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解读
古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解读
作者:何立中 何宏霞
来源:《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育》2014年第09期
“梅以韵胜,以格高”(范成大《梅谱》),而与兰、竹、菊同列四君子,并以独俏寒枝、凌寒飘香的神韵和风骨而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历代文学作品中,运用梅花意象来传情写意的作品数不胜数,梅诗梅词,至宋代尤为盛行,单《全宋诗》中的咏梅诗即达4700多首。历史上因梅而痴者也不在少数。宋代著名隐士林逋更甚,他一生不曾出仕,也无妻子儿女,而以梅、鹤做伴,称为“梅妻鹤子”,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更是咏梅的千古绝调。在古代诗词里,梅花意象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也是很复杂的,本文将从四大方面对梅花意象的内涵进行解析。 一、寄梅送春,传递情谊
梅花往往在严冬或早春盛开,天性耐寒,花开万木之先,可谓“一树独先天下春”,其象征的春天的意义不言而喻。南朝著名诗人何逊有一首《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的诗,其中有几句“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就是写梅花报春的。北周庾信有《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写踏雪寻梅,将往年与现在对比,从侧面烘托,突出梅花的耐寒特性,在平淡中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欣赏和推崇。自此,梅花被众多文人雅士广泛关注,一时间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梅花诗。
古有寄梅送春之典,《荆州记》里记载:“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不仅寄梅送春成为传递友谊的高雅之举,而且“梅花使”成为驿使的美名,“梅驿”也成为驿所的雅称,“梅花约”亦代指与好友之约,梅也就成了人们传递友情乃至相思的媒介,折梅赠远成了梅花诗常用的意象。人们见到梅花,便会想起天各一方的朋友或家乡亲人。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中“岭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来”和朱熹《清江道中见梅》中“他年千里梦,谁与寄相思”即是借梅以寄相思,表现了友人之间浓浓的情谊。“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的《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表现了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以梅为媒,以寄相思
以梅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可以上溯至《诗经》。国风中有一首《有梅》:“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意即:“落下有梅子,枝头留下梅子七成。追求我的众士人,及到这是好时辰……”(周振甫译)这是一首情歌,借梅传情,讲述一个年青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故事。只不过,这里的梅只是梅果,而非梅花,但已经开了用梅传达恋情的先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南朝时,出现了一首著名的乐府民歌《西洲曲》,写一位少女对心上人的苦苦思念。开头两句便是“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西洲大约是诗中的恋人曾经的幽会之所,幽会时间正是梅花开放的时节。而如今又见梅花,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于是折梅以寄相思。宋代姜夔《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正是腊梅绽放时节,作者因看见梅花而想起远在他方的恋人。 三、傲霜立雪,以梅言志
梅花具有凌寒傲雪、不畏严寒的精神和不与众花争春、孤傲清高的品性,因此历代文人多喜借梅花来表现自己不畏环境恶劣、孤清高洁的精神品质。“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诗人就是通过刻画梅花傲雪的精神来吟咏自己的意志的。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上阕主要写景,描景取物但志在言外,借梅花处境恶劣,备受冷落来形容自己。下阙着重表现梅花无意争春、一任群芳妒,坚贞不屈、凋零后馨香依旧的品格,借以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不媚于世俗的精神。词中已经被人格化的梅花正是身处恶劣的政治环境下诗人苦寂愁闷而又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的象征。
四、愁绪风飘,落梅哀曲
梅花易于飘落,这在晋至六朝的诗歌中多有慨叹。落梅与其他花的凋谢而引发的愁思是相似的,常被用于抒发主人公对年华易逝的叹惋和相恋之人的愁苦思绪。如:“东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梁简文帝萧纲《梅花赋》);“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烟”(鲍泉《咏梅花》);“对户一株梅,新花落故栽……娼家怨思妾,楼上独徘徊”(徐陵《梅花》)。 汉乐府中有一首曲子,名叫《梅花落》,郭茂倩题解:“《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乐府诗集·汉横吹曲四》共收其曲10首,题材多样,梅之意象内涵丰富,有表达独特见解的,如宋代鲍照的“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有表现闺怨和边塞将士思念家乡及亲人的,如沈期的“铁骑几时回,金闺怨早梅”和卢照邻的“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也有寄托古今之慨的,如张正见的“周人叹初,魏帝指前林。边城少灌木,折此自悲吟”。
唐代高适有“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诗句,李白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句,试想一下,关山何来梅花?江城五月又哪来落梅?但诗人听见美妙动听的《梅花落》,就仿佛看见梅花飘落的景象,让人想起故乡的梅花,诗中边塞战士的思乡情绪和去国怀乡的悲愁也就自然呈现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