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1-2022学年-有答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来源:华佗健康网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歌曲《我爱你—中国》中“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当你的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啊!你的南疆早已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对我国疆域的位置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最东和最北端的省份是黑龙江 B.最西端是帕米尔高原 C.最南端是南海

D.最西端省份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2)对我国疆域面积描述正确的是( ) A.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C.我国疆域跨寒温热三带

(3)歌曲《我爱你—中国》中出现的”当你的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啊!你的南疆早已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这种现象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经度因素

2. 下列连接正确的是()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B.南北大约跨57个经度

D.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A.①—粤

3.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西北、华北 C.东北、东南、西南

试卷第1页,总16页

B.②-蜀 C.③-晋 D.④-宁

B.东北、西北、西南 D.西北、西南、东南

4. 在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很多是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 C.侗族大歌

5.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B.藏族的《格萨尔》史诗 D.傣族呼麦

(1)既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 A.祁连山

(2)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

(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高原是( ) A.内蒙古高原

6. 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B.秦岭

C.昆仑山

D.横断山

试卷第2页,总16页

(1)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大部位于热带地区的是( ) A.江西省

(2)我国两大内海之一是( ) A.渤海

(3)四条游览线路中,与下侧地形剖面示意图相符的是( ) A.甲

(4)既与渤海相邻又与黄海相邻的是( ) A.辽宁、河北

7. 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B.河北、山东

C.辽宁、山东

D.山东、江苏

B.乙

C.丙

D.丁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B.台湾省

C.云南省

D.海南省

(1)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一组是( ) A.冈底斯山和阴山 C.大兴安岭和巫山

(2)风是帆船的主要动力,明朝我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率舰队下西洋应该选择在什么季节出海( ) A.冬季

(3)根据乙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4)甲、乙两地表示正确的是( ) A.甲地为北京,乙地为哈尔滨 B.甲地为北京,乙地为上海 C.甲地为上海,乙地为拉萨 D.甲地为拉萨,乙地为哈尔滨

B.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B.夏季

C.冬至

D.夏至

B.秦岭和太行山 D.巫山和雪峰山

试卷第3页,总16页

8.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数码①代表的山脉是( ) A.燕山

(2)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D.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不结冰

(3)甲地常常可以看到( ) A.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C.河网密布,四合院落

9. 半边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挡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如图示意“半边房外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B.千沟万壑,窑洞层叠 D.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B.阴山

C.天山

D.秦岭

(1)“挡风避雨又御寒”中的“风”主要指的是( ) A.东南季风

(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半边房能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说明当地( )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试卷第4页,总16页

10. 读图1、图2,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有关海南岛描述正确的是( ) A.海南岛大部分地区为雨林气候 C.降水分布为东部多西部少

(2)读图2,有关海南岛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中纬度

C.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二、解答题

阅读图和有关文字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远方的家》专题片《边疆行》,从广西按顺时针方向途经9个省区至辽宁沿途拍摄,反映我国边疆的风土人情(如上图)。

(1)①省行政中心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山脉,④地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

(2)专题片有四集的标题a《寻幽访玉走腾冲》、b《最北之旅漠河》、c《沙漠边的绿洲》、d《塞上明珠、草原牧歌》。b描述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填全称),c《沙漠边的绿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请按拍摄行程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

(3)横断山区植被分布垂直变化显著,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边疆省份中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________(填序号)。

B.位于高纬度

D.夏季气温中高周低 B.海南岛终年高温少雨 D.是我国第一大岛

试卷第5页,总16页

下图是图甲“中国地形略图”和图乙“地形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是________山脉,其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B是________山脉,它大致是________走向。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3)图乙表示的是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的比例,从图中可知我国有________的地形特点,这种地形特点的不利方面是________。(填一点)

我国有很多重要的地理界线,漫步在这些线上可以体验到我国多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从自然条件分析产生这种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填一条)。

(2)B点位于我国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该降水量线和我国种植业区与________业区界线大致一致。从图中可以发现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C点西面是________山脉,该山脉是大约青藏高原和________盆地的分界线;C点西侧适合发展的农业是________(填一条)。

试卷第6页,总16页

读 “中国地形图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②山脉名称________。雪峰连绵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右图中,此区域为________省,东临________海,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B处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填一点)。

(3)③是________平原,此地人大半年平时没事一般很少外出活动,在温暖如春的屋里喝着酒聊着天,养成了俗称“猫冬”的习惯,从气候上简要解释它的形成原因:________。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读图图15、图1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处于________温度带(填序号)________地区(干湿地区);B地处于________(温度带)________地区;C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2)图16中分别代表的是无锡、哈尔滨、广州的气温和降水特征,请给这三个城市选择相对应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图(填字母): 无锡________;哈尔滨________;广州________。

(3)小明出发前准备了厚厚的冬衣,小强则很轻松,只带了T恤和毛衣。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________。

读图和有关文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国庆期间,家住福州的贝贝一家乘坐高铁沿合福客运专线旅游。合福高铁客运专

试卷第7页,总16页

线铁路串联黄山、婺源、武夷山等风景名胜区,成为福建、江西、安徽三省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黄金走廊。

(1)图中福州和南昌所在省份的分界山脉是________山脉。

(2)合福高铁北起安徽省的________(填省会),南抵________(填省区简称)的福州市,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丘陵。

(3)合福高铁串起最美“三座大山”:安徽省的________,江西省的三清山,福建省的________,堪称“颜值”最高的高铁。

(4)在江西婺源的篁岭村,贝贝发现因村中很少有平地,每家房屋的楼上都有木头晒栏,搁上晒盘用来晒农作物(如图),这个现象被称为“篁岭晒秋”。试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8页,总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D B

【考点】

我国辽阔的疆域

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解析】

(1)据图可知,我国最北端位于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西端位于新

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的省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 的省级行政区域。故选:C。

(2)我国领陆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位,A错误; 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东西跨经度约62°,故B错误;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故C错误;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故D正确。 故选:D.

(3)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南北温差大,出现“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的景象,所以造成这种现 象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纬度因素。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A

【考点】

我国辽阔的疆域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广东省的轮廓图,广东省简称“粤”,②是湖北省的轮廓图,该省简称“鄂”,③是山东省的轮廓图,山东省简称“鲁”,④是陕西省的轮廓图,该省简称“陕”或“奏”,故选A.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B

试卷第9页,总16页

【考点】

民族的分布特点 中国的56个民族 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

,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称为少数民族。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约1600万,人数少的民族仅几千人,如珞巴族、赫哲族等。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

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分布

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

有汉族居住。民族间的交错分布促进了民族交往与合作,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B. 4. 【答案】 D

【考点】

独特的民族风情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卡姆艺术节属于新疆维吾尔族文化杰出代表,2005年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正确。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的文化遗产;B正确。 大歌是侗族的文化遗产;C正确。

呼麦是蒙古人特有的单人发出多声部唱法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D错误。 故D符合题意。选D. 5. 【答案】 C B C

【考点】

地势的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 【解析】

(1)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是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其中昆仑山为东西走向,祁连山为西北-东南走向,横断山为南北走向 。故C符合题意。选C.

试卷第10页,总16页

(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多高原,山地,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故B符合题意。选B。 。

(3)根据图中分析可知,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第一阶梯。故C符合题意 。选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D A B C

【考点】

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解析】

(1)云南、广西、广东、台湾被北回归线穿过,只有一部分属于热带,全部位于热带的只有我国最南的省区——海南省。故选D.

(2)我国两大内海分别是渤海和琼州海峡,故选A。

(3)下侧地形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只有乙经过了三大阶梯。故选

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我国临海的省区有14个,其中辽宁省、山东省既临渤海又临黄海。故选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7. 【答案】 A A D B

【考点】

我国的季风气候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解析】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与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大约重合,该线西 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故选A.

(2)冬季我国东部沿海盛行偏北风,舰队便可顺风而下,故郑和率舰队下西洋应该选择在冬季。故选A。

(3)读图,根据乙地气温和降水状况,可以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B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

候,C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D.

试卷第11页,总16页

(4)根据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可以判断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京和哈尔滨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拉萨地处高原山地气候区,故B符合题意。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D B B

【考点】

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解析】

(1)读图,图中数码①代表的山脉是奏岭,黄土高原南抵奏岭。故选D.

(2)6奏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我国冬季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奏岭--淮河 一线,奏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结冰。故选B。 。

(3)读图,甲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中的黄土高原,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景观;黄土直立性强,适宜开凿窑洞 。故B符合题意。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D A

【考点】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我国的季风气候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解析】

(1)结合地图,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解答本题。 (2)本题主要考查半边房能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的原因。 【解答】

(1)半边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挡风遮雨又御寒中的风主要指的是冬季风,也就是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故选D。

(2)半边房在陕西,“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降水较少,充分收集利用雨水。 故选A。 10. 【答案】

试卷第12页,总16页

C C

【考点】

中国的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海南省 我国辽阔的疆域 【解析】

(1)关于海南岛的描述,海南岛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是东部多、西部少;是我国第二大岛屿,故选C。

(2)由图2可知,海南省全部位于低纬度和热带,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受地势的影响,夏季气温是中间低、四周高,故选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解答题 【答案】

云南省,昆仑,蒙古族 黑龙江省,维吾尔族,acdb 地势,②

【考点】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解析】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解答】

①是云南省;③是昆仑山;④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 读图可得:按拍摄行程先后到达的地区是寻幽访玉走腾冲(云南省)﹣沙漠边的绿洲(新疆)﹣塞上明珠、草原牧歌(内蒙古自治区)﹣最北之旅漠河(黑龙江省);其中b是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从而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夏季时,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再加上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省区,因此使得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但青藏高原除外,因为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所以在夏季时,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平均温度大概在8℃左右。②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最低。 【答案】

(1)太行山,华北平原,祁连山脉,西北-东南 (2)高原,盆地

(3)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试卷第13页,总16页

【考点】

地势的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

各类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主要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中国的地形区分布和地形构成特点及不利影响。 【解答】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甲中A是太行山脉,其东侧地形区是华北平原;B是祁连山脉,根据所学知识或读图可知,它大致是 西北-东南走向。

(2)根据各地形区的空间分布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3)根据图乙中各种地形类型的比例可以概况出我国地形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同时五种陆地地形中,山地比重最大,高原其次

,而我国的高原中大部分崎岖不平,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因而可以得知我国地形还有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山区面积广大的不利方面是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等。 【答案】

东多西少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上东部以平原为主,有漫长的海岸线,西部以山地为主,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

低,而且远离沿海,降水比较少,干旱灾害频繁,所以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比中东部地区低得多。(有理则行) 400 畜牧业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横断山脉 四川盆地 林业(牧业)

【考点】

我国人口增长的变化与人口分布 【解析】

如果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则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

有社会原因。我国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也是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分界线。我国年降水

量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减。横断山区是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首海拔的影响,本地区的植被垂直差异明显 【解答】

(1)从黑龙江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条界线,此界线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

疏,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上东部以平原为主,有漫长的海岸线,西部以山地为主,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

可垦殖率低,而且远离沿海,降水比较少,干旱灾害频繁,所以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比中东部地区低得多。

(2)读图,B点大致位于我国的四百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上,该降水量线与我国的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的分界线大致一致,此线

试卷第14页,总16页

以东,降水较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此线以西降水较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 越来越少。

(3)读图,C点西侧是横断山脉,横断山脉是我国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C点西侧的横断山脉,山地地形,陡峭崎岖

,农业以林业为主,此处有我国的第二大天然林区--西南林区,西部的青藏高原,高山草甸分布广泛,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

(1)喜马拉雅山脉,甲

(2)福建,东海,亚热带季风气候,水量充沛、河湖众多,适合发展渔业;山、海、湖相连、景色优美,适合发展旅游业(有理就行) (3)东北平原,冬季漫长而且寒冷干燥 【考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解析】

(1)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地形分布、福建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以及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东北平原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解答】

(1)读图,②是喜马拉雅山脉,它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甲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右图中区域,位于台湾海峡的西侧,属于福建省;台湾海峡属于东海,因此福建省东临东海,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处位于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河湖众多,适宜发展渔业;附近有山、有海、有湖,景色景色优美,适合 发展旅游业。

(3)③是我国第一大平原--东北平原,该平原所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因此,此地人大半年平时没事

一般很少外出活动,在温暖如春的屋里喝着酒聊着天,养成了俗称“猫冬”的习惯 【答案】

(1)②,半湿润,亚热带,湿润,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 B,A,C

(3)南北温差大

【考点】

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 降水的变化

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 【解析】

(1)本题考查了我国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及气候特点。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五

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的气候干湿状况。根

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试卷第15页,总16页

【解答】

(1)读图,A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处②中温带,年降水量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间,处于半湿润地区。B所表示的气

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亚热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C代表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是其

纬度位置更低,其气候特征是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

(2)哈尔滨、无锡、广州三个城市的纬度位置是由高到低,降水是由少到多,因此A代表的是哈尔滨气温和降水特征,B图代表

的是无锡的气温和降水特征,C图代表的是广州的气温和降水特征。

(3)受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因此,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小明出发前准备了厚厚的冬衣,小强则很轻松,只带了T恤和 毛衣。 【答案】 (1)武夷

(2)合肥,闽,长江中下游,江南 (3)黄山,武夷

(4)篁岭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很少有平地,因此要用晒盘用来晒农作物,篁岭村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秋季降水少、昼夜温差比较大,适合晒农作物 【考点】

重要的公路、铁路干线及交通枢纽 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解析】

(1)合福客运专线(合肥-福州)又名合福高铁,是京福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安徽到福建沿海地区的一条大能力客运通道,北

接合肥枢纽经合蚌客运专线衔接京沪高铁至北京,中与沪汉善快速客运通道、沪昆高铁、浦建龙梅铁路、南三龙铁路相交,南

连福州枢纽。是继京津、武广、郑西高铁之后,又一条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 【解答】

(1)图中福州(福建省)和南昌(江西省)所在省份的分界山脉是武夷山山脉。 (2)图中可知,合福高铁北起安徽省的合肥市,南抵福建省(简称闽)的福州市,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 丘陵。

(3)图中可知,合福高铁串起最美“三座大山”:安徽省的黄山,江西省的三清山,福建省的武夷山,堪称“颜值”最高的高铁。

(4)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地地形崎岖,平地少,使得当地居民晾晒农作物要借助一些工具(竹匾)进行;再加上篁岭村位于亚

热带季风区,秋季降水少、昼夜温差比较大,适合晒农作物。

试卷第16页,总1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