 肝

硬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6.呕血 便血 周围循环障碍。 17.胃酸作用而形成正铁血红素所致 18.功能性梗阻 器质性梗阻

19.胃癌 慢性胃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 胆囊

炎与胆结石

20.吐出隔餐或隔宿食物

21.5ml 50~75ml 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

物作用而形成硫化铁所致

22.胃溃疡

23.上消化道大出血 急性穿孔 24.胃癌

25.胃窦 胃小弯 贲门 胃体 胃底

26.直接蔓延 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 种植转

27.隆起型 平坦型 凹陷型 腺癌 粘膜癌

低分化癌 未分化癌

28.淋巴转移 左锁骨上 脐周 29.肝 肺 骨骼 脑 卵巢

40

30.表面轻微不规则突出或凹陷 边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 轮廓不整齐的龛影 胃腔缩小

蠕动减少

31.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32.手术根治切除

33.免疫因素 细菌感染因素 遗传因素

34.初发型 慢性复发型 慢性持续型 急性

暴发型 慢性复发型

35.结肠粘膜多发性浅表溃疡 粘膜粗糙不平脆

弱易出血 结肠纽带平或钝甚至消失

36.慢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阿米巴痢疾 肠激惹

综合征 结肠癌 血吸虫病 克隆病

37.低血钾 抗毒蕈碱药 钡剂灌肠

38.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

化 淤血性肝硬化 药物性(化学性)肝硬化 代谢性肝硬化 营养性肝硬化 原因不明的肝硬化 小结节性 大结节性 混合性 再生结节不明显性

39.假小叶的形成

40.雌激素 蜘蛛痣 肝掌 性欲减退 睾丸

萎缩 毛发脱落 乳房发育 月经不调 闭经 不孕

41.营养缺乏 失血增多 脾功能亢进 肝合

成凝血因子减少 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42.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 腹壁和脐周静脉

曲张 痔静脉曲张 腹腔其他静脉丛曲张

43.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 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

腹水

4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感染

45.门脉高压 低蛋白血症 肝淋巴液漏出 46.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感染 大量利尿和放

腹水 电解质紊乱 高蛋白饮食 饮酒和

便秘

47.前驱期 昏迷前期 昏睡期 昏迷期 轻

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 睡眠障碍,扑击样

震颤及意识错乱 昏睡肌胀力增加,锥体束征常阳性 深昏迷不能唤醒各种反射消失

48.联合 间歇 交替 49.慢性肝炎 原发性肝癌

50.巨块型 结节型 弥漫型 肝细胞型 胆

管细胞型 混合型

51.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 种植转移 52.肝脓肿 肝硬化 其他上腹部肿物

53.水肿 出血 坏死 急性水肿型 急性出

血坏死型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54.梗阻 感染 中毒 血管损伤 20.ABCDE 55.消化性溃疡穿孔 急性胆囊炎 急性肠梗阻 21.ABCD 22.ABCDE 23.ABCE 56.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24.BCD 57.(1)休克 (2)腹膜炎 (3)胸膜炎和肺不张 25.ABCDE 26.ABCDE 27.ABCDE

(4)消化道出血及皮肤紫癜 (5)播散性血 28.ABCDE

管内凝血 (6)血钙、血糖降低 (7)急性肾衰 29.ABCE 30.ABCDE 58.减少胰腺分泌 四、名词解释 59.十二指肠悬肌以上的消化道出血 食管 胃 1.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腺体萎缩而伴有肠腺上皮

十二指肠 上段空肠 胰胆病变 细胞增生存在时,则称为“肠腺上皮化生”。

60.十二指肠溃疡 胃粘膜糜烂 胃溃疡 食2.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溃疡时称复合性溃疡。

管静脉曲张 食管贲门撕裂症 十二指肠糜 3.十二指肠前后壁一对相吻合的溃疡存在时称“吻

烂 食管溃疡 合性溃疡”。 61.出血停止和病情稳定数天后 再出血 检查4.是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能阻止H+从胃

改日进行 腔回渗入粘膜,有抵抗酸性胃蛋白酶消化胃粘膜的作用。

二、判断题 5.也称早期肝硬变,肝功能代偿较好,缺乏明显症 状和体征,多在手术或体检时被发现。 三、选择题 6.是指重症肝病过程中出现的功能性肾衰竭,临床 (一)单项选择 表现以少尿、无尿、氮质血症,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为主1.D 2.D 3.C 4.A 5.B 要表现,病情顽固,常导致死亡。 6.B 7.C 8.D 9.D 10.D 7.也叫肝性昏迷,是由于肝脏功能不全而引起的精11.B 12.D 13.B 14.C 15.C 神神经症状,是重症肝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16.B 17.D 18.C 19.D 20.D 死亡原因之一。 21.D 22.D 23.C 24.B 25.C 8.肝癌的早期,癌肿体积<5cm,在临床上无明显26.D 27.A 28.D 29.C 30.B 症状和体征,须经特殊检查而发现的肝癌。 31.C 32.C 33.B 34.D 35.A 9.又称胰岛非β细胞瘤或胃泌素瘤,是由于胰岛非36.C 37.C 38.D 39.C 40.D β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导致胃肠41.C 42.B 43.C 44.A 45.B 道多发性溃疡。 46.C 47.D 48.C 49.A 50.C 10.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时出现胃小凹上皮细胞增51.D 52.B 53.C 54.B 55.C 生,局部粘膜层反而变厚称萎缩性胃炎伴过形成。 56.C 57.D 58.D 59.D 60.C 11.胃或十二脂肠溃疡病灶一般只单个,若2上以61.C 62.D 63.D 64.B 65.B 上,则称为多发性溃疡。 (二)双项选择 12.少数消化道溃疡患者于背部六~十二胸椎棘突1.BD 2.AB 3.BD 4.BD 附近有压痛点,称为 Boas征。

5.BD 13.在上消化道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紧急内镜

6.DE 7.BE 8.BD 9.AC 10.DE 检查,即可及时明确病因,又能经内镜 紧急止血,称急11.CD 12.BC 13.BC 14.AD 诊胃镜。

15.CD 14.消化性溃疡在溃疡活动期出现粘膜周围炎症充

16.AC 17.AC 18.AB 血水肿或反射性幽门痉挛,致幽门暂时性梗阻,称功能性 (三)多项选择 或内科性梗阻。 1.ABCDE 2.ABC 3.ACD 15.胃癌晚期癌组织侵犯或累及全胃致使胃僵硬,

4.ABCD 称皮革胃。

5.ABCD 6.ABCD 7.ABCE 8.ABC 16.胃癌癌细胞侵入浆膜后脱落到女性卵巢,引起9.ABC 10.BCD 11.ABCD 12.ABC 实体性粘液癌,此种转移癌称Krukenberg瘤。 13.ABCD 14.ABCD 15.ABC 17.又称节段性肠炎,病变在回肠未端及其邻近结

16.ABCE 肠,常呈节段分布。临床表现以脐周或 右下腹痛,大便

17.ACDE 18.ABDE 19.ABC 糊状,脓血粘液少见,伴肿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

41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8.多发生在肝细胞癌,出现血液、代谢、内分泌

等系统紊乱综合征。常见有红细胞增多,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低血糖、高血钙、高血脂等。

19.下腔静脉栓塞引起肝静脉闭塞,导致肝淤血及

门静脉高压等综合表现,称Budd-chiari综合征。

20.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

丢失20%以上者称为上消化道大出血。

五、问答题

1.答:原有疼痛节律消失,表现为上腹胀痛,并于

饭后加重,多伴有大量呕吐,吐后方感舒适,可吐出隔餐或隔宿食物,具有酸臭味,亦可有嗳气、返酸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检:上腹膨隆,并可见扩大的胃型、胃蠕动波及腹部震水音。严重时则伴有失水,营养不良,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X线钡餐检查:胃影扩大,蠕动增强,胃排空时间延长,钡剂在胃内滞留达6小时以上。

其治疗瘢痕性幽门梗阻,必需手术治疗。充血,痉挛等病变引起的暂时性梗阻,经内科治疗可缓解,故一般采用内科方法进行处理,原则是先减轻胃负担,以便缓解症状,补充营养 ,具体方法是:

1)卧床休息,

2)禁食或进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3)应用抗酸药物及抗胆碱药物,以减轻水肿及痉

挛。

4)补液维持营养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5)每晚睡前抽洗胃一次,先抽出胃内容物,估计梗

阻程度,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减轻胃内刺激,减轻胃粘膜炎症、水肿,使胃得到充分休息。若经以上处理2周后仍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2.答:1)绝对卧床休息,尽量解除患者顾虑和紧张

情绪,对焦虑和烦燥不安者应用镇静剂,可给以安定10mg,肌注。体检应重点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注意保暖。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脉搏,血红

细胞及血红蛋白量,并注意出血量及尿量,作好记录。

3)制止出血:可用止血敏,对羧基苄胺,维生素K

等。甲氰咪呱对出血亦有有显著治疗效果。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则应采取紧急措施,如可用冰水洗胃,去甲肾上腺素冰水内服,胃镜下电凝或激光止血。

4)补充血容量:对失血过多及休克者可给予输血、

输液。

5)一般不必禁食,可给于流质饮食,当大量呕血时

则暂时禁食。

6)手术治疗,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时。

3.答:由于早期胃癌缺乏明显症状,故早期诊断比

较困难,病人就医时已多晚期,从而失去治疗时机,因此胃癌的诊断应注意早期的症象,下列各点应考虑胃癌的可

42

能。

1)凡中年以上的患者出现上腹症状,特别是病程较

短,疼痛持续者应想到胃癌。

2)原以确诊为溃疡病者,如出现疼痛节律消失,厌

食,消瘦等应想到胃癌。

3)胃溃疡患者,在一个月左右的严格内科治疗后症

状仍无好转,或X线检查及胃镜检查显示溃疡反而增大者应考虑。

4)多次组胺或最大组胺刺激后,如果仍胃酸缺乏,

应考虑有胃癌的可能。

5)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者应想到胃癌。 以上各种情况都要警惕胃癌的可能,应及时进行胃镜活组织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及早进行治疗。

4.答:1)清除和治疗诱发因素,如控制感染;选用

对肝脏无损害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引起的应清洗肠道,避免血液在肠道内积存。治疗腹泻,慎用利尿剂和腹腔大量放液。

2)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如限制蛋白摄入,抑制肠

道细菌以减少氨的产生。可服新霉素0.5~1.0g,每日三次。或用乙酰氧肟酸0.5~1.0g每日三次。

3)降低血氨:可用谷氨酸盐20~50ml静脉内滴入,

或用精氨酸20~40g静脉滴入。

4)取代脑组织中假性神经传递介质;可用左旋多巴

0.5g每日三次口服或1.0g静脉给药。

5)有脑水肿征象时应使用脱水剂;甘露醇或山梨

醇。

6)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给予输液及

补钾。

7)必要时应给予糖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 5.答:肝硬变出现腹水时应注意和心性腹水、肾性

腹水及结核性腹膜炎所引起的腹水相鉴别:

1)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腹水:往往有心脏病病史,表

现喘咳,不能平卧,检查体征有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及心脏杂音,肝脏肿大并有压痛,下肢呈凹性水肿,X线显示心界增大。

2)肾脏病引起的腹水则因肾小球基底膜漏出大量

白蛋白引起血浆蛋白降低所致。往往有肾脏病史下肢及全身性水肿,化验:尿蛋白阳性,血浆蛋白降低,肾功能障碍。某些肝硬变晚期的难治性腹水,可出现肝肾综合征而有尿检查异常,此时应从病史、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进行鉴别。

3)结核性腹膜炎:可有结核病史,以发热,盗汗、

腹痛、腹泻等为主要表现,腹部可能扪及包块,血沉增快,腹水检验为渗出液性质等可以鉴别。

6.答:1)限制钠盐:低盐饮食,钠盐的摄入量不超

过每天1g。血钠过低时应限制饮水量,24小时在1000ml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以内为宜。 作明显,全身表\\=现轻,无上腹部肿块

2)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过低的顽固性腹胃酸 缺酸 正常、偏高

水,输入低钠的血浆白蛋白对消除腹水或水肿有一定作溃疡面大小 2.5cm以上 2.5cm以下 用。 胃镜检查 溃疡基底部不规则,表面污垢灰黑,\\=

3)适当应用利尿剂;可用双氢克尿塞配合安体舒通有出血,周围不规则

联合使用,慎用强烈利尿剂以免发生电解质紊乱,肝昏迷。呈结节样隆起与周边界线不清 溃疡边缘整齐,为防止血钾过低,服用排钾利尿药时需补充钾盐。 因充血,水肿而增\\=厚,溃疡表面洁净,覆以白色纤维样

4)如病人大量腹水以致不能耐受或引起肾功能障渗出物,可有点状出血。

碍时,可适量放腹水,但放液量不宜过多过快,以防止发大便潜血 持续阳性,很少转阴 阳性,治疗后可生蛋白丢失过多,电解质紊乱或肝性脑病。 转阴

5)有条件可采用各种方法使腹水浓缩回输以提高治疗 制酸药效果不佳 制酸药可缓解疼痛

血浆胶体渗透压。 预后 决定于手术 良好

7.答:根据病人的轻、重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总 六、病例分析

的来说可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抗休克治疗: 答:(1)病人有多年腹胀,厌油,消化不良病史,

1)一般治疗:注意控制饮食,轻者进低脂,低蛋白,考虑为肝病所引起,再加病人嗜酒加剧肝病发展引起肝硬

较重者应禁食,严重者则须胃肠减压。在禁食及胃肠减压变,此次吃苹果后并发出血故考虑诊断为肝硬变合并上消期间,注意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化道大出血并发肝昏迷。为进一步确诊,需检查肝功能,

2)药物治疗:以减少胰腺分泌,降低胰酶活性,防血氨、电解质等,待病情稳定后可查B超,食管胃肠钡

止胰腺继续被消化。可选用抗胆碱能药及胰高血糖素;阿餐透视,以观察肝脏情况及静脉曲张情况。 托品0.3~0.5mg肌注,每日2~4次,胰高血糖素1mg·q6h(2)病人在严重上消化道大出血后出现精神神经症静注。 状:嗜睡,反应迟钝,且有扑翼样颤动,这些症状应首先

3)止痛;剧烈疼痛时可用度冷丁50mg~100mg肌考虑肝硬变合并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引起,其

注或吗啡10mg加阿托品0.5mg肌注。 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胃癌等,

4)预防和控制感染:常用庆大霉素16万u~24很少并发精神,神经症状,肝硬变合并消化道出血后神经,

万u肌注或静脉点滴。 精神症状再加扑翼样颤动往往是肝性脑病前期的表现。

5)严重出血性胰腺炎时要及时抢救休克,注意补充(3)处理方面:一方面注意上消化道出血的变化,

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一方面防止肝昏迷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1)安静,暂禁激素和升压药物。 食。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血

8.答:分两方面:一方面为肝功能减退所引起的表象。3)注意尿量及大便情况。4)补充血容量及保证营养:

现,一方面为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表现,前者表现为:营养给以输血,输液。5)应用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10u~20u障碍,内分泌失调,凝血障碍,出血倾向,皮肤、粘膜黄加入5%葡萄糖静脉缓慢滴注。6)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染,消化功能障碍及解毒功能障碍。后者表现为:脾脏肿①可用弱酸溶液灌肠,清洗肠道积血以免蛋白质分解产大,静脉曲张及腹水形成。 氨。②新霉素口服或保留灌肠以抑制肠道细菌产氨。③静

9.答: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可排出脓脉滴注谷氨酸盐或精氨酸使血氨下降。④及时纠正水、电

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有腹疼及里急后重,腹痛一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给予补液补钾。 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部。其他胃肠表 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脏肿大。常见的全内科学——第四章 泌尿系统 身性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及贫血。少数急性暴发型者一、名词解释 可出现水样便,高热,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 1. 急性肾炎综合征 2.组织性蛋白尿 3.功乱,甚至结肠穿孔,休克,死亡等。 能性蛋白尿

10.答:见附表: 二、选择题 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鉴别表 (一)A型题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1 .引起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年龄 40岁以下 20~40岁 A .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淋球菌 病史 病史较短呈进行性发展,可有上腹\\=部肿块 D.分枝杆菌 E.大肠杆菌 病史较长,周期性发 2.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43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A.膜性肾炎 B.急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 D.膜性增生性肾炎 E.系膜增生性肾炎 3.新月体主要由哪些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脏层上皮细胞 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D.以上均有 E.壁层上皮细胞 4.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脂性肾病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以上均不是 5.急性肾小球肾炎肉眼变化主要呈现

A.大白肾 B.蚤咬肾和大红肾 C.多发性小脓肿 D.多囊肾 E.固缩肾

6.新月体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增生形成

A.系膜细胞 B.足细胞 C.内皮细胞 D.壁层上皮细胞 E.中性粒细胞 7.肾原发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

A.移行上皮癌 B.肾母细胞瘤 C.鳞状细胞癌 D.血管肉瘤 E.肾腺癌 8.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变质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9.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变化是 A.大红肾 B.大白肾 C.蚤咬肾 D.疤痕肾 E.固缩肾

10.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在光镜下的改变是

A.肾小球轻度肿大 B.肾小球内皮细胞轻度增生 C.肾小管上皮细胞脂变

D.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 E.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11.急性肾盂肾炎是

A.纤维素性炎 B.变态反应性炎 C.变质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12.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女性,多由上行性感染引起 B.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盂,下行性感染先累及皮质的间质

C.是由细菌直接感染肾间质引起的炎症 D.是肾盂粘膜和肾小球的增生性炎症

E.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脓肿

13.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肾小球的

A.肾球囊壁层上皮增生.形成大量新月体 B.毛细血管丛内皮细胞显著增生肥大 C.系膜细胞增生并产生大量基质 D.肾球囊壁增厚.肾小球周围纤维化 E.基底膜伸出钉突状突起 14 .膀胱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A.无痛性血尿 B.膀胱刺激综合征 C.尿路梗阻 D.蛋白尿和管型尿 E.腹部肿块 15.电镜下显示肾小球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有电子

44

致密的沉积物,考虑

A.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快速进行行性肾小球 C.膜性肾小球肾炎同

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 E.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Ⅱ型)

16.有关肾病综合征的描述.下列哪项除外?

A.高血压 B.高脂血症 C.高度水肿 D.低蛋白血症 E.高蛋白尿 (二)X型题

1.发展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是 A.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B.膜性肾小球肾炎

C.急性弥慢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新月体内的成分有

A.壁层上皮细胞 B.纤维素 C.单核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

3.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变

A.肾肿大、充血 B.表面散在多数大小不等的脓肿

C.髓质内可见黄*色条纹向皮质伸展 D.肾盂粘膜充血水肿、脓性渗出物覆盖 4.肾病综合征表现为

A.高血压 B.低蛋白血症 C.高度水肿 D.高脂血症 E.蛋白尿 5. 慢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

A.多尿 B.夜尿 C.少尿 D.高血压 E.肾功能不全 三、问答题

1. 怎样诊断急性肾炎?

2.慢性肾小球肾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3.肾病综合征有哪些临床特征?可引起哪些并发症?

4.泌尿系感染的途径有几条?为什么本病多见于女性?应该如何预防?

5.慢性肾衰可累及哪些器官、系统? 一、名词解释

1. 以突起的血尿、蛋白尿、少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为表现,其中血尿为必备。 2.因组织遭受破坏后而释出胞质中各种酶及蛋白质,在肾小球滤液中浓度超过肾小球吸收阈值,而从尿中排出。

3.包括运动、发热、过冷、过热、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引起的蛋白尿,诱因去除后常可消失。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C 3.E 4.B 5.B 6.D 7.E 8.E 9.B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0.C 11.D 12.D 13.C 14.A 15.D 16.A (二)X型题

1.ABCD 2.ABC 3.ABCD 4.BCDE 5.ABDE 三、问答题

1. 链球血感染后1~3周出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血清补体C3下降,甚至氮质血症,可诊断本病。 2.(1)水肿:多为眼睑及下肢轻、中度水肿,重者可遍及全身。产生水肿的原因,一是球管功能失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明显,而肾小球重吸收功能未相应降低;二是长期蛋白尿引起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2)高血压:高血压的程度差异可很大,常伴一系列高血压症状,如左心室肥大、心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为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

(3)尿异常:蛋白尿:尿蛋白量常在1~3g/d,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造成;

血尿:多为镜下血尿,也可出现肉眼血尿; 管型尿:当蛋白尿和血尿明显增多时尿中常出现各种管型。

(4)贫血:程度不同。早期由于蛋白丢失、营养不良引起,晚期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使贫血加重。 3.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①水肿;②大量蛋白尿;③低蛋白血症;④高脂血症。

它可并发以下疾病:①感染;②血栓和栓塞;③急性肾功能衰竭。

4.感染途径:①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②血行性感染:较少见。③淋巴源性感染:更少见。④直接感染。

女性因前尿道短,加之月经、性生活、妊娠等因素,使细菌容易侵入;女性婴幼儿的尿道口常被粪便污染而易致感染。故本病多见于女性。

预防:鼓励多饮水,勤排尿,搞好妇幼卫生,特别是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及女婴尿布卫生,严格掌握尿路器械检查指征。

5.肾性肾衰可累及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 内科学——第五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 一、名词解释

1. 中间综合征 2.迟发性脑病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理化因素所 一、名词解释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缓解 3.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二、选择题

45

1.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最有意义的是

A.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减少 C.贫血 D.出血 E.以上都不是

2.确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

A.全血细胞减少 B.白细胞计数增多 C.周围血片中可见幼稚细胞 D.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E.骨髓涂片原始粒细胞>30% 三、问答题

1.什么叫贫血?贫血有哪些治疗方法? 2.怎样治疗缺铁性贫血? 3.怎样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4.简述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5.简述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血象和骨髓象有何不同?

6.简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一、名词解释

1.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 2.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血象Hb≥100g/L(男)或90g/L(女及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象:原始+早幼粒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

3.此时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少,除血清铁蛋白<1.2ug/L外,转铁蛋白饱和度<15%,FEP>4.5ug/gHb,但血红蛋白的含量并不减少,故血红蛋白是正常的。 二、选择题 1.E 2.E 三、问答题

1.贫血是指外周血液血红蛋白(Hb)低于正常值下限。成人男性<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即为贫血。

贫血的治疗方法有:①病因治疗;②补充造血要素;③输血,掌握好适应症;④其他特殊治疗。

2.病因治疗:在治疗前尽可能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硫酸亚铁0.3g,每日3次。

①注意事项:饭后或饭中服,忌茶,可同服维生素C或稀盐酸。

②疗效观察:5~10天后网织红细胞上升,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2月后可至正常。

③疗程: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用3~6月。 (2)注射铁剂

①适应症口服铁不能耐受、口服无效或有吸收障碍、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需迅速纠正缺铁。

②制剂及方法右旋糖酐铁深部肌肉注射,从少量开始。

总剂量(mg)=300×(15-患者血红蛋白g/dl)+500 ③注意药物反应。 3.(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脾肿大。

(3)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组织细胞增多。

(4)能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4.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①多见于青少年;②起病较急,进展快,病程短;③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感染所致)、出血、贫血;④组织、器官浸润表现为淋巴结和肝脾肿大、骨关节痛及胸骨压痛、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慢性白血病临床表现①多见于中年人;②起病缓慢,进展较慢,病程较长;③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可有贫血、出血及感染;④脾肿大明显,且出现较早。 5.(1)血象

①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在(2.0~4.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或轻度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粒细胞可有核左移或右移。

②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粒细胞有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2)骨髓象

①白细胞减少症:可呈代偿性增生,或增生低下,或粒细胞成熟障碍。

②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成熟受阻,或粒细胞再生障碍。 6.(1)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急性型开始可静脉滴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一般口服泼泥松每日30mg~60mg,2~4周后逐渐减量。慢性期需小剂量维持半年。 (2)脾切除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需大剂量维持或有禁忌症者。

(3)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有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等。

(4)其他治疗达那唑,每日0.2g~0.4g,分次口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输新鲜血或短期输注血小板悬液(用于抢救时)。

泌尿系统疾病 一、填空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首发症状多为___,和___。 水肿,血尿

2.急性肾炎最常见的病因是___。 链球菌感染

46

3.急性肾炎尿液检查以出现___,为其特征。

红细胞管型

4.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症状的原因是___, 引

起___, 由于___,而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肾小球损伤,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

5.慢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上以___,等为其特征。 管型的出现

6.慢性肾炎肾脏基本的病理改变为___, ___,

___。

细胞增生,炎性渗出,组织变性坏死

7.慢性肾炎随病情进展病理表现趋向一致,出现

___, ___,肾小管___, 相对正常的肾小球___,以维持肾功能,肾小管相对的___。

普通毛细血管腔狭窄、闭塞而缺血,肾小球玻璃样变性,硬化、萎缩而消失,随之萎缩代偿期肥大,增粗、延长

8.肾单位包括___,___,两部分。 肾小体,肾小管

9.慢性肾炎发展至晚期,肉眼下两侧肾脏变小而

硬,称为___肾。

终末性固缩肾

10.慢性肾炎的共同性表现有___,___,___,和___。 水肿,高血压,尿异常改变,贫血

11.慢性肾炎产生水肿的原因为:①___,②___。 (1)球管功能失衡、水钠潴留,(2)低蛋白血症、血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12.慢性肾炎引起的高血压,多为___,高血压,且

以___,升高较明显为其特点。

持续性中度以上高血压,舒张压

13.慢性肾炎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为:(1)___,(2)___。 (1)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心搏出量高,(2)肾素分泌增多、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使小动脉收缩

14.慢性肾炎蛋白尿主要由于___。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致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15.慢性肾炎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由于___。

至晚期,由于肾实质大量被毁损减少,贫血加重。

蛋白质大量丢失引起的营养不良、促使红细胞生成因子分泌减少

16.慢性肾炎临床分型可分为四种类型:(1)___,

(2)___, (3)___, (4)___。

普通型,肾病型,高血压型,急性发作型

17.肾病型慢性肾炎的特点为:___, ___, ___,

___。

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降低,高度水肿,血脂升高 18.对慢性肾炎高血压型的治疗原则应是___,___。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在选择降压药时应___。

调节血压,防止持续高血压损害心、肾功能,不减少肾血流量

19.目前对慢性肾炎肾病型的治疗采用___, ___,

及___,联合治疗,疗效较好,疗程缩短,减少复发。

激素,免疫制剂,中医辨证论治

20.急性肾炎若病情迁延___年以上应警惕发展为

慢性肾炎。

21.慢性肾炎诊断疑难时可作___检查。 肾活检

22.慢性肾炎高血压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继发肾损

害的主要鉴别是___, ___, ___,等。

后者病史中高血压在先,尿改变异常在后,肾功能损害较严重、有眼底病变

23.慢性肾炎肾病型与微小病变型肾病鉴别要点是

___,___, ___, ___。

微小病变型肾病常见于青少年,无高血压及血尿表现,肾功能常正常,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效好

24.慢性肾炎需与哪些全身疾病引起的肾损害相鉴

别___, ___, ___, ___。

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性肾炎,遗传性肾炎,痛风性肾病

25.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目的是___,___。 维护和改善肾功能,终止或延缓其恶化进程

26.慢性肾炎并发感染时选用抗菌药物应避免使用

___。

肾毒性药物

27.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具备标准是:___,___,___,

___, 前两条必备。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高脂血症

28.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为:___,___。 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随尿排出体外

29.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有多种,其常见的有

___,___, ___,___,___, 等。

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病,膜性肾病,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硬化

30.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分为两型:___, ___, 其

中___,对糖皮质激素治疗

效果好__,常伴有不同程度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受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Ⅰ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Ⅱ型,Ⅰ型,Ⅱ型

31.明确引起肾病综合征病因的检查手段是___。 肾脏组织活检

47

32.肾病综合征易并发___,___, ___。

感染,高凝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33.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

___, ___,___。

抗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利尿作用

34.临床对肾病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

情况将其分为:___,___, ___,3种类型。

激素敏感型,激素依赖型,激素无效型

35.尿路感染通常是指___,病变。常分为___,感

染和___,感染。

泌尿系统受细菌的直接侵犯而引起的炎症性,下尿路,上尿路

36.引起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___,最为常见,其

次有___, ___,___等。

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

37.细菌侵入尿路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1)___,

(2)___,(3)___,(4)___。

(1)上行性感染,(2)淋巴道感染,(3)血源性感染,(4)邻近组织感染的直接蔓延

38.引起上行性感染的主要诱发因素有:(1)___,

(2)___,(3)___,(4)___,(5)___。

1)女性前尿道短、加之月经、性生活、妊娠等因素、细菌易侵入,(2)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3)膀胱输尿管返流,(4)导尿及尿路器械检查,(5)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39.急性膀胱炎多由___,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等尿路刺激症状。

上行性感染,尿频,尿急,尿痛

40.急性肾盂肾炎若高热持续不退,往往提示合并

有___,___,或___。

尿路梗阻,肾脓肿,败血症

41.慢性肾盂肾炎发展至疾病晚期,常有肾功能受

损,首先出现___减退,继而___肾功能衰竭。

肾小管浓缩功能,肾小球

42.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出现夜尿增多,多尿提示___

功能减退。

肾小管浓缩

43.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出现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提

示___功能受损。

肾小球

44.尿路感染时尿常规出现白细胞或颗粒管型,常提

示___。

肾盂肾炎

45.尿路感染时尿细菌培养应包括___,和___。 治

疗原则包括___, ___ ,___等。

菌落计数,药物敏感试验,积极彻底进行抗菌治疗,消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除诱发因素,防止复发

46.急性膀胱炎根据___, ___, ___,等可明确诊

断。

尿路刺激征,尿白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阳性 47.急性肾功能衰竭根据病因分为:___, ___,___,

三类。

肾前性,肾实质性,肾后性

48.急性肾衰典型表现是:___, ___, ___。 少尿,氮质潴留,水、电解质紊乱 49.肾后性急性肾衰的特点___。 突然无尿

50.急性肾衰的发病机制有___, ___, ___, ___,

等方面的理论。

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管堵塞、反漏,肾小管上皮细胞粘附改变、钙离子内流,表皮生长因子对急性肾衰修复的重要作用

51.肾缺血引起急性肾衰的病理改变为:___, ___,

___,而出现少尿。___引起___, 形成尿流障碍。

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血管持续收缩,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52.急性肾衰改善预后的关键是___, ___。 早发现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早处理

53.急性肾衰根据病情的演变规律,可分为3期:

(1)___, (2)___, (3)___。

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54.少尿期超过4周提示___。 肾实质损害严重

55.急性肾衰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___,___,___,等表现。

水潴留,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56.治疗急性肾衰的有效疗法___,___。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57.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一系列___,为主及___,

失调的综合征。

以蛋白质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8.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各种肾病中,以___,最多见,

其次有___, ___。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动脉硬化症

59.诱发和加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因素有___,

___, ___, ___,___, ___, ___, ___,等。

感染,肾毒物质,失水,高血压,降压过度,心衰,手术,创伤

60.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各种中毒症状是由于___所

致。

潴留于体内的有毒代谢产物

61.临床将肾功能不全分为下列三期:(1)___,

48

(2)___,(3)___。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3)尿毒症期

62.氮质血症期,肌酐清除率低于___, 血肌酐___,

血尿素氮___。

正常值的50%,〉177μmol/L(2mg/dl),〉9mmol/L(25mg/dl)

6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1)___,

(2)___,(3)___,(4)___。

(1)治疗原发病,(2)去除诱发因素,(3)调整饮食,(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64.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

中毒过程中,应防止___,及___。

心衰,低钙抽搐

二、判断题 ( 对者打“√”,错者打“×”) 1.目前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损伤多数是通

过体液免疫。 ( √ )

2.免疫复合物型慢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必须要有

补体参与。 ( × )

3.免疫复合物型慢性肾炎是属于Ⅲ型变态反应。

( × )

4.慢性肾炎最后使肾小球萎缩,肾小管也随之萎

缩。 ( × )

5.慢性肾炎蛋白尿主要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

性增高,致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 √ )

6.慢性肾炎蛋白尿中的蛋白70% 以上为球蛋白。

( × )

7.慢性肾炎患者常因呼吸道感染而急性发作,使病

情急剧恶化。 ( √ )

8.慢性肾炎即使在缓解期,肾小球病理改变仍在继

续,因而有复发倾向。 ( √ )

9.慢性肾炎发展至晚期尿量减少,蛋白漏出也减

少。 ( √ )

10.慢性肾炎高血压型以血浆白蛋白降低为突出表

现。 ( × )

11.慢性肾炎患者血肌酐清除率低于正常的30%,

血浆中尿素氮已发生潴留。 ( √ )

12.慢性肾炎均是有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的结果。

( × )

13.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各型慢性肾炎的治疗。

( × )

14.慢性肾炎肾病型的治疗应首选细胞毒性免疫抑

制剂。 ( × )

15.慢性肾炎水肿开始出现于下肢,以后波及全身。

( × )

16.慢性肾炎肾病型的胸水或腹水属于漏出性。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 √ ) 质食物。 ( √ )

17.管型是慢性肾炎特征之一,最常见的是白细胞39.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治疗可以应用利尿剂及

管型。 ( × ) 补充血浆胶体渗透压。 ( √ )

18.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尿内红细胞增多,甚至40.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

出现肉眼血尿。 ( √ ) 综合征均可应用糖皮质激素。 ( × )

19.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多,肾功41.肾病综合征合并溃疡、结核、严重感染者也可

能恶化快。 ( √ ) 应用糖皮质激素。 ( × )

20.急性肾盂肾炎的抗菌治疗应首选青霉素。 42.尿路刺激症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及夜尿增多。

( × ) ( × )

21.慢性肾盂肾炎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两侧或一侧43.尿液培养到球菌,虽菌落计数〈105/ml仍可认

肾脏缩小,肾盂肾盏的形态异常等改变。 为尿路感染。 ( √ ) ( √ ) 44.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肾盂炎抗菌药物应首选G-22.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早出现的中毒症状是胃肠道细菌敏感的抗生素。 ( √ ) 症状。 ( √ ) 45.早孕合并尿路感染时可应用庆大霉素治疗。

23.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就是尿毒症。 ( × )

( × ) 46.对于无症状细菌尿者无需进行正规抗菌治疗。

24.尿毒症患者因从尿排出大量蛋白,故宜给予高( √ )

蛋白饮食。 ( × ) 47.急性肾衰严重者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5.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比重可在1.018以下。 ( √ )

( √ ) 48.急性肾衰病人尿比重常大于1.020。

26.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摄取足够的植物蛋白,( √ )

如豆类等。 ( × ) 49.急性肾衰肾前型应及早补液,越多越快治疗效

27.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较有效的办法,果越好。 ( √ )

可延长生命。 ( √ ) 50.急性肾衰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碱中毒

28.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放射性核素肾图呈低水平和高钾血症。 ( √ )

延长线或低水平递降线。 ( √ ) 51.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称为少尿。

29.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高血钾(>10mmol/L)的危( √ )

险性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52.慢性肾衰病人皮肤表面干燥,常有皮疹及色素( √ ) 沉着。 ( √ )

30.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长期治疗不能完全治53.慢性肾衰病人检查肾图时会出现分泌段延长。

愈时,应寻找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 √ ) ( √ )

31.水肿常为急性肾炎的首发症状。 三、选择题

( × ) (一)单项选择

32.急性肾炎引起的高血压常为一过性。 1.慢性肾炎每日排出尿蛋白3.5g以上,见于下列

( √ ) 哪一型。 ( B )

33.红细胞管型为急性肾炎的特征性尿液改变。 A.普通型 B.肾病型

( √ ) C.高血压型 D.隐匿型

34.肾小球滤过率一过性下降,并出现短期氮质血2.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灵敏的检查是。

症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 ( √ ) ( B )

35.急性肾炎即使原发病不明显,也应在发病后常 A.血尿素氮测定 B.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规使用青霉素。 ( √ ) C.酚红排泄率测定 D.尿浓缩稀释试验

36.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呈全身性明显浮肿,指3.慢性肾炎肾病型与肾小球肾病鉴别,下列哪项最

压不凹陷。 ( × ) 有参考意义。 ( D )

37.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 A.水肿程度 B.尿蛋白量

但预后好。 ( × ) C.低蛋白血症 D.肾功能测定

38.肾病综合征肾功能正常者,可以补充优质蛋白4.患者,50岁,头昏,乏力,浮肿。检查:血压

49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23.9/13.3KPa(180/90mmHg),血尿素氮12mmol/L,降压12.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酸中毒时,二氧化碳结合治疗应选用: ( B ) 力下降至多少应给予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

A.美加明 B.甲基多巴 ( C ) C.胍乙啶 D.优降宁 A.二氧化碳结合力20mmol/L 5.女,45岁,头昏乏力一月,尿频、尿急。检查: B.二氧化碳结合力15mmol/L

血压23.9/13.3KPa(180/100mmHg),尿 C.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

常规:蛋白(+)、红细胞0~1/高倍、白细胞4~5/高 D.二氧化碳结合力18mmol/L 倍,尿培养大肠杆菌〉105/ml,血尿素氮15mmol/L,13.高血压浮肿多年,近感气促、无力、尿少,血诊断为: ( C ) 压23.9/13.3KPa(180/100mmHg),尿常规:蛋白(++)、颗

A.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型 粒管型0~1/高倍、红细胞0~1/高倍。血尿素氮 B.慢性肾炎普通型 C.慢性肾盂肾炎 20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0mmol/L给予5%碳酸氢钠 D.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300ml静脉滴入后,患者发生手足抽搐,应给予。 6.女,30岁,突起尿频、尿急、尿痛。检查体温( C )

37℃,脉搏80次/分、血压14.6/9.3KPa(110/70mmHg), A.速尿 B.苯巴比妥纳 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肾区无叩击痛。尿常规:蛋 C.葡萄糖酸钙 D.氯化钾 白(-),红细胞5~10 /高倍、白细胞15~40/高倍。诊断14.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磷升高是由于。 为: ( C ) ( B )

A.慢性肾盂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A.肾小球滤过下降 B.肾小管排泄功能减 C.急性膀胱炎 D.急性肾炎 少 7.慢性肾炎晚期,尿蛋白减少,表示: C.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D.肠道内吸收增加

( B ) 15.急性肾盂肾炎与膀胱炎鉴别,下列哪项结果对

A.肾小球多数修复 B.肾小球多数损坏 前者有诊断价值: ( C ) C.肾小球无变化 D.肾小管重吸收 A.尿频、尿急、尿痛不明显 8.对无全身表现,泌尿系刺激征不明显的慢性肾盂 B.尿沉渣白细胞较多

肾炎患者,下列哪项对诊断最有帮助: C.尿沉渣有白细胞管型

( B ) D.尿沉渣红细胞较多 A.尿沉渣镜检脓细胞 B.尿细菌培养加菌16.尿毒症伴有高血磷时,下列哪些药物可降低血

落计数 磷。 ( D )

C.血细菌培养 D.酚红排泄试验 A.氯化钙 B.高渗葡萄糖胰岛素 9.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或感染症状不易控制, C.苯丙酸诺龙 D.碳酸钙

下列何种检查对指导治疗意义较大。 17.下列哪项提示尿毒症患者病情垂危:

( B ) ( C ) A.浓缩稀释功能试验 B.尿细菌培养加菌 A.高血压 B.水肿

落计数 C.心包摩擦音 D.皮肤瘙痒

C.血细菌培养 D.酚红排泄试验 18.慢性肾炎高血压型,合并尿毒症,酸中毒、贫10.下列哪项是尿路感染最多见的侵入途径。 血及高钾,治疗应选用: ( C )

( A ) A.静注速尿 B.静注葡萄糖酸钙

A.上行性感染 B.淋巴道感染 C.进行血液透析 D.静注碳酸氢钠 C.血源性感染 D.邻近组织感染的直接蔓19.急性肾炎有水肿者下列治疗哪项不正确:

延 ( D )

11.尿路感染时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多少才有临 A.应限盐 B.控制进水量

床意义。 ( D ) C.饮食宜清淡、营养高

A.菌落计数〉102/ml D.大量进食蛋白质 B.菌落计数〉103/ml 20.慢性肾炎引起的蛋白尿为: ( B ) C.菌落计数〉104/ml A.选择性蛋白尿 B.非选择性蛋白尿 D.菌落计数〉105/ml C.少量蛋白尿 D.蛋白管型

50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21.尿路感染女性高于男性发病的原因下列哪项错 A.青霉素钠盐 B.庆大霉素

误: ( D ) C.红霉素 D.麦迪霉素

A.女性尿道短易在经期、妊娠期受细菌侵入 E.氨苄青霉素 B.女婴尿道口常被粪便污染 (三)多项选择 C.性生活增加女性的易感性 1.慢性肾炎肾病型的主要表现为: D.女性易发生前列腺增生 ( ABDE ) (二)双项选择 A.大量蛋白尿 B.高度水肿 1.慢性肾炎高血压的原因是 ( BD ) C.血浆球蛋白降低 D.高胆固醇血症 A.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E.血浆白蛋白降低 B.水纳潴留,血容量增加 2.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C.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 BCDE ) D.肾素分泌增多 A.慢性肾炎的唯一病因是链球菌感染 E.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B.慢性肾炎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大 2.慢性肾炎贫血的原因为: ( BC ) C.慢性肾炎普通型的尿蛋白量每日在3.5克以 A.血尿 下 B.蛋白大量丢失引起的营养不良 D.50岁以上的男性由于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发 C.促红细胞生成因子分泌减少 病率增加 D.铁吸收不良 E.糖尿病患者,细菌易于侵入尿路 E.维生素B12缺乏 3.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下3.氮质血症是指: ( BD ) 列哪项是错误的: ( ABC ) A.血氨升高 B.血尿素氮升高 A.多尿、比重在1.018以上 C.血肌酸升高 D.血肌酐升高 B.尿蛋白量较前增加 C.肌酐清除率在 E.血氮升高 50%以上 4.慢性肾炎尿中可出现的管型有: D.血常规示中度以上贫血

( BD ) E.尿比重可固定在1.010

A.红细胞管型 B.颗粒细胞管型 4.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有: C.上皮细胞管型 D.蜡样管型 ( ABC ) E.白细胞管型 A.高钾或低钾 B.高钠或低钠 5.下列哪项可在肾小管功能减退时出现: C.低钙高磷 D.低磷高钙

( AC ) E.高氯或低氯

A.酚红排泄率下降 B.内生肌酐清除率降5.对于慢性肾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低 ( ABD )

C.酸中毒 D.血尿素氮升高 A.多见于青少年或老年 E.血肌酐升高 B.均有急性肾炎史 6.尿毒症伴有高血钾时,下列哪些药物可降低血 C.类肾病型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

钾: ( AB ) D.高血压型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A.氯化钙 B.高渗葡萄糖胰岛素 E.普通型可有轻度血压升高 C.苯丙酸诺龙 D.氢氧化铝凝胶 6.慢性肾炎高血压可出现 ( ABCD ) E.维生素D A.左心室肥大 B.心功能不全 7.目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是: C.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

( CD ) D.眼底有渗出或出血 E.肾功能进一步恶

A.输入必需氨基酸 B.肠道排毒疗法 化 C.透析和血滤疗法 D.肾移植 7.下列哪项检查对慢性肾炎的诊断与鉴别有帮助: E.消除诱发因素 ( ABCDE ) 8.下列哪种抗生素对急性肾盂肾炎是适用的: A.血清补体测定

( BE ) B.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

51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C.尿蛋白分析 16.男性患尿路感染低于女性的原因主要是: D.静脉肾盂造影 ( AB ) E.放射性核素肾图及肾扫描 A.男性尿道较长 B.分泌前列腺素有杀菌8.典型的慢性肾盂肾炎的的诊断依据有: 作用

( ABCDE ) C.尿路粘膜有抗菌能力

A.有反复发作史 D.尿液不断冲洗尿道 B.发作时有典型的尿路刺激征 17.慢性肾衰紧急透析的讯号是: C.尿检白细胞增多 D.尿沉渣有白细胞或( BD )

颗粒管型 A.心律失常 B.心前区出现摩擦音

E.尿细菌培养阳性 C.心力衰竭 D.心包炎 9.下列哪项符合肾结核的特点: E.胸腔积液

( ABCDE ) 四、名词解释

A.起病缓慢 1.免疫复合物: 细菌和病毒等物质侵入机体后,在 B.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而持续存在 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当这些抗原物质在血内再次与相应的 C.常有肉眼血尿 D.尿检有结核杆菌 抗体相遇,便发生特异性结合,成为循环免疫复合物(IC)。 E.X线肾盂造影区有结核钙化影或破坏征象 2.终末期固缩肾: 慢性肾炎发展到晚期,肉眼下两10.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检查有下列哪项异常: 侧肾脏小而硬,称为终末期固缩肾。

( ABCDE ) 3.肾性高血压: 血压持续性中度以上升高,且以舒

A.血常规示中度以上贫血、血小板减少 张压升高较明显,血压常在18.6/12.0KPa~26.6/16.0KPa B.血浆白蛋白下降 C.血尿素氮、血肌酐升左右,称为肾性高血压。 高 4.氮质血症: 肾损害加剧引起肾功能减退,当肌酐

D.酸中毒时,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清除率低于正常的50%时,血浆中非蛋白氮潴留,尿素氮 E.血钙低,血磷高 及肌酐升高,称为氮质血症。 1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包括: 5.选择性蛋白尿: 微小病变肾病引起肾小球滤过

( ABCDE ) 膜的电荷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排出大量白蛋白为主

A.水肿 B.高血压 的蛋白尿,称为选择性蛋白尿。 C.少尿 D.血尿 6.非选择性蛋白尿: 当肾小球滤过膜的组织结构 E.蛋白尿 遭到破坏,除白蛋白外,其他大分子血浆蛋白均可滤过,12.急性肾炎尿液检查常见到: 随尿排出,称非选择性蛋白尿。

( ABC ) 7.膀胱刺激征: 当泌尿系受细菌感染时,常表现为

A.红细胞 B.透明或颗粒管型 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称膀胱刺激征。 C.红细胞管型 D.蜡样管型 8.非少尿性急性肾衰: 排尿量每日超过400ml,甚

13.慢性肾炎临床分为: 至如常人, 但其尿素氮和肌酐仍随病情进展而升高, 引起

( ABCD ) 肾功能急骤下降,此型肾衰称为非少尿型肾衰。

A.普通型 B.肾病型 9.尿毒症: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C.高血压型 D.急性发作型 的终末阶段。出现以蛋白质代谢产物潴留为主及水、电解 E.混合型 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种综合症。 14.慢性肾炎并发感染时避免使用的抗生素: 10.尿毒症毒素: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随着病情进

( ABC ) 展,残存肾单位越来越少,血液内开始出现有毒代谢物质

A.庆大霉素 B.卡那霉素 潴留。这些潴留于体内的有毒代谢产物统称为尿毒症毒 C.磺胺嘧啶 D.青霉素钠 素。 15.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发病有: 11.代谢性酸中毒: 机体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在

( ABCD ) 疾病过程中不能被体液缓冲系统中和,也不能由肺、肾排

A.IgA肾病 B.膜性肾病 泄来调整时引起的酸中毒。 C.微小病变肾病 五、问答题 D.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 1.急性肾炎的发病机理?

52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答:当致病因素(细菌或病毒等)侵入机体后,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若抗体与抗原在血液循环中形成可溶性复合物(IC),沉积在肾小球基膜中,激活补体后,引起肾小球的炎症和毛细血管内凝血。

2.慢性肾炎临床分型有几型?各有何特点?

答:(1)普通型:表现为中等蛋白尿、每日排出尿蛋白1.5~3.5g,可有轻度血压升高,水肿时有时无,尿中常有红细胞和各种管型。

(2)肾病型:本型突出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日排

出尿蛋白〉3.5g,高度水肿,血浆白蛋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尿中有红细胞和各种管型。

(3)高血压型:除上述普通型表现外,以持续中度

以上高血压为突出表现。本型心血管并发症多,肾功能恶化快。

(4)急性发作型:慢性肾炎过程中在感染、劳累等

诱因作用下,肾功能急骤恶化,进入发作期,常可经及时治疗缓解。

3.慢性肾炎肾病型如何治疗?

答:(1)一般治疗:水肿重者卧床休息,限制摄入食盐(3~5g/d)。如肾功能正常,可给予高蛋白饮食,肾功能不全者应控制蛋白质的入量,水肿严重者应注意入水量,合并感染者应及时控制。

(2)利尿消肿:可联合应用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速尿等利尿药物。大量利尿后须防止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钾盐。血浆蛋白过低时,利尿效果不佳,应补充血浆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利尿。

(3)糖皮质激素,一般采用强的松,开始剂量40~80mg/d,分3~4次口服,显效后可逐步减少药量,每1~2周减少5mg,当减至每日15~20mg/d时,减药速度还要减慢,减至最小有效量后,维持6~12个月。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4)免疫抑制剂:当用激素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100~150mg/d,分2~3次口服,或20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总量6~8g。用药期间定期检查白细胞。

(5)中医中药与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提

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用量,从而降低其副作用。

4.慢性肾盂肾炎应与那些疾病鉴别?如何鉴别? 答:(1)急性肾盂肾炎仅有发热、腹痛或腰背痛,而尿路症状不典型者,应与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膈下脓肿及腹膜炎等相鉴别,一般尿液检查常能协助诊断。

(2)肾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起病缓

慢,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而持续存在。常有肉眼

血尿,尿检有结核杆菌,X线肾盂造影肾区有结核钙

53

化影或破坏征象。多数病人存在有肾外结核或结核病的中毒症状。

(3)慢性肾炎:可有急性肾炎史、水肿及尿蛋白含

量较多,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胆固醇可升高,尿细菌培养阴性,抗菌治疗无效。

(4)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与急性肾盂肾炎的区

别,前者多有:1)病情迁延不愈超过6个月;2)以前的反复发作史;3)病期不明确,而在急性症状控制后仍有肾功能减退或X线异常表现者。

5.尿毒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应作哪些实验室及其

它辅助检查?

答:尿毒症的临床表现:(1)中毒症状:1)消化系统最早出现症状,表现为口内常有尿味,恶

心、呕吐、腹泻,甚而呕血、便血等;2)神经表现为精神萎糜,头痛嗜睡,甚者可有癫痫样抽搐,意识障碍;3)心血管系统的表现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心包摩擦音常示病情垂危;4)造血系统常有严重贫血,出血倾向、鼻衄、紫癜等;5)呼吸系统可有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大的呼吸;6)其它尚可见皮肤干燥、瘙痒、骨痛等。(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1)水代谢紊乱;表现脱水或水肿;2)电解质紊乱,可出现高血钠或低血钠,低血钾或高血钾,低血钙、高血磷等;3)代谢性酸中毒。

有关尿毒症的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包括:1)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浆蛋白、血尿素氮和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钾、血钠、血钙、血磷的测定。2)尿液检查;3)放射性核素肾图;4)放射核素肾扫描或肾B型超声检查。

六、病例分析

男性,55岁,10年前血压增高,近2~3年未测血压,2年来夜尿多,并常有双下肢浮肿,视力减退。体检:血压28/16KPa(210/120mmHg),血红蛋白110g/L,尿蛋白(+)~(++),尿中红细胞4~6/HP,血浆白蛋白35g/L,血尿素氮9mmol/L,血胆固醇7mmol/L,血肌酐187mmol/,L眼底Ⅲ级动脉硬化。静脉肾盂造影双侧显影欠佳,无类似家族史,应诊断为什么病?为什么?

答:病人年龄较大,有高血压病史,尿蛋白量不多,虽有肾功能损害,但贫血不显著,血浆白蛋白降低不明显,血压较高,视网膜动脉硬化较明显,以上均支持高血压病Ⅲ期。但病人有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所以也应与慢性肾炎高血压型鉴别。慢性肾炎发病年龄较轻,高血压在肾炎之后,蛋白尿较多,贫血与低蛋白血症较明显,肾功能损伤相对较严重,该病人与此情况不符。由于病人既往无泌尿系统感染史,尿沉渣白细胞不多,静脉肾盂造影双侧病变对称,所以也不支持慢性肾盂肾炎。

最后诊断为①高血压病Ⅲ期 ②慢性肾动能不全。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水肿 血尿 2.链球菌感染

3.红细胞管型

4.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 肾小球损伤 肾

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

5.管型的出现

6.细胞增生 炎性渗出 组织变性坏死

7.普通毛细血管腔狭窄,闭塞而缺血 肾小球玻

璃样变性 硬化,萎缩而消失 随之萎缩

代偿期肥大 增粗,延长 8.肾小体 肾小管 9.终末性固缩肾

10.水肿 高血压 尿异常改变 贫血

11.(1)球管功能失衡,水钠潴留 (2)低蛋白血症,

血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12.持续性中度以上高血压 舒张压

13.(1)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心搏出量高 (2)

肾素分泌增多,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使小动脉收缩

14.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致使大量血浆蛋

白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15.蛋白质大量丢失引起的营养不良,促使红细胞

生成因子分泌减少

16.普通型 肾病型 高血压型 急性发作型 17.大量蛋白尿 血浆白蛋白降低 高度水肿

血脂升高

18.调节血压 防止持续高血压损害心,肾功能

不减少肾血流量

19.激素 免疫制剂 中医辨证论治 20.一年 21.肾活检

22.后者病史中高血压在先 尿改变异常在后

肾功能损害较严重,有眼底病变

23.微小病变型肾病常见于青少年 无高血压及

血尿表现 肾功能常正常 糖皮质激素及

免疫抑制剂疗效好

24.糖尿病肾病 过敏性紫癜肾炎 狼疮性肾炎

遗传性肾炎 痛风性肾病

25.维护和改善肾功能 终止或延缓其恶化进程 26.肾毒性药物

27.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明显水肿 高

脂血症

28.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 超

54

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随尿排出体外

29.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病 微小病变肾病

IgA肾病 膜性肾病

30.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Ⅰ型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Ⅱ型 Ⅰ型 Ⅱ型

31.肾脏组织活检

32.感染 高凝血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33.抗炎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利尿作用 34.激素敏感型 激素依赖型 激素无效型

35.泌尿系统受细菌的直接侵犯而引起的炎症性

下尿路 上尿路

36.大肠杆菌 副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葡萄

球菌

37.(1)上行性感染 (2)淋巴道感染 (3)血源性

感染 (4)邻近组织感染的直接蔓延

38.(1)女性前尿道短,加之月经,性生活,妊娠等

因素,细菌易侵入 (2)尿路梗阻(如结

石、肿瘤) (3)膀胱输尿管返流 (4)导尿及尿路器械检查 (5)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39.上行性感染 尿频 尿急 尿痛 40.尿路梗阻 肾脓肿 败血症 41.肾小管浓缩功能 肾小球 42.肾小管浓缩 43.肾小球 44.肾盂肾炎

45.菌落计数 药物敏感试验 积极彻底进行抗

菌治疗 消除诱发因素 防止复发

46.尿路刺激征 尿白细胞增多 尿细菌培养阳

47.肾前性 肾实质性 肾后性

48.少尿 氮质潴留 水、电解质紊乱 49.突然无尿

50.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肾小管堵塞、反漏 肾

小管上皮细胞粘附改变,钙离子内流 表皮生长因子对急性肾衰修复的重要作用

51.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

下降 肾血管持续收缩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52.早发现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 早处理 53.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54.肾实质损害严重

55.水潴留 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56.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57.以蛋白质代谢产物潴留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

58.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肾小动脉

硬化症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59.感染 肾毒物质 失水 高血压 降压过2.慢性肾炎发展到晚期,肉眼下两侧肾脏小而硬,

度 心衰 手术 创伤 称为终末期固缩肾。

60.潴留于体内的有毒代谢产物 3.血压持续性中度以上升高,且以舒张压升高较明61.(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显,血压常在18.6/12.0KPa~26.6/16.0KPa左右,称为肾

期(氮质血症期) (3)尿毒症期 性高血压。

62.正常值的50% 〉177μmol/L(2mg/dl) 〉4.肾损害加剧引起肾功能减退,当肌酐清除率低于

9mmol/L(25mg/dl)。 正常的50%时,血浆中非蛋白氮潴留,尿素氮及肌酐升高,

63.(1)治疗原发病 (2)去除诱发因素 (3)调整称为氮质血症。

饮食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5.微小病变肾病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被

64.心衰 低钙抽搐 破坏,通透性增加,排出大量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称为 二、判断题 选择性蛋白尿。 1. 2. 3. 4. 5. 6.当肾小球滤过膜的组织结构遭到破坏,除白蛋白6. 7. 8. 9. 10. 外,其他大分子血浆蛋白均可滤过,随尿排出,称非选择11. 12. 13. 14. 15. 性蛋白尿。 16. 17. 18. 19. 20. 7.当泌尿系受细菌感染时,常表现为尿频、尿急、21. 22. 23. 24. 25. 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称膀胱刺激征。 26. 27. 28. 29. 30. 8.排尿量每日超过400ml,甚至如常人,但其尿素31. 32. 33. 34. 35. 氮和肌酐仍随病情进展而升高,引起肾功能急骤下降,此36. 37. 38. 39. 40. 型肾衰称为非少尿型肾衰。 41. 42. 43. 44. 45. 9.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46. 47. 48. 49. 50. 段。出现以蛋白质代谢产物潴留为主及水、电解质和酸碱51. 52. 53. 平衡失调的一种综合症。 三、选择题 10.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随着病情进展,残存肾单 (一)单项选择 位越来越少,血液内开始出现有毒代谢物质潴留。这些潴1.B 2.B 3.D 4.B 5.C 留于体内的有毒代谢产物统称为尿毒症毒素。 6.C 7.B 8.B 9.B 10.A 11.机体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在疾病过程中不能11.D 12.C 13.C 14.B 15.C 被体液缓冲系统中和,也不能由肺、肾排泄来调整时引起16.D 17.C 18.C 19.D 20.B 的酸中毒。 21.D 五、问答题 (二)双项选择 1.答:当致病因素(细菌或病毒等)侵入机体后,机1.BD 2.BC 3.BD 4.BD 体产生相应抗体。 若抗体与抗原在血液循环中形成可溶性

5.AC 复合物(IC),沉积在肾小球基膜中,激活补体后,引起肾

6.AB 7.CD 8.BE 小球的炎症和毛细血管内凝血。 (三)多项选择 2.答:(1)普通型:表现为中等蛋白尿、每日排出1.ABDE 2.BCDE 3.ABC 尿蛋白 1.5~3.5g,可有轻度血压升高,水肿时有时无,

4.ABC 尿中常有红细胞和各种管型。

5.ABD 6.ABCD 7.ABCDE (2)肾病型:本型突出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日排

8.ABCDE 出尿蛋白〉3.5g,高度水肿,血浆白蛋白降低,高胆固醇

9.ABCDE 10.ABCDE 11.ABCDE 血症。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尿中有红细胞和各种管型。

12.ABC (3)高血压型:除上述普通型表现外,以持续中度

13.ABCD 14.ABC 15.ABCD 16.AB 以上高血压为突出表现。本型心血管并发症多,肾功能恶17.BD 化快。 四、名词解释 (4)急性发作型:慢性肾炎过程中在感染、劳累等1.细菌和病毒等物质侵入机体后,在体内产生相应诱因作用下,肾功能急骤恶化,进入发作期,常可经及时

抗体。当这些抗原物质在血内再次与相应的抗体相遇,便治疗缓解。 发生特异性结合,成为循环免疫复合物(IC) 3.答:(1)一般治疗:水肿重者卧床休息,限制摄

55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入食盐(3~5g/d)。如肾功能正常,可给予高蛋白饮食,肾功能不全者应控制蛋白质的入量,水肿严重者应注意入水量,合并感染者应及时控制。

(2)利尿消肿:可联合应用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速尿等利尿药物。大量利尿后须防止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钾盐。血浆蛋白过低时,利尿效果不佳,应补充血浆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利尿。

(3)糖皮质激素,一般采用强的松,开始剂量40~80mg/d,分3~4次口服,显效后可逐步减少药量,每1~2周减少5mg,当减至每日15~20mg/d时,减药速度还要减慢,减至最小有效量后,维持6~12个月。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4)免疫抑制剂:当用激素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100~150mg/d,分2~3次口服,或20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总量6~8g。用药期间定期检查白细胞。

(5)中医中药与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提

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用量,从而降低其副作用。

4.答:(1)急性肾盂肾炎仅有发热、腹痛或腰背痛,

而尿路症状不典型者,应与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膈下脓肿及腹膜炎等相鉴别,一般尿液检查常能协助诊断。

(2)肾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起病缓

慢,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而持续存在。常有肉眼

血尿,尿检有结核杆菌,X线肾盂造影肾区有结核钙化影或破坏征象。多数病人存在有肾外结核或结核病的中毒症状。

(3)慢性肾炎:可有急性肾炎史、水肿及尿蛋白含

量较多,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胆固醇可升高,尿细菌培养阴性,抗菌治疗无效。

(4)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与急性肾盂肾炎的区

别,前者多有:1)病情迁延不愈超过6个月;2)以前的反复发作史;3)病期不明确,而在急性症状控制后仍有肾功能减退或X线异常表现者。

5.答:尿毒症的临床表现:(1)中毒症状:1)消化系

统最早出现症状,表现为口内常有尿味,恶

心、呕吐、腹泻,甚而呕血、便血等;2)神经表现为精神萎糜,头痛嗜睡,甚者可有癫痫样抽搐,意识障碍;3)心血管系统的表现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心包摩擦音常示病情垂危;4)造血系统常有严重贫血,出血倾向、鼻衄、紫癜等;5)呼吸系统可有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大的呼吸;6)其它尚可见皮肤干燥、瘙痒、骨痛等。(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1)水代谢紊乱;表现脱水或水肿;2)电解质紊乱,可出现高血钠或低血钠,低血钾或高血钾,低

56

血钙、高血磷等;3)代谢性酸中毒。

有关尿毒症的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包括:1)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浆蛋白、血尿素氮和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钾、血钠、血钙、血磷的测定。2)尿液检查;3)放射性核素肾图;4)放射核素肾扫描或肾B型超声检查。

六、病例分析 答:病人年龄较大,有高血压病史,尿蛋白量不多,虽有肾功能损害,但贫血不显著,血浆白蛋白降低不明显,血压较高,视网膜动脉硬化较明显,以上均支持高血压病Ⅲ期。但病人有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所以也应与慢性肾炎高血压型鉴别。慢性肾炎发病年龄较轻,高血压在肾炎之后,蛋白尿较多,贫血与低蛋白血症较明显,肾功能损伤相对较严重,该病人与此情况不符。由于病人既往无泌尿系统感染史,尿沉渣白细胞不多,静脉肾盂造影双侧病变对称,所以也不支持慢性肾盂肾炎。

最后诊断为①高血压病Ⅲ期 ②慢性肾动能不全。

1.触诊发现肝大时,应如何进行描述?并以肝癌为例说明之。

触及肝脏时,应详细描述其大小、质地、表面形态、压痛、搏动等。大小:一般以右锁骨中线肋下缘至肝下缘的距离为准(以cm表示),同时注明肝上界的位置,肿大较明显的肝脏尚应测量正中线上,肝下缘与剑突的距离。质地:肝质地分3级,即质软如触唇感;中等硬度质韧如触鼻尖感;质硬如触前额感。表面形态:注意肝脏表现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整齐。压痛:正常肝或肝硬变时无压痛;如果肝包膜有炎性反应或被绷紧则肝有压痛。

肝癌多数有进行性肝脏肿大,一般是局限性的,质地坚硬。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肝脏边缘钝而不齐常有压痛。

2.患者女性,50岁,餐后2小时突发上腹持续性刀割样剧痛16小时,伴恶心、呕吐,平素体健。检体:神志清,体温39℃,呼吸36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10/8千帕。脐周皮肤见有紫斑。左下肺闻中、小湿罗音;心音弱,心率120次/分,律齐。腹膨隆,腹肌中度紧张,全腹有压痛及长反跳痛,以上腹偏左为著,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血象白细胞22×109/L,分叶核0.90。血清淀粉酶600苏氏单位。腹部X线见上、中腹多个气液平面。心电图:ST-T呈缺血性改变。

问: 1.疾病的诊断?(8分)2.写出诊断依据。(8

分)3.简述治疗方案。(4分) 诊断:

急性胰腺炎(出血型)并发休克、腹膜炎

诊断依据:①餐后突发的上腹剧痛,伴呕吐;②平素无慢性消化系疾病史;③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脐周紫斑;④血压降低,心率增快;⑤血清淀粉酶升高;⑥左下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肺湿罗音。

治疗原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积极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___、___和___。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和___。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有免疫性

8.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___、___和___。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9.目前在血循环中可以检测出的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有:①___②___③___。

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HBcAg和抗—HBc

29.甲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为___,乙型病毒性肝炎

潜伏期为___。

2~6周,6周~6个月

30.病毒性肝炎根据病毒种类不同分为___、___、

___、___和___五型。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31.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病源是___和___,以___

及___最为重要。

患者,病毒感染者,慢性患者,病毒感染者

32.病毒型肝炎的临床类型有___、___、___、___

和___。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瘀胆型肝炎, 肝炎肝硬化

11.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输血、注射等方式传播,垂直传播和性接触也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 (√ )

12.HBsAg阳性提示体内HBV在复制和传染性强。

( √ )

13.甲型肝炎传染性最大是在发病前4天至发病后

4~6天。 (√ )

14.甲型肝炎多有慢性病毒携带状态,而乙型肝炎

多无。 ( ×)

32.乙型肝炎病毒属于 ( B ) A.RNA病毒 B.DNA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肠道病毒

33.当血清中HBsAg阳性,HBeAg阳性时说明此

病人: (D )

A.无传染性 B.病情比较稳定

C.曾经感染乙肝病毒 D.具有较大传染性 34.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 (B ) A.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B.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C.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57

D.有感染性,无抗原性不产生任何抗体

35.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D ) A.毛细胆管瘀阻 B.肝细胞变性坏死

C.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 D.肝细胞广泛性坏死 36.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D ) A.广泛性肝细胞水肿及嗜酸性变

B.肝小叶呈广泛的坏死及形成再生结节 C.肝细胞呈点状或小灶性坏死

D.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及肝小叶被纤维组织分割 37.淤胆型肝炎引起黄疸的根本原因是: ( C ) A.肝细胞摄取胆红质障碍 B.肝细胞结合胆红质障碍 C.胆汁排泄障碍

D.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功能低下

38.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型与无黄疸型实质上区别

在于: ( D )

A.病原体不同 B.基本病变不同 C.传染源不同 D.基本病变的程度不同

39.病毒性肝炎的慢性与酒精性肝炎的区别,下列

哪项是最重要的: ( D )

A.病程长短 B.临床症状轻重

C.血液生化检查 D.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 40.对于突然出现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食欲不振和

乏力,肝大的男性病人,为尽快作出诊断,应立即作下列哪项检查: ( C )

A.血清胆红素 B.血清碱性磷酸酶 C.血清谷丙转氨酶 D.血清胆碱脂酶

41.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哪项是错误

的: ( B )

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 B.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

C.家庭内密切接触的可见于多种肝炎

D.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常呈家庭集聚现象 42.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患者最恰当的饮食是:

( D )

A.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B.高热量、低脂饮食 C.高蛋白饮食

D.适合病人口味的清淡饮食

43.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是:

( D )

A.乙型肝炎疫苗 B.丙种球蛋白

C.人血清白蛋白 D.高免疫抗乙肝球蛋白 44.一中年女性患者,有明显黄疸和皮肤瘙痒已月

余,伴轻度乏力和轻度食欲减退。血清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血清胆固醇均明显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升高,应考虑为:(B )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淤胆型肝炎 C.胆汁性肝硬变 D.原发性肝癌

45.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

是: ( A )

A.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B.毛细血管脆性减低 C.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D.维生素K的吸收障碍 46.下列哪项不属于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D )

A.输血途径 B.垂直传播 C.性接触 D.虫媒传播

47. 肝炎通过输血感染的最常见病原学诊断是:

(C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48.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 (A ) A.粪—口途径 B.输血途径 C.垂直传播 D.性接触

49.关于无症状的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发病机制,下

列哪项不正确: (C )

A.T淋巴细胞呈免疫耐受状态 B.病毒与宿主共生 C.病毒复制停止

D.感染的肝细胞功能受损害

50.慢性肝炎的病程是指: ( C ) A.超过1个月 B.超过3个月 C.超过6个月 D.超过12个月 51.关于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 D )

A.常有明显肝肿大 B.皮肤瘙痒

C.粪便颜色变浅 D.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10.下列哪项对急性重型肝炎诊断有较大意义: (BD )

A.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大于500单位 B.黄疸指数迅速增高 C.肝脾肿大

D.肝脏迅速缩小 E.周围循环衰竭

11.在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出现嗜睡时的治

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C )

A.增加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 B.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C.口服大量药物

D.预防及治疗感染等并发症

E.谷氨酸钠(钾)或精氨酸药物加入葡萄糖溶液内

静滴

58

12.关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下列不正确的有: ( BCDE )

A.主要传染源是慢性患者和慢性感染者 B.HBV经粪——口途径传播 C.目前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

D.乙肝患者应常规隔离至HBsAg阴转

E.乙肝疫苗不用于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 14.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特点是: ( ABCD ) A.具有抗原性 B.无感染性 C.能激发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D.产生的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E.以上都不是

15.血清中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可以说明:

( ACE )

A.乙型肝炎病人

B.曾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已治愈 C.病原携带者

D.接受过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注射 E.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

16.关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哪项是正确的:

( ABCE )

A.甲型肝炎多急起,黄疸型较多,预后较好 B.乙型肝炎起病隐袭且易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C.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 D.急性病毒性肝炎乙型多于甲型

E.慢性型肝炎乙型肝炎多见,甲型肝炎不发展为

慢性

17.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诊断,除症状体征外,下

列哪项是正确的: (ABCD )

A.接触史,注射或输血史

B.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或其它肝功能异常 C.肝脏病理检查有肝脏病变

D.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测定阳性 E.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胆固醇明显升高

18.病毒性肝炎引起黄疸的机理是: ( ACD ) A.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功能障碍 B.血中非结合胆红素来源增多 C.肝细胞结合胆红素功能障碍 D.肝细胞排泄胆红素功能障碍 E.以上都不是

19.关于病毒性肝炎,下列哪些是糖皮质激素的适

应症: (ABCE )

A.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趋向重型肝炎 B.重型肝炎 C.瘀胆型肝炎 D.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E.慢性肝炎有自身免疫反应现象者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20.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正确

的: ( ABCE )

A.黄疸前期发热

B.进入黄疸期,黄疸出现后,发热可骤退,食欲好转

C.黄疸期除黄疸外,仍有肝大,压痛及脾大 D.肝功能检查显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及絮

状试验阳性

E.黄疸于1~2周内达高峰

21.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下列正确的有:

(ABCD )

A.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B.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C.HAV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 D.HBV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排出体外 E.丙型肝炎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22.关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下列正确的

有: ( ABCDE )

A.病程超过半年

B.肝外脏器损害以关节炎和慢性肾炎多见 C.常有进行性脾肿大 D.肝功能持续异常

E.免疫球蛋白及自身抗体持续升高 23.关于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下列正确的有:

( ABCDE )

A.病情在10日内迅速恶化 B.明显出血倾向 C.肝萎缩可有肝臭 D.多数患者有脑水肿 E.病程一般不超过3周

24.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ABCD )

A.慢性肝炎时,ALT升高有时成为肝损害的唯一表现

B.AKP及r—GT在瘀胆型肝炎时均可升高 C.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

D.急性黄疸型肝炎尿胆原及尿胆红素均可阳性 E.瘀胆型肝炎时,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 25.关于乙型肝炎的病原学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ABCD)

A.抗—HBs阳转常作为机体获得对HBV免疫力的重要标志

B.HBeAg阳性提示复制和传染性强

59

C.高滴度抗—— HBc表示HBV有活动性复制

D.抗——HBcIgM是现症感染的HBV的标志

E.抗——HBe是乙型肝炎患者痊愈的重要标志 15.重复感染:某些传染病尚在病中,同一病原体从外界再度入侵,形成重叠感染。

4.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的改变有哪些?

答: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并可出现多种转氨酶(AST)升高,PT延长,胆红素升高,白蛋白下降,AFP升高等肝功能的改变。另外,还会有病原学指标的异常,如为甲型肝炎,抗HAV—IgM阳性。如为乙型肝炎,则HBsAg,抗—HBc,HBeAg等阳性,丙型肝炎抗HCV—IgM阳性,丁型肝炎抗HDV—IgM阳性,才能确诊。

内科学——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 一、名词解释

1. Graves病 2.异位ACTH综合征 3.Addison病 4.Somogyi现象 5.肾上腺危象 二、选择题

1.临床最基本的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方法是 A.心得安类β受体阻滞剂 B.手术 C .131碘治疗 D.抗甲状腺药物 E.安定 2.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系统合并症为

A.中枢神经损害 B.神经根炎 C.末梢神经炎 D.植物神经受损 E.运动神经炎 三、问答题

1.简述甲亢危象的处理? 2.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名词解释

1. 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或Basedow病,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除甲状腺肿大和高代谢症侯群外,尚有突眼以及较少见的胫前粘液性血肿或指端粗厚等。

2.异位ACTH综合征是由于垂体以外的恶性肿瘤产生的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过量的皮质类固醇。

3.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称为Addison病,由于自身免疫、结核、真菌等感染或肿瘤、白血病等原因破坏双侧肾上腺的绝大部分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所致。

4.即夜间曾有低血糖,因在睡眠中未被察觉,继而发现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

5.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在感染、创伤、手术、分娩、过劳、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失水或突然中断治疗等应激情况下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严重脱水、血压降低,心率快,脉细弱,精神失常,常有高热、低血糖症,低钠血症,血钾可低可高,如不及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时抢救,可发展至休克,昏迷,死亡。 4.类风湿关节炎的遗传易感基因是 二、选择题 A.HLA-B27 B.HLA-DR2 C.HLA-DR3 1.D 2.C D.HLA-DR4 E.HLA-DR5 三、问答题 5.关于NSAIDs类药物的副作用哪一项错误 1.(1)一般处理①降温——物理、药物方法;②吸 A.胃出血 B.胃穿孔 C.肾间质性损害 氧;③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补充足够的营养;D.肌肉溶解 E.胃溃疡 ④其他对症处理——心衰、休克感染等合并症。 6.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中关于X线表现的最低 (2)特殊处理①抑制释放:口服复方碘溶液抑制甲要求是 状腺素释放;②抑制合成,口服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密啶; A.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变窄 B.滑膜炎 C.血③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肌注利血平,无心衰管翳 D.骨质疏松 E.骨性强直 者可用心得安。 7.关于狼疮带试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能拮抗应激、解热,予 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B.取腕上方伸侧的正常氢化考的松静脉滴注。48小时不见好转,换血浆或腹膜皮肤 C.取红斑皮损部位的皮肤 透析。 D.真皮与表皮交界处可见IgG沉积带 E.真皮 2.(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代谢合与表皮交界处可见IgM沉积带 并症。常见于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伴应激时。临床表 8.抗磷脂抗体与以下哪些病症有关 现有恶心、呕吐、口渴明显、多饮、尿量增多,头痛、嗜 A.血小板减少 B.血栓 C.习惯性流产 睡、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后期失水、低血压,可昏迷。D.狼疮脑病 E.以上都是 少数人表现为腹痛,似急腹症。 9.关于A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感染:常见有皮肤感染、结核、泌尿系感染及 A.可见于正常人 B.>1∶20即有诊断意义 其它感染。 C.可见于SLE D.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3)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脂症、高血 E.其效价与病情活动程度不平行 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均较常人为高。 10.SLE可检测到的自身抗体中与习惯性流产有关的 (4)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是 心肌组织,以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A.抗RNP抗体 B.抗Sm抗体 C.抗SSA (5)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一部分。 抗体 D.抗ACL抗体 E.抗ds-DNA抗体 内科学——第七章 结缔组织和风湿病 11.SLE可检测到的自身抗体中与新生儿狼疮有关 一、名词解释 A.抗SSA抗体 B.抗SSB抗体 C.抗ACL 1. 风湿性疾病 2.自身免疫性疾病 3.竹节抗体 D.抗Sm抗体 E.抗RNP抗体 样脊柱 4.抗磷脂综合征 5.雷诺现象 12.用乳胶凝集法测定的RF是哪一种类型 二、选择题 A.IgM-RF B.IgG-RF C.IgA-RF 1.雷诺现象的皮肤颜色变化顺序为 D.IgD-RF E.IgE-RF A.红→白→紫 B.紫→红→白 C.紫→白→ 1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颈痛、双手感觉异常和力红 D.红→紫→白 E.白→紫→红 量减弱、腱反射亢进、Hoffman征阳性应首选下列哪种检 2.Schober试验: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查 作标记为零,向下_____厘米作标记,向上_____厘米再作 A.ESR B.CRP C.RF D.摄颈椎正侧标记,然后让患者弯腰,测量上下两个标记间的距离,若位X片 E.颈椎CT 增加小于4厘米为阳性_____。 三、问答题

A.向下3厘米作标记,向上6厘米再作标记, 1. 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B.向下5厘米作标记,向上5厘米再作标记,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其临 C.向下5厘米作标记,向上10厘米再作标记, 床价值怎样? D.向下10厘米作标记,向上5厘米再作标记, 一、名词解释 E.向下5厘米作标记,向上15厘米再作标记, 1. 是一种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它 3.关于类风湿结节的特点那一项错误 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 A.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B.质硬C.有压痛 D.常围软组织,包括肌、肌腱、韧带等的疾病,常见病有:风出现在关节伸侧受压部位的皮下组织E.对称性 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0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2.是指免疫系统丧失了对自身组织抗原的耐受性,以致其淋巴细胞对自身组织出现免疫反应并导致组织的损伤。

3.指强直性脊柱炎晚期,脊柱的椎间盘纤维环发生骨化,使脊柱外观象竹子一样。

4.指临床表现有动脉或静脉栓塞,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伴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

5.是指在原发病基础上,表现出遇冷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血管痉挛,引起指端发白或发绀,常累及双侧手指,有时是足趾。 二、选择题

1.E 2.C 3.C 4.D 5.D 6.D 7.A 8.E 9.B 10.D 11.A 12.A 13.D 三、问答题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一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摄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稀疏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有上述7项中4项者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2.(1)血液检查:红细胞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轻度减少,病情活动时更明显,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

(2)血清蛋白: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

(3)免疫球蛋白:活动期时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升高。 (4)抗核抗体(ANA):疾病活动期阳性率可达90%,是SLE的标准筛选实验,但特异性小。

(5)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对SLE的特异性高,阳性率65%,与病情活动关系密切,病情缓解则效价下降。

(6)抗Sm抗体:该项检查特异性高,SLE的阳性率为20%~30%。该抗体与SLE活动性无关。

(7).皮肤狼疮带实验: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皮肤表皮与真皮连接处有无免疫球蛋白沉着。阳性率为50%~70%。

(8)其他:狼疮细胞检查,阳性率及特异性均不高,仅供参考。

内科学——第八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中间综合征 2.迟发性脑病 二、选择题

61

(一)A型题

1.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主要因素有

A.物理、化学、生物、心理性等因素 B.物理、心理 C.化学、心理 D.生物、心理 E.生物、物理

2.下列因素哪一项不属于有害物理因素

A.高温、低温 B.高气压、低气压 C.噪声、振动 D.电离和非电离辐射E.细菌及病毒

3.诊断理化因素所致疾病,下列哪一项不妥

A.结合接触史、查明病因 B.结合临床表现 C.实验室检测 D.排除其他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 E.追问遗传史

4.有毒物质可多途径进入人体,下列哪一途径不妥 A.消化道 B.毛发 C.呼吸道 D.皮肤粘膜 E.伤口

5.为了及时治疗急性中毒,下列哪项可作为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

A.毒物接触史 B.临床表现 C.毒物分析 D.毒物接触史和毒物分析 E.毒物接触史和临床表现

6.下列哪种物质中毒具有缺氧和抑制酶的活力双重中毒机制

A.硫化氢 B.汽油 C.氰化物 D.棉酚 E.砒霜

7.一般认为在服毒后,宜在多长时 间内洗胃最有效 A.1小时 B.3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8.中毒伴肾功能不全或昏迷患者不宜使用下列哪种方法

A.吸氧 B.硫酸钠导泻 C.硫酸镁导泻 D.输液 E.洗胃

9.急性中毒时洗胃排除毒物治疗哪一项不妥

A.6小时内进行效果最好 B.6小时外仍有必要 C.每次注液200~250ml,不宜过多

D.洗胃宜尽早、彻底 E.洗液总量<8L为宜 10.清除进入人体尚未吸收的毒物,哪一项不正确 A.吞服腐蚀性毒物者不应催吐 B.昏迷患者插管洗胃可导致吸入性肺炎

C.清洗皮肤宜用肥皂水或温水 D.清除肠道内毒物宜用硫酸镁或蓖麻油导泻

E.清除眼部宜用清水彻底冲洗

11.抢救对硫磷等硫代类有机磷中毒者,洗胃液忌用 A.清水 B.高锰酸钾溶液 C.温水 D.碳酸氢钠溶液 E.生理盐水

1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符合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A.皮肤干燥,无汗 B.恶心呕吐 C.肌肉颤动 D.肺水肿 E.视力模糊,瞳孔缩小 13.小剂量美蓝静脉注射用于哪项抢救

A.重金属中毒 B.氰化物中毒 C.亚硝酸盐中毒 D.有机磷中毒 E.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4.亚硝酸盐或大剂量美蓝,硫代硫酸钠疗法用于哪项抢救

A.氰化物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有机磷中毒 D.酒精中毒 E.重金属中毒 15.常用氨羧螯合剂(依地酸钙钠)和巯基螯合剂(二硫丙醇、二硫丙磺钠、二巯丁二钠)用于哪项中毒抢救治疗

A.有机磷农药中毒 B.氰化物中毒 C.亚硝酸盐中毒 D.重金属中毒 E.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6.有机磷杀虫药在人体分布最多的器官为:

A.肺 B.肝 C.肾 D.脾 E.脑 17.有机磷杀虫药对人体的毒性主要是

A.增加乙酰胆碱酯酶活力 B.增加乙酰胆碱的产生

C.减少乙酰胆碱的产生 D.增加缓激肽的产生 E.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力

18.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最重要的指标为

A.确切的接触史 B.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症状 C.血胆碱酯酶活力降低 D.阿托品试验阳性 E.呕吐物有大蒜味

19.抢救急性敌百虫中毒者,清洗皮肤宜用

A.热水 B.清水 C.酒精 D.苏打水 E.上述均不是

2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烟碱样症状有哪项

A.多汗、流涎 B.尿失禁 C.头晕、头痛 D.肌肉颤动 E.肺水肿 (二)B型题

A.有机磷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氰化物中毒 D.铅中毒 E.急性酒精中毒 21.亚甲蓝治疗(小剂量) 22.亚甲蓝治疗(大剂量) 23.纳洛酮治疗

A.铅中毒 B.砷、汞中毒 C.亚硝酸盐中毒 D.氰化物中毒 E.有机磷中毒 24.依地酸钙钠治疗 25.二巯丙醇治疗 26.亚硝酸钠治疗

A.砷、汞中毒 B.铅中毒 C.有机磷中毒 D.氰化物中毒 E.亚硝酸盐中毒 27.阿托品治疗 28.解磷定治疗

62

A.阿托品 B.解磷定 C.甲氧胺 D.络贝林 E.西地兰

29.误服呋喃丹药中毒的解毒剂是

30.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治疗时,不能与3%碳酸氢钠溶液一起静脉滴注的药物是 三、问答题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分级及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

1. 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和迟发性脑病发生前,约在急性中毒后24~96小时突然发生的死亡。死亡前可先有颈、上肢和呼吸肌麻痹。累及颅神经者,出现眼睑下垂、眼外展障碍和面瘫。

2.重度中毒症状消失后2~3周发生的,主要累及肢体末端,且可发生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神经系统症状。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有机磷杀虫药抑制神经靶酯酶并使其老化所致。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A 2.E 3.E 4.B 5.E 6.C 7.C 8.C 9.E 10.D 11.B 12.A 13.C 14.A 15.D 16.B 17.E 18.C 19.B 20.D (二)B型题

21.B 22.C 23.E 24.E 25.B 26.D 27.C 28.C 29.A 30.B

三、问答题

(1)主要目的:决定解毒剂的首次剂量 (2)分级:

轻度中毒:以毒蕈碱(M)样症状为主,胆碱酯酶活 力在70%~50%

中度中毒:M样症状加重,出现烟碱(N)样症状,胆碱酯酶活力在50%~30%

重度中毒:除M、N样症状外,合并肺水肿、抽搐、昏迷、呼吸肌麻痹和脑水肿,胆碱酯酶活力在30%以下。 《内科学》课程简介 (Internal Medicine)(Innere Medizin)

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见习学时数、学分数 1.总学时数

5年制:140学时,7.5学分 7年制:248学时,12学分 2.理论学时数 5年制:100学时 7年制: 96学时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3.见习学时数: 5年制: 40学时 7年制:152学时

二、承担课程教学教研室 内科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内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不仅与临床各科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基础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整个医学均有重大的影响。 内科学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临床科研思路。通过内科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掌握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肺结核、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贫血、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中毒。

2.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病因、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心包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心律失常、胃炎、原发性肝癌、上消化道出血、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肾衰竭、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垂体性疾病、肾上腺皮质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机磷农药中毒。

3.掌握下列疾病的诊断要点,熟悉临床表现、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气胸、梅毒性心血管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CO中毒。 (二)基本技能

1.掌握病人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拟定合理诊断和治疗方案、撰写各种医疗记录、填写各种辅助检查申请单。

2.掌握静脉抽血、注射(皮下、肌肉、静脉)、皮试、供氧、吸痰、胸穿、腹穿、上鼻胃管、心外按摩、人工呼吸。熟悉骨穿、腰穿、洗胃、手指血糖。了解人工呼吸机、心脏电除颤器、腹膜和血液透析器的应用。

63

3.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和心电图诊断。掌握放射线、超声波、内镜检查的适应症。熟悉介入诊断和治疗、骨髓移植的适应症。

五、所用教材和参考书籍

1.教材:内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书籍: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 2001 六、考试成绩的折算方法 平时成绩 10% 见习成绩 10% 理论成绩 80%

第一次课 内科学绪论 —、目的和要求

1.认识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2.了解内科学的范围与内容、学习方法。 3.了解内科医师的要求和目的。

4.了解内科学发展与基础医学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内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内科学的范围与内容。 2.学习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3.医师的基本素质与道德修养。 4.临床实践的特殊性。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内科领域的发展,了解基础医学的发展对内科学的推动作用,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和前景。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 2001

3.Braunwald E, Fauci AS, Kasper DL, et al.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1 六、外文词汇

internal medicine内科学,pneumology肺病学,cardiology心脏病学,gastroenterology胃肠病学,nephrology肾脏病学,hematology血液病学,endocrinology内分泌学,rheumatology风湿病学。 七、复习思考题

1.内科学的范畴和内容?

2.临床医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第二次课 肺部感染性疾病 (一)肺 炎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掌握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军团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药物。

3.了解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发原因及治疗药物。 4.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肺炎的分类和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难点:细菌性肺炎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近代细菌性肺炎病原学特征和当今细菌耐药等敏感问题。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和抗感染药物选择的差异。介绍确定病原体的方法。 2.肺炎球菌肺炎

(1)介绍肺炎球菌的生物学特征。

(2)肺炎球菌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特殊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的特征。

(3)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4)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原则。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葡萄球菌肺炎、军团菌肺炎、厌氧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克雷白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抗感染的主要药物;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Thomas M, File Jr.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Lancet 2003; 362: 1991-2001

2.Lieberman D, Lieberman 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the elderly: a practical guide to treatment. Drugs Aging. 2000 Aug; 17(2):93105

3.Derek C, Angus, Thomas J.et al. 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2; (166) :717-723 六、外文词汇

pneumococcal pneumonia肺炎球菌肺炎,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Klebsiella pneumonia 克雷白杆菌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社区获得性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医院获得性肺炎,Legionaires disease军团菌病,Mycoplasma pneumonia 支原体肺炎,

64

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anaerobic bacteria厌氧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杆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七、复习思考题

1.肺炎球菌肺炎怎样与肺结核、其他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及肺癌进行鉴别?

2.对细菌性肺炎如何合理使抗感染药物?

(二) 肺脓肿(自学)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肺脓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了解肺脓肿的病因和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肺脓肿的诊断及治疗。 2.难点:肺脓肿的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脓肿的类型,厌氧菌在肺脓肿感染中所占地位。 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肺脓肿的典型临床表现、慢性肺脓肿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急性感染血象的特点。痰厌氧菌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2)急性肺脓肿的典型X线表现 3.诊断及鉴别诊断

(1)肺脓肿的诊断要点。 (2)肺脓肿的鉴别诊断要点。 4.治疗

(1)肺脓肿抗感染治疗的选药原则。

(2)肺脓肿的局部治疗和体位引流排痰要点。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肺脓肿的病理变化、演变过程及好发部位。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Karzai W, Klein U. Lobectomy for cavitating lung abscess. Br J Anaesth . 2001 May; 86(5):735-6

2.Ewig S, Schafer H. Treat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lung abscess associated with aspiration. Pneumologie. 2001 Sep; 55(9):431-7

3.Ewig S, Schafer H. A new look at lung abscess. Clinical treatment-related classification. Pneumologie. 2001 Apr; 55(4):195-201 六、外文词汇

aspiration 吸入, metastatic lung abscess 转移性肺脓肿, subpleural blebs 胸膜下庖, bronchopleural fistulas 支气管胸膜瘘。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七、复习思考题

1.简述肺脓肿的临床类型和临床表现。

2.肺脓肿的抗菌药物治疗与细菌性肺炎有何不同。

第三次课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和分级标准及治疗原则。 2.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念,气流受限的判断标准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严重程度分级。

2.难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理生理演变和肺功能改变的关系。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2.病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因素。 3.病理及病理生理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基本病理变化。 4.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简述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状和体征。

(2)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改变及临床意义。 5.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标准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严重程度分级。 6.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原则。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其他原因引起的气腔扩大。

2.并发症:肺气肿病人突发呼吸困难,尤其是伴有胸痛时应考虑并发气胸,其他并发症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呼吸衰竭。 五、参考文献`

1.Tsoumakidou M, Tzanakis N, Voulgaraki O, et al.Is there an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TS, BTS, ERS and GOLD COPD's severity scales and the frequency of hospital admissions? Respir Med. 2004 Feb;98(2):178-83.

2.Hurd S, Pauwels R.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s (GOLD). Pulm Pharmacol Ther. 2002 ;15(4):353-5 六、外文词汇

chronic bronchitis慢性支气管炎,simple chronic bronchitis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asthmatic bronchitis喘息型支气管炎,airflow obstruction气流阻塞,chronic obstructive

65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dyspnea呼吸困难,sputum痰,cough咳嗽,breathing exercises呼吸训练,pulmonary emphysema肺气肿。 七、复习思考题

1.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标准。

2.简述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原则。

第四次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掌握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断标准。 2.掌握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要点。 3.了解慢性肺心病的并发症。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

2.难点:慢性肺心病心衰的治疗与其他心脏病心衰治疗的差异。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慢性肺心病的病因。 (2)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 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

(2)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的X线和心电图检查的特征。 3.诊断

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 4.治疗

(1)慢性肺心病治疗的原则。

(2)慢性肺心病心衰的治疗特点,使用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的指征、原则及注意事项。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慢性肺心病的并发症、鉴别诊断和预后。 五、参考文献

1.Garcia-Aymerich J, Monso E, Marrades RM, et al. 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ization for 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 EFRAM stud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1 Sep 15; 164(6):1002-7. 2.Theerthakarai R, El-Halees W, Javadpoor S. Severe pectus excavatum associated with cor pulmonale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acidosis in a young woman. Chest. 2001 Jun;119(6):1957-61

3.Petty TL. Oxygen in costs of COPD treatment. Chest. 2001 Oct;120(4):1427 六、外文词汇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cor pulmonale肺源性心脏病,acute cor pulmonale急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ypertention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encephalopathy肺性脑病,pulmonary embolism肺动脉栓塞。

七、复习思考题

1.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 2.试述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3.试比较慢性肺心病心衰和风心病心衰的治疗要点。

第五次课 支气管哮喘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3.了解哮喘缓解期的防治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2.难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支气管哮喘的概念。

(2)变态反应、气道炎症等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3)气道高反应性与哮喘的关系。 (4)哮喘发病中的神经机制。 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哮喘发作时的典型临床表现。 (2)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检查特征。 3.诊断:

(1)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2)支气管哮喘的分期。

(3)支气管哮喘病情评价标准。 4.鉴别诊断

与心源性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变态反应性肺浸润的鉴别要点。重点强调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要点。 5.治疗

(1)常用的平喘药和抗炎药的药物作用机制、特点和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重度哮喘的治疗方法。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病理特征。

2.哮喘的教育和管理。 五、参考文献

1.Pauwels RA, Pedersen S, Busse WW, et al. Early intervention with budesonide in mild persistent asthma: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trial. Lancet. 2003; 361: 1071-76

66

2.Lee SY, Cho JY, Shim JJ, et al. Airway inflammation as an assessment of chronic nonproductive cough. Chest. 2001; 120: 1114-20

3.A E Tattersfield, A J Knox, J R Britton, Asthma. Lancet 2002; 360: 1313-22 六、外文词汇

Bronchial asthma支气管哮喘,broncho-hyperreactivity支气管高反应性,salbutamol沙丁胺醇,terbutaline特布他林,steroid类固醇激素,mediator介质,lymphokines淋巴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血小板激活因子,interleukin白细胞介素,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全球哮喘防治创义,bronchial dilation test, 支气管舒张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 支气管激发试验 七、复习思考题

1.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要点。 2.重度哮喘的治疗原则。

3.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有哪些?机制如何?如何使用?

第六次课 呼吸衰竭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2.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意义及处理原则。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2.难点: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判断及处理。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介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2.临床表现及诊断

(1)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改变 (2)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3)慢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3.治疗

(1)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

(2)建立畅通的气道;合理氧疗;增加通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潴留;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抗感染治疗;合并症的防治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方法。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急性呼吸衰竭的给氧方法。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特点。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Martinon-Torres F, Rodriguez-Nunez A, Martinon-Sanchez JM. Advances 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 Engl J Med. 2001 Oct 11;345(15):1133-4

2.Wijkstra PJ.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in stabl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Respir Med. 2003 Oct; 97(10):1086-93

3.Afessa B, Green B, Delke I, Koch K.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Organ Failure, and Outcome in Critically Ill Obstetric Patients Treated in an ICU. Chest. 2001 Oct;120(4):1271-7 六、外文词汇

respiratory failure呼吸衰竭,ventilation通气,gas exchange 换气,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通气灌注比,diffusion弥散,right-to-left shunting 右-左分流,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呼气末正压通气,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oxygen therapy氧疗,endotracheal tube气管内套管。 七、复习思考题

1.对慢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如何做到合理氧疗。 2.如何正确应用呼吸兴奋剂和防治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3.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机制及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人体的影响。

第七、八次课 肺结核、胸膜炎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临床分型、X线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掌握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原则、方法、方案和主要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制菌作用机制、掌握大咯血的处理。

2.了解肺结核的病理特点、病菌检查方法及临床重要性和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

3.了解肺结核的预防原则和措施。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肺结核的临床分型、X线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结核病的化疗。

2.难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及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结核病目前发病率增高的原因。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抗结核药物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核病的免疫与变态反应及其相互关系。变态反应的局部和全身表现及临床意义。

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67

肺结核的临床分型及其特点。肺结核的典型与不典型临床表现。结核菌检查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肺结核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病灶的X线特征。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 3.诊断及鉴别诊断

(1)肺结核的诊断要点。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要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要点。 (2)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要点。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结核病的病理改变和感染途径、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和防痨原则及措施。

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和病因,脓胸和恶性胸水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Caminero JA, Pena MJ, Campos-Herrero MI, et al.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of the Spread of a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train of the Beijing Genotype on Gran Canaria Island.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1 Oct 1;164(7):1165-1170

2.Hill AR. Tuberculosis recurrence after 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 Clin Infect Dis. 2001 Nov 15; 33(10):1797-8 3.Thomas R Frieden, Timothy R Sterling, Sonal S Munsiff, et al. Tuberculosis. Lancet 2003; 362: 887-99 六、外文词汇

tuberculosis结核,mycobacteria分枝杆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纯蛋白衍生物,isoniazid雷米封,rifampin利福平,streptomycin链霉素,pyrazinamide吡嗪酰胺,ethambutol乙胺丁醇。 七、复习思考题

1.何谓活动性肺结核,如何正确进行抗痨治疗。 2.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3.如何评价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 4.肺结核的临床分型及X线特点。

第九次课 肺 癌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肺癌的病理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肺癌的临床表现和早期诊断。 2.难点:肺癌的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明确,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性致癌因子等与肺癌发生的关系。 2.病理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肺癌的组织学和解剖学分类。 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由肿瘤引起的症状、肿瘤扩散及肿瘤转移和肿瘤作用于其他系统的所引起的症状。 (2)肺癌的X线征象。 4.诊断及鉴别诊断

(1)肺癌的早期诊断要点。

(2)肺癌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等疾病的鉴别要点。 5.治疗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的指征。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癌标记物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2.肺癌的TMN分期标准。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Barlow CS, Rudd RM.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of bronchial carcinoma. Hosp Med. 2003 Mar; 64(3):144-9. 2.Martelange V, De Smet C, De Plaen E, et al. Identification on a human sarcoma of two new genes with tumor-specific expression. Cancer Res. 2000 Jul; 15;60

3.Park BJ, Altorki NK.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early lung cancer. Surg Clin North Am. 2002 Jun; 82(3): 457-76 六、外文词汇

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原发性支气管肺癌,epidermoid carcinoma鳞癌,adenocarcinoma腺癌,small cell anaplasic carcinoma小细胞未分化癌,large cell carcinoma大细胞癌,paraneoplastic syndrome类癌综合征,Horner syndrome 综合征。 七、复习思考题

1.肺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2.肺癌的早期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气 胸(自学)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气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了解气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气胸的诊断及治疗。 2.难点:气胸的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气胸的临床分型、各型胸内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 (2)气胸的X线特征。 2.诊断及鉴别诊断 (1)气胸的诊断要点。

68

(2)气胸的鉴别诊断要点。 3.治疗

气胸排气治疗的方法。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复发性气胸、脓气胸、血气胸、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的处理方法。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Lighr R, W.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Am rev respir dis. 1993; 148(1):245 六、外文词汇

pneumothorax 气胸, simple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单纯性自发性气胸, secondary pneumothorax 继发性气胸。 七、复习思考题

1.气胸临床类型及治疗要点。

第十次课 心力衰竭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和病理生理。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药物的合理选用。 4.掌握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方法。 5.了解心力衰竭的治疗新进展。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难点:有关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药物合理选用。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慢性心力衰竭》 1.病因

包括基本病因和诱发原因。 2.病理生理

血液动力学异常、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3.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a. 肺循环淤血为主的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

b. 心排血量降低为主的症状:乏力、头昏、尿少、苍白、紫绀、心动过速、血压降低。

c. 心脏增大及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2)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a. 各脏器慢性持续性淤血所致水肿、纳差、恶心、呕吐、体重增加、腹胀、腹痛、尿少、夜尿。

b. 体征:颈静脉充盈、怒张、肝大、压痛、水肿、胸水、腹水、紫绀。

(3)全心衰竭的临床表现:此时左、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同时存在。 4.辅助检查

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肺吸氧运动试验及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治疗

治疗原则、目的、方法。后者包括病因治疗和病理生理治疗,重点介绍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正性肌力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同时介绍舒张性心力衰竭及“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处理原则。 7.影响预后的因素 (1)临床因素;(2)血流动力学参数;(3)生化指标;(4)电生理因素。 《急性心力衰竭》

着重讲授临床常见的急性心力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具体处理方法,重点介绍急救措施。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一)心力衰竭[NYHA]分级。 (二)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正性肌力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合理应用及副作用的处理。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毛焕元、曹林生主编。心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曹林生、冯义柏、曾秋棠主编。临床心内科讲座。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六、外文词汇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cardiac dysfunction心功能不全,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充血性心力衰竭,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SNS)交感神经系统。 七、复习思考题

1.心力衰竭病因和病理生理是怎样的?

2.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及其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3.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什么? 4.心力衰竭分级的标准是怎样的? 5.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6.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措施是什么?

7.洋地黄类的毒性反应有哪些?如何治疗? 8.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一次课 原发性高血压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危险度分层。

2.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69

3.掌握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

4.熟悉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重症及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5.熟悉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特点。

6.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危险度分层;②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③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

2.难点: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②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分析。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况

(1)血压判断的标准:①正常成人的动脉收缩压、舒张压;②成人高血压。

(2)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3)高血压的病因和流行病学:遗传、膳食因素、精神应激、肥胖等。

2.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2)肾性水钠潴留。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5)胰岛素抵抗。

(6)动脉弹性功能和结构异常。 (7)其他。

3.病理变化 以心、脑、肾最重要。 4.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2)并发症:有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表现。 (3)分级及危险度的分层 5.临床类型

(1)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 (2)高血压危重症。 6.诊断和鉴别诊断 7.检查

(1)体格检查。

(2)常规实验室检查。 (3)动态血压监测。 (4)其他检查。 8.治疗

(1)治疗目的。 (2)治疗方法:

1)改善生活行为:减轻体重、合理膳食(低钠低脂、补钾补钙、限制饮酒)、运动。 2)降低药物治疗:五大类药物:

a.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b.β受体阻滞剂;

c.钙通道阻滞剂(CCB);

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3)降压治疗方案和降压药物的选择。 4)降压目标和应用方法。 5)停药问题(停药综合征)。

6)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用: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等。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明确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2.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特点:

(1)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病因和特点。 (2)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因和特点。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特点。 (4)嗜铬细胞瘤的特点。 (5)皮质醇增多症的特点。 (6)主动脉缩窄的特点。 (7)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毛焕元,曹林生主编。心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曹林生、冯义柏、曾秋棠主编。临床心内科讲座。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六、外文词汇

essential hypertension原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继发性高血压,body mass index BMI体重指数,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动态血压监测,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左室重量指数。 七、复习思考题

1.高血压的判断标准和危险度分层。 2.简述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3.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4.高血压的治疗目标、降压药物如何选择和应用? 5.简述高血压急症的定义和处理原则。 6.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有哪些病因和特点?

第十二次课 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二尖瓣病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二尖瓣病(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2.了解二尖瓣病的常见病因、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及手术适应证。

3.了解二尖瓣病在我国的发病趋势、检查方法及治疗手段方面的进展。

70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二尖瓣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并发症、治疗原则。

2.难点:并发症的处理、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二尖瓣疾病的病因。 2.病理生理

(1)二尖瓣狭窄、舒张期血流受阻以及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负荷过重、左室舒张末压明显上升,导致左房压升高,心排血量正常或减少。

(2)左房压升高导致肺静脉、肺毛细血管和肺动脉压升高、肺淤血。

(3)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室后负荷、导致右室肥厚扩张,终至衰竭。 3.临床表现

(1)二尖瓣病的症状: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少数有声嘶,关闭不全与狭窄相比,无症状期长,一旦症状出现,病情恶化快;急性肺水肿和咯血较少。

(2)体征:二尖瓣狭窄,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第一心音亢进,开瓣音,常伴舒张期震颤,心尖搏动正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全收缩期3/6级以上吹风性杂音,左腋下传导,可伴收缩期震颤,常伴心尖抬举性搏动。肺动脉高压,P2亢进或分裂,肺动脉瓣区短促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及递减型高调吹风样舒张早期杂音。 4.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典型的心脏体征加上X线及超声心动图证实的二尖瓣病变性质,左房及其它有关心脏腔室的损害。 (2)鉴别诊断:

二尖瓣狭窄鉴别:通过二尖瓣的血流增加,Austin Flint杂音,左房粘液瘤。

二尖瓣关闭不全鉴别:三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5.并发症 心房颤动,血栓栓塞,急性肺水肿,右心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 6.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一般治疗,并发症的处理,心脏介入治疗。 外科治疗:瓣膜修复和瓣膜置换。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各种不同病因的二尖瓣疾病的诊断。 2.二尖瓣疾病的心导管检查。

3.二尖瓣疾病的心脏介入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毛焕元,曹林生主编。心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六、外文词汇

rheumatic heart disease风湿性心脏病,mitral stenosis 二尖瓣狭窄,mitral incompetence二关瓣关闭不全,pulmonary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hypertension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congestion肺淤血,percutaneous transvenous mitral balloon valvuloplasty 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 七、复习思考题

1.二尖瓣病的常见病因,病理生理变化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二尖瓣病的诊断根据是什么?

3.二尖瓣病可能有哪些并发症,如何防治? 4.二尖瓣病有哪些治疗方法?处理原则是什么?

(二)主动脉瓣病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主动脉瓣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2.了解主动脉瓣病的常见病因、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及手术适应证。

3.了解主动脉瓣病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检查方法及治疗手段方面的进展。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主动脉瓣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 2.难点:诊断方法、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病因和病理生理

(1)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先天性、老年退行性及其他少见原因所致的瓣膜炎症、钙化或畸形,加重左室后负荷,导致左室肥厚,左室压力升高,左房压力升高,左心衰竭。

(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慢性病因包括风湿性、感染性、先天性、主动脉瓣粘液样变性、强直性脊柱炎以及梅毒性、Marfan综合征、特发性、严重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急性病因包括感染性、创伤、主动脉夹层分离以及人工瓣膜破裂。上述病因引起的主动脉根部扩张,瓣环扩大,瓣叶对合不全。

(3)主动脉瓣病使左室负荷增加,左室肥厚扩张,心肌缺血,左室功能减退,左房压力升高,肺淤血。 2.临床表现

(1)主动脉瓣病症状出现较晚,狭窄可有典型三联征,即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关闭不全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部强烈搏动感。晚期均可有左心衰竭表现。 (2)体征:狭窄可伴有主动脉瓣区3级以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伴左室肥厚体征,关闭不全可有主动脉瓣区舒张期高调叹气样舒张早期杂音,周围血管体征及左室增大体征。

3.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典型的杂音、X线和超声心动图进一步确诊。

71

(2)鉴别诊断。

4.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塞,心力衰竭,胃肠道出血等。 5.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病因治疗,防治并发症,保护左室功能,狭窄可选用心脏介入治疗。

外科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各种不同病因的主动脉瓣病的诊断。 2.主动脉瓣病的心导管检查。

3.主动脉瓣病的心脏介入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4.多瓣膜病的组合形式和表现特点。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毛焕元,曹林生主编。心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六、外文词汇

aortic stenosis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incompetenc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percutaneous balloon aortic valvuloplasty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sudden cardiac death 心脏性猝死,aortic angiography主动脉造影术。 七、复习思考题

1.主动脉瓣病的常见病因,病理生理变化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主动脉瓣病的诊断依据?

3.主动脉瓣病的可能并发症有哪些?如何治疗? 4.主动脉瓣病的治疗原则和手术适应证有哪些?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2.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3.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4.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5.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

6.了解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

2.难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及并发症处理。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1.病因 链球菌占65%,葡萄球菌占25%。 2.发病机制

(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下列因素有关: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a.血流动力学因素: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b.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c.暂时性菌血症;

d.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正常瓣膜被细菌直接感染所致。

3.病理改变

(1)局部心内感染和扩散。 (2)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3)血源性播散。 (4)免疫系统激活。

4.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5.并发症

(1)心脏:心力衰竭、心肌脓肿、急性心梗、心包炎、心肌炎。

(2)细菌性动脉瘤: 约占3%—5%,多见于亚急性者,受累的动脉依次为:近端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 (3)迁移性脓肿:发生于肝、脾、骨骼和神经系统较常见。

(4)神经系统:约1/3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a.脑栓塞占其中1/2。 b.细菌性动脉瘤; c.脑出血;

d.中毒性脑病;

e.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

(5)肾脏:肾栓塞和肾梗死、局灶性和弥漫肾小球肾炎、肾功衰、肾脓肿。 6.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尿、血(血常规、血沉)。

(2)免疫学检查:25%患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80%患者出现循环中免疫复合物。

(3)血培养:为确诊菌血症和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

(4)X线检查。 (5)心电图。

(6)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检查可诊断出50%—75%的赘生物,经食管超声检查的敏感性高达95%以上。 7.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Duke标准。 (2)鉴别诊断。 8.治疗

(1)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足程、静脉用药、针对性使用敏感药物。 ①经验性治疗;

②已知致病微生物时的治疗。

(2)外科治疗:注意掌握适应证。

72

9.预后

感染性心内膜炎预后不良的因素。 10.预防

(1)口腔、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预防药物针对草绿色链球菌。

(2)尿、生殖和消化道手术或操作——预防药物应针对肠球菌。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2.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毛焕元,曹林生主编。心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韩继媛,程龙献主编。急诊心脏病学。武汉出版社,2000

六、外文词汇

infective endocarditis感染性心内膜炎,native valve endocarditis自体瓣膜心内膜炎,pro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人工瓣膜心内膜炎,endocarditis in intravenous drug abusers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最小抑菌浓度。 七、复习思考题

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如何? 3.亚急性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哪些并发症?

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方案是什么?

5.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6.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后不良因素有哪些? 7.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是什么? 8.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十三、十四次课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 2.掌握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和发病机制

3.掌握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4.掌握各种类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防治原则。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2.难点: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心绞痛的鉴别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动脉粥样硬化》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病因和发病情况

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血脂、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职业、饮食、遗传、性格以及其他新的危险因素。 2.发病机制

(1)损伤反应学说; (2)脂肪浸润学说;

(3)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 (4)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 (5)其它。

3.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1)脂质条纹病变; (2)纤维斑块病变; (3)复合病变。 4.分期和分类

(1)无症状期或称隐匿期; (2)缺血期; (3)坏死期; (4)纤维化期。 5.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2)主动脉粥样硬化;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4)脑动脉粥样硬化; (5)肾动脉粥样硬化; (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7)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6.实验室检查血TC↑、LDL↑、HDL↓、TG↑、ApoA↑、ApoB和Lp(a)↓、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 7.诊断和鉴别诊断。

8.预后 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 9.防治

(1)一般防治; (2)药物治疗;

①主要降甘油三酯,也降胆固醇的药:氯贝丁酯、烟酸。 ②主要降低血胆固醇,也降甘油三酯的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③胆酸隔置剂、不饱和脂酸等。 ④抗血小板药物:

阿斯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匹定、氯吡格雷、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阻滞剂。 ⑤血管扩张剂。

(3)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分型:无症状型冠心病

73

心绞痛型冠心病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型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和发病机制 (一)稳定型心绞痛

1.发病机制 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2.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循环小动脉病变等。 3.临床表现

(1)症状:发作性胸痛(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

(2)体征: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焦虑、皮肤湿冷、S4和S3奔马律等。 4.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1)心脏X线;

(2)心电图检查:绝大多数ST段压低0.1mV以上,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有关导联ST段抬高。 心电图负荷试验:

极量运动:达到按年龄预计可达最大心率(HRmax)。 亚极量运动:按年龄预计达最大心率85~90%。 (3)放射性核素检查。

①Tl201心肌显象或兼作负荷试验; ②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

③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T)。 (4)冠状动脉造影

(5)其它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冠脉内超声显象和血管镜、CTA、MRA。 5.诊断和鉴别诊断

(1)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 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Ⅳ级:一切活动都引起不适,静息可发心绞痛。 (2)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a.心脏神经症。 b.急性心肌梗死。

c.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 d.肋间神经痛。

e.消化系统疾病和颈椎病等。 6.预后。 7.防治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发作时治疗:休息、硝酸制剂。

缓解期治疗:硝酸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中药等。

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外科手术:搭桥术。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1.定义

2.发病机制: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及继发性血栓形成。 3.临床类型及表现、诊断依据、危险度分组。 4.防治

⑴ 一般处理:卧床休息、监护、吸氧等。

⑵ 缓解疼痛:硝酸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吗啡等。

⑶ 抗凝:肝素、阿斯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等。 ⑷ 冠脉造影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⑸ 调脂和稳定斑块治疗。 (三)心 肌 梗 死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 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病变。

3.病理生理 左室舒张、收缩功能障碍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泵衰竭(killip)分级: Ⅰ级:无心力衰竭 Ⅱ级:有左心衰竭 Ⅲ级:急性肺水肿 Ⅳ级:心源性休克 4.临床表现 (1)先兆;

(2)症状:疼痛:数小时以上,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不明显,程度较重,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肠胀气。心律失常:室早、AVB及束支传导阻滞。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 (3)体征:

心脏体征:心脏稍增大、心率↑,S1↓,可出现S4、S3。 血压:多下降。

其它: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有关的其他体征。 (4)实验室和其它检查S

①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动态性改变。定位诊断。

②放射性核素:热点、冷点扫描,SPECT、PET观察心肌代谢。

③超声心动图:左室节段性运动失调。

④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ESR↑、CRP↑;

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I或T、CK-MB)↑

74

5.诊断及鉴别诊断: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栓塞、急腹症、主动脉夹层等的鉴别。

6.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7.治疗

(1)监护和一般治疗。 (2)解除疼痛。 (3)再灌注心肌: 介入治疗(PCI):直接PCI、补救性PCI、溶栓再通者的PCI。

溶解血栓疗法:适应证、禁忌证、再通指标。 紧急搭桥术。

(4)消除心律失常。

(5)控制休克:补容、升压、血管扩张剂等。 (6)治疗心力衰竭。

(7)其它治疗:β受体阻滞剂、ACEI和ARB、极化液、抗凝。

(8)恢复期处理。

(9)并发症处理:栓塞:溶栓和/或抗凝。室壁瘤、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严重失调:手术。心肌梗死后综合征:激素、Aspirin等。

(10)右心室心肌梗死:扩容3-6L/24h。

(11)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阿斯匹林、肝素和介入治疗等。

8.预后:以前30%死亡率;监护治疗:15%死亡率;溶栓治疗:8%死亡率;急诊介入治疗:4%。 9.预防:ABCDE方案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毛焕元,曹林生主编。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韩继媛,程龙献主编。急诊心脏病学。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 六、外文词汇

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ngina pectoris心绞痛,Coronary sparsm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术,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心肌梗死,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Acute coronary syndrome急性冠脉综合征 七、复习思考题

1.简述典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2.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和发病机制。 3.试述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要点。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4.简述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原则。

第十五、十六次课 心律失常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3.了解常见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4.了解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和心电学治疗。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室性早搏、室速、Ⅱ0 、Ⅲ0房室传导阻滞。

2.难点: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与室速的鉴别;缓慢型心律失常与快速心律失常治疗原则。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生机制。 2.窦房结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临床意义。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电生理检查、治疗原则、安装起搏器指征。 3.房性、房室交界区心律失常

(1)心房扑动:心电图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和病因、治疗原则、电复律、强调不宜首选奎尼丁。

(2)心房颤动: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诊断标准、分类(急性房颤、慢性房颤、慢性又分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治疗(急慢性房颤的治疗原则:抗凝治疗;恢复窦律、维持窦律、减慢室率时药物的选择;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含义,重点介绍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①心电图诊断标准;②临床表现;③简介折返机制;④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治疗决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预防复发时药物的选择、射频消融术的应用。

(4)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点、临床表现、药物选择、禁用药物、电复律指征、射频消融术适应证。 4.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室早类型、临床表现和病因、治疗原则、用药标准。

(2)室性心动过速: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诊断标准。室速的分类。室速与室上速伴差传的鉴别。治疗原则:室速的药物选择,电复律指征,预防复发。特殊类型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3)室扑、室颤:心电图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5. 房室传导阻滞:Ⅰo、Ⅱo、Ⅲo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75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心律失常的诊断、询问病史和体检内容、各项检查的适应证和特点。

2.房性早博、房性心动过速。 3.房室交界性早博、逸搏。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洋地黄中毒。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4.室内传导阻滞。

5.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毛焕元,曹林生主编。心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韩继媛,程龙献主编。急诊心脏病学。武汉出版社,2000

六、外文词汇

Cardiac Arrhythmias心律失常,Sinus Tachycardia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Bradycardia窦性心动过缓,Sinus pause窦性停博,Sick Sinus Syndrome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Premature Beats早搏, Flutter扑动, Fibrillation颤动,Reentrant Tachycardia折返性心动过速, Preexcitation syndrome预激综合征,Atrioventricular Block房室传导阻滞。

七、复习思考题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2.房颤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3.阵发性室上速发作时如何处理?

4.如何从体检及心电图上鉴别室速与室上速伴差传? 5.急性心梗时出现室性早搏应如何处理? 6.哪些心律失常需安置起搏器? 7.室速发作时如何处置?

第十七次课 心肌疾病、心包疾病 (一)心肌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3.掌握心肌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4.了解酒精性心脏病、围产期心脏病、药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5.了解限制型心肌病、克山病。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和预后。 2.难点: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酒精性心脏病、围产期心脏病、药物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定义和分类。

2.扩张型心肌病 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3.肥厚型心肌病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4.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

5.右室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酒精性心脏病、围产期心脏病、药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6.克山病 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及预防要点。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特异性心肌疾病的分类,常见的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疾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毛焕元,曹林生主编。心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曹林生,冯义柏,曾秋棠主编。临床心内科讲座。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陈国伟,郑宗锷主编。现代心脏内科学(第二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六、外文词汇

Dilated cardiomyopathy 扩张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肥厚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限制型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缺血性心肌病,peripartal cardiomyopathy 围产期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 酒精性心肌病,viral myocarditis 病毒性心肌炎。 七、复习思考题

1.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之间有何联系? 2.异常Q波可见于哪些心脏疾病? 3.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4.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要点。

(二)心包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急性心包炎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心包炎的常见病因。

3.掌握心脏压塞的诊断及紧急处理。 4.了解缩窄性心包炎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难点:急性心包炎的主要病因类型的特征。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急性心包炎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76

2.心包炎的病因和主要病因类型的特征。

3.简述缩窄性心包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自学内容和重点

急性心包炎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毛焕元,曹林生主编。心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曹林生,冯义柏,曾秋棠主编。临床心内科讲座。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陈国伟,郑宗锷主编。现代心脏内科学 第二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六、外文词汇

acute pericarditis 急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缩窄性心包炎,pericardial rub 心包摩擦音,pericardial effusion 心包渗出,cardiac tamponade 心脏压塞。 七、复习思考题

1.试述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的关系。

2.试述心包疾病主要病因类型的临床特征。 3.简述奇脉的临床特点及形成机理。

第十八次课 慢性胃炎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需鉴别诊断的疾病。 2.了解本病的治疗。 3.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诊断和鉴别诊断。

2.难点:该病的治疗,特别是药物的选择。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定义、发病情况。 2.临床表现

介绍慢性胃炎分类。该病无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各种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 3.辅助检查

(1)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重点讲授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2)幽门螺杆菌检查:介绍涂片、尿素酶、培养、病理特征、特殊染色、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学检查。 (3)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 4.诊断

强调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的重要性,指出内镜下分类的意义。

5.鉴别诊断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需鉴别的疾病:主要有消化性溃疡、胃癌等,鉴别要点主要依靠胃镜及病理检查。 6.治疗

(1)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2)关于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 (3)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 (4)关于异型增生的治疗。 7.预后

指出慢性胃炎癌变率,介绍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意义。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病因和发病机制,应了解胃酸、胃运动、免疫、生活习惯等在发病中的作用。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萧树东主编。江绍基胃肠病学。慢性胃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第三版)。慢性胃炎。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六、外文词汇

chronic gastritis慢性胃炎,non-ulcer dyspepsia非溃疡性消化不良,intestinal metaplasia 肠上皮化生,helicobacter pylori幽门螺杆菌,dysplasia异型增生,endoscopy内镜检查,prokinetic drugs促动力药物,Malignant change恶变。

七、复习思考题

1.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的发病和治疗中有何意义? 2.有哪些方法可诊断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第十九次课 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一)消化性溃疡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需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治疗及防止复发的方法。 2.掌握病因及发病机制。 3.了解本病流行病学。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诊断和治疗。

2.难点:治疗中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定义、流行病学。 2.病因和发病机制

(1)损害因素:幽门螺杆菌、胃酸、胃蛋白酶、非甾体抗炎药、其他因素;重点讲述造成胃酸分泌增加的因素和途径,以及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

(2)保护因素:粘膜屏障、粘液-HCO3-屏障、粘膜血流、上皮细胞更新、前列腺素、胃肠激素、表皮生长因子,重

77

点讲述前五项。

(3)其他因素:遗传、生活饮食习惯、伴发疾病等。 3.临床表现

(1)上腹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差异。

(2)其他上腹部症状。

(3)体征:上腹部局限性压痛。 4.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复合溃疡 幽门管溃疡 球后溃疡 巨大溃疡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无症状性溃疡 5.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和粘膜活检的意义;

(2)X线钡餐检查:溃疡直接和间接征象。 (3)幽门螺杆菌检查。

(4)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 6.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病史、胃镜,强调胃镜检查的重要性。 鉴别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泌素瘤、胃癌、慢性肝胆胰疾病,重点讲述胃溃疡与胃癌的鉴别。 7. 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8.治疗

(1)一般治疗:强调饮食、生活习惯、烟、酒和精神情绪调整。

(2)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及其应用。 (3)抗HP治疗。

(4)NSAID溃疡的治疗和预防 (5)溃疡复发的预防 (6)外科手术指征 9.预后

指出该病复发仍未完全解决,介绍长程维持治疗和抗菌治疗可减少复发。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病理:1.大体表现:以内镜下表现为主。 2.显微镜下表现:病理解剖特点。 3.发病部位。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萧树东主编。江绍基胃肠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3.Berk JE. The stomach. Bockus Gastroenterology 4th edition. 1995; 851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六、外文词汇

peptic ulecr消化性溃疡,gastric ulcer 胃溃疡(GU),duodenal ulcer 十二指肠溃疡(DU),parietal cell壁细胞,BAO基础胃酸分泌,MAO最大胃酸分泌,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卓-艾二氏综合症,perforation穿孔,gastric outet obstruction(pyloric stenosis)胃输出道梗阻(幽门梗阻),proton pump inhibitor质子泵抑制剂,histamine H2-receptor antagonists H2受体拮抗剂,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非甾体抗炎药(NSAID)。 七、复习思考题

1.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 3.如何预防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

4. 抑酸剂有哪几类?不同抑酸剂的作用环节及作用强度有何不同? (二)上消化道出血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

2.熟悉该病病因,判断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是否停止。

3.了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关药物的应用。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处理。

2.难点: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定义。 2.病因

重点介绍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 3.临床表现

讲述如何确定上消化道出血。 4.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的确定。

出血严重程度的估计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

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 病因确定。 预后估计。 5.治疗

(1)急救措施:监测项目、抗休克手段。

(2)急诊止血措施:①急诊内镜下止血;②药物止血:抑酸药、降低门脉压力药物、口服止血药物;③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不同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治疗。

78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萧树东主编。江绍基胃肠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3. 徐克成 江石湖主编。消化病现状治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六、外文词汇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上消化道出血,hematomesis呕血,melena 黑便,hematochezia血便,occult bleeding隐血,nasogastric aspirate鼻胃管吸引,coffee ground materials咖啡样物,Mallory-Weiss sydrome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emergency endoscopy 急诊内镜检查。 七、复习思考题

1.如何鉴别上下消化道出血? 2.如何估计上消化道出血量?

3.如何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

4.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抢救措施有哪些?

5.如何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

第二十次课 炎症性肠病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2.了解诊断标准。

3.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2.难点:两病的鉴别要点。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定义、发病情况。 2.病理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对比讲解,包括侵犯部位、大体表现、显微镜下表现、发展趋势。强调鉴别诊断的特征。 3.临床表现

对比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讲解肠道、全身、肠外、并发症表现。 4.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肠系、钡灌肠。 (2)内镜检查。

(3)病理组织检查,此检查克罗恩病尤为重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诊断价值。

(4)大便各种病原菌检查,所有炎症性肠病均应进行病原学检查。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5)自身抗体检测。 5.诊断和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诊断以WHO标准为讲授内容,鉴别诊断以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为重点。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介绍全国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为克罗恩病和各种病原所致结肠炎。 6.治疗

介绍各种治疗的优点、机制、适应证和效果。 (1)氨基水杨酸制剂 (2)糖皮质激素 (3)免疫抑制剂 (4)手术治疗等。 7.预后

指出克罗恩病反复发作,溃疡性结肠炎有癌变可能。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病因和发病反复机制:可能病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其他因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徐克成 江石湖主编。消化病现代治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六、外文词汇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炎症性肠病, ulcerative colitis溃疡性结肠炎,crohn’s disease克罗恩病, colonscopy结肠镜,sigmoidoscopy乙状结肠镜检查术,barium enema钡剂灌肠,toxic megacolon中毒性巨结肠。 七、复习思考题

1.从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试述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有何异同点?

2.简述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自学) (一)肠结核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 2.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病理分型。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临床表现和诊断。

2.难点:与克罗恩病、淋巴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定义、发病情况。 2.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途径、好发部位。 3.临床表现

(1)肠道症状体征:腹痛、腹泻、便秘、腹块。强调本

79

病的隐袭性和症状的非特异性。

(2)肠外症状:结核中毒症状、肠外结核表现。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沉、PPD试验。 (2)X线

(3)内镜检查。 (4)粪便检查。 5.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克罗恩病、右侧结肠癌、血吸虫性肉芽肿、阿米巴病等. 6.治疗

(1)休息与营养。

(2)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联合、规范用药。 (3)对症治疗。 (4)手术治疗。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病理及各型发病机制和造成的后果。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萧树东主编。江绍基胃肠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六、外文词汇

intestinal tuberculosis肠结核,terminal ileum 回肠末端,cecum回盲部。 七、复习思考题

如何诊断肠结核?如何与克罗恩病、结肠癌和血吸虫性肉芽肿进行鉴别?

(二)结核性腹膜炎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该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2.了解该病感染途径。

3.了解该病并发症及预后。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诊断。

2.难点:与其他类型腹膜炎进行鉴别。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定义和发病机制。 2.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介绍感染途径。 3.临床表现

(1)结核毒血症症状。

(2)腹膜炎症状:腹痛、腹胀、腹水、腹块、腹壁柔韧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感、腹泻、便秘、腹部压痛。 (3)其它部位结核表现。 4.辅助检查

(1)生化:血常规、血沉、PPD试验。 (2)腹水。

(3)腹部B超检查。 (4)X线 (5)腹腔镜

5.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早期诊断困难,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主要介绍腹水鉴别诊断。 6.治疗 简单介绍。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病理:病理分型和后果。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萧树东主编。江绍基胃肠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

2. 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

六、外文词汇

tuberculous peritonitis结核性腹膜炎,ascites腹水,laparoscopy腹腔镜检查术。 七、复习思考题

哪些情况下可出现腹水,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第二十一次课 肝硬化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要点和需鉴别诊断的疾病及治疗原则。

2.熟悉病因和病理分类。 3.掌握肝硬化发展演变过程。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 2.难点:腹水的治疗。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定义、分类。

2.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以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为主,发病机制介绍各种病因造成肝细胞损伤、再生,逐渐演变出现肝内血液循环紊乱。

3.临床表现

重点讲述肝功能失代偿期临床特点。对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并发症在临床上的各种表现进行仔细讲解,包括原因、后果等。介绍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表现。

80

4.辅助检查

(1)肝功能检查,评价各指标意义。 (2)免疫功能检查。

(3)腹水检查,介绍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时腹水的表现。 (4)影像学检查:CT、B超、MRI等。 (5)胃镜检查。

(6)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 (7)腹腔镜检查的意义和评价。 5.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要点,完整诊断应包括病因、病理、肝功能状态、门脉高压。

鉴别诊断:重点介绍各种肝病的鉴别,腹水的鉴别诊断。 6.治疗

(1)一般治疗:强调休息(精神和体力)和饮食;适当支持疗法。

(2)药物治疗:指明无特效药,所谓“护肝药”的选择要慎重。

(3)腹水的治疗:强调腹水的治疗欲速则不达。 ①适当限水、限钠。 ②利尿剂的选用。

③放腹水加输白蛋白。 ④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⑤腹水浓缩回输。

⑥腹腔-颈静脉引流及TIPS术。 (4)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5)并发症的治疗:

①上消化道出血(见另章); ②自发性腹膜炎;

③肝肾综合症及肝性脑病。 7.预后:Child-pugh分级。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肝硬化的病理学特征,腹水的鉴别诊断。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梁扩寰,李绍白主编。肝脏病学(第二版)肝硬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漆德芳主编。肝硬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六、外文词汇

liver function test肝功能试验,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SGOT)血清谷草转氨酶,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SGPT)血清谷丙转氨酶,cihrrosis肝硬化,liver biopsy肝活检,portal hypertension门脉高压症,alcoholic cirrosis酒清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hrrosis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hepatitis肝炎,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 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七、复习思考题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门脉高压有哪些临床表现?可导致哪些严重并发症? 2.如何治疗肝硬化所致的腹水? 3.如何诊断自发性腹膜炎?

第二十二次课 原发性肝癌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要点,尤其是小肝癌的诊断。肝癌的治疗方法及其选择。

2.熟悉病因、并发症及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3.了解病理及分类。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检查方法、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2.难点: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定义、流行病学。 2.病因

强调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 3.病理

分类、分型和转移途径。 4.临床表现

讲解症状和体征,亚临床型肝癌症的定义。 5.肝癌的分期和并发症 6.辅助检查

(1)甲胎蛋白:简要介绍各种方法,临床诊断浓度、动态观察意义、假阴性、假阳性的分析。 (2)其他酶学检查。

(3)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评价。 (4)X线肝血管造影的意义。

(5)定向肝穿刺活检:适应症、重要性。 7.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2)AFP;(3)影像学检查;(4)病理检查。

2001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癌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1)AFP阳性时应鉴别的疾病;(2)AFP阴性时应鉴别的疾病;(3)与其他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8.治疗

(1)手术治疗:一期手术、介入后二期手术。 (2)介入治疗:栓塞、化疗。 (3)经皮肝穿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4)生物导向治疗。 (5)化疗。 (6)放疗。 (7)生物治疗。 9.预后

自然病程,治疗后生存率,指出早期肝癌经及时治疗生存

81

率可明显提高。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肝癌的病理表现。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汪永录,周汉高,顾公望主编。肝癌研究进展。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邱德凯主编。慢性肝病临床并发症现代诊治概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六、外文词汇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胆管细胞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原发性肝癌,hepatic metastasis转移性肝癌,transhepiatic arterial embolization肝动脉栓塞,AFP甲胎蛋白,chemoembolization化学栓塞。

七、复习思考题

1.如何提高小肝癌和亚临床型肝癌的诊断率? 2.肝癌有哪些治疗方法,如何进行选择?

肝性脑病(自学) 一、目的和要求

1. 掌握该病临床表现、分期、诊断要点和治疗。 2. 掌握该病病因和诱因。 3. 熟悉该病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2.难点:通过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理解治疗。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定义。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以介绍临床分期为主,讲解临床表现,指出各期特征和判断主要指标。 4.辅助检查

血氨、脑电图、肝功能检查,诱发电位,心理智能测试,临界视觉闪烁频率,影象学检测指明意义。 5.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要是诊断要点,与引起昏迷和精神症状疾病之间的鉴别。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6.治疗

(1)一般治疗:去除诱因 (2)药物治疗

(3)其他治疗:减少门体分流,人工肝, 肝移植,肝细胞移植.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病理和发病机制,了解四种学说及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的途径。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邱德凯主编。慢性肝病临床并发症现代诊治概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六、外文词汇

hepatic encephalopathy 肝性脑病,blood-brain barrier血脑屏障,false- neurotransmitter假性神经递质,hyperaminohemia 高氨血症,electroencephalography 脑电图,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支链氨基酸,porto-systemic encephalopathy PSE 门体分流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HE 轻微肝性脑病。 七、复习思考题

1.肝性脑病的诱因和病因有哪些?

2.肝性脑病有几期?各期应注意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3.如何治疗肝性脑病?

4.何谓轻微肝性脑病?如何进行诊断?

第二十三次课 急性胰腺炎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 2.了解本病的分型和鉴别诊断。 3.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难点:分型和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定义中强调该病的自身消化特性,属化学性炎症。 2.病理分型

急性水肿型、急性坏死型。 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主要症状(腹痛)、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腹胀、发热、黄疸、消化道出血)、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介绍重症急性胰腺炎表现的特点。 4.辅助检查

(1)淀粉酶:血尿淀粉酶升高时间、假阳性、假阴性,持续升高意义。

(2)其它生化检查:血白细胞、电解质、血糖、血清脂肪酶、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等。 (3)CT、B超检查、腹部平片。 5.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根据:两型鉴别。

鉴别诊断:内科急腹痛,外科急腹痛。 6.治疗 内科治疗:(1)减少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营养支持,抗菌素的应用等。

82

(2) 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 外科治疗:手术适应证 7.预后

轻症型预后良好,重症型预后较差。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病因和发病机制,以胆道疾病和酗酒为主。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徐克成,江石湖主编。消化病现代治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六、外文词汇

acute pancreatitis急性胰腺炎,pseudocyst假性囊肿,Grey-Turner sign Grey-Turner 氏征,Cullen sign Cullen 氏征,amylase淀粉酶,lipase脂肪酶,ERCP逆行性胰胆管造影,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 轻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重症急性胰腺炎。 七、复习思考题

1.急性胰腺炎根据哪些表现分为哪几型?针对各型的治疗有何不同?

2.急性胰腺炎时血中胰淀粉酶的变化有何规律?

第二十四次课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肾脏疾病的评估,常见综合征与防治原则。 2.熟悉肾的生理功能。

3.了解肾脏疾病的进展和展望。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肾脏疾病的尿液检查,常见综合征。 2.难点:肾脏疾病的评估和防治原则。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肾的生理功能。 2.肾脏疾病的评估 (1)评估疾病病程 (2)尿液检查

①蛋白尿,产生蛋白尿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4类,a.功能性蛋白尿;b.肾小球性蛋白尿,c.肾小管性蛋白尿,d.溢出性蛋白尿。

②血尿,引起血尿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组,全身性疾病,尿路邻近器官疾病,肾及尿路疾病。 ③管型尿。 ④白细胞尿。

(3)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4)影像学检查 (5)肾活检

3.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 (1)肾病综合征。 (2)肾炎综合征。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3)无症状性尿异常。

(4)急性肾衰竭和急进性肾衰竭综合征。 (5)慢性肾衰竭综合征。 4.肾脏疾病防治原则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肾脏疾病的进展和展望。

1.随着病理学、免疫及生物分子学的发展,对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2.血液净化、肾移植、中西医结合等治疗肾脏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六、外文词汇

nephron肾单位,glomerulus肾小球,renal tubule肾小管,edema水肿,proteinuria蛋白尿,volume dependent hypertension容量依赖性高血压,renin dependent hypertension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七、复习思考题

1.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有哪些? 2.按蛋白尿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几类? 3.肾的内分泌功能有哪些?

第二十五、二十六次课 肾小球疾病与肾病综合征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特点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方法:临床分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了解上述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分型和肾病综合征的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高凝状态、免疫功能低下的发病机制。

3.了解上述肾小球疾病研究的某些进展(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小儿科讲授)。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肾小球疾病的分类方法,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难点: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特点。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炎症反应、非免疫非炎症损伤。

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型:临床及病理分型。 (一)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1.概述

83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 2.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与免疫病理分类及其特点。 3.临床表现 起病急、临床表现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 4.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及某些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特别要注意与继发性急进性肾炎相鉴别。

5.治疗:强调早期治疗。一般用“四联疗法”和/或“冲击疗法”。有条件者同时作强化血浆置换疗法。进入尿毒症期作维持性透析或肾移植。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1.概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发病机制。 2.病理

系膜增生性、系膜毛细血管性、膜性、局灶节段性硬化等病理特点。 3.临床表现 (1)临床经过

(2)主要临床表现:水肿、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损害、贫血。

4.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特殊检查(肾活检等)。

(2)鉴别诊断:与急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相鉴别。 5.治疗

(1)一般治疗:调整盐、蛋白质的摄入量。 (2)对症治疗:控制血压、利尿消肿等。 (3)应用血小板解聚药。 (4)避免有害于肾的因素。 (三)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1.概述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的概念。 2.病理

讲述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增生性肾炎三种病理类型及其免疫病理表现。 3.临床表现

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单纯性血尿、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4.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肾活检病理诊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需与功能性、体位性等生理蛋白尿相鉴别,还需与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原、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早期或恢复期相鉴别。 5.治疗:防治原则,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四)肾病综合征 1.概述

肾病综合征的概念(本节主要讲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病理

几种主要的病理类型(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系膜毛细血管性、膜性、局灶性节段性硬化)。 3.病理生理

(1)大量蛋白尿及其发生机理。 (2)低蛋白血症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水肿形成的机理。 (4)高脂血症形成的机理。 4.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常见并发症发生机理。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 (2)鉴别诊断:主要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相鉴别。 6.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与营养。 (2)对症治疗:

①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的分类及其特点,利尿的抵抗因素与对策。

②对症性的减少尿蛋白。

(3)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用法与注意事项,细胞毒药的用法如:“冲击疗法”与注意事项。 (4)抗凝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 (5)肾病综合征常见并发症的治疗。 (6)中医药治疗。 7.进展

(1)大量蛋白尿对肾脏的损害作用。 (2)肾病综合征免疫紊乱的发生机制。 (3)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并发症的防治。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IGA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表现等。 五、参考书籍与文献

1.Proceedings of the 34th Course on Advances in Nephrology and Dialysis. December 5-8, 2002. Milan, Italy. J Nephrol. 2003 Nov-Dec;16 Suppl 7:S1-69.

2.Proceedings of the 16th Danube Symposium on Nephrology. 19-22 September 2002, Bled, Slovenia.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3 Jul;18 Suppl 5:v1-77.

3. 叶任高等主编。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六、外文词汇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急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84

glomerulonephritis慢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急进性肾小球肾炎,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隐匿性肾小球肾炎,nephrotic syndrome肾病综合征,minor glomerular abnormalities轻微肾小球病变,focal segmental lesions局灶性节段性病变,membranous nephropathy膜性肾病,proliferative增生性,mesangiocapillary系膜,endocapillary毛细血管内,mesangiocapillary系膜毛细血管,dense deposit致密沉积物,crescentic新月体性,sclerosing 硬化性,minimal change disease微小病变 七、复习思考题

1.怎样鉴别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2.肾小球疾病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何关系? 3.什么是肾炎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

第二十七次课 尿路感染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常用实验室诊断与定位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2.熟悉尿路感染疾病、发病机制、流行病学。

3.了解尿路感染的病理解剖、特殊检查、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2.难点: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尿路感染的概念。 2.病因和发病机制

致病菌,感染途径,机体抗病能力,易感因素,细菌的致病力。

3.流行病学

感染,以女性居多。 4.尿路感染病理解剖 5.临床表现 (1)膀胱炎。

(2)急性肾盂肾炎。 (3)无症状性细菌尿。 6.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尿常规检查。 (2)尿白细胞。 (3)尿细菌学检查。 (4)影像学检查。 7.诊断、鉴别诊断

(1)诊断,不能单靠临床表现和体征,应该需要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细菌学检查。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2)鉴别诊断: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全身性感染疾病。 2)慢性肾盂肾炎。 3)肾结核。 4)尿道综合征。 8.治疗

(1)急性膀胱炎。 (2)急性肾盂肾炎。

(3)再发性尿路感染的处理。 (4)妊娠期尿路感染。 (5)男性尿路感染。

(6)留置导尿的尿路感染。 (7)无症状性细菌尿。 9.尿路感染的并发症 (1)肾乳头坏死。 (2)肾周围脓肿。 10.预后与预防 四、自学内容与要点

尿路感染所包括的范畴,上、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的预后和预防。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Proceedings of the 3rd Japan-Europe Nephrology Forum. 2-4 March 2001. Hakone, Japan.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2;17 Suppl 9:1-93.

2.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陈香美主编。实用肾脏病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六、外文词汇

Pyelonephritis肾盂肾炎,Cystitis膀胱炎,Urethritis尿道炎,Frequent urination(micturition)尿频,Micturition pain尿痛

七、复习思考题

1.如何鉴别急慢性肾盂肾炎? 2.如何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3.导致肾盂肾炎反复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十八次课 慢性肾衰竭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CRF的分期,临床表现,加重病情的可逆因素,非透析疗法的治疗原则,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指征。 2.了解CRF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药物治疗。

3.了解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透析与肾移植的若干进展。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CRF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2.难点:CRF的保守治疗方法。

85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CRF的定义和分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衰竭期)。 2.病因与发病机制 (1)健存肾单位系统。 (2)矫枉失衡学说。

(3)肾小球高压和代偿性肥大学说。 (4)肾小管高代谢学说。 3.临床表现

CRF的病变颇为复杂,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 4.诊断与鉴别诊断

CRF诊断不难,但要尽可能明确原发病及加重病情的可逆性因子。

5.治疗:治疗原发病,除去可逆性因子,限制蛋白饮食,摄入足够的热量与维生素,保护健存肾单位,防治并发症;调解CRF的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CRF的用药选择与剂量调整;中西医治疗。

简介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腹膜透析优、缺点、植管方法、IPD、CAPD的特点,常见并发症及其诊治。

2.血液透析:优、缺点,血管造瘘方法,常见血液净化的几种方法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及治疗。

3.肾移植:肾移植的适应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叶任高等主编。叶任高肾脏病临床备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血液净化与肾移植。沈请瑞。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六、外文词汇

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慢性肾功能衰竭,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肾小球滤过率,Uremic toxin尿毒症,Uremia,azotemia氮质血症。 七、复习思考题

1.CRF分为几期,各期在临床上有何表现? 2.肾性骨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3.肾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4.促使肾功能变化的可逆因素有哪些? 5.如何限制CRF的蛋白饮食?

第二十九次课 贫血概述、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贫血的分类,尤其是按病因和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发病机制分类的重要性。

2.熟识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掌握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血液学特点,诊断依据分类分型和鉴别诊断。

4.熟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1.贫血的病因分类。

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一)贫血概述 1.概述

贫血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可以由多种病因所引起,所谓贫血是指周围血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及红细胞压积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的最低值。 即:男性:红细胞数 < 4.0×1012/L 血红蛋白量 < 120g/L 红细胞压积 < 0.40

女性:红细胞数 < 3.5×1012/L 血红蛋白量×110g/L 红细胞压积 < 0.37

诊断贫血时应注意:①三者中以血红蛋白量最重要,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减少可以不成比例;②当血液浓缩时,血红蛋白偏高,而血液稀释时血红蛋白偏低;③生理状态的影响,婴儿和儿童的血红蛋白浓度较成年人低,估价是否贫血时应加以考虑。 2.分类

主要有两种,按病因、发病机理分类和按形态学分类,前者有利于从病因上进行防治,而后者对病因诊断其辅助作用。强调病因分类的重要性,简单介绍按贫血程度的分类法。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 造血物质缺乏(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 ② 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2)红细胞内在因素缺陷(溶血性贫血) ①红细胞内在因素缺陷 ②红细胞外在因素异常

(3)失血(急、慢性失血)

形态学分类;依据红细胞形态和红细胞三种平均值(MCV、MCH、MCHC)分: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正细胞性贫血 (3)大细胞性贫血 按贫血程度分: 轻度 91-120g/L 中度 61-90g/L

86

重度 31-60g/L 极重度 < 30g/L 3.临床表现

①原发病的表现;②贫血的表现。

(1)一般表现:早期有疲乏无力,最明显的体征是皮肤粘膜苍白。

(2)中枢神经系:有头昏、耳鸣、眼花、重者昏厥。 (3)呼吸循环系:心慌、活动后气急、心率加速、心尖收缩期杂音、脉压增宽、剧者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4)消化系: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5)其它:生殖功能降低、月经减少、闭经、不孕,可出现多尿、蛋白尿、低热等。 上述症状的轻重与贫血的程度,发生的速度以及机体各种的代偿机制有关,尤其重要的是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产生和浓度增高,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减低,因而组织中氧的释放增多,减轻了缺氧。 4.诊断

(1)诊断步骤

①明确贫血的有无; ②贫血的类型;

③贫血的原因和原发病,强调病因诊断的重要性。 (2)诊断方法

①病史:家族遗传史、原发病、失血、药物、理化因素、营养、生育等情况,强调病史对明确病因的重要性。 ②体检:特别注意有无黄疸、皮肤、粘膜异常、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等。 ③血液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红细胞三种平均值、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强调血片检查的重要意义。

④骨髓液检查和骨髓活组织检查。

⑤特殊的血液血检查及其它,如溶血性贫血的筛选试验、铁指标的监测、大便隐血、寄生虫、小便常规,肾功能、放射学、B型超声波、内窥镜等。 5.治疗

(1)去除病因:治本,不应治标,否则有掩盖病因的危险。

(2)药物:应有针对性,如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皮质激素、睾片酮等各自的适应症。

(3)输血:急性及(或)重症用,讲授输血的不良反应,有者甚至加重溶血,必要时应输洗涤三次的红细胞。 (4)脾切除: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 (5)骨髓移植:主要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6)中医中药。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1.概述

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贫血,特点是骨髓造血组织(红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髓)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本病多见于青年,男多于女,年发病率0.74/10万。 2.病因

原发性和继发性。半数以上病例的原因未能找到。引起继发性再障的原因有:

(1)药物及化学因素:再障由药物引起者占半数,最多见的是氯霉素,其发生率比未用药者高13倍,毒性作用有二①中毒作用②个性的特异反应,前者与剂量有关,停药可恢复,后者与剂量无关,为不可逆性,系影响DNA的合成,损伤了染色体。化学因素中以苯和苯的衍化物最重要,如油漆、人造革和制药等。

(2)物理因素:如X线,放射性同位素等,损害与剂量有关。

(3)生物因素:严重感染,肝炎后再障等。

(4)其它:少数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病人最终可演变为典型再障。 3.发病机制

(1)造血干细胞受损 (2)骨髓微环境受损 (3)免疫机制异常 4.病理

所有病例全身红骨髓都是显著减少,全身淋巴组织,包括脾脏、淋巴结、淋巴滤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5.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进行性贫血,伴有出血和感染,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急性型和慢性型鉴别:

(1)急性型:骨髓损伤波及所有造血组织,起病急、进展快、出血和感染严重,可有内脏出血和败血症,血象示三少,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血小板<20×109/L,网织红绝对值<15×109/L,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骨髓小粒少,脂肪滴增多,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多,病程短,预后差。

(2)慢性型:骨髓呈向心性损害,脂肪髓中尚有增生灶,起病和病程进展缓慢,以贫血作为主要表现、出血、感染轻、血象呈三少,骨髓增生低下,偶而可见抽吸到增生灶致血细胞减少不显著,但巨核细胞仍然少,病程迁延,少数死亡。 特殊

①先天性再障(FanconiSyndrome),三系细胞少伴骨骼智力异常。

②肝炎后再障:肝炎后一年内发生,预后差。

③纯红细胞再障,仅红系增生低下,部分与胸腺瘤有关。 6.诊断

有贫血和(或)出血、感染、无肝、脾、淋巴结大,三系细胞少,网织红少、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少,强调有

87

条件单位应进行骨髓活体组织检查的重要性。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MCV、MCH、HCHC的正常值。

2.再障的鉴别诊断要点,急性型再障的主要治疗。 3.鉴别诊断

(1)低增生性白血病。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4)增生低下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其它伴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脾功能亢进等。 4.治疗 (1)去除病因。

(2)一般治疗:防治出血、感染、成份输血、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等。

(3)骨髓移植,周围血干细胞移植,胎肝输注等。

(4)刺激骨髓造血,改善骨髓微环蟑的药物,免疫调节剂的应用等(如雄性激素、一叶秋碱、左旋咪唑等,)对慢性型效佳。

(5)免疫抑制剂:证明与免疫机制有关或急性型可选用环孢菌素A、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 (6)其它:中医药、脾切除、糖皮质激素等。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临床血液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8章,第26章 2.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P1,P29 六、外文词汇

Anemia贫血,Aplastic anemia再生障碍性贫血,Mean corpuscular valume 红细胞平均体积,Bone marrow biopsy骨髓活检,Anti lymphocyte globulin抗淋巴细胞球蛋白,reticulocyte网织红细胞。 七、复习思考题

1.贫血时,为什么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可不成比例?

2.贫血有哪些病因?试述?

3.列表说明急性型和慢性型再障的鉴别要点?

4.你如何确诊患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再障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总论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见内分泌病的诊疗原则和方法。 2.熟悉内分泌系统生理和生化的理论基础。

3.了解内分泌学范围,与临床各科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原则和防治原则。 2.难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概述

内分泌系统概念,内分泌疾病的定义及分类。简述内分泌学的形成及发展。 2.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 3.诊断原则和方法: 完整诊断应包括:①功能诊断;②病理诊断;③病因诊断。 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②实验室检查;③常用的内分泌动态功能测定;

④影像学资料;⑤放射性核素检查;⑥病理检查资料。 4.防治原则

强调某些内分泌病和代谢病预防的重要性。 ①功能亢进者应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为主。 ②功能减退者以激素替代治疗和病因治疗为主。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内分泌系统解剖生理、激素概念及激素作用机制。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Wilson JD,Foster DW,Kronenberg HM et al.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9th ed. 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1998

2.廖二元,超楚生主编。内分泌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 2001 六、外文词汇

hormone激素,hypothalamus下丘脑,pituitary gland腺垂体,target靶器官,feedback反馈,hyperfunction功能亢进,hypofunction功能减退,GH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SS/SRIF生长抑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H生长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LH黄体生成素,FSH促卵泡素,PRL催乳素,PTH甲状旁腺素,CT降钙素。 七、复习思考题

1.内分泌功能试验包括哪些?

2.举例说明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难点:本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88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产后大出血引起者称为Sheehan(希恩)综合征。 2.临床表现

约50%以上腺垂体组织破坏后始有症状,75%破坏时症状明显,95%破坏时症状严重。主要表现为各靶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减退。垂体及鞍上肿瘤引起者还伴有占位性病变的体征。 (1)性腺功能减退。 (2)甲状腺功能减退。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垂体及鞍上肿瘤引起者伴有占位性病变的体征及下丘脑综合征。

3.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1)腺垂体分泌激素水平测定。 (2)靶腺激素水平测定。

4.影像学检查:蝶鞍X线和断层摄片、脑CT、脑MRI。了解垂体萎缩、受压情况以及垂体邻近脑组织情况。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2)注意营养、增强体质。 (3)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垂体危象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Wilson JD, Foster DW, Kronenberg HM et al.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9th ed.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1998 2.廖二元,超楚生主编。内分泌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 2001 六、外文词汇

anterior pituitary insufficiency腺垂体功能减退,Sheehan syndrome希恩综合征,gonadotropic hormone deficiency促性腺激素缺乏,hypothyroidism甲状腺功能减退,adrenal insufficiency肾上腺功能减退,pituitary crisis垂体危象。 七、复习思考题

1.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与原发性者有何区别? 2.本病激素替代治疗的顺序?

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一、目的和要求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掌握地方性甲状腺肿预防方法。

2.熟悉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了解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情况及致病因素。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病的诊断与防治。

2.难点:甲状腺吸碘率的测定及T3抑制试验。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定义、分类。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情况。

2.病因和发病机制

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障碍、甲状腺激素需要量增加。

3.临床表现

甲状腺肿大、压迫症状。 4.诊断

甲状腺功能测定、摄碘率测定、甲状腺ECT扫描。 5.防治

重点讲解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盐的防治。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Wilson JD, Foster DW, Kronenberg HM et al.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9th ed.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1998

2.史轶繁主编。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1999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 2001 六、外文词汇

simple goiter单纯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地方性甲状腺肿,sporadic goiter散发性甲状腺肿。 七、复习思考题

1.单纯性甲状腺肿治疗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原则及方法。

2.熟悉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3.了解本病手术治疗、放射性治疗的适应证, 4.了解Graves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论断,药物的治疗原则。

89

2.难点: Graves病的发病机制、甲状腺自身抗体。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定义与分类

2.病因及发病机制

与自身免疫有关,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环境因素可能参与了Graves病的发病。 3.临床表现

(1)甲状腺毒症表现 高代谢综合征,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的表现。

(2)甲状腺肿:病理与临床特征。

(3)眼征:眼征的表现,单纯性突眼与浸润性突眼比较。 (4)特殊临床表现及类型:甲状腺危象、甲亢性心脏病、淡漠型甲亢、T3和T4型甲状腺毒症、亚临床型甲亢、妊娠期甲亢、胫前粘液性水肿、Graves眼病。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TT3、TT4、FT3、FT4、TSH的测定。 (2)TRH兴奋试验。

(3)131I摄取率及T3抑制试验。

(4)TRAb、TSAb测定 是鉴别甲亢病因、诊断Graves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5)眼部CT和MRI。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确定有无甲状腺毒症;(2)确定甲状腺毒症是否来源于甲亢;(3)确定引起甲亢的原因。强调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诊断方法。 6.治疗

(1)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性131I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2)ATD治疗:硫脲类、咪唑类药物治疗机理。用法、疗程、副作用及配合疗法等。

(3)其他治疗:碘剂,β受体阻断剂。 (4)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妊娠期甲亢的治疗。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鉴别诊断:Graves病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神经官能症,及其它病因甲亢相鉴别。 2.浸润性突眼的治疗。 五、参考文献和书籍

1.Wilson JD, Foster DW, Kronenberg HM et al.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9th ed.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1998

2.史轶繁主编。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1999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th ed. Philadelphia: W.B.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Saunders Company, 2001 六、外文词汇

thyrotoxicosis高代谢症群,goiter甲状腺肿,ophthalmopathy眼病,periodic paralysis周期性麻痹,chronic thyrotoxic myopathy甲亢性肌病,myasthenic gravis眼肌麻痹,ophthalmoplegia淡漠型甲亢,tapazole他巴唑,propylthiouracil丙硫氧嘧啶,thyroid storm甲亢危象。 七、复习思考题 1.甲状腺肿大的程度与功能高低是否成正相关?为什么。 2.何谓甲亢肌病?

3.甲亢有哪些首发症状?

4.血清TSH增高或降低见于哪些疾病? 5.ATD治疗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防治?

6.ATD治疗过程中,加用甲状腺激素的原则?

Cushing综合征、Addison病 (一)Cushing综合征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主要病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2.熟悉本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难点:不同病因Cushing综合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定义

2.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分类:

(1)依赖ACTH的Cushing综合征:①Cushing病;②异位性ACTH综合征。

(2)不依赖ACTH的Cushing综合征:①肾上腺皮质腺瘤;②肾上腺皮质癌;③不依赖ACTH性双侧肾上腺小结节性增生(Meador综合征);④不依赖ACTH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

3.临床表现及各种类型的病理和临床特点 (1)依赖垂体ACTH的Cushing病; (2)异位性ACTH综合征; (3)肾上腺皮质腺瘤; (4)肾上腺皮质癌;

(5)不依赖ACTH性双侧肾上腺小结节性增生(Meador综合征);

(6)不依赖ACTH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 4.诊断

(1)诊断依据 ①临床表现

②各型Cushing综合征共有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异常:尿

90

游离皮质醇、17-羟、17-酮类固醇测定,血皮质醇昼夜曲

线,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小剂量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2)病因诊断

①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MRI检查。血ACTH测定、ACTH兴奋试验。

②不同病因Cushing综合征的鉴别。 5.治疗

(1)Cushing病

①垂体瘤:经蝶窦手术切除、r-刀治疗或开颅手术切除加放疗。

②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阻滞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的药物。腺一侧全切,另一侧次全切。 ③影响神经递质的药物:辅助治疗。 (2)肾上腺腺瘤:手术切除。 (3)肾上腺腺癌:手术和化疗。 (4)不依赖ACTH小结节性或大结节性双侧肾上腺增生: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后激素替代治疗。

(5)异位性ACTH综合征:治疗原发性恶性肿瘤。 (6)阻滞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的药物。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与单纯性肥胖、2型糖尿病相鉴别。 2.预后。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Wilson JD, Foster DW, Kronenberg HM et al.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9th ed.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1998

2.史轶繁主编。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 2001 六、外文词汇

pituitary adenoma垂体腺瘤,adrenal adenoma肾上腺腺瘤,adrenal carcinoma肾上腺癌,hirsutism男性女性化,virilism女性男性化,moon face满月脸,bufalo hump水牛背,fascial flush面部潮红,mucoutaneous pigmentation皮肤色素沉着,purple striae of skin皮肤紫纹,osteoporosis骨质疏松,hypokalemia低血钾,hypochloremic alkalosis低氯性碱中毒。 七、复习思考题

l.什么是Nelson综合征?

2.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诊断。

(二)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一、目的和要求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1.熟悉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难点:本病的病理与生理改变。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者又称Addison病,系双侧肾上腺的绝大部分被毁所致。继发性者系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 2.病因

感染,结核为常见病因;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其他少见病因。

3.临床表现

主要是由于醛固酮、皮质醇缺乏及部分性腺激素减少所致。主要表现有:无力、皮肤粘膜色素沉着、嗜盐症、厌食消瘦、低血钠、低血糖、低血压、性腺功能减退、神经精神症状等。 4.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血液生化。

(2)激素检查 血、尿皮质醇,尿17-羟类固醇测定。 (3)ACTH试验:最具有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KUB、CT、MRI等。 5.诊断与鉴别诊断

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慢性肝病相鉴别。 6.治疗

(1)基础治疗及激素替代治疗。 (2)病因治疗。

(3)抢救肾上腺危象。 (4)应激时的治疗。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肾上腺皮质危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Wilson JD, Foster DW, Kronenberg HM et al.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9th ed.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1998

2.史轶繁主编。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1999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 2001 六、外文词汇

Addison disease阿狄森病,fatigue乏力,haliphagia嗜盐,mucocutaneous hyperpigmentation皮肤色素沉着,ddrenalcortical crisis肾上腺危象。 七、复习思考题

91

1.原发性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有何区别?为什么?

糖 尿 病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慢性并发症,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2.熟悉糖尿病分型及病理生理改变。 3.了解1、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慢性并发症、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2.难点:1、2型糖尿病的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糖尿病的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目前糖尿病的分型。 2.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指出病毒感染是1型糖尿病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老龄化、现代社会西方生活方式、肥胖等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 3.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症状群 (2)并发症/伴发病

慢性并发症:①大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变、肢体外周动脉病变。②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③神经病变。④糖尿病足。

急性并发症: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②感染。 (3)反应性低血糖。 (4)其他 4.实验室检查

尿糖测定、血糖测定、OGTT、糖化血红蛋白A(GHbA1)和糖化血浆白蛋白、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方法及意义等。

5.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目前我国糖尿病学会采纳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报告提出的“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2)鉴别诊断: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与继发性糖尿病的鉴别等。

(3)慢性并发症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6.治疗

(1)糖尿病健康教育。 (2)饮食治疗。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3)体育锻炼。 (4)自我监测血糖

(5)口服药物治疗:磺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的特点,适应证及用法。 (6)胰岛素的适应证及用法。 (7)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 (8)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治疗。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糖尿病的预防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Wilson JD, Foster DW, Kronenberg HM et al.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9th ed.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1998 2.廖二元,超楚生主编。内分泌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 2001 六、外文词汇

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polyuria多尿,polyphagia多食,polydipsia多饮,loss of body weight体重减轻,diabetic ketoacidosis糖尿病酮症酸中毒,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macruangiopathy大血管病变,microangiopathy微血管病交,diabetic nephropathy糖尿病肾病,retinopathy视网膜病变,neuropathy神经病变,FBG空腹血糖,P2hBG餐后2小时血糖,insulin胰岛素,sulfonylureas磺脲类。 七、复习思考题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哪些?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类风湿关节炎 一、自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2.难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及发病情况。

92

2.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和感染、遗传倾向有一定关系。发病机制与CD4+细胞及滑膜细胞不正常凋亡有关。 3.病理

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血管炎可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外的任何组织。 4.临床表现

(1)关节表现:晨僵,关节肿痛与压痛,关节畸形,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肺、心、胃肠道、肾、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干燥综合征。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象、血沉加快(观察滑膜炎症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指标),C反应蛋白(活动性指标之一),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谱),免疫复合物和补体,关节滑液、关节X线检查(尤手指及腕关节),影像学及类风湿结节活检。 6.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介绍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 (2)鉴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他病因的关节炎。 7.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和糖皮质激素等。 (3)外科手术治疗。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本病的病理、预后及影相预后的因素。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 2001

2.蒋明等主编。风湿病学。科学出版社,1995 六、外文词汇

rheumatoid arthritis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factor(RF)类风湿因子,Ankylosing spondylitis 强直性脊柱炎,osteoarthritis骨关节炎,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非甾体抗炎药。 七、复习思考题

1.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如何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1.如何判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

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及药物治疗的种类? 4. 影响类风湿关节炎预后的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2.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

2.难点:SLE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正确使用。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l.概述

本病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情况。 2.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和性激素有关。机制与外来抗原(如病原体、药物)和自身T细胞及NK细胞功能失调,导致易感者B细胞持续活化,产生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与相应的致病性免疫复合物造成大量组织损伤有关。 3.病理

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可出现在身体任何器官的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 4.临床表现

强调临床症状多样,患者间临床表现差异大。

全身症状、皮肤与粘膜、多发性浆膜炎、骨关节和肌肉、肾脏损害、心血管、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干燥综合征、眼。 5.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2)自身抗体:最常见而有用的自身抗体依次为抗核抗体谱、抗磷脂抗体谱和抗组织细胞抗体。临床意义: SLE诊断的标记、疾病活动性的指标及可能出现的临床亚型。) (3)补体:补体低下,尤其是C3下降是SLE活动的指标之一。

(4)狼疮带试验: 阳性代表SLE活动性。

(5)肾活对狼疮肾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军有价值,尤其对指导狼疮肾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6)X线及影像学检查 6.诊断和鉴别诊断

介绍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SLE分类标准。强调SLE早期可很不典型。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各种皮炎,癫痫病,精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肾小球病,其他结缔组织病,药物性狼疮等。

7.病情的判断:包括疾病的活动性或有急性发作,疾病的严重性及合并症。

8.防治:SLE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治疗后可以缓解,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原则为:活动且病情重者,予有力的药物控制,病情缓解后,则接受维持治疗。

(1)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药物选用、剂量和用法。激素的副作用,冲击疗法的适应症。

(2)免疫抑制剂:用法,常用药物种类。

93

(3)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C): 适应症,用法。

(4) 控制合并症及对症治疗:

(5) 一般治疗:包括进行心理治疗,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避免诱因(紫外线、药物等),缓解期才能做预防注射等。

9.SLE与妊娠:妊娠时机,妊娠及产后药物治疗。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预后。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 2001

2.蒋明等主编。风湿病学。科学出版社,1995 六、外文词汇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系统性红斑狼疮,nephritis狼疮肾炎,antinuclear antibody抗核抗体,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可溶性核抗原。 七、复习思考题

1.SLE临床表现特点? 2.SLE的诊断要点?

3.药物性狼疮与SLE鉴别要点? 4.如何正确使用肾上腺糠皮质激素? 5.诱发SLE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中毒概述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掌握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3.了解急性中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急诊处理。 2.难点:急性中毒的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定义、来源、病因分类 2.发病机制

毒性进入体内途径、分布情况、代谢部位、排泄形式、中毒机制、影响毒性作用因素。 3.临床表现

重点选择性介绍常见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4.诊断

根据:①毒物接触史。②临床表现。③实验室检查。 5.治疗

治疗原则:终止接触、消除毒物、有效解毒、对症治疗。 急性中毒的治疗:

〔1〕终止毒物接触:①撤离中毒场所。②脱去污染衣物。③清洗接触皮肤。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2)清除胃肠道内未吸收毒物:催吐、洗胃、导泻、灌肠。

(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利尿、供氧、透吸疗法、血液灌流。

(4)特殊解毒药的应用。

(5)对症治疗:抗惊厥、脱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特呼吸循环功能、保护重要器官。 慢性中毒的治疗:解毒、对症。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中毒原因:职业性中毒、生活性中毒。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武给恒,王少卿,谭运标等主编。急性中毒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六、外文词汇

poisoning中毒,chelating agent螯合剂。 七、复习思考题

1.急性中毒的诊断标准? 2.如何处理急性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该病中毒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2.掌握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作用原理、阿托品化表现。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治疗。

2.难点:中毒严重程度的判断及治疗中阿托品用量的调整。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概述

简要说明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上的意义及理化特征。 2.病因和发病机制 讲述中毒原理。 3.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①毒蕈碱样表现;②烟碱样表现;③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分级:轻、中、重三级。 4.诊断

①明显的接触史。 ②典型症状、体征。

③实验室检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 ④鉴别诊断:中暑、急性胃肠炎、脑炎。 5.治疗 (1)迅速消除毒物:①脱离现象、除体污物、冲洗皮肤,

94

②及时彻底洗胃;③导泻。

(2)特效解毒物:胆碱酯酶复活剂、抗胆碱药阿托品。 (3)对症治疗:维持呼吸功能正常、给氧、抗休克、脱水、纠正心律失常等.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中毒原理。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武给恒,王少卿,谭运标等主编。急性中毒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六、外文词汇

organophosphorous insecticides有机磷杀虫药。 七、复习思考题

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有哪些表现?如何诊断? 2.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原则?

3.何谓阿托品化?如何调整治疗过程中阿托品的用量?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2. 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诊断和治疗。 2. 难点:中毒的治疗。 三、讲位内容和要点 1.概述 定义。 2.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决定中毒程度。讲解轻、中、重度的分度和昏迷所致的并发症和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3.实验室检查

血液COHb测定、脑电图、头部CT。 4.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1)接触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 需要与脑血管意外、脑震荡、脑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鉴别。 5.治疗

(1)纠正缺氧。

(2)防治脑水肿:脱水,利尿。 (3)促进脑细胞代谢。 (4)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医学资料共享群252672679

2.武给恒,王少卿,谭运标等主编。急性中毒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六、外文词汇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七、复习思考题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原则?

2.如何鉴别一氧化碳中毒与脑血管意外? 3.如何处理急性中毒?

【^O^编者介绍:自豪哥,男,河南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在读生,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编攥小说及作文集无数,各大网站定制小说积压如山,同时作为九零后的她!以其洞察万物的眼光和敏锐犀利的语言风格,从自己独特的小人物大风格的视角出发,多次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道德标准问题及当下,年轻男女的婚恋问题做出深刻评论,并且在生活中的他并不是那么与世隔绝,他为每位网友服务,前不久他公开了自己的私人空间,并利用闲暇时间开通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已经成功挽留无数处于感情迷茫期的男男女女!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其打不死的小强的顽强精神,为围绕在他身边的朋友带来许多快乐,也使许多人获得自信,走向成功!好吧!以上是对他的基本认识,如果你想开心快乐的生活那么请走进他的心灵空间994820148一起探寻那未知的神秘王朝!】

本文档由河南大学自豪哥制作,版权所有翻版必究!谢谢使用!更多精彩内容请到994820148空间观看!

最新动态!自豪哥为勒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故此特意邀请各大高校,各个阶层的好友加入自豪哥交流群!群号:125521130欢迎真诚交友的朋友加入我们!

更多免费资料尽在临床资料共享群:2

52672679

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